前言:非常个人且细碎的一篇文章,传统艺能整活儿在最后,朋友们可以直接拉进度条,如果想看一个摸鱼作者叨逼叨,那么我向您表示感谢。
早在2018年年底,就有很多朋友得知机核2.0版本将会开放用户视频投稿的功能。所以在今年年初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跟上机核迭代的潮流,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首先我想到了把文章内容转化为视频。
于是我开始自学视频制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关于声音,画面,没有好的录音设备和条件,就半夜一两点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鼓捣录音,而且因为设备原因以及不会调音,很多出现爆音,气声的台词都只能重新录制,也就导致整个视频的声音没有情感起伏。当时有朋友说:“你何必呢,又不是靠这个吃饭,做你擅长的事情就好了”。
也许是新年buff加成,我非常固执的决定自己应该走出舒适区,尝试些新玩意儿,于是在几个月的准备后,我完成了第一条视频内容,我挑选了当时发售不久,并且自己已经写过文章的《全境封锁2》作为题材,将文章内容转化为视频。本想着容易上手的一件事情,真正做起来在知道工作量有多大。
我原先以为,做视频的工作量是写文章X2,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工作量其实是写文章的立方。为了让视频不枯燥,单纯的图片素材并不具有足够的表现力,于是每一个介绍的点,我都需要在游戏中录制一段视频,再加上图片图层做展示。同时还要考虑这个画面台词文本的长段来调整画面长度。
当时机核2.0还未上线,于是我把视频投稿到B站,之后将外嵌到原文中,有点现在2.0文章页面上那个朗读文章功能的意思。
效果和反响非常不理想,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没有人能第一次就成功,但是我独自完成了一条视频内容,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然后,我就飘了,飘得很厉害,我竟然开始打vlog的主意。
第一条视频完成后,我总结的经验是,录音很难,视频素材难找,那么vlog可以用BGM,拍下来的内容就是视频素材,岂不是更简单吗?恰好此时核聚变开始筹备,召集志愿者报名,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报名,打算将志愿者之行排成vlog。这一趟就拍了40多个G的素材。
在出发前我做了详尽的计划,从哪到哪怎么拍,怎么剪辑,配什么文字,需要捕捉什么画面,但说实话,一旦干起活儿来,根本顾不上拍。回来后看素材就发现,只有从杭州到北京那段延时的素材挺好,再往后,到场地布置,再到核聚变当天的内容,非常枯燥无味没有看点。扪心自问如果我自己是观众,我是不愿意看这样的vlog的。
这一张是核聚变前一天布置场地时拍的延时,是少数能看的素材。
大部分流程,例如游戏的调试,排队杆的摆设,因为干活的时候忘记调整机位导致拍摄下来的效果十分糟糕,所以这些素材看起来很多,顶多当个自己经历的记录,很难做出一条像样的内容,我也意识到了想做一条好的视频,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网上许多vlog都是外出游玩,体验的内容,而没有多少关于工作的,因为一旦干起活儿来,没有团队运作,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一条能看,好看的视频内容的,这和写文章时拍照片不一样,视频拍摄需要全程关注画面,不然很容易产生废镜头,影响素材质量。这个弯路真的只有走过才能明白,对于想要创作视频内容的朋友,可以在心里有个底。
BUT,虽然是抱着拍视频的目的来到核聚变的,却在文章创作上有不小的收获,有幸参加了第一次机核作者会。
一天志愿者工作下来基本已经没有激情了,但是当天的作者会还是听到一些很有趣的数据,以及机核对于文章和作者的态度,遗憾的是没有多少社交时间,在场的作者我能认出来的可能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机核需要专精的内容,需要那种一提到名字就能想到他是哪一类别大拿的创作者。其实这也是符合平台发展规律的,虽然“机甚聊”,但是广不代表不深。机核不缺内容广度,但是需要有深度的内容产出。
机核会对优秀的内容有创作辅助,内容足够优秀,机核是能提供一定的资源的,例如帮助设计头图,甚至将文章放到APP开屏,机核能为作者做很多,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在机核开心投稿,“如果有一天你在机核不开心不舒服了,那就不要看机核了”这是老白的原话。
