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事本】是机核文章区的栏目,每周五更新。每周五下班之前,我们会收集几位编辑的“小作文”,题材随意,立意自选,栏目名取自Windows系统自带的最轻便的文本编辑器,代表“轻便与畅快”。
最近《杀戮间3》(Killing Floor 3)上线。我本来是很激动很期待的,因为我对这个系列感情很深很深,所以第一时间就购入了。
让人很失望,它变成了一个泯然众人的合作动作射击游戏——硬要说《杀戮间3》是一个能玩的合作游戏,如果你有三五好友,一起打打丧尸可能体验还行,枪械操控很硬朗,有那么几种职业(游戏里应该叫【神射】)供你选择,Zed Time的子弹时间机制其实在多人合作设计里算个新鲜的甜蜜点。
但它唯独丢掉了《杀戮间》一直有的东西。在玩KF3的时候我时时回忆起KF1到底有什么让它这么迷人,甚至我又把KF1下载了回来,去它空空如也的各种服务器里打各种难度——因为KF1的正版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练神射的等级,我只能去打打困难难度了。
我想,《杀戮间1》最迷人的就是它的简单和纯粹——纯粹的怪物设计,纯粹的枪械控制,以及纯粹的难度和惩罚。这是一个处处都直线思维的合作生存射击游戏。玩家要做的就是追求终极的瞄准效率,发挥200%的自己所在职业的特质,尽可能地避免失误——因为游戏对每一个玩家的失误都重拳出击。粗心大意卡住了队友,团灭;狙击手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关键的特殊感染者怪物,团灭;爆破手随意设计让爆尘遮蔽了队友的瞄准线,团灭;突击兵没有完成清理杂怪的任务,让小怪干扰了狙击手的瞄准,团灭;纵火者不小心点燃高火焰抗性的特殊怪物,团灭...
清晰、直接、简单、明确的职业设计,带来清晰的分工;清晰简单的怪物抗性设计,带来清晰的怪物解法,而这些全部都指向最直接的游玩内容:怪物永远如潮水向你涌来,冷静瞄准,追求超过100%的爆头率,最快速度击杀那些对于你的神射来说第一优先的怪物,把其他的交给队友。
几乎没有额外的任何系统去尝试”丰富”你的体验。无非瞄准和移动,无非把一波几百只怪物依次杀死。但其中的压力,难度和变化,让人可以一直玩下去,玩得冷汗直冒。
KF1带来的PVE射击游戏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时至今日也不可替代——哪怕KF2和KF3都没有。那种清晰的压力,清晰的困难,清晰的惩罚,以及咬紧牙关,用更高的瞄准效率和更慎重的身位控制向游戏【还击】,并最终战胜一个难度的感觉,太让人沉迷了。
《杀戮间》,最简单的就最困难、最有冲击力、最多变、最难忘。
这周出差去了趟东京,最后走的一天是下午的航班,早上起来退房后闲的没事儿干,心血来潮决定去看个电影。正好最近赶上《鬼灭之刃》剧场版第一部热映,于是就去了离酒店最近的Toho Cinemas。
出乎意料的是,11点45开场的票,我提前10分钟入场,结果在座位上却一直看着各种广告:无论是其他电影的预告,还是各种游戏的宣传,每当我觉得“这差不多是最后一个广告了吧”的时候,他们竟然还能一个接一个的无缝衔接上新的广告。
好不容易熬到了日本独有的“NOMORE映画泥棒”(反盗摄的宣传片),结果没想到就在灯完全黑下来前,电影院竟然又趁着功夫放了2个卖自家会员的广告
这部剧场版是155分钟,也就是两个半小时的时长。但电影放映完后我一看表,竟然用了三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实际上从票面上标注的开场时间算起,我竟然看了整整半个小时的广告。
以前我挺羡慕日本人对于电影的认知和尊重程度的,比如像所有人都会坐着等最后STAFF表走完才走的习惯,电影周边贩售的如火如荼、经典老电影的重映以及一些会上映各种Cult片的小电影院等等,无论是电影文化还是观影体验,我觉得电影之于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是一种很独特的存在。
可这事儿确实让我对日本电影院有了另外一番体验。在国内看电影的时候也没有插过这么多这么长的广告,但没想到日本人竟然能做的如此过分。周围的其他日本人似乎对这种事儿有什么怨言,感觉就像是司空见惯一样。明明是平日的中午场次,影厅里也坐了将近3/4的人,我寻思看这样的市场氛围,也不至于要这么靠广告来挣钱吧。
顺带一说,电影是挺好看的。作为上弦里面最惨的鬼,猗窝座的故事实在是让人看的五味杂陈,虽然在《无限列车篇》里面我真的是恨透了他,但感觉看完了之后也多少和解了一部分,电影放到最后的时候旁边坐着的日本大爷都在掏出手绢默默抹泪。不过作为三部曲而言,感觉这最精彩的部分都在第一和第二部了,这第三部大决战得多无聊啊……
上周休假,去了趟关西。和办公室“霓虹通”们相比,我才第二次去日本,并且是第一次去关西,还真有一些可能别人(比如雪豆、龙马这种)已经司空见惯的感受,来“大惊小怪”一下。
去关西的第一目的是去看韩国女团Twice的演唱会。6月初开票的时候,仔细看了一圈,最想去的就是第二站大阪场,第一站首尔时间有点冲突,大阪是我最喜欢的Twice成员凑崎纱夏(Sana)的老家,我和老婆俩人也没去过关西,就和FF14群里在日本的、也比较关注KPOP朋友讨论了一下,朋友说那她也看,于是就开始准备抽选,然后还真就抽到了(感谢FF14)!
以前就知道日本看演唱会氛围非常好,特点是开场后禁止拍照摄像,没说是缺点,是因为我还挺喜欢这种沉浸体验的,有时候所有人举着手机蹦跶的画面还挺……微妙的,国内的我之前看苏打绿演唱会也是不许拍照摄像,体验也很好。
一直听说日本人会应援,这会算是真体验到了!比如全程大家除了talking环节都是站着的,在后半段以前的热歌part里,《Yes or Yes》这首特别适合应援的歌曲,也把全场的氛围推到了最高潮。
另外,虽然不懂日语,但能明显感受到,几位日本成员在说日语的时候刻板印象里的性格都有了变化,尤其是京都人平井桃(Momo),总觉得她是蠢萌型的,在日语环境下,蠢萌的变成了韩国人,但大家都好可爱呀!
在大阪呆了两天,又去京都玩了三天,在一个更偏向旅游城市的地方,更能体会到日本人让你陷入消费陷阱的能力,各种IP周边(这次还去了任天堂博物馆)自然不多说,一个简单的chiikawa形象,就有大阪限定、京都限定,还有金阁寺限定、伏见稻荷大社限定……
因为这次行程时间比较充裕,也逛了不少杂物店、文具店什么的,日本人设计这些小东西的能力,确实好强。
以及,中间在清水寺的时候,顺便阿森纳的新赛季求了个签,京都应该能管伦敦吧(错乱)……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