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事本】是机核文章区的栏目,每周五更新。每周五下班之前,我们会收集几位编辑的“小作文”,题材随意,立意自选,栏目名取自Windows系统自带的最轻便的文本编辑器,代表“轻便与畅快”。
最近心血来潮,想要重返youth fiction这个类型,于是找了两个系列重新读读,很惬意。
Youth Fiction,到现在已经是所谓“给中二青少年小鬼读的假模假式的装逼文学”的奇妙品类了。作为一种介于儿童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的奇妙分类,目前看来更像是一种书商的销售策略分类而非某种题材类型,边界模糊而难以定义。
我认知这个类型的时候,这个分类强调它的“青春期阅读消费品”的特点:写给那些渴望成为大人,认为自己不再幼稚的青少年。这些文本中需要引入一些经过一定修饰的残酷,还要带上一些同样需要调整了强度的“深沉”,不然它就不酷了。
这个品类曾经的代表作品是《哈利·波特》系列,在后来,在特定的若干年,Youth Fiction作品及其影视改编取得了辉煌商业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移动迷宫》,等等。
它实际上是某种幻想文学的子类,或者说与奇幻科幻分类有着奇妙的重叠关系。我一直搞不清楚Youth Fiction到底指什么样的小说。但总的来说,有很多我读的时候没什么概念但很喜欢的作品,后来都被归为这一类。最近我回去读的小说就在此类。
《黑暗物质》三部曲,我接触的时候一般还被翻译为“黑质三部曲”,是一部分非常有意思的奇幻作品。它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与自己的守护精灵在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的冒险——这个世界里有流动着的神奇力量,还有精巧也同样神秘的机械,最重要的是所谓黑暗物质带来的诸多谜团...我对黑质三部曲的第一印象比较糟糕,因为当时它的改编电影《黄金罗盘》上映,在国内奇幻爱好者口中评价一般,另外当时似乎把黑质三部曲视作是“蒸汽朋克爱好者不可不读的无上经典”,这种狠劲的描述让很多人期望过高,导致读完以后非常失望,在当时普遍的评价是这部作品“幼稚无聊”。回头看看,如果抱着这样的期望,确实是会比较失望的。
但其实现在读起来,《黑暗物质》读起来至少令人非常愉快。因为它就是那种“适度复杂”、“适度深沉”、“适度残酷”、“适度新奇”的幻想故事。而且——如果你不把它往什么蒸汽朋克这块凹的话——整个设定还挺新奇有趣的。
另一个是《古王国三部曲》,国内引进的版本已经收录了五本,一般被称为《古王国传奇五部曲》。我与之相遇的时候,还在科幻世界译文版里被称为《古国三部曲》。古国是一个魔法与科技并存的世界,古国三部曲是一个有关青春期的姑娘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两点让我印象很深:一个是它虽然属于那种青少年的躁动故事,却没有放弃一个奇幻作品可以承载的昂扬、厚重与严肃,这整个文本最终鼓励青少年坚定地朝着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前进,敬畏自己的力量,敬畏自己身上的可能性,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为世界不够好而愤怒,这很好,为让世界更好而坚定信念,因为你可以。
另一点是其实古国的魔法设定主要涉及死亡和死灵法术。但它没有——至少不全是——我印象中死灵法术和死灵术士寻常的阴冷、肃杀和恐怖。这是一个堪称温暖的故事——一个把与死亡互动的力量写得有温暖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面对死亡,思考死亡的故事,但又是一个属于青年人的、躁动的故事。有懵懂、冒险、阴谋、苦楚,还有成长与坚持。值得一看的故事。
这俩都是我会在睡前看两页的故事,看完以后我会带着一种生命力充盈的快乐入睡。
评分出来后蛙蛙在steam上买了《寂静岭f》普通版。我问他为什么不买豪华版提前解锁游玩。他说豪华版贵一百块钱。我说一百不多就三顿麦当劳的钱。他说也是但因为自己买的礼品码没法升级了也。
