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s, gentle borametz, thy golden hair
Rooted in earth, each cloven foot descends
——Erasmus Darwin, The Botanic Garden (1781)
(以及好消息,盘了一下……这个系列终于快写完了……!真的快了……!)
本系列各篇内容自成体系,相互之间没有先后顺序 (除了明显标记了上下文的 🥹) ,可以放心按需食用。
本文关于:《迷宫饭》漫画及动画中的植生羊(Barometz)。
同样的,因为本着尽量全面和深度考据的态度,文章可能存在部分生涩和不易读内容,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存好知识总结图,便于在具体需要查阅相关信息时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植生羊虽然看上去像一只羊,但在《迷宫饭冒险者权威指南》中被九井谅子老师归类为植物类(Plant),以下为详细设定🔎:
▋▎ 《迷宫饭冒险者权威指南》中的设定:植生羊|Barometz
而在实际传说故事和文献记载中,植生羊(Barometz),又被称为鞑靼植物羊,是一种(在欧洲文献中多次出现过的)中亚地区传说中的动物植物(zoophyte),曾被认为能结出羊作为果实。
值得一提的是,仔细对比九井谅子老师的植生羊(Barometz),会发现它的叶子部分和传说文献中的经典形象有区别,九井谅子老师笔下的植生羊(Barometz)的叶片是更典型的蕨类植物形象,这可能和Barometz的本意有关。
Barometz(中文名:金毛狗蕨)是指一种蕨类植物( Cibotium barometz ),因其根状茎被密集的金黄色茸毛覆盖,形似伏地的绵羊或金毛犬而得名。
这个名字起源于鞑靼语“羔羊”,最初描述的是这种被认为具有半植物半动物特征的植物。
植生羊,Barometz,其拉丁语名称:“ Planta Tartarica Barometz ”或“ Agnus scythicus ”,后者源于二项式命名法。
“ Planta Tartarica Barometz ”,“ Planta ”,在拉丁语里是“植物”的意思,“ Tartarica ”则是“鞑靼的”、“来自鞑靼的”,Barometz即植生羊的本名。
“ Agnus scythicus ”,“ Agnus ”是“羊”的意思,“ scythicus ”则是“斯基泰的”或“来自斯基泰的”,斯基泰与传说中的“鞑靼”(Tartary)在中亚的地理背景相似。
英国博学家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e,1605-1682)在《伪流行病》( Pseudodoxia Epidemica ) 中将这种动物植物被称为 Boramez。
英国作家兼百科学家伊弗雷姆·钱伯斯(Ephraim Chambers,1680-1740)在《百科全书》( Cyclopædia )中将其命名为为 Agnus Vegetabilis或Agnus Tartaricus 。
这一物种更常见的英文名字是Vegetable Lamb of Tartary,对应中译“鞑靼植物羊”。
根据其拉丁语名称“ Planta Tartarica Barometz” ,中文也常将其音译为“巴罗梅茨”或“博罗梅茨”。其他英文称呼还包括:Scythian Lamb(斯基泰羊)、Borometz、Barometz、Borametz。
本文则根据《迷宫饭》漫画,采用“植生羊(Barometz)”的名称。
植生羊(Vegetable Lamb of Tartary,拉丁语: Agnus scythicus 或 Planta Tartarica Barometz )是一种传说中出现在 中亚 的 动植物(zoophyte) ,曾被认为能长出绵羊作为果实。
传说中,这些绵羊通过 脐带 与植物连接,并在植物周围的土地上啃食草木。当所有可食用的草木被吃光后,植物和绵羊都会随之死去。
植生羊(Barometz)的起源有多种可能,目前没有定论。最主流的理论认为,这个传说的起源是某种意义是基于棉花植物引发的联想。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年—前425年)曾记载印度有“果实是类似羊毛的树”:
the fruit whereof is a wool exceeding in beauty and goodness that of sheep. The natives make their clothes of this tree-wool.
