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6月28日至29日,我们把游戏的人档案馆“搬进”了北京核聚变。
在以玩家为中心的展会现场,在由热情、讨论与排队构成的流动人群中,我们有一处安静但不脱游戏语境的角落。这里没有试玩机位,但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操作方式”:通过周边、播客,与馆长刘梦霏老师面对面的交谈。
在展位前,甚至有听众带来了因听播客而写下的论文,我们也认真回应了每一位路过的好奇目光,每一个自我认同为“游戏的人”的同行者。
机核×游戏的人档案馆:三季播客,耳机中的“游戏学术”
游戏的人档案馆自2018年创立以来,一直尝试打破传统档案工作“封存—冷藏—远观”的惯性思维。我们认为,游戏不该只以展品的姿态被纪念,而应当在现实社会中被“再利用”:在教育中被重新解读,在公共空间中被开放使用,在文化生产中成为灵感之源,在玩家之间成为讲述与连接的媒介。
我们与机核 GADIO SPEC合作的播客节目,也成为许多观众了解“游戏的人档案馆”的第一扇门。过去两年,我们已陆续推出三季深度播客系列,完成了对游戏本体、社会价值、育人路径的系统讲述与文化回应。
从荷伊津哈的《Homo Ludens》出发,我们进入游戏的本体结构、规则逻辑与文化根源,讨论“什么是游戏”、游戏研究领域的争议、制度建构、批评方法与哲学视角,面向对游戏本质与研究理论有浓厚兴趣的听众,奠定了深入浅出的理论基础。
播客链接: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4791
延续第一季理论根基,第二季更加聚焦“游戏如何作用于社会”。我们提出“游戏济世”的概念,探讨了游戏如何进入环境、医疗、性别、历史等社会议题,为玩家、研究者与创作者提供一种以游戏介入现实的路径方法,也是最受教师、社工与社会创新群体欢迎的一季。
播客链接: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3666
在前两季构建的“学术 × 社会”桥梁之上,我们直接进入教育领域的核心挑战。节目围绕“游戏素养”“教育游戏”“亲子游戏”“AI教育”“游戏与治愈”等议题展开,回应了中国教育环境下对游戏的误解与偏见,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视角与工具,成为“游戏素养教育”的理论延伸与大众入口。
播客链接: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4791
此次一同亮相核聚变的,还有我们上海分馆的重要共建伙伴——微软百家合。他们带来了即将推出的动作游戏《明末:渊虚之羽》,以明代乱世为背景,将“主机游戏”与“中国故事”之间的结合推至新高度。作为《黑神话》之外今年最受期待的国产主机游戏之一,它的出现,同样在回应那个宏大的问题:中国游戏,如何被世界看见?
每一座分馆都有不同的气候、节奏、口音与问题意识,但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试验场网络:不是输出模板,而是沉入地表。
我们坚信,一座档案馆,不应只是保存记忆的空间,更应是激发现实的空间。让“游戏的过去”成为“创作的土壤”,让“游戏的人”在此彼此看见。
在北京核聚变之后,我们与机核合作的一期免费节目也即将上线。
刘梦霏老师将以讲述者的身份,重新梳理三季节目的脉络与演进,从游戏的本体、游戏与社会、游戏素养教育一路走来,我们谈论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这期特别篇,是一次和听众的安静告别,也是一份写给“游戏的人”的邀请信。
这也将是梦霏老师在近期参与录制的最后一期机核播客节目。接下来,她将暂时告别麦克风,继续投入到游戏素养教育、学术研究与实践中。但别担心,我们不会真的告别。
下学期,档案馆还将继续在讲座、“游戏育人”和分馆行动中,与大家以另一种方式重逢。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