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事本】是机核文章区的栏目,每周五更新。每周五下班之前,我们会收集几位编辑的“小作文”,题材随意,立意自选,栏目名取自Windows系统自带的最轻便的文本编辑器,代表“轻便与畅快”。
最近大家都在聊《丝之歌》终于发售的事情,我看了看自己的Steam库,发现《空洞骑士》本体一直就在那儿躺着,我却从来没玩过它。
我确实没玩过《空洞骑士》。同样没有在最热最火爆的时候去玩的游戏,还包括《以撒》《蔚蓝》《传说之下》等等,这里也包括过去10年里发售的许多3A大作。
“错过玩一个游戏的最佳时间”的感觉是比较纠结的:我并不想用“工作忙”“有其它的更重要的事情”去敷衍,或者说有什么非常具体的“不可抗力”在强制。老实说,那种感觉恰恰是不太理性的:我只是觉得“似乎最好、最正确的时候过去了”,于是就不再萌生想玩它的念头了。之后在游戏库里看见了它,也会提前带着“下次一定”的想法,快速地略过。
于是,在按照游玩时间节点作为排序的Steam库里,有些很有趣的游戏从2016甚至更早开始无声地躺到现在。有时候我也会心血来潮地翻一翻,试图重新续回那些过去的好记忆,但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42有一次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十几岁的时候看过EVA,那之后你即使看了也无济于事,因为看EVA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我想了想,或许有些道理。游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是我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我的意识与决定错过了某些事情的时候,它不是“之后再说”,而是永远地错过了。
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好多事情就像浏览器的收藏夹,当一段记忆被放进去之后,人们唯一的期待就是在断气之前能把它一键清除。倒也不是说这些事情都很糟糕,只是因为我们还有心气儿的时候总觉得任何想法都可以信手拈来地化为现实——但这事情本来就需要相当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昨天我在Steam上买了个《铣削机模拟器》,玩了两小时,感觉不错。看了看它是在2022年发售的,但一直定期更新至今,估计只要玩下去还会有不少新花样。
反正错过了就错过了吧,人生不就这样么。错过一件事情,就会有另外的事情在等着你。
最近看到《奇迹时代4》出了新的DLC,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掏钱购入,但正好是个很好的回去玩《奇迹时代4》的好机会。
奇迹时代AOW(Age of Wonders)是一个颇具历史积淀的系列,这一切都要从回合制角色扮演游戏战棋游戏《国王的恩赐》说起,这款游戏规定了一种回合制RPG的范式——所谓的英雄带领自己的军队在地图上行动,然后以六格或者四格棋盘的方式进行回合制战斗。同时,还有可以生产和发展的主城,产生资源并生产单位。
《国王的恩赐》有三个精神继承者,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是欧美游戏市场语境下的TBS(Turn Based Strategy)——回合制策略游戏的“三神柱”。它们是:《魔法门之英雄无敌》、《圣战群英传》和《奇迹时代》
《国王的恩赐》后来兜兜转转成为了俄罗斯制作组Katauri Interactive旗下的作品,以《国王的恩赐:传奇》的title归来,这已经是2008年的事儿了。
顺带一说俄罗斯市场是TBS游戏的重度基本盘,《英雄无敌5》的开发组Nival也是俄罗斯游戏制作组。
在这三神柱中,《奇迹时代》比较特殊,它最大的特点是在设计逻辑上明显地与4X类游戏进行融合,因此看起来它和《英雄无敌》的那种“英雄带兵四处征战”的样子很不一样,而是更像《文明》系列,在当时,它看起来也更像《Master of Magic》这样“法师领主扩张领地”主题的4X游戏。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儿,TBS这三大代表作品纷纷沉寂。《奇迹时代》在2014年推出了3代以后就开始沉睡,直到2019年,以一个衍生系列《奇迹时代:星陨》,一个科幻主题的作品归来,在当时这个小体量的作品在硬质量上看起来捉襟见肘,但它横跨TBS和4X两个子品类的奇妙体验,很一些AOW一以贯之的灵光设计还是吸引了一些非系列忠实爱好者的新玩家群体。
在2023年,《奇迹时代4》正式发售。和做得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圣战群英传:解放》和直到今年才推出新做的《英雄无敌》系列相比,成为了这“三神柱”归来时最大阵仗最体面也最成功的作品。
