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坑时,经常看到、听到“日威轻柔淡雅、苏威厚重深邃……斯佩塞轻柔花香、艾雷岛泥煤烟熏……”的说法,不觉地被这“产区风格说”牵着走。而后又被潮流带着进阶,从小甜水、小清新升级到重雪莉、单-桶-强,好像真的就快晋升为老饕似的。
可喝过的酒越多,越发对之前接收的信息疑惑起来——“产区风格说”真的靠谱?都是同一种风格,岂不是太无趣了?大酒/老酒、桶强/单桶真的比基础款好喝很多?越往上就下不去了?
这次认真选了一批威士忌来验证这些传闻,然后就有了这一辑的《风味探究》篇。产区是按风土来区划的?还是说不同产区不同蒸馏或熟成方式?
同一产区相邻的酒厂,会否有相近的风味,是什么决定了威士忌的风格?一起来看。
苏格兰埃尔金郡(Elgin Shire)埃尔金镇南郊约5公里,斯佩塞产区的心脏地区。
花香扑鼻而来,薄荷与香蕉的风味融合在一起,带出水果蛋糕与蜂蜜的甜美;入口的感觉就像是在喝淡淡的蜂蜜水,但瞬间激起变化,舌面是肉桂、口腔布满香料、薄荷飘到鼻腔,活力十足;甜感渗入牙龈,中长的余韵,香草、香料、青草、橙皮带来满嘴的香爽。
口腔中感受由蜂蜜转换到香料、再变为草本、最后化为厚皮水果,虽然风味并不丰富,但胜在节奏欢快,轻盈甜美。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水果蛋糕的香气,简直就是下午茶的最佳选择!
各种热带水果的香气在杯口萦绕,中段是淡雅的麦芽与鲜花,慢慢带出香草与蜂蜜的风味,完全醒开后居然有类似猫山王榴梿的浓郁气息;入口像是水果蜜茶般,轻柔抚摸你的口腔,却又有一丝香料微微刺激舌面,香气轻飘至鼻翼,唇齿留着爽、香,坚果的油脂令腹中感受到温暖;清爽的余韵略长,南瓜子与青草气息,又带出肉桂与香草的风味。
水果风味更甚,但花香调比较简单且后劲不足,香料的风味在后段徐徐展现,一直萦绕在口腔中,最后又回归到柑橘的世界。这个非常有趣的风味层次、少见的循环。
我们将视线稍微拉远一些:同处于埃尔金郡,往西边靠近莫雷海峡的Forres小镇,有家本诺曼克酒厂,他家的基础款10年,也是使用波本桶与雪莉桶混合熟成。
泥煤味明显,但很清新,伴随着淡淡的烟熏,散发出一丝花香,细嗅之下,还有橘子皮、柠檬皮的清香,以及大麦与香草的混合气息;
入口轻柔、滑润、微甜,带有轻微的辛辣,泥煤仍是主调,新鲜木质里仿佛有蜂蜜与香草风味,再转化成生薑与白胡椒的刺激,花香中融合了巧克力与水果的甜感,又在升起的泥煤调里跳出坚果风味。
所有风味都不突出,但却令人意外地融合在一起,不争也不抢;初尝以为平淡,细品却有非常明快的节奏感。
三款酒,风格不尽相同,口感略有差别,风味细节互有交叉;花、果风味各有强弱,并非统一为我们想象中或所理解的“轻柔花香”。
虽然官方与其他渠道没有标注格兰爱琴12年所使用的桶型,我们却可以从这款酒的风味细节推断,这是使用了波本桶与雪莉桶的结合,或许还融合了一小部分全新桶的原酒。而本利亚克10年、本诺曼克10年,都是波本桶×雪莉桶。
三家酒厂相隔不远,其中本利亚克与格兰爱琴更是邻居。如果按“产区风格说”,他们的风格应该很接近才对呀。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发现,佩斯塞相邻的酒厂还有:格兰冠与格兰路思,麦卡伦与克莱嘉勒,格兰花格与格兰纳里奇,格兰菲迪与慕赫,包括本文提及的本利亚克与格兰爱琴。这些酒厂都是比邻而居,但风格完全不同。
看来,地理位置上的相邻,并不是酒体风格的划分依据。
三家的蒸馏器形状都不一样:
格兰爱琴宝塔糖外形的蒸馏器为蒸气营造更多与铜接触的时间,使得酒体清新紧致。
本利亚克梨形的蒸馏器底小粗壮、颈短,按说酒体会强劲有力,但在这款10年却体现得不明显,为何?本诺曼克棱直的蒸馏器令酒体轻盈细腻,更易吸收橡木桶里的各种酯酚类物质。
之前我们选了三款斯佩塞的威士忌,怀疑了“产区决定风格”,提出了“蒸馏器形制影响酒体风格”的设想。
今天,我们来艾雷岛,继续探究威士忌的风味。艾雷岛一定是泥煤烟熏吗?一家酒厂只能是一种风格?
