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东尼·杰伊和乔纳森·林恩开始桌上创作《是,大臣》下一季的剧本时,两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深知,此时他们在写的不只是一部情景喜剧,更是一部广为人知的标志性作品。 《是,首相》第一季播出后,议员们本能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事件与屏幕上上演的剧情联系起来。
在海外许多国家,情况也大同小异。1986年5月,撒切尔夫人对以色列进行正式访问时,据报道,以色列总统哈伊姆·赫尔佐格开玩笑说,她的到来终于让那些《是,首相》的忠实观众相信,“首相的名字不是哈克,而是撒切尔”。次年,保罗·爱丁顿在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前夕正在当地工作,时任总理鲍勃·霍克(他此前已安排过一次摆拍,照片中他正与“哈克”在议会大厦争夺议席)邀请他参加一个集会,并对人群说:“你们不想听我说话,你们想听真正的首相讲话”,然后就让这位演员即兴发表了一段吉姆·哈克的演讲。
“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真的都那样对待他,”德里克·福尔兹回忆道。“我和保罗都在澳大利亚各自出演不同的戏剧时,我们经常一起四处走动,接受关于《是,首相》的采访,因为那部剧在当地非常火爆。看到人们对他那样的反应,那些场合我总会像伯纳德一样走在他身后,为他开门。我想他挺喜欢那样的!”
事实上,此时的保罗·爱丁顿已经非常习惯于在其他国家受到如同真正政界要人般的欢迎,以至于他对自己在屏幕上的角色分身越来越同情,也越来越维护。“人们常问我,哈克这个角色是否基于某个真实人物,”他告诉记者。“答案是肯定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他和我一样虚荣、贪婪且容易动摇。主要的区别在于,哈克能够向他的公务员们屈服,我缺乏那种灵活性,因此永远也成不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正是这种对所饰演角色的个人投入和职业自豪感,给他的搭档奈杰尔·霍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安。尽管爱丁顿将哈克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与最负盛名的表演奖项失之交臂,奖项反而落到了他那位名义上的配角同事手中。爱丁顿本人为人正派且宽宏大量,断不会为此抱怨,但每当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公布新一届获奖名单时,那些“霍桑击败爱丁顿”的报道总让霍桑感到十分尴尬。
尽管他们两人性格迥异,兴趣和性情也大相径庭,但他们已经建立起一种不仅非常高效,而且充满温情、互相尊重的工作关系。因此,一想到自己的任何个人成就是以牺牲同事为代价换来的,霍桑就真心感到难过。“很不幸,”他谈及BAFTA奖时说道,“我们俩都被提名到同一个奖项类别(最佳轻喜剧表演奖);我们是一个团队,本不应该被放在一起竞争。”
“保罗因为奈杰尔屡获BAFTA奖而自己却没有获奖感到失落,”德里克·福尔兹证实道。“他饰演的哈克非常出色,然而他从未像奈杰尔那样获得认可。他常常问我:‘为什么总是奈杰尔获奖?’我过去常回答说:‘因为他的台词比你长!’”
霍桑已不下三次击败爱丁顿获得该奖,并且似乎还会再次如此。这一事实削弱了他本可以也本应该从这种公众认可中获得的喜悦。“我知道他多么渴望获得那个奖,”他后来回忆说,“所以越来越难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因此,当他们终于在荣誉的象征上达到了某种平等时,这不啻为一种解脱。
在1987年的新年授勋名单中,奈杰尔·霍桑和保罗·爱丁顿均因其对戏剧事业的贡献而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后者当时正在澳大利亚工作,当他前往墨尔本机场迎接专程飞来庆祝的妻子时,受到了媒体的蜂拥追捧。这份荣誉对他意义重大。当天晚些时候,当他通过电话连线与奈杰尔·霍桑一同接受英国BBC电台采访时,两人之间洋溢着真切的同志情谊,并为对方的成就感到由衷喜悦。
当他们俩与德里克·福尔兹为拍摄第二季重聚时,演员们都获得了一次小幅加薪(“薪水涨得一直非常非常慢,”德里克·福尔兹回忆,“到我们拍完的时候,那两位主演每集能拿3000英镑,我拿2000英镑”),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他们知道,这很可能将是这部剧的最后一次亮相。虽然没有公开宣布(内部也未最终决定),但这一季将完成杰伊和林恩与比尔·科顿达成的协议,而且编剧们也已感觉到,这或许是这部情景喜剧谢幕的最佳时机。私下里,大家也意识到保罗·爱丁顿的健康状况正在恶化(在这一季中,他很少离开办公桌活动),这更让人觉得此刻收尾是最明智的选择。