但说实话,会后我并没有真正明白老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回到杭州后,我还是没有放弃做视频内容这个想法,可能是因为机核2.0试运营,也可能是因为我就是轴,又开始想着法儿的作。这时也是机核作者有角幻也 在群里聊天时提到想组一台台式机。我突发奇想,好像还没有人在机核做过装机相关的视频内容,何不借此机会,做个装机视频呢。 现在想来,非常感谢有角的信任,能把新买的电脑组件直接寄给我们帮他装。装机视频不少,但是想做出新意,很难从内容上玩出花来,于是我想了个,“第一人称装机” 的想法,把相机绑在胸口拍摄整个装机过程。
过程比较顺利,剪辑我也一天就完成了,没想到最后在内容上拉胯了......因为配机、装机拍摄,都是我一个比我更懂电脑的朋友完成的,我只做剪辑,但是视频需要一个配置解说,就是为什么需要这样的配置,为什么选了这些品牌的产品,其实很简单的一个内容,但是我那个朋友说他没法对着镜头讲出来,哪怕不拍脸只录声音,他也说不出来。
就这样,本来打鸡血般一天就剪出来的片子因为缺这个解说片头,一拖再拖,拖得久到我发现视频的很多瑕疵,比如光线问题,有不少过曝的镜头,还有些镜头有严重的构图问题。因为是绑在身上拍的,这些问题无法在拍摄的时候发现。于是这条片子,就这么拖流产了。
自此,从文章作者向视频作者转型的道路到此终结。我终于明白了我压根不是做视频的料。或者,还没有做好视频的资源和条件。还是老老实实,写文章吧。
回到写文章这条创作道路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写文,我开始抽时间保持高频率的关注机核的文章。来捕捉新的创作思路,然后我越来越发现,这是什么,那又是啥,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每次我打开机核后,看着列表那么多的文章,我竟然一篇都没法点进去,因为标题里的字我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我完全看不懂。就如英文听力考试88888一般的感受:
《@#!%》--在#&¥#主义中的隐喻与表现
向&*#¥的致敬:《%@&¥#》中的创世神话
在此我没有指责或者批评任何一位作者或机核审稿人员的意思
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脱节和陌生感,看着这些文章不低的点赞和评论数量,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机核。在这里大家讨论的游戏,纪录片,文化几乎全是我的盲区。以前看到“魂学、克苏鲁、SCP、赛博朋克”觉得怎么又是这个题材,现在看到这些词却感到亲切,终于有一个我有所了解的文章了。
意识到自己被时代淘汰的感觉其实非常糟糕,就像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年人,看着年轻人抱着手机电脑玩得兴致勃勃,但对于这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世界缺少认知能力,只能感叹一句: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手机拿上手就能玩,但我怎么学都学不会。
其实很多次我有尝试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写文章,有的放出来了,有的写一半删除了,总觉得文章深度欠缺,但是没办法,自己只是粗人一个。写不了就不写,暂时休息摸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机核用户的质量提升之后,免不了被别人翻到黑历史
这是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下的留言,虽然不爽,但我觉得他没说错。我很难保证现在以及将来还会产出一些一知半解,胡乱猜想的内容,更别说几年前写的文章了。
对于写作的倦怠和恐惧蔓延到了游戏上,我甚至忘记了我的初衷是为了游戏而写作,而非为了写作而游戏。今年买了许多游戏,要么玩了一段后发现这游戏可说的可分享的内容已经被别人说过了,就懒得继续玩了,要么玩了一会儿写完了文章,反正分享完了,就不玩了。然后渐渐的我发现,我连以前自己写的那种,深度不够的文章都无法完成了。
还挺讽刺的,去年年末投稿教别人写文章,现在自己却不会写了。