《奇迹时代4》到目前为止,以持续不断更新和推出大量DLC的方式,成为了内容量最大的TBS游戏。2025年回去继续玩,依然是那种高高兴兴可以从半夜两点玩到半夜两点的4X游戏。最近回去玩了,非常沉迷。
在这里不多废话了,因为4X游戏和回合制策略游戏什么样子很多朋友心里都有数,我就说几个可能在AOW4里获得的独特体验:
成文的今天,是新版本“秦川”上线的日子。作为一款长线运营的游戏而言,除了新增加的可玩内容以外,新的付费项目也顺理成章地与大家见面。不同于其他游戏靠抽角色卡为课金点,除了通行证这种常规操作以外,《燕云》的付费项目主要还是体现在纯视觉的外观上。
游戏中可花钱的外观付费项目非常多:比如角色本身有身上穿的衣服;头发除了发型以外,白/红 等特殊颜色还需要额外付费;骑的坐骑也有各种形象,还能额外花钱给坐骑升级成更豪华的版本;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武学特效,游戏中的“奇术”也有特殊动画可供购买;至于武器外观则可以通过购买外观,然后付费洗炼,洗出独一无二的发光效果……
光有外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大家“甘愿”掏钱,开发团队可以说用了浑身解数:比如在打完BOSS后游戏中做了结算动画,购买特殊套装中附赠的结算动画又炫又酷,看着简单的默认动画真是让人有些心里痒痒;服装套装里的各种独特的配饰,还能够通过调整位置,来实现出千姿百态的搭配效果。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角色穿的美美的,玩得久了,自然也多少会萌发出一点想要充点钱消费一下的欲望 —— 毕竟一上线看着又飒又酷的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圆了一个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圆的梦。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燕云》目前的消费水平,已经早就不是我以前玩网游时候的消费水平了。比如新出的限定卡池的衣服,除了靠抽取以外,还可以靠游戏中稀有货币“八音窍”来获取,一颗八音窍目前在闲鱼的行情是1700RMB左右,也就是说想还要获得一套衣服是3400元;游戏中一个白发的价格是一颗八音窍,奇术特效是1/2个八音窍左右。所以想要让自己穿的能够“吸人眼球”,那么3000人民币是一个起步的价格。
当然,相较于《无限暖暖》把衣服抽满转化出新形态需要花费大约5000人民币的价格而言,《燕云》的开销的确称不上是最贵,然而无论是二次元游戏还是其他类型的游戏,想要拿到一个活动的完整奖励,除非运气极好以外,大抵还是要花费上千甚至是过万元才能全部拿到。
我对于目前游戏中的付费标准还停留在“只花几百块就能体验到很好的内容”这个阶段上,也确实没想到,我第一次通过游戏,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物价飞涨”这件事。游戏公司是得要挣钱,游戏中那些外观也确实很吸引人想要为它花钱,但这个价格,我却总觉得设计的还挺微妙的……恰好是一种“你咬咬牙还是能买下来,也不会太过于心疼”的程度。
要说玩弄心理这件事,或许游戏厂商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吧。
最近玩了两个“高速”动作游戏,《超级忍:反攻的斩击》与《失落之魂》。在我写这篇记事本的时候两款游戏都游已经上线。他们展现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让人唏嘘。
《超级忍:反攻的斩击》是一只手摸到神作大门的游戏。制作组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放在最擅长的动作系统上,仔细调教手感,哪怕让新玩家过来试一下也能立刻上手,这种灵活的操作感让人上瘾。而对于其他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地方,例如游戏的地图设计,就显得粗糙与直白。
如果做不了复杂的银河城地图,那么就别为难玩家,《超级忍:反攻的斩击》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以随时传送回已探索的区域,想什么时候去探索隐藏区域都行。这样的设计虽然会打断连贯流畅的战斗体验,但总比用毫无设计的“难”和“迷”来为难玩家要好得多。
至于游戏大量的跳跳乐环节,我也在试玩期间就给制作组发送了语气“强烈”的反馈。像是攀爬的判定不适合跳跳乐设计,隐藏跳跳乐关卡的判定过于严格,缺少检查点,等等都传达了出去……现在来看,好像没有改!我当时写评测说:“想要老婆每章都给我打电话!”打电话环节没想到还真有,但是怎么换了一个女人,我靠!