每个人都决心让这最后的八集尽可能特别。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是他们生命中珍贵的一部分,是他们都热爱的事物,是让他们感到骄傲的东西。作为合作者,作为朋友,无论在镜头前后,他们都想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直到最后。
调研和准备工作一如既往地细致入微,但团队在寻求为这部作品进行最后润色的过程中,处处都增添了一些额外的巧思。杰伊和林恩在剧本中融入了大量切中时弊的主题,而悉尼·洛特比则确保了从布景的规模和准确性到排练的强度和质量,都比上一季更胜一筹(他甚至录制了白厅和唐宁街十号周围的日常声音,包括大本钟的钟声,以便在内阁会议室的场景中提供非常微弱的环境背景音)。
新一季于1987年12月3日在BBC2台晚9点的常规时段开播。当天早晨的头版新闻包括了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批评现任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报道。这似乎是一个恰当的预兆:《是,首相》回归的时机恰到好处。
剧中将展现哈克比以往更加沮丧和幻灭的形象,他实现其“宏伟蓝图”的梦想早已破灭,使命感也大大减弱。那个曾经想成为“国家校长”的人不见了;剩下的更像是一个被美化的代课老师,总是琢磨着如何,用过去首相们的行话来说,“化曲为直”。在下议院的聚光灯下,他被一群挥舞着议程文件的马屁精包围(包括“那些希望得到提拔的人”和“那些害怕被解雇的人”),并在议院外的各种阴暗角落被竞争对手跟踪。
哈克:当我成为首相时,我以为我将拥有权力。但我得到了什么?我只有影响力,仅此而已。我对警察、地方税率、欧共体指令、欧洲法院、我国法院、法官、北约……都没有权力。我有什么权力去做事呢?
他的内阁秘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是黯淡的:他应该仅仅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感到庆幸,那就是“有责无权”。他的党鞭则回答: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你有权力让我们输掉下一次大选。
他是鱼缸里那条孤零零的金鱼,张着嘴打转,偶尔在试图逃离单调的日常时撞到玻璃。他的心思不再专注于命运的牵引;从现在起,他被日常琐事所困扰。
与此同时,汉弗莱爵士一如既往地强势且高深莫测,随心所欲地在白厅活动,哈克有多固定,他就有多变通,确保自己对整个政治体系内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我需要知道一切,”他强调说。“否则我如何判断我是否需要知道它呢?”
在这一季中,伯纳德·伍利似乎是变化最大的一个。他依然天真,依然毫无意义地挑剔,依然沉迷于幼稚的双关语也依然糊涂,但是,当他在首相办公室里对各种下属发号施令时,他也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碌,更自信一些,更敢于直言,甚至在时机似乎合适的时候,更有可能表现出一些真正的主动性。因此,当哈克和汉弗莱爵士仅仅试图维持他们在顶层的地位时,伍利终于显现出准备好在油腻的晋升之杆上更进一步的迹象。
然而,哈克的困境仍然是这一季的主要焦点。他对白厅持怀疑态度,对威斯敏斯特也持怀疑态度,他现在不属于任何人,也属于所有人,一个面临不确定未来的孤独领导者。
第一集名为《有人落水》(Man Overboard),通过展现哈克独自坐在内阁会议室里,担心可能出现的领导权挑战,极好地捕捉了这种长期不安全感的气氛。像往常一样,他的焦虑被汉弗莱爵士巧妙地加剧了。
这一切都源于就业大臣的一项提议——将英国一部分武装部队人员从英格兰南部调往北部。哈克认为这是一个绝妙明智的想法。即使是汉弗莱爵士,私下里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计划”,但他在国防部的同僚们却对此感到震惊。他们抱怨说,这个计划除了对国防部指手画脚、无视其自身神秘莫测的“战略”外,还会削弱高层军官的士气:那些高级军官和他们的妻子们,将永久性地“困在北方”,无法定期接触到温布尔登、阿斯科特、亨利赛艇会、陆海军俱乐部和哈罗德百货等“文明”的必需品。
汉弗莱爵士同情他那些具有都市情结的同僚,但他意识到攻击这个计划是愚蠢的,所以他选择转而攻击提出计划的人。就业大臣是这个想法的负责人,因此,如果这位多疑的首相有理由质疑其背后的动机,他很可能就会突然撤回支持。
汉弗莱爵士:事实上,人们开始谈论他是下一任首相了。
哈克:什-什么意思??
汉弗莱爵士:哦,我是说当您决定退休的时候。
哈克:我才不打算退休!我才刚到这儿!