其实也不是,我基本在信口开河。上周五我刚刚退掉了从淘宝购买的PS5《毁灭战士:黑暗纪元》账户权限。先前买的时候客服就主动告知我所购买的这种不限时认证权限如果决定不再持有了可以兑换成他们店90天的会员来畅玩其他游戏。
我并没有当回事儿,因为我买过很多这类权限,都是选择贵价的永久认证,没有短租过,也就是说,我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把PS5的游戏价格拉到350这个心理限度内,并没有考虑过进一步省钱。
而我突然想起这个事情并选择费事去退还是由于在即将到来的十月份会接连到来《羊蹄山》和《忍龙4》。对后者我完全不会在意价格,但前者似乎只是假期中攀岩之余的娱乐填充物。
最后的结果是在我对蛙蛙一番戏剧化的信口开河后打开淘宝询问兑换进度才得知新游戏不会第一时间进入店家的会员游戏库所以我无法借此实现不额外花钱随便玩玩《羊蹄山》还得另寻出路,我感受到的苦恼让我意识到自己开始计算在游戏上的花费了。尽管有一个350左右的阈限,我以前却并不在乎连续花上两笔三笔。只要一个游戏我想玩,我就会花钱,不会顾虑前后。当然这里有钱的因素,也可以宽泛地说钱就是决定因素,如果我选择快速划过这个问题的话。很显然我没有这样选择。我想把往回拉一点点,然后往近拉一点点。
先往回拉到PS5这里。PS5是目前我唯一使用的游戏设备,放在客厅里,连接一台三星电视。PS5旁边有个NS,闲置时间已超过一年。
电视还连着一个电脑机箱,装配于至少五年前,RTX 2080 Ti,目前只用来上网和看电影。我没有重新装配或升级电脑的主要原因是我有关闭电子设备的习惯,而启动电脑、打开steam、再启动游戏似乎是一个过于漫长的链路,因为它们没有被很好地封装到一起,比起用主机玩游戏,它显得太不“整体”了。
另外,由于我并未很好地维护这台电脑,致使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失败报错,或者停滞在毫无信息地等待中。尽是些容易改善的问题,但我缺乏改善的动力——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就叫陈轲(似乎是这个ke字),是个非常湖南的湖南人,不知道他现在什么样、在干什么。他以前玩网游。我不玩网游。我跟他不熟——我想说的是,玩游戏已经被我感知为需要穿过层层阻滞去从事的活动,每多一个步骤,就会大大降低可执行性。
再拉近一点点,粗略划分一下钱和时间。对于绝大部分游戏我已经不愿意再花费时间了。只是没想到这个范围收得如此窄,连《羊蹄山》都被卡在边缘。
理性上讲,它有很多我喜欢的元素,对前作我也印象良好,它至少可以提供十五小时的优质乐趣和随后十小时的普通乐趣,而8天的假期里我需要简单直接的娱乐。全部都在经验之内。但一想到两周之后就有《忍龙4》,我着实又犹豫这时间的花费,从而也不想花这笔钱了。
卡在边缘的意思是说,假使昨天得到的讯息是我可以在25号拿到账户预载、10月2号启动,那我肯定稀里糊涂地玩了,就像去年在横滨我从排着的队伍里被工作人员恭敬而急促地指引着窜上一刻不停的摩天轮的那个瞬间,就像流水线上的货物,我不需要考虑。没有考虑的必要。
似乎我在怀念年轻时那个时间不当时间、钱不当钱的生活状态。挺坏的。立即禁止。
其实我在毕业来到机核后只经历过两次搬家,就是从广告园搬到了现在的临时办公地点,再要搬到正式的办公地点。有关于以前搬家的故事更多是从其他朋友的那里口口相传而来的。
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首先是今天陪伴着白老师搬过好几次家的一瓶清酒被打碎了,就在42的工位旁边,纯粹的酒香在几分钟内就弥漫到了整个办公室。感觉在空气中用一下打火机都会被点燃,配合着旁边鼠鼠老师吃的泡菜味道泡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像是沉寂多年的美酒用一碟泡菜就下了肚。最好笑的是当白老师和42在讨论着这瓶酒的由来时,突然发现这瓶酒好像是龙马的,只不过在漫长且频繁的搬家旅途中被遗忘了。
第二件事是,机核在搬家的时候总会出现黄鼠狼,虽然已经忘记了是谁跟我说过这个故事,但依稀记得的是黄鼠狼甚至会在工位下乱跑。在我老家有两种说法,一是黄鼠狼又名黄大仙,不能打不能骂,更不能赶它出家门,二是黄鼠狼进家门是好运和财富的象征,只要好吃好喝供着总有一天会大富大贵。
至于我们全新的办公室,先给大家看一张堆满设备的会议室,以后再给大家慢慢介绍吧~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