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我很喜欢这句话,但实在惭愧的是,我并不能准群地找出这句话的出处。
所谓战争,我很难三言两语将其意义概括完整,但自从有人类史以来,战争就从未终结过,不论其规模的大小,亦或是其参战方的多少。一场战争的胜利方,通常都秉持着所谓正义一说,而所谓的正义的战争,在历史上又有过多少呢?
而游戏,则是“战争”这一话题的常客。像我们熟知的COD系列,BF系列这些近现代或未来题材的游戏;亦或是像红色警戒这样,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的游戏。很多游戏无疑是将“战争”这一话题作为其创作的来源。而This War of Mine同样也是一款以战争为题材的游戏,但不同于其他的是,“这是我的战争”中,玩家不再扮演“救世”的大英雄、或者成为一名奋战一线的士兵;我们所扮演的,仅仅是为了在战争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普通人。
“这是我的战争”(以下简称“我的战争”)是由波兰开发商11Bit Studios发行的一款游戏。其讲述了一个在架空的世界中(波黑战争,由网友指正),发生的一场持久战争。而玩家则可以操控多位个性迥异,且有不同能力的角色,在战火带来的废墟中寻找资源并努力生存。游戏的玩法十分多样,可以普通地做一只友善的白羊,规规矩矩地寻找资源,并时不时帮助自己的邻居度过难关;亦或者做一只凶恶的灰狼,对其他生存者进行掠夺并将其杀死;相对来说,游戏的潜行系统更时候前者,因为后者,已经融入战争。
但同样,玩家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着游戏内的角色。例如,玩家选择帮助别人,同伴们会觉得开心;而玩家如果选择拒绝帮助,或者偷窃、杀人,同伴会觉得伤心,进而沮丧,最后自杀。
在“我的战争”中,玩家们将会亲身体验善恶混杂的战争世界,其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也是无比沉重与压抑的。这是一款充满杀戮、深度剖析人性的反战游戏。
这款游戏带给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抑。不论是其游戏本身所包含的故事内容,还是游戏黑色的基调以及瘆人的背景音乐,都无时无刻将玩家代入,让玩家更接近真实地深处这样一个末世环境。但这样的环境是绝对不同于辐射世界的。
“我的战争”中最为经典的一个场景,那必定是“寂静的小屋”。初次进行游戏,且不太爱看场景简介的玩家,想必一定都去过那里。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独自抵御外来的偷窃者们;他们物资有限,而且并不愿意与玩家进行交易。这就成为了不少玩家在该游戏中遇到的第一个人性问题:如果进行偷窃,玩家内心可能会受到自我道德的谴责;如果选择放弃,那么今晚无功而返,白白浪费一晚。
我第一次去“小屋”,掠走的老夫妇所有的物资,并将他们杀害,而其结果则是那一次游戏我没撑过十天。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另一款游戏“I Am Alive”,虽然这款游戏并没有对战争的过多描绘,但同样对人性进行了深度刻画。同样灰暗的游戏主色调,以倒叙的方式进行游戏,反映了灾难下,人的求生欲和善恶交缠的关系。如果你喜欢末世题材,并对人性的有着充分表现的游戏,我相信“I Am Alive”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战争,对于政治家来说是掌权的极端手段;对于军人来说,是可以被消耗的地方;而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仅仅只是灾难的开始。
仅从二十世纪开始算起,由人类主导的战争,所带来的各种毁灭性的灾害:一战,仅平民伤亡就高达六百万之多;而二战,其伤亡人数则高达两亿(不仅平民,全世界范围内),还不包含例如原子弹、毒气弹等生化核武器所造成的后续伤害人数;往后更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即便是进入了文明的二十一世纪,战火依旧在中东地区持续蔓延。
战争往往是一个国家最极端的外交手段,所谓最极端就是指最糟糕的时候才会使用的手段。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国家却仅仅只为了本国的微小利益,对比自己弱小数倍的国家,进行侵略。而其带来的种种伤痛,却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愈合。
近期关于战争的新闻,几乎都集中在叙利亚。这个中东国家从2011年开始内战,直到今日已过去长达五年的时间。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漫长的五年时间里,我们找不到所谓胜利或者失败的一方,战火依然蔓延在这个国家里。而这五年里,世界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结束战争的问题了:难民问题,人道主义救援困难,甚至还要面临新一轮的恐怖主义威胁。
战争从来没有改变,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我们能做的,只有默默祈求,和平,从来都是来之不易的。
*“我的战争”DLC“War Child Charity”目前已在steam上发售,而DLC的盈利将会捐助给战争儿童组织,去帮助这些深处战火的儿童。如果你有注意到在“我的战争”选单页面左下角,有一个“war child”的图标,你可以点击它,同样可以献出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p.s在此感谢@呵呵@狗蹦儿@killertim123的指正以及补充,谢谢你们的支持!
评论区
共 3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