总之,《超级忍:反攻的斩击》是一款很优秀的高速2D动作游戏,他继承自30年前的那个老古董,旧瓶里装了爽口的新酒。
但另一款游戏《失落之魂》,真的给我弄出工伤了。要说这个游戏,我可以用我的设定来讲一个虚构的故事。
10年前,年轻引擎在网上录了几个游戏故事的电台,他喜欢游戏,想要把自己的最喜欢的那部分展现给玩家看。那时,国内互联网风起云涌,很快他就收获了很多关注,大家都想让他讲更多故事……别讲游戏了,试试恐怖故事啊,我想听你配音……不少人在评论区里给他留言。
2年后,一家大公司找了上来。有钱,有资源,有各种各样的东西,看起来一切都很好。“别录你那个了游戏故事了,我们整个大的,你喜欢的那部分也能包进去!”
引擎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有太多的东西要应对。原本不擅长社交的他要开始应对团队管理,但很显然,他搞得一团糟……
10年后,一个残缺不堪的节目吭哧吭哧做出来了。几乎每个环节都出了错误,有的地方甚至不堪入目……但是,到了那个讲游戏故事的地方,依然在发着一丝微弱的光,就像10年前他第一次讲起游戏电台时的模样。只可惜,引擎已经爆缸了,它头发花白,满眼疲惫,再也没有力气了。
幸好,故事里的引擎走上了另一条路。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人,走上了故事里的这条路。他就是《失落之魂》的制作人。如果10年前,《失落之魂》能以一个独立游戏成功落地,能积累一些游戏制作经验,能让自己一步步前进……
《失落之魂》就是这样一个游戏,它哪哪都有问题,开场序章给我电脑内存干到14G,比那个俄罗斯沙皇的塔科夫还要狠;明明是国产游戏,有的中文配音文本居然是机翻,至于剧情,就像是小学生看了《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后连夜写出来的……
但到了战斗的地方,在华丽粒子特效闪过眼睛的瞬间,大概我看到了10年前那个喜欢最终幻想,喜欢鬼泣,那个热衷于打磨战斗的制作人……
今年科隆展只有我一个人,满满的行程根本没有去正经餐馆的时间,再加上我人生地不熟。4天的晚饭有两顿在酒店里的小餐馆里用汉堡解决,剩下两天吃了两顿十分“白人饭”刻板印象的泡面,其中刚好包括一顿“长寿面”。
而我在德国的另一个遗憾,则是看到极其丰富种类的猪肉制品而不敢吃。在每天买矿泉水的Penny连锁超市中,我看到了一大面墙的火腿、肉肠以及各种猪肉制品。但令我震惊的是,其中混杂了不少在我看来可能是“生的”肉类制品。
虽然我十分喜欢各种生食肉类,但我害怕因为错误的食用方法耽误了在科隆的行程。所以,只买了类似帕尔马火腿,萨拉米香肠这样在国内常见的产品来吃。而下面三张照片,是我本次科隆行的意难平。请吃过的朋友介绍一下,这三好不好吃,我很好奇!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