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事本】是机核文章区的栏目,每周五更新。每周五下班之前,我们会收集几位编辑的“小作文”,题材随意,立意自选,栏目名取自Windows系统自带的最轻便的文本编辑器,代表“轻便与畅快”。
最近为了钓更多的鱼,跟媳妇一起去天津体验海钓。海钓和我熟悉的淡水运河内作钓的差别实在太大,这种差别就如同CS和APEX差别比CS和魔兽争霸3的差别还大,于是理所当然的空军了——但这过程中有太多乐趣,比如在防浪堤上走个来回3万多步,看巨大的风力发电机什么的,在此按下不表。
回来之后感觉看开了,想要试试垂钓。因为很长时间里我很畏惧这种钓法。
理由是这样的,我看过很多沉迷钓鱼的人去表达自己喜爱钓鱼的缘由,其中维度是非常复杂的:喜爱捕猎的感觉,喜欢揣摩鱼情,喜欢摆弄鱼竿、鱼钩,喜欢中鱼的刺激,之类的。
钓鱼爱好者们会提到这样一点:说对于钓鱼来说,资源是第一位的,技术装备什么的排在后面——先有鱼,然后才有钓鱼。我对这件事的理解在于,其实钓鱼是一种让人静心下来审视自己与自然关系的活动,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妙处。
钓鱼这件事不是让我兴奋,而是让我安静:如果我因为“看起来路亚很有意思,所以我就一定要去家附近的运河去用路亚钓鱼”,这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凹造型。因为每条河流都既慷慨又严厉——运河可能就是客观上缺乏路亚里适合新手的钓组的目标鱼种,它在这一维度上可以称之为“资源匮乏”,如果我在这件事上非常固执,那么终究我只能因为天天“空军”而埋怨运河资源不好。
或者我也可以冷静下来想这件事。渺小的个人又怎么可能和自然犟这件事呢?关键并不在我一定要使用路亚/台钓/飞蝇这样的钓法,至少对我来说,钓鱼的意义是让我走出家门晒晒太阳,吹吹微风,而不是窝在家里。重点在这里,重点不在于什么钓法,假如在运河里就是用台钓去钓鲫鱼,那应当是我去适应这种方案,我是否喜欢用手去拌饵,是否喜欢用真饵作钓其实并不关键,因为那条河和其中的鱼的习性本来如此。
就我个人的生活方式而言,所有的钓法都有价值,它都是开启新机缘的一扇门。就如同溪流小物钓鱼和台钓可以让我更多地走出家门,走到运河边钓上几个小时一样,路亚的性质让我有了走向更远,见见不同山河的冲动和理由(因为客观上使用路亚在有明确垂钓钓点安排的大河上并不方便,这其中的技术细节就按下不表)——比如让我真正迈出脚步和爱人一起跑去天津的海边去尝试海钓,关键不在于能不能钓上鱼,而在于我找到了一种介质,让我不再闭锁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与广袤的天地连通。
而且逐渐学会,去更多地与世界互动,而不是与这个世界较劲。
萝卜:国庆出远门,还是老乡会坑人。以及奶龙是什么海洋生物吗?
滨海有两个所谓的“海洋博物馆”,写这个机事本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分清这俩地方。
我对象老家不在东部沿海地区,也说想看看海洋馆,于是我就张罗着去海洋馆看看吧。
首先来到了海昌极地海洋馆,我们从住的地方步行过来一路就开始觉得不对劲,因为这地方也忒小了,而且周边了无生气,卫生看上去也很久不搞了。购买门票俩人花了400块,进去的一瞬间我俩就傻眼了,因为到处都是奶龙。
一路走进去所见之处无不存在大量的奶龙雕像,奶龙舞台,奶龙周边,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所有场馆看完(用不了几分钟)走一圈到最后直接送你来到一个专门的奶龙馆,他们居然给奶龙专门开了个馆,餐厅也是奶龙餐厅。
至于场馆本身,看见了一些活泼健康的阿德利企鹅,算是唯一的收获,因为剩下的部分都没什么可聊的。许多小朋友和家长围在动物展柜的玻璃前吵闹和拍打玻璃,动物吓得都藏在里面不敢出来。
每个展厅紧接着就是一个周边商店,而且里面卖的那些动物玩偶很多都是这个海洋馆里压根没有的,那你卖个什么劲呢。
哦对,以及大量的奶龙周边。总之这个海洋馆推荐给喜欢奶龙的朋友。
海洋馆里放个戴夫,当时我就觉得很地狱。虽然这游戏整体上有在强调保护生态的主题,但还是觉得戴夫在海洋馆里是来点菜的。
经营了十来年了但我其实是第一次来,人总是不容易去家门口的景点旅游,“谁花那冤枉钱?”
