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那个时候电视节目少,而书可以满足小孩对世界的好奇心。
比如《丁丁历险记》,引进时被改成手掌大小的小人书,跟其它形形色色的小人书一起摆在地摊上。背着书包经过时,小朋友们不免蹲下来翻看。
但要得到完整的体验,当然还是得把小人书买回家看。不过我爸妈要养两兄弟,并无闲钱给我买这样的小人书,所以,到有书的朋友家里串门看书是我课后最喜欢的事。
可以自行安排课后的时间,这点现代的小朋友可能是无法体会了。
我们小学时虽然没有周六,但每个星期三下午都会放假。
我穿着条纹T恤,短裤和凉鞋,戴着一顶可折叠的白色布制遮阳帽,腋下夹着几个书本,
人行道旁是单位院子的围墙,太阳太过猛烈,晒得一切都在发白。
我们的城市在北回归线上,夏日的这个时间太阳几乎直射,所以,可供躲藏的影子很少。
所幸路上有小树,每走一小段就可以得到一阵短暂的阴凉。
整条道路空旷无人,鲜少自行车会经过,除了蝉鸣一切都很安静。
路的尽头是一个湖,湖的旁边是一个少年儿童图书馆,几乎每个周三我都去那里还书借书。
这个图书馆的门口有两个房间,一个里面放着几台街机,另一个放着一些接电视的雅达利游戏机。
独有一本中国古代小说让我印象深刻,名字叫《绿野仙踪》,与那个美国童话同名。只不过那小说白话夹杂文言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极难阅读,只记得讲的大致是修仙的故事。
这本小说其实是在另一个图书馆借的,那是个区图书馆,坐落于人民公园,需要穿过一条幽静的林荫道到达大门。
入门大厅里有两排柜子,每个柜子有若干层小抽屉,抽屉上面有标签,按照书名的拼音找到对应的抽屉,拉开后里面是一张张固定好的卡片,每张是一本书,卡片上有这本书的存放位置,将这个信息抄写拿去给图书馆的前台,工作人员就能帮你把这本书找到,你就可以借走了。
木制的前台很高,还好前面有一个木制台阶,小朋友可以站在台阶上跟图书管理员交流。
在这个图书馆里,我看了人生的第一本全彩大幅面的插画书,讲的是一个大树的世界,所有人都在大树上居住生活。对这书我已记忆模糊,现在推想可能是苏斯博士系列。
我堂弟是厂矿子弟,他们家住厂区宿舍,这个厂区在城市的郊区,一到暑假我跟我弟就会到堂弟家住一段时间。
在暑假里,我们三兄弟睡地铺,看银河,楼下全是稻田,晚上也能看到萤火虫。
厂区里面还有一个自己的图书馆。虽然不大,但书籍种类也相当丰富。
在那段时间我看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到了现在,我发现世界并不会像以前科幻小说里那样发展。人年长之后好奇的东西越来越少,天地就变得不如从前那般宽广。
有一天,带女儿又回去那个湖边的图书馆,可惜的是:我跟她都没有那种蝴蝶飞到花丛中的喜悦了。
在我正在开发《一厘米时光》中也有图书馆,那里连通着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秘密角落……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