哈克彻底慌了神。他研究了就业大臣最近的几次演讲,发现其中没有任何关于他领导能力的正面评价,这让他非常生气。当哈克召见党鞭时,汉弗莱爵士播下的种子得到了足够的滋养,得以生根发芽。这位本应无所不知的官员,不愿承认自己完全不知道首相在说什么,也被卷入了这场猜测之中。接着,汉弗莱爵士向媒体泄露某些“机密信息”,暗示首相正在阻止其就业大臣的计划,加剧了局势的紧张程度。就业大臣对这种明显的背叛感到困惑和愤怒,随即辞职以示抗议(指责首相“独裁”并实行“总统式政府”)。哈克因此庆幸击败了对手,而汉弗莱爵士则高兴地挫败了他的计划。
然而,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转折。汉弗莱爵士采取行动,确保哈克对自己的决定不抱任何怀疑,他透露,据他所知,就业大臣早已计划辞职,哈克认为既然如此,逼他下台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在口授了一份听媒体新闻稿后,哈克突然话锋一转:
哈克:既然就业大臣走了,我们可以恢复那个计划!
汉弗莱爵士:(目瞪口呆)但是……
哈克:你没明白吗?我现在可以继续推进它!而且这看起来不像软弱,反而像强势!
汉弗莱爵士:但重点是——哈
克:是什么?肯定不是要阻止这个计划吧?
汉弗莱爵士:不,不,不……是为了,嗯,树立您的权威。
哈克:完全正确!我已经做到了。所以如果我们重新启动这个计划,就能表明我并非反对它,而且达德利的辞职是毫无意义的!对吧?把它列为下次内阁会议的首要议程。好吗?
汉弗莱爵士:……是,首相。
这部剧集以引人入胜的开篇重现了哈克和汉弗莱爵士之间那场熟悉的拉锯战,在着眼全局的同时深入挖掘最关键的细节。理查德·克罗斯曼(《一位内阁大臣的日记》作者)的精神萦绕其中,仿佛编剧们回归了最初的灵感,拨开所有表面问题,提醒人们权力最本质的动态。
正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记计划出版的消息在内阁办公厅引起恐慌一样(当时的内阁秘书约翰·亨特爵士警告他的同事,允许其公之于众“将使整个体系声名狼藉”,而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则对将他描绘成一个不懂战略的战术大师的而感到愤怒)。在第二集中,哈克的前任准备出版自己的回忆录的消息,也让汉弗莱爵士和哈克担心其中可能泄露的内容。虽然情景喜剧中出现的那本书最终未能出版(因为作者过早去世),但克罗斯曼三卷本日记中许多最终得以发表的深刻见解,在这一系列故事情节中重现了。 克罗斯曼关于公务员制度,尤其是内阁秘书处作为“文件保管者”的旧观念,通过汉弗莱爵士引人入胜的讲解,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直接的阐释。
汉弗莱爵士: 所有委员会讨论和决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位成员都对它们记忆犹新,而且每位成员的记忆都与其他成员的记忆大相径庭。因此,我们接受这样的惯例:正式决策是指那些,且只能是那些已被正式记录在案的决策。
该剧集最后一集将焦点转回到哈克与汉弗莱爵士之间更具个人层面的关系上。自从1980年在行政事务部(DAA)的第一天起,这位政客和这位公务员之间这种纠缠不清的关系,就赋予了该剧思想和主题,因此,结局再次探讨这种奇特而亲密的伙伴关系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题为《错综复杂的网》(The Tangled Web)的故事涉及监视、秘密和生存。故事开始时,哈克心情异常愉悦,吹嘘着他在下议院首相问答环节中的最新表现。不幸的是,事实证明他的一个回答是有问题的。当被问及他是否授权窃听议员休·哈利法克斯的电话时,哈克否认了任何此类参与,并将这一指控斥为“纯属偏执”。
然而,汉弗莱爵士对这一回应大为光火。原来,直到大约十七分钟前,休·哈利法克斯的电话确实一直被窃听。哈克惊恐万分。他大声质问,为什么没有告诉他这件事?汉弗莱爵士试图解释:
汉弗莱爵士:当时认为最好不要通知您。您看,休·哈利法克斯是您政府团队的一员,因此认为最好不要制造不信任。我们只在您应该知晓的时候才告诉您。
哈克:那是什么时候?
汉弗莱爵士:您现在应该知晓了,因为您刚刚否认了它。
哈克仍然一头雾水,但他确实知道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失误”,结果,他的政治前途岌岌可危。然而,汉弗莱爵士似乎并不太同情,他指出首相“不应该否认你不知道的事情”,而且,至关重要的是,他之所以犯下这个判断错误,是因为他没有事先与他的官员们核对答案。
更坏的消息还在后头。汉弗莱爵士已被下议院传唤,就此事的相关指控作出回应。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他试图回避这些尖锐的问题,他们会质问他,为什么他不像首相已经向下议院做出的那样,明确否认此事——所以就连他也不确定该如何应对。
哈克:你只需要确认我在议院说的话。
汉弗莱爵士:但那是在撒谎。
哈克:嗯……(密谋般地低声说)没人会知道。
汉弗莱爵士:哦,我们编织了一张多么错综复杂的网啊!