重口味确实能给人刺激、厚重的感官体验,还能掩盖不愉悦的气味,其弱点却可能使一些轻柔的、细腻的风味黯淡无光。
艾雷岛以烟熏泥煤闻名,但有两个品牌却是岛上无泥煤威士忌的代表:布赫拉迪The Classic Laddie经典拉迪与布纳哈布An Cladach海峡之岸。
他们相距不远也不近,驱车需要30分钟,本来没有什么特别因素能让二者联系在一起,但就是他们对泥煤say no,才让艾雷岛多了一丝清新脱俗的气息。
🥃经典拉迪(The Classic Laddie)
水蜜桃的清香,伴随着麦芽、蜂蜜幽然飘至;淡淡的烟熏夹杂着海盐,是海风的气息。有力的酒体,口感柔、滑、甜、辛,太妃糖的甜味在烟熏过后呈现香料风味。余韵持久强劲,干爽的口腔依旧烟感萦绕,两颊是肉桂与烤木、橘子皮在跳动。
淡雅的酒体,每种风味都很清晰。水果清香与高甜度让人不觉得有50%的酒精度,柔滑的触感甚至比斯佩塞更讨喜。抛开关注酒龄与桶型的思维,细细品味,享受美酒带来的愉悦。
在东北方向20几公里外的艾拉海峡(Sound of Islay)岸边,也有甜蜜的幸福与深厚的浓情。An Cladach是盖尔语“岸边”的意思,由海峡之岸引申出这样的画面。
谷物香气中,隐隐有咖啡与太妃糖的风味,细嗅之下还有一丝海盐。香、甜、滑、辛的口感,强有力的酒体,太妃糖-焦糖-牛油奶糖组成的甜美完全出乎预期,黑胡椒的辛辣与水果的清香,使复杂的风味增加了层次感。
余韵中长,黑巧克力夹着干枣香气,带出麦芽与水果的风味,最后又是一阵甜蜜回到口腔,节奏感及香甜的平衡令人愉悦,同时惊喜的发现这酒有丰富的层次变化。
浓郁的风味,香甜的愉悦,是雪莉桶带来的馈赠;由于熟成时间不算长,水果芬香正处于最佳状态;酯酚类物质形成了巧克力、坚果等风味,带来厚实的口感;香料中带着海盐的咸味,打上了海岛的印记。虽然欠缺了花香调,但你却不觉得有遗憾。
二者在水果与甜味指数方面都比较突出,细究其口感与风味,经典拉迪偏清香淡雅风格,烟熏味使其增加了更多的变化;海峡之岸风味较丰富浓郁,优秀的层次感与平衡感带来愉悦的享受。
这两家酒厂的蒸馏器外形不同,两款酒熟成使用的橡木桶完全不同(布赫拉迪极繁、布纳哈本极简),或者是二者风格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
仍然在艾雷岛,东南与西北方向,这次我们要探究烟熏泥煤的风味。阿贝vs齐侯门,会以怎样的面貌展现给我们?