但是跟对象盘了一下发现,我跟个“酒托”似的,带对象来宰了一顿。“宰的就是你们外地的。”也算是我给滨海老乡创收了。
临走的时候赶上了动物表演,说实话我不太看得了这种东西,看了两眼就走了。
我跟对象用了1小时40分钟就离开了极地海洋馆,打车前往海博园,不得不说海博园是个正经地方,没有动物表演,而且整体规模更大,布局更广,周边配套商业环境更好。
海博园不止是关于海洋动物的一个地方,他把中国华夏从远古时期到当代的海洋文化,贸易,经济,军事发展完整收录了,并用一个个不同的场馆的方式分割成了几个时代,所以游客可以以时间顺序来体验。
哦对,如果你提前预约,来这里是不花钱的。如果你发现免费预约名额已经满了,可以花50块钱买个套票入场,看一看这里的海洋动物。
外场部分有很多小吃摊位,价格小贵但是不离谱,差不多是北京地区的平价,因为场馆很大,半天肯定看不完,可以在这里吃饭。
天气好的时候有坐直升机的项目,还有海上喷射器飞行体验。我带对象坐了个快艇,海风吹得挺舒服的。
没咋拍照,翻了半天就这两张,总之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
晚上在附近的码头有无人机烟火表演,但我们去的时候有点晚了,好在是看到了,挺浪漫的。虽说国庆期间每天都有,但结果第二天开始下大雨天气转凉所以取消了,幸好看到了。基辅号航母就停在这个码头,离海博园也不远,打个车过去20块钱左右,有兴趣可以一起玩了。
前两天我正式看完第十遍《老爸老妈浪漫史》,感觉每一次看都会发现新的细节,都会有新的感悟。
第一次看是在大二那一年,之前看过很多情景喜剧,像《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等等,最喜欢的还是《老友记》。那就是我最最向往的生活方式,和三五好友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工作不顺心还是感情出现危机,身边都会有一群人陪伴,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事。至少我大学时期的生活是这样的,那时候每天都和最好的朋友混在一起,一起在咖啡厅自习,一起排练节目,一起拍片子剪视频,那是我回忆起来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在这个时候我第一次看了《老爸老妈浪漫史》,一下子就爱上了。其实像《办公室》《摩登家庭》这样的喜剧都有自己很鲜明的风格,但是《老爸老妈》的整体风格会更加贴近《老友记》这样的传统的拍摄方式,但他在剪辑上又有很大的创新,总是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像我之前某期录音笔里提过的,第7季15集讲述的是一个聚会上发生的事,但他并不是依照时间顺序来呈现给大家的,而是按照客厅、餐厅、厨房这三个房间发生的事依次展示的,三个房间发生的事又是互相交叠在一起的,所以在看完第一个房间的故事时你会感到一头雾水,不明白大家到底在干什么,又因何而发生争吵,等看完三个房间全部的故事之后,你才恍然大悟,才会感叹这样的剪辑方式有多么新颖和巧妙。
还有一集使用了特别巧妙的一个叙事诡计,看似是讲了主角五个人在这个暴雪天的三个故事,等看到中后半段你才意识到,这些故事并不是在同一天发生,这场大暴雪其实持续了三天。
再有就是,编剧很擅长给以后的剧情埋下暗线。因为这部作品的内容是基于十几年后的主角Ted给他的儿女讲述他们当年的故事而展开的,Ted经常会说“对了,这个故事我以后一定要给你们讲一讲”之类的话,来为下一季,乃至几季之后的剧情做下预告。每一季都铺设了太多关于未来的暗线,而最难以置信的是每条暗线到最后都能被收束的很好,编剧铺下了这么大的一张网,最后居然都可以完美地合在一起。
除了剪辑方面很神之外,这部剧的又不只是炫技之作,剧情也非常生活化且有趣。九季下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坚持。没有人能不被Lily和Marshall美好的爱情而动容,也没有人能不被Barney叔叔的泡妞宝典逗笑(我时常在想写出Barney这样一个sociopath的角色的编剧精神状态还好吗??)
我本人也被主角Ted的爱情观狠狠地影响到了,他从头到尾都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他的the one,总有一天上天会让你遇见她,而你也需要不断变成更好的你自己,去等待或是说迎接她的出现。他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者,坚定地相信着看似虚无缥缈的destiny,而在最后上天也如是,让他遇见了最好的老妈。
写到现在我进入了一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状态,心里有太多太多想要说的,想把这部剧安利给所有人,但又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了。今天就说到这,以后想起来的话再写第二期!
It's gonna be legend…wait for it…dary! (温馨提醒:不要看最后两集!不要看最后两集!不要看最后两集!)
P.S. 说到大学时光,其实前几天和秃子回了一趟我们的大学,我俩坐在之前一起办户外活动的地方,吹着北京十月的寒风,回忆当年的故事。说着说着我们俩心里其实都有点难受,觉得那段美好的时光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后来我和他说:“如果是去年回来,我估计现在我已经哭成一滩烂泥了。但今年我完全没有想哭,可能是因为我觉得现在过的很好吧。”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