哈克:汉弗莱!你必须这么做!否则就会显得像我在撒谎!——你有效忠的义务!
汉弗莱爵士:(庄严地)效忠于真相。很抱歉,首相,我不能卷入一些卑鄙的掩盖行为。
内阁秘书随罕见的接受了一次采访。在整个谈话过程一如既往地令人费解,但谈话结束后,他放松下来,就一系列潜在的煽动性话题发表了危险的坦率言论,回到白厅后,当他收到一份看似是节目预录副本时,他惊恐地听到他所有最不检点的“私下”言论都被收录了进去。幸运的是,伍利意识到制片人是他牛津大学时期的老朋友,于是他飞奔而去,拿到了那盘有问题的母带。然而,在安慰汉弗莱爵士之前,他决定让首相也知道这个秘密。
汉弗莱爵士抵达内阁会议室时,哈克饶有兴致地回放录音,听完录音带中所有的恐怖内容后,哈克摆出一副故作严肃的政治姿态警告他,如果这种不着边际的言论真的见诸报端,那将是一场灾难。汉弗莱爵士懊悔不已,浑身颤抖,急于证明自己的悔意,甚至准备撒谎(或者用他更喜欢的说法,“发表澄清申明”)。
这一次,汉弗莱爵士受挫了。人们猜测,下一次,很可能轮到哈克吃亏。 事情一直如此。以后也一定会如此。这就是整个系列传达出来的主要信息。 不过,至少就本集而言,随着音乐响起,演职员表滚动,观众掌声雷动,《是,首相》第二季结束了。
关于剧集的后续没有任何官方公告,1988年1月28日播出的最后一集,成为了该系列的绝唱。历经八年,共播出三十八集后,《是,大臣》与《是,首相》就此落下帷幕。它在巅峰时期完美收官,正如团队所愿。最后一季依旧赢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观察家报》称其“近乎完美”),并斩获多项大奖,包括奈杰尔·霍桑的第四座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再次以保罗·埃丁顿的“牺牲”为代价),以及安东尼·杰伊和乔纳森·林恩当之无愧的编剧特别奖。
1988 年底,《是,首相》在 BBC1 台重播,和之前一样,吸引了更多观众。当时仍未有官方确认这部情景喜剧已经完结。报纸上偶尔会有一些评论,表达对即将推出下一季的期待,评论家们也继续用现在时来评价这部剧,仿佛它仍在继续发展。
“我们办了个杀青派对,”德里克·福尔兹后来回忆,“大家都喝得相当尽兴!我们知道乔纳森和安东尼说过他们可能不会再拍了。但我们一直都清楚,我们所有人都会一直是朋友,这让事情容易接受一些,友谊会继续下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没有什么可能性被完全排除,除了重聚的想法。每个人都忙于各自的事情,但杰伊或林恩偶尔还是会思考,这部剧及其主要角色是否还有更多可挖掘之处。林恩甚至曾考虑过将讽刺的舞台搬到下议院内部。
“我想让保罗去竞选议员,”他后来透露。“我想让他改名为‘吉姆·哈克’。我说:‘如果你当了议员,我保证为你写所有的演讲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保罗是个负责任的人,他说:‘那会让整个体制轰然倒塌’,我说:‘嗯,有这个可能!’于是他说:‘不,我不能那么做!’”
不仅仅是BBC对回归持开放态度,时不时也会有演出商提议推出舞台剧版本,但正如安东尼·杰伊所透露的:“保罗和奈杰尔最多只能承诺演三个月,而管理层至少需要六个月才能收回投资,而且我们觉得,只要他们还在,其他人就无法真正演绎这些角色。”电影版也曾被提及(“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曾与演员们‘认真’讨论过电影的事,”林恩会说。“我们会提到我们正在考虑这件事”),但同样,要重新召集所有演员实在太难了。
二十六年后,当被问及两位编剧当时对该剧的命运是否有过疑虑时,安东尼·杰伊回忆后表示:“我和乔纳森都相当清楚,保罗(爱丁顿)的身体状况恐怕难以支撑新一季的拍摄。而且,乔纳森和我都觉得我们几乎把所有可能性都挖掘殆尽了——如果继续下去,我们可能会陷入自我重复的危险。”
对同样的问题,乔纳森·林恩则给出了更加具有"原作精神"的回答:“是,也不是。”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