上午,艾雷岛的东南部,海边的岩石小山坡上,阿贝奥之岬(Ardbeg An Oa)爆发的是青春魅力。
奶油点缀着清新的泥煤香,带出早晨嫩叶与青苹果风味,稍滴点水,又变成薄荷与柠檬皮的组合,最后飘起一丝雪茄灰的气味;
口感轻柔甜润,如尚未完全摆脱稚气的少年般活泼有力,太妃糖的甜、巧克力的厚、橘子的润,融入胡椒与干木材的风味里,然后又带出一丝香草与蜂蜜的香甜;
干爽悠长的余韵丰富多变,橘子、香蕉与薄荷、鲜叶融合,胡椒与木质在奶油、香草的牵引下交错,最后化为PX雪莉酒的清爽。
同一时间,在艾雷岛西北部的格姆湖边,齐侯门格姆湖(Kilchoman Loch Gorm)表现出来的厚实韵感。
泥煤香重重地升起,带起一阵干木材气息,海盐夹杂着柠檬皮呼啸而过,扬起了水果什锦与烤苹果的风味;
酒体沉稳有力,口感柔、甜、香、滑,泥煤点缀着麦芽糖,带动着雪莉酒与可可的香气,一丝香料缠绕着木质调,幽幽地散发出烟叶与皮革的气味;
如雪莉酒般的清爽余韵持久悠长,在些许肉桂的开启下,无论是木材还是可可,最终都化为水果的风味。
这两款酒,在水果与木质调上有相似的表现。阿贝是老牌酒厂,但奥之岬表现的是青春活力;齐侯门作为新厂,格姆湖却厚实沉稳。
我们再看看蒸馏器,两家都有粗壮的天鹅颈,不同的地方是,阿贝在天鹅颈底部稍微收窄了些,原酒会在清冽方面得到加强;而齐侯门却是加粗了不少,使原酒保留更多的酯酚类物质。
这么对比下来,我们敢肯定产区不是威士忌风格的区分要素“产区”这一概念,可能仅仅对地理划分、税收厘定有意义吧。
我们看上图,同为雪莉桶熟成的布纳哈本An Cladach与齐侯门格姆湖,在风味细节上也并不一致。
这样看来,橡木桶与蒸馏工艺都是影响威士忌风味的重要因素。到底有没有酒体风格或风味细节比较相似的威士忌?新的疑问又来了。
前面我们列举了斯佩塞、艾雷岛两个产区7款威士忌,可以算是破除了“产区风格说”的销售话术。
当我们把橡木桶当成是决定威士忌风格的积极因素,却发现同一产区、相同熟成方式的威士忌,在风味细节上大相径庭。难道蒸馏方式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今天,找几款相同熟成方式、桶型的酒,来继续验证。
我们还是选择使用“波本桶×雪莉桶”熟成的威士忌,毕竟这属于近20-30年来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比“过桶熟成”有更丰富的风味。
由于低地与坎贝尔镇这两个产区酒厂数量太少,我就在高地、斯佩塞、艾雷岛各选了一款——大摩12年、本诺曼克15年、布纳哈布12年,风味细节比较相似。
三家酒厂斜穿了几乎半个苏格兰。我们逐一去品尝,开始吧!
柑橘风味辛香小甜水。鼻子刚凑近杯口,就闻到了明显的雪莉风味,不愧是使用了稀有的、老年份的Oloroso桶熟成,有一阵八角的气息,西梅、巧克力带出一阵葡萄干风味,这是雪莉桶的功劳;波本桶也贡献了橘子皮的清香。
口感滑、甜、辛,巧克力与焦糖的醇厚很快转为黑胡椒的香辣,舌面被刺得差点丢掉甜味的接收;随后涌起橘子蜂蜜水的甜爽,慢慢地转化为水果蛋糕,上面有几粒葡萄干点缀;最后却是烟草味飘上鼻腔,转瞬消失。两种桶带来的风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余韵干爽中长,美国白橡木带来的肉豆蔻、木质调很是明显,欧洲橡木带来黑巧克力与辛辣的香料感,几种风味碰撞、融合,最后慢慢回甜,就像吃了超甜的橙子。
稀有的Matusalem Oloroso雪莉桶虽然只是“过桶”3年,但混调后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提升了甜度,增加了厚重感,丰富了层次。这大概也是大摩12售价高的原因吧。
在湿木材的主调里,其他风味很快消失,但仍有香料、巧克力、柑橘这三种风味联合起来,不断交错互融,慢慢地压过了木质调,使得整体结构丰富有层次,韵味长且有变化。
这是浓郁却优雅的下午茶。比起本诺曼克10年,这款15年的烟熏味更重、泥煤味更为优雅,雪莉桶带来水果蛋糕、坚果与蜜饯风味,而初填波本桶也有蜂蜜、香蕉风味的贡献。
口感与大摩12年一样,也是滑、甜、辛香。不同的是,初填波本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黑胡椒、香草与蜂蜜、奶油与苹果,一层层地展现;而在雪莉桶转化生成的太妃糖、西梅干、巧克力与生薑风味,只是不时地点缀一下。舌面享受着甜、两颊被刺激得爽、鼻腔飘散着烟熏,层次分明。
干爽与收敛的余韵里,雪莉桶的作用才开始发力,肉桂、葡萄干唤醒了太妃糖,口腔由爽转甜,韵味悠远。
