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没有回归之前,电影实在是一种非常好的洗钱方式。很短的时间就能花出去大量的钱。
直到他们遇到了洗钱克星王家卫,别人三个月就能拍完一部电影,眼镜王三年拍完都算快的。
当他拍摄《东邪西毒》怎么也拍不完时,他收到了这样一段话:
你命嫌长你就浪,还没拍完你够狂,电影咱也不懂行,杀人越货是强项,回港就给你一枪,杀青杀你都一样。
王家卫看到后赶紧去找自己的合伙人,商量办法,合伙人袖子一撸,决定自己亲自拍电影。
这个合伙人叫刘镇伟,很难想象拍文艺片的最佳搭档是梁朝伟的不爱说话的王家卫和拍喜剧的最佳搭档是周星驰的活泼好动的刘镇伟是好友。
好到王家卫拍《阿飞正传》亏得血本无归,投资人邓光荣从此隐退江湖,无人敢投资王家卫时,刘镇伟拉着王家卫说,没关系,没人愿意投资你,我愿意。
两人于是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约定接下来十年时间,王家卫拍文艺片拿奖赚名声,刘镇伟拍商业片赚钱养他俩。十年后换过来,刘镇伟拍文艺片追求自己的艺术,王家卫拍商业片养刘镇伟。
这个点子太好了,以至于两个人都想拍。一番激情过后,刘镇伟决定把这个让给王家卫,自己只负责监制。
王家卫想了想说,自己不会把这个故事拍完,可以分成上下两集,上集他做导演刘镇伟监制,下集刘镇伟导演王家卫监制。
剩下的都不叫事,他俩的人脉和名声找演员还是非常容易的,尤其是一些已经成名想要拿奖的演员,还是乐意出演王家卫的电影的。
武侠题材➕一群明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香港,还是非常容易找到投资人的。
当时1990年的《笑傲江湖》、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以及《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都是大热电影,又有《东方不败》中反串男主角的林青霞,再加上张国荣、张学友、张曼玉、梁朝伟、梁家辉等人,投资方大手一挥,给了4000万港币,让王家卫带着这群明星去陕西榆林的戈壁拍电影去了。
刘镇伟第一个月去,看到王家卫在拍欧阳锋和洪七公的打戏,待了两天觉得不错,就回去了。
这个时候王家卫说实话了,拍不出来了,那边还有人传话要做了我,老刘你拉兄弟一把!
这是我干了那么多期电影幕后,听到的最扯淡的一句实话
但是王家卫真的就把这群当时在香港如日中天,走哪都有人侧目的明星们丢在了一边琢磨剧本去了。
一群人没事干,只能早上去戈壁滩挖个洞埋上西瓜,然后打一天麻将,晚上再把西瓜挖出来吃。
张国荣、梁家辉、林青霞、王祖贤一桌麻将,互有输赢,其乐融融
这个时候你要问了,张曼玉那桌就三个人啊,怎么其乐融融?因为这桌还有个歌神张学友,老天给了他好演技和一副好嗓子,于是把他的赌运收走了。
王家卫还没琢磨完《东邪西毒》的剧本,张学友已经把《东邪西毒》的片酬输完了。
学友哥现在一大把年纪不好好退休养老,出来为公安事业抓通缉犯的原因找到了。
后来张学友喊着不玩了,刘嘉玲把自己那个不爱说话的自闭症男友梁朝伟喊过来替换下自己,张学友才赢回来了一些钱乐意接着玩。
直到刘镇伟出现,告诉他们现在王家卫拍不出来了,预算也快见底了,香港那边也下了追杀令。刘镇伟要把他们全部带走,然后用剩下的仅有的一点预算拍一部新电影。
梁家辉是最反对的,他觉得这跟开马自达去开会一样胡闹
张学友在一旁也劝,拍吧,再不开拍房子都要输在麻将桌上了。
这个时候刘镇伟已经在宾馆憋了四天,写了一个剧本大纲,只有场景人物时间事件,没有具体的动作和台词。
全靠演员自己演,想说啥说啥,比如你当你是王祖贤啊之类的台词全是现场发挥。
这个时候就看出张学友全面发展的好处了,给表妹表白那场戏,刘镇伟让他随意发挥,他不知道该怎么演,于是就脑海中随意抓了个旋律,唱出了那首《我爱你》。
随意表演的还有梁家辉和张国荣的《双飞燕》。那个时候林青霞放不开,导演就让这俩演一段给她看看,梁家辉的发型是自己做的,歌是张国荣现场想起来就唱的。
张国荣柔弱的气质和梁家辉非常男性线条面容的反串,居然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惜的就是,当演员都活跃起来后,剧组通知他们,接着打麻将吧。
刘镇伟不是王家卫,做不到没有剧本就拍摄。他晚上拍摄结束,回到酒店写剧本画分镜,睡一会儿就得起来拍摄。
有一回他实在太累了,回到酒店找到王家卫,告诉他自己撑不住了,让王家卫写段剧本,自己要去睡一会儿。
这倒是很正常,你哪怕现场随便找个会写字的,都能写出点东西,但是你让王家卫写剧本,就像让迪士尼拍一部不刻意安排黑人角色的电影一样,就是不可能的事。
