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圈,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
比如,为什么同一款威士忌第二次和第一次喝起来差别这么大啦,为什么不加盐的威士忌会有咸味啦,为什么云顶的威士忌总有一种矿物的味道啦,等等。
相比于以上这些高深莫测的“未解之谜”,我想,关于威士忌,最大的“未解之谜”莫过于: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某款威士忌?毕竟,“喜欢”这个事情是非常主观的,你有可能是因为这款威士忌的味道而喜欢它,也有可能是因为这款威士忌的包装而喜欢它,又或者,因为它背后的故事而喜欢它。
说到故事,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朋友留言,认为我们喝威士忌就应该只关注它的味道,“讲故事”的酒都是噱头都是为了卖高价。
我也算喝过不少威士忌,单纯从味道来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喝到过任何一款威士忌的味道能比得上可乐和雪碧的,所以单纯的“味道论”似乎不够全面,实际上我们在品饮威士忌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感受它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故事的吸引,作为一个中国人根本就找不到喝威士忌的理由。
200年前的威士忌只是一种苏格兰本地烈酒,多用于底层劳动者买醉,自从19世纪中叶根瘤蚜病令法国葡萄绝产,威士忌代替干邑白兰地登上了欧洲有钱老爷们的酒桌。
想得到有钱人的青睐,只是味道好是不够的,你还得有“身份”,于是威士忌的品牌故事之旅开启了。
威士忌的“故事”包括:历史渊源,重要的人物,工艺品质,包装,以及广告形象。这些内容构成了一款威士忌的品牌形象,它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以文化内涵为支撑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消费者。
我们以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为例,Glenlivet从上世纪5,60年的就在北美备受欢迎,它经常被提起的当然是1822年英王乔治四世到访爱丁堡时被当做国王的御饮,以及1823年英国消费税法颁布后成为首家合法蒸馏厂。
不论如何,被国王认可过的威士忌,总是看上去很有身份的。
威士忌对消费者们所讲述的故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辨识度,也赋予了威士忌强烈的人文色彩,让威士忌爱好者更好的了解杯中威士忌背后的渊源和文化底蕴。这都是为了让喝酒的人能够认识自己并记住自己,这对于任何一个消费品品牌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威士忌爱好者,这些威士忌的故事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我经常能够听到年轻的朋友们抱怨白酒的味道令人难以忍受,实际上很多著名的威士忌特别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味道也堪称“奇葩”。
糊锅底和酱缸味没有阻止茅台成为奢侈品,烟灰缸和消毒水味也没有阻挡威士忌爱好者对泥煤威士忌的热情,而我们在昂贵的雪莉桶Macallan里面也经常能闻到类似臭鸡蛋的硫化物的味道。
我相信大多数的威士忌爱好者都不是异食癖,那我们从威士忌里得到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我们倒上一杯Talisker 10年小口啜饮之时,除了口腔中的甘甜辛辣,脑海中浮现的是Skye岛的雄壮海风,是Talisker酒厂的不对称蒸馏器,还是它那老旧的虫桶冷凝器呢?
当你被一口Springbank 10年感动的嘴角上扬,你脑海中会不会想起坎贝尔镇农民在酒厂手工翻动的麦芽,你是否会思索2.5次蒸馏是如何塑造了它那厚实的质感?
也许你感受到了更多波本桶的香甜而缺了雪莉桶的深邃,随后感叹世风日下,连云顶酒厂都开始克扣雪梨桶的分量了。
当你的味蕾被Lagavulin 16年的浓郁烟熏与厚重酒体折服之时,会想到它Islay岛上最小的蒸馏器和弯曲向下的林恩臂吗?
真正的威士忌爱好者都有那么一个瞬间,曾经被某一款威士忌感动,然后我们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搞清楚这种神奇的味道从何而来,于是我们可能刚好读到了酒厂给我们讲述的故事,于是我们茅塞顿开,深以为然,自认为掌握了威士忌风味的密码。
这个过程也许完全是在酒厂和品牌的刻意导向下由我们自行脑补的,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满足感。
也就是说,故事帮助我们解构了杯中威士忌的味道,又在我们的脑海和潜意识中进行了重塑,这就是故事的力量,它提升了我们品饮威士忌时的愉悦感。
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威士忌的品质必须是过硬的,这是前提,否则故事就变成了噱头。
威士忌是一种复杂的烈酒,它的复杂性并不仅仅来自于它的味道,威士忌是风味与文化的综合体,作为威士忌爱好者,想要感受到威士忌全部的乐趣,它背后的故事也是同样重要的,也是需要的。
如今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厂最会讲故事的应该是Ardbeg了。自从2004年归入法国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之后,Ardbeg就走上了营销型酒厂的道路。
虽然我个人也对Ardbeg近几年年度限量版的水准颇有微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Ardbeg对自己品牌的营销是非常成功的。
Ardbeg可以说是对待每年酒厂开放日也就是岛节最认真的酒厂,它把每年的会员限量版和岛节限量版的推出都当做一次全面的品牌宣发,每年都有一个特别的主题,这个主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酒厂的历史,酒厂当地的传说,酒厂的工艺之类的内容来讲故事。
个人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于2016年的Dark Cove黑湾,这款年度限量版的主题是回顾Ardbeg的非法私酿历史。
当年的走私者趁着黑夜用小船将Ardbeg私酿的威士忌运到走私船上,整个主题充满了“江湖气”的冒险和刺激感,跟Ardbeg酒厂Islay岛上的泥煤野兽的品牌形象非常契合,令人印象深刻。
基本上每家苏格兰酒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比如: Cardhu酒厂把自己酒厂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先驱者Helen Cumming印在酒瓶上,这位私酿时期的女英雄手持红旗,在税务官搜查时为周围的私酿酒坊通风报信,她的形象宛如自由女神,象征着苏格兰威士忌为了自由的抗争精神。
Glenfiddich酒厂在上世纪60年代,被竞争对手截断谷物威士忌的供应,为自保被迫推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款单一麦芽威士忌,如今已经成为美谈。
Ian Hunter在禁酒令期间把Laphroaig伪装成药酒卖到美国,并在后来奠定了以波本桶的为核心的Laphroaig经典风味,Laphroaig酒厂近两年推出的Ian Hunter之书和Bessie Williamson之书在缅怀酒厂先驱的同时,也在强调自己酒厂的独特风格。
无论是Ardbeg、Cardhu、Glenfiddich、还是Laphroaig,他们的故事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精神内核在里面,这种精神内核,往往是最吸引我们,也是最容易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部分。
我们期待那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款威士忌的故事,关于它的工艺细节,酒厂对它的产品设计理念;我们也对威士忌的历史渊源感兴趣,因为威士忌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酿酒师将他们的技艺和审美观传承至今。我们杯中的威士忌从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烈酒,它是时光的味道、是故事的味道。
祝大家喝的开心,干杯!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