初填的波本桶,使各种风味有明显的层次;中度炙烤的雪莉桶,确立了烟熏的效果。
整体的节奏,是黑椒—(香草)—烟熏—(蜂蜜)—太妃糖—(巧克力)—黑椒的不断循环,这表明雪莉桶与波本桶融合得非常好,以致层次感十分鲜明、节奏欢快。
虽然湿木材在某一时刻蹦出来显得有点突兀,但整体表现比起同品牌10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香甜可口的糖水。麦芽香气十分明显,然后涌出烘烤的波本桶风味:香草、杏仁糖、皮革,慢慢地带出干果风味,还有一丝雨后森林气息:青草、树叶、湿木材。
口感仍然与前两款一样:滑、甜、辛香;柑橘的清爽顺喉滑下,杏仁糖与焦糖的甜铺满舌面,一点黑椒与湿木材的涩微微刺激两颊,烟熏气里带了点海盐幽幽飘到鼻腔。最后,由波本桶里带来的树漆味闪现,又闪退。
雪莉桶的作用到了余韵阶段才正式亮相。肉桂的干爽、巧克力的醇厚,引出雪莉酒的风味,甜味慢慢返回,使得余韵干爽持久;最后却又有一股湿木材的气息跳出,稍稍有点奇怪。
与新版的12年(Small Batch)相比,旧版的雪莉桶比例较高,酒体更为醇厚,风味表现得更丰富。舌面被甜占据,两颊干爽,鼻腔飘着烟熏味。
整体层次在湿木材——柑橘——巧克力之间来回变化,其他风味却也不算太弱,这款波本桶风味为主、雪莉桶风味补强的产品,历经40来年依然受欢迎,可见其实力之强。
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天的三款酒,风味细节上的表现非常接近。
本诺曼克10年、15年,两款酒除了优雅的烟熏泥煤,风味细节几乎完全不同;布纳哈本An Cladach、12年,风味表现得比较接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现象?
我们是否可以判定,威士忌的风格,与产区几乎不相关,蒸馏细节与熟成方式也只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最关键的还是酒厂首席(Master Distiller/Blender)想要追求的风味表达?
接下来,我们继续做有意思的对比,看看能否窥破酒厂性格与首席酒匠的追求。会是什么酒呢?
我们最后又得出了一个疑问——威士忌的风格,关键在于首席酿酒师的风味追求——这是基于蒸馏工艺加上橡木桶陈年的质量,通过调配,表达出酒厂的性格与首席师本人的理想与追求。
大胆提出设想,小心试验求证。这是科学研究的原则,也是我们探究威士忌风味的方法。
酒厂的蒸馏工艺(包含发麦、烘麦、初馏、再馏、净化等)属于先天的基因,酒厂性格(或曰风格)在此时已打下基础;橡木桶陈年的管理与最后的调配则属于后天的追求,首席酿酒师会在这阶段根据所追求的方向,铭刻自己的印记。
还是找两家很喜欢的酒厂来实证吧——瑞秋·巴蕾@格兰多纳、比利·沃克@格兰纳里奇,试图探索这家近200年历史酒厂的风味秘密。
🥃Glendronach 2007-11年PX单桶桶强
蒸馏于2007年2月8日,注入PX雪莉邦穹桶(桶号:7671),瑞秋·巴蕾于2018年底灌装(装瓶数533),酒精度61.1%vol。
刚开瓶,就闻到典型的PX雪莉酒的味道,倒入杯中后,西梅风味最先窜出,接着是甜橙香气持续涌出,醒久一点,出现了酒心巧克力般的风味。滴两滴水,出现了苦杏仁与木质调,有点意外的是,最后居然是一阵干花香缓缓升起。
口感滑、微咸、甜、辛香,酒体强劲有力。咸奶油般的润滑,带出橙子与麦芽糖的甜蜜,黑椒的辛辣过后,则是巧克力的柔和。滴水后,麦芽糖的甜与黑椒的辣一起飙升,舌辣、口爽、鼻香、齿甜,美妙的感受。
干爽的余韵,木质与香料感徐徐而来,橘子皮与西梅干稍后携手而至,巧克力则是最后露脸,完成了这一Dram的演出。
整体呈“PX——香料——甜橙——木质”的节奏,这个层次感有意思。
🥃Glendronach 12年 Original(瑞秋版)
这款是瑞秋挑选熟成了10-11年的PX雪莉桶,将原酒移至Oloroso雪莉桶再熟成2年(也就是“过桶熟成”),最终加水调配、装瓶。
闻香,有橙子与青苹果的水果气息,有刚绽放花朵与红叶的花香调,有葡萄干与巧克力的馥郁香,有奶油与坚果的混合风味,偶尔还跳出香草、成熟水果、薄荷等香气,简直是香味瓶。
入口酒精感比较明显,重香料让口腔更觉辛辣;水果们又蹦蹦跳跳地出来炫耀,太妃糖、焦糖只好低调地让出舞台,巧克力、布丁、坚果趁机携手展示风采,不过最后还是被强大的香料抢去了所有风头。
谢幕后,仍飘着香料气味,经久不息,木质调探出身段,告诉大家刚才在烤坚果……
说实话,瑞秋版的12YO层次感差了些......