果实是羊毛的树,其美丽和品质都超越了羊毛。当地人用这种树毛制作衣服。
14世纪的《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描绘棉花植物时,也提及了绵羊长在树上的景象。书中描述了鞑靼地区一种奇怪的葫芦状果实,成熟后切开,露出有血有肉但没有羊毛的羊,可以食用:
这里长着一种水果,类似葫芦。当它成熟之后,把它切开,会发现里面有一只小动物,它有肉、骨头和血液,就像一只没有毛的羊羔。它的植物部分和动物部分都可以吃。这实在是一件奇事;我吃的这种水果虽然奇妙,但我知道,上帝所行的更加奇妙。
《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也被认为是将这一传说带入欧洲公众视野的关键作品。
在公元436年时,犹太民间传说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植物动物:Yeduah ( ידוע , ידעוני , 或 אַדְנֵי הַשָׂדֵה),据称,它的形状像羊,从土里长出,与一根茎相连。
猎人只能用箭或者飞镖将其从茎上砍断来捕获它。一旦茎被砍断,它就会死亡。它的骨头可以用于占卜和预言仪式。
藤壶树(Barnacle Goose,barnacle tree,也叫藤壶鸭、藤壶鹅)的传说大概起源于11世纪,直到17世纪还有流传。
奥多里克·波尔德诺内(Odoric of Pordenone,1280–1331,方各会修士,传教士)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听到植生羊(Barometz)的故事时,提到了爱尔兰海沿岸的树木会结葫芦状果实,这些果实落入水中后变成了名叫“藤壶鹅”的鸟。这指的是传说中的藤壶树,据信其成熟果实落入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中,释放出“藤壶鹅”,它们在水中长大成为成年鹅。
基于藤壶鹅和植生羊(Barometz)的共性,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是藤壶树的传说影响了植生羊传说。
古斯塔夫·施莱格尔(Gustav Schlegel,1840-1893,荷兰人文学家、博物学家)在《水羊与斯基泰羊或鞑靼植物羊》(1892)中指出,中国传说中的“水羊”是植生羊(Barometz)的灵感来源。
古斯塔夫·施莱格尔还提到,这种羊生来没有角,但有两簇白色卷曲的毛发。
水羊也被认为是植物和动物的结合,存在于波斯附近。它通过一根茎与地面相连,如果茎被砍断就会死亡。它受到围栏和身披盔甲的呐喊敲鼓之人的保护,其羊毛也用于制作精美衣物和头饰。
不过我没搜到这个中国水羊相关的传说……甚至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据说,1698年,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中国制作的此类假标本(Lee, Veg. Lamb , passim)
-金毛狗脊蕨( Cibotium barometz )-
1698年,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1660-1753,爱尔兰医生、博物学家、收藏家)认为中国树蕨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 )才是植生羊(Barometz)神话的起源。
据他说,如果移除这种蕨类植物毛茸茸的根茎短段上的叶子,再将当根茎倒置时,它会奇特地像一只毛茸茸的羊。
恩格尔伯特·坎普弗(Engelbert Kaempfer,1651-1716,德国学者,医生)曾于1683年前去寻找植生羊(Barometz),但未能找到实物证据。他观察到为了获取柔软羊毛而从母羊子宫中取出未出生羔羊的习俗,认为这种做法可能是传说的来源。他推测胎儿羊毛的博物馆标本可能被误认为是植生羊(Barometz)。
植生羊(Barometz)被认为分布在中亚。从分类学上来说,被视为悖理动物,在出版于1740年的《自然系统》第二版中,林奈将它放在 悖理动物 的条目下:
据推测,它是一种植物,但长得很像羔羊。茎从地下长出,穿入它的脐部;据说,它的体内含有血液,偶尔会被野生动物吞食。它被安上了美洲蕨(American fern)的根。实际上,就像所有的特征显示的那样,它是对绵羊胚胎的一种寓言式描述。
16世纪中期,西吉斯蒙德·冯·赫伯斯坦(Sigismund von Herberstein,1486-1566,外交官、作家、历史学家)在他的《俄罗斯笔记》( Notes on Russia )中描述了植生羊(Barometz),他声称从许多可信来源听说了这种羊的存在,因此无法怀疑其真实性。他还指出这种生物 位于里海附近 , 介于杰克(乌拉尔)河 和 伏尔加河之间 。
他描述这种从瓜状种子中长出的生物可长到2.5英尺(0.76米),除了少数方面,在大多数方面都像一只羊。它有血,但没有真正的肉,更像螃蟹的肉。它的蹄子是由分叉的毛发制成的,与普通羊不同。这种生物是狼和其他动物最喜欢的食物。
一直到18世纪,人们仍然相信植生羊(Barometz)是真实存在的动植物。
早期传说中,羊是果实,从甜瓜或葫芦状的种子中长出,形态完美如同天生。
后来,这种观念被“生物既是活生生的动物又是活生生的植物”所取代。关于植生羊(Barometz)的外形,可以大概总结出如下特征:
藤壶鹅(Barnacle Goose)的传说大概起源于11世纪,直到17世纪还有流传。
威尔士的杰拉德(Gerald of Wales,约1146-约1223,历史学家、作家)在1187年的著作中描述了这种奇妙的生物,他说有一种叫作Bernacæ的鸟类,它们出生的方式在自然造就下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它们长得就像沼泽鹅,但是体型更小,像藤壶一样附着在漂浮在海上的浮木上,一般是杉木。它们周身被坚硬的贝壳包围,头像海草一样悬垂着,从浮木和海洋中获取养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长出羽毛,并从浮木上脱落下来,有些在水面上游动,有些振翅高飞而去。
瑞典神学家奥劳斯·玛格弩斯(Olaus Magnus)在海图中也绘制了这种生物,并且补充了相关描述:果实掉入水中不久之后就会长出翅膀,飞入家养或者野生的鹅群中。
文艺复兴时期,塞巴斯丁·缪斯特(Sebastian Münster,德国数学家、地理学家,著有《海陆怪物》等)认为这种鸟叫作树鹅,生长在苏格兰以北的波莫纳岛上。
同时期的英国历史学家威廉·卡姆登(William Camden,1551-1623)则发言否定了藤壶鹅(Barnacle Goose)生长在浮木或者树上的传闻,认为那是因为人们找不到这种鸟的巢穴和蛋而编造的传说。
因为早在中世纪时期,人们就注意到从北极迁徙到英伦三岛的藤壶鹅(Barnacle Goose)会聚集在浮木上,看起来就像是从浮木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 wiki: Cibotium barometz | Vegetable Lamb of Tartary | Odoric of Pordenone | Mandeville's Travels |Thomas Browne|Ephraim Chambers|Barnacle goose|Gustaaf Schlegel|Barnacle goose myth|Gerald of Wales
📖 [英]利奥·鲁伊克比(Leo Ruickbie)著,玖羽 译 《幻兽动物园》
📖 [美]约瑟夫·尼格《海怪 欧洲古〈海图〉异兽图考》,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