今年10月份,或许是工作压力太大,也或许是憋不出文章无法宣泄,我遭遇过好几次惊恐症发作。惊恐症是一种发作非常短的病症,在正常的生活工作中,可能会突然感觉心跳剧烈,冒冷汗,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但一般就持续20分钟左右。之后往往会陷入一个长时间的对于身体各部位的过分关注,放大自身感受,会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但其实各个部位都工作正常。可以理解为,心理上的,抽了个筋。
在这段时间,一个很重要的收获是,我开始更多去关注自己的感受。非常奇妙,当身体和精神状态正常的时候,一般人很少会花心思去关注自己的感受,会忽略很多大脑给你的信号,但当你面对死亡的恐惧时,所有的信号都可能被你捕捉,然后放大。我才发现一直以来,我更多的去关注别人的感受,别人的想法,而忽略了自己的。
如果有一天你在机核不开心不舒服了,那就不要看机核了
于是我屏蔽了所有机核群,想起来的时候再进去“临幸”一下,把机核APP移出手机主屏,不会每次解锁手机就看到它,杭州核聚变也没有参加,本来想和老白约个会的,考虑到他忙了一天活动还得应付我估计吃不消,所以也放弃了。但是在放弃掉“需要和别人分享”这件事后,我又重新找到了游戏原来的乐趣。
我终于在年底开始重新拿出那些买来后没有通关的游戏继续游玩,在放弃了观察场景,文案,考据背景之后,《只狼》的叮叮当当让我更能专注于对手的行动,放弃了对于游戏好坏,制作方是否混吃等死的争论后;在旷野我能乐此不疲的从一个巢穴到另一个巢穴去追寻一只梦特极巨卡比;以及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不用引经据典、抠字眼讲道理的说明为什么我觉得送快递没意思。
人生中的绝大部份问题,都像是一块布上的褶皱。解决它的办法,不是跟这个褶皱的部位较劲,而是把布的其他地方铺平,这个褶皱自然就消失了。
跳出专业技术水平,知识涵养,创作灵感这些小褶皱,把注意力放在去体会那些让自己愉快的事物,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个褶皱自然就解决了。我重新开始发现那些让我振奋的内容,然后找到自己的沙雕水文角度。
我在我的作品中植入了22个游戏的33个彩蛋以及8个公司(包含公司logo,产品还有机核)的11个彩蛋,眼神儿好的大哥大姐们可以找找看,emmm,当然我并不认为谁能找全,如果真有,谁第一个找到我就把他的名字做到我的下一条片子里好了(笑)
这又一次激发了我闲得慌的热情,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只找到其中大概一半的彩蛋。
不过,重新找到写文乐趣的我,想到19年马上过去,千禧年即将迎来20年代,机核也10岁了,年底也该好好总结梳理一下,我这一年迈过的坎,走过的弯路。打开个人空间,发现正好这是我在机核投稿的第50篇文章。
这四年里,结识了许多朋友,得到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了未曾有过的人生体验,也有过以为迈不过去的高坎。不过我相信,2020年将是我生活的一个全新开端,我甚至已经想好了在机核第51篇文章的标题,重拾创作和分享的乐趣是令人激动的。希望这一次我能抓到更多的快乐。
P.S 我依然没有解除群消息屏蔽,少点讨论,多点自我体验,生活会更美好。
讲道理,今年的文章区我是真觉得自己是个文盲,许多文章的水平远超我的能力范围,这次的标准还是点赞或评论超过300,仅供参考,虽然按二八定律来分,今年的文章点赞在136以上就算前20%了,但去年就按300的标准整理的,今年降标准好像有些说不过去。
其次呢,关于评论,其实很多好文章我个人觉得是曲高和寡,就像我这样的老粗根本看不懂,更没法接话。但是不代表文章不好,另一方面,有些引起大家激烈讨论的文章,不一定真的很好,只是在某个层面引起了大家的表达欲。所以,下面出现的文章,也只是从一个角度能让大家回忆起2019文章区那些鸡毛蒜皮
感觉自己求生欲越来越强了,之前放榜单才没这么多有的没的废话。
以下为点赞超过300的作品(截止2019年12月26日),推荐遍历一遍!(比例:126/4032)
以下是评论超过300的作品(如果点赞也超过300则不在此再列举。同时也不在列出关于APP更新反馈,机核铺上新等官方活动类的文章),推荐大家心情好的时候再看,火气大的时候慎重品鉴......大概率你点进去的是一个曾经的战场......尸横片野那种。
最后,感谢机核负责文章审核的老白和阿wing,不管我们作者写得烂还是神,写还是不写,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做着繁复的工作帮助创作者,用一张表情包表示感谢!
评论区
共 4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