格兰多纳的基因是什么?以橙子为主的水果,以杏仁为主的坚果,适中的甜类物质,这构成了PX单桶的基调,在此基础上,瑞秋把香料发扬光大,重新定义了12年Original的风味细节。
酒厂位于Aberlour, 斯佩塞的心脏位置。
酒厂160小时的缓慢发麦方式,赋予新酒独特的个性;两组蒸馏器可以各自独立运行,重力补给装置与卧式冷凝器能更精确地控制温度,控制蒸馏酒的特性——这表明酒厂可以在生产时,自定义酒体的性格特征。
同样的,我也选择两款酒来解读纳里奇的风味。
🥃Glenallachie 2007-12年PX单桶桶强
蒸馏于2007年5月30日,注入PX Puncheon桶(桶号:4574)熟成12年,比利·沃克于2019年6月装瓶(装瓶数674),酒精度60.4%,应该是中途换过桶。
PX雪莉酒的风味最先达到嗅觉系统,巧克力与可可粉缠绕着也冲出杯口,西梅在最后姗姗来迟,滴点水进去,释放出新鲜杏果与薑汁的风味,在微弱的木质调过后,还有干花香幽幽飘起。
强劲的酒体,带来滑、润、咸、辛的口感。就像一杯黑咖啡里拌了些咸奶油与牛油糖,咸咸的、怪怪的,过了一阵,一小把黑胡椒夹杂着中草药在嘴里小炸一下,威力巨大。又滴了滴水,咸奶油与牛油糖风味愈加明显,黑胡椒这次却是抱着干木材贴在了口腔里。
咸爽的余韵深邃幽远、悠长持久,甜与咸交杂着,却是咸味占据了上风。咖啡仍是主调,肉桂打了个转就走了,然后轮到巧克力与葡萄干亮相,杏果向西梅招招手,一起完成了谢幕。
整体的层次,在咖啡——牛油糖——黑胡椒——西梅这个节奏里循环几次。
这是比利团队入主后推出的第一批核心酒款之一,由至少12年酒龄的PX桶与Oloroso桶混调后再注入全新桶融合。一经面世,便在几大竞赛里获得金奖,特别是在2020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上获得双金奖,便开始刮起了纳里奇旋风!
“香幽、味幽、韵幽,以香塑形,以幽传神”,现在我们再重新细品这款12年的基础款,看看与12年的单桶桶强有什么关联。
PX桶的杏果香、干花香保存得很好,牛油气息清晰可辨;Oloroso桶则贡献了布冧、香蕉等成熟水果风味,全新桶带来新鲜木材与橘子皮及一丝青草气息。在香气方面丰富了许多。
口感滑、润、辛香、甜美,轻盈柔和。牛油糖、巧克力与黑胡椒代表着PX桶在展示风采;合作伙伴Oloroso桶释放出香蕉、蜜糖与坚果风味;两者的通力发力下,散发出奶油糖与杏仁糖的混合甜;全新桶撒出一把香草作为点缀,新鲜木质调深化了幽远的意境。幽香由口腔渗入舌面,再飘向鼻腔。
余韵持久悠长、腹中温暖,牛油糖拌着葡萄干迅速回甜,带着杏仁的干爽风味,口中香甜。
杏果——牛油糖——黑胡椒——新鲜木材的节奏,保留了一半PX桶的层次。估计PX桶的比例较高,整体基调仍与PX单桶桶强相近,Oloroso桶的坚果风味增加了干爽口感,而全新桶的作用,令幽香更加销魂。
对比来看,格兰纳里奇PX桶的基因是“杏果、葡萄干、黑胡椒”,为调配打下了基调;在混桶与过桶之后,体现了比利对香甜风味与幽深意境的追求。
试验来到这个阶段,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威士忌的风格,与酒厂的基因(即蒸馏工艺)有很大关系,酿酒师通过橡木桶的管理发挥作用,使产品成为表达酒厂个性与个人追求的载体,希望酒友在品饮威士忌后,能领会到蕴含的文化。
威士忌的风味,大部分由酒液从橡木桶中吸收、转化,体现在闻香、品味、余韵之中。
对了,最近还有个新的疑问,在橡木桶中熟成多久,使香、味、韵三者最均衡、最和谐呢?说直白点,酒龄多少年的酒最好喝!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