本来这边就没刘镇伟啥事,他那个时候接下了帮元奎写《方世玉》剧本的活。
一赌气给剧组留下话,一个星期把所有的景搭好,然后就去北京的酒店窝着给别人写剧本去了。
花了五天时间基本不睡觉,把剧本写完了,然后又在酒店狠狠睡了一整天,打电话给王家卫,你爹我回来了。
那还说啥,接着拍。这个时候的刘镇伟与其说是导演,不如说是一个班主任,导演领进门,表演在个人。
林青霞在看过张国荣和梁家辉的表演之后,开始放开演戏了。但是梁朝伟始终没有放开,这个对他来说太难了,刘镇伟告诉他,你比周星驰都强!他说
“不要觉得不如周星驰好,他很多喜剧手法是从你身上学的,就像借鉴你TVB韦小宝的那些动作手势。”
4天写剧本27天完成拍摄,其中还有一个星期搭景,刘镇伟跑到了北京给别人写剧本。这部电影从立项到拍完就花了31天,两天时间剪完,愣是赶上了那年春节档的尾巴,也拿到了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堵住了投资人的枪口。
从各方面来说,《东成西就》都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能在那么草率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影片质量,除了这群明星们本身的能力并且放得开表演,以及刘镇伟的天马行空灵活应变,也和这个剧组以及整个香港电影体系有关系。
当时的香港电影,工业化流程非常成熟,标准化带来的好处就是即使赶工,也能保证出品的基本水平和质量。
更可怕的是,比起荧幕前的星光闪耀,这部电影的幕后人员可以说是香港电影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们:
美术指导张叔平、摄影指导鲍德熹、第二摄影刘伟强、动作导演洪金宝、音乐是黄霑和雷颂德。
7座香港金像奖,27座台湾金马奖以及鲍德熹的奥斯卡最佳摄影。最后,还有周星驰的现场指导。
周星驰当年去探过班,很喜欢这个胡逼的故事,当场表示过要零片酬出演这部电影。
当年的周星驰有多大的票房号召力,刘镇伟太清楚了,实际上在《东成西就》上映的1993年,在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排行中,《东成西就》排在第十,第五是刘镇伟在酒店花了5天写完剧本是《方世玉》,第八名是周星驰的《逃学威龙3》,第一名是《唐伯虎点秋香》。
如果有周星驰的加入,恐怕不光王家卫花完预算拍不出电影的债能一笔勾销,还能再给投资一笔。
但是刘镇伟拒绝了,他对这部电影的定位一开始就是一部群像剧,周星驰的加入那就打破了群像的平衡。而且周星驰在片场要求很高,基本可以算作是第二个导演,现在这个赶工的剧组,会因为他的高要求慢下来的。
没想到的是周星驰表示理解,并且在探班的那两天全程都在指导其他演员的表演。
表演指导周星驰,对于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的香港喜剧电影来说,算是莫大的荣耀了。
但是这部电影,对于刘镇伟来说,却是自己最恨的一部。
后来刘镇伟不止一次宣称,《东成西就》拍摄间隙写出来的《方世玉》是他人生中最差的剧本,《东成西就》是他这辈子最恨的一部作品。
只有王家卫保住了命,还得以继续拍摄《东邪西毒》,并且在次年的1994年上映了。只不过这部电影依旧很王家卫,只获奖,不挣钱。
《东成西就》真的很像一则写给香港电影的预言,是香港电影工业的托举,才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这是香港电影最最辉煌的时刻。
刚刚我有提到,1993年香港电影票房的第一名是《唐伯虎点秋香》,其实当时的香港有个习惯是,本土电影的票房榜和进口电影的榜单分开。
直到1993年,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在香港上映,成为香港第一部破5000万以及6000万港币的电影,是那年名副其实的票房第一。
很多人说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有人说是《无间道》之后,有人说是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之后。
对于我一个做电影幕后故事的UP主看来,就是1993年,香港的电影工业输给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香港电影的模式,最终败给了一个野心勃勃想要统一全球市场的模式。
只不过如今连好莱坞模式都有点不灵光了,未来如何,倒是谁也不知道了。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