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0后,我与大多数人接触《游戏王》的开始是一样的,就是儿时那牛的逆天连《宇宙骑士》都敢放的电视台。即便当时播放时间压根不固定,东一集西一集,我也算小时候看过并拥有周边卡牌的孩子。
大约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游戏王》在孩子的玩具堆中也算有一席之地,虽然玩法多半糊逼,不是用来拍卡片就是上来一对青眼白龙,要么就一卡组黑暗大法师。小屁孩也不懂规则,我当年也就跟风凑个热闹,比起实体卡片游戏,当时我对《游戏王》更深的印象停留在动画里一些很酷的桥段上,比如海马用命威胁游戏的桥段。
一段热度过后《游戏王》便被新的潮流所取代,渐渐被我所遗忘......最初的相遇是短暂的,甚至不是印象深刻的,转瞬即逝。
时隔好几年,在经历中二、叛逆、不良、葬爱之后,我一口气升上了高中,人刚上高中的时候总会有种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的错觉。而在开学报告第一天的放学后,就在水泥制的破乒乓球台上,曾经我非常嫌弃的初中同学正在那与别人进行《游戏王》决斗。看着那几个对着小孩子时的玩具乐呵起兴,“幼稚!都什么年代了?”我记得当时向我的同行者是这么说的。
一转眼高二分班(当年是要分文理的)。刚到新的班级,虽然有些熟人,但毕竟无法放开,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抱着熟人的小团体分别活动,我也如此,和以前的基友抱团行动,不打算接触新的关系。但,无论你如何拒绝,你都会忍不住去在意别的小团体究竟每天都在干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有一个小团体,带了《游戏王》来学校,并在下课时间打得热火朝天,甚至还吸引了一部分人围观,相熟的陌生的,本来并无交集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一处。但,当时我仍然觉得《游戏王》是幼稚的,甚至觉得是低级的。
转机总是突然的,有一天跟我从初中以前玩到现在当时还在同一个班(孽缘)的基友忽然拉着我要去看他们打牌,我内心自然是拒绝的,但是身体固然是诚实的。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某个席位上,两人对坐着,周边为上了四五个叨叨不断的观众。其中一个人一段检索后在棕木色的课桌上缓缓摆上了一张印着似龙非龙形象的白色卡牌,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白色的卡牌。最初,我只是本能的觉得这是精美的,是对我有吸引力的,毫不夸张的说,当看到那张白色卡片的一瞬间我的视野是凝固的,甚至连吵杂的教室都是静止的,仿佛空白的地平线只有我和那张白色的卡片。当时我并不知道那张卡叫“星尘龙”,而上课铃也在我呆滞时响起。
虽然听起来有点扯,但我当时着实被那张卡迷住了,而我没注意到的是拉我去看打牌的发小以下略称“大基”也对《游戏王》起了兴趣。一堂课过去,我俩立马跑到教室最后一排的那个座位,趁他们还没开始游戏,我对那位素不相识的同学开口了:“刚才那张白色的龙,能借我看一下么?”他当然没明白我想看的哪一张,于是把所有同调卡都摆到了我面前,我该如何形容当时的心情,每一张都很精美,都让人着迷,在这堆摊开的白色卡片里我找到那张我惦记了45分钟的“星尘龙”。并确认了,并不是我的错觉,它确实很精美,而我,确实迷上了这些卡片。
这位把《游戏王》带进我们班的大佬以下略称“小叶叶”。在我看过卡片之后,当时和小叶叶打牌的另一个人“杨老板”登场,掏出自己的卡组要和小叶叶进行一场决斗。
那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场大师规则下的《游戏王》决斗,压根没看明白,只是单纯的想知道如何把那张白色的卡牌召唤出来,但直觉就告诉我这个游戏根本就不是小时候糊逼玩的那东西,有逻辑,而且并不简单。此时最让我震惊的是大基居然晓得大师规则,虽然一知半解但晓得正确的基本流程......看我们俩兴致勃勃的样子小叶叶简单的跟我们描述了基本流程有几个阶段,有哪几种怪,怎么召唤等一些基础中的基础。之后便给了我和大基一盒卡组,说让我俩看下效果,下节课下课教我俩打一把。
我记得无比清晰,当时他给了我俩一盒帝王卡组,我俩傻逼跟磕书似的一张一张数着效果背,背课文都没那么认真过,那堂课根本就连是啥科目都不记得了。一下课我俩直冲过去想打上一把过过瘾,从猜拳开始,抽卡,召唤,盖牌,都是小叶叶一步一步教我俩怎么操作,最后还让我们赢了。虽然经过这一比划我们知道了基本的流程和正确的大师规则,但是,我仍旧不知道白色的卡牌是怎么召唤的,于是他这会把他自己卡组交给了我们,说让我们看这个,下节课下课跟我们讲特殊召唤。
铃响,我俩回到位置,又磕了一节课效果,虽然最后也没明白怎么召唤白色卡片。下课,立马又跑到小叶叶那里,这回他用帝王卡组,我们用他的日月龙卡组,还是老样子一步步耐心的教我们,最终,我终于召唤出了白色卡片,并知晓了它们正确的称呼:同调怪兽。其实在我俩学的时候,身边围观的我们连名字都叫不上的同学也在学,他们甚至都没有像我这样小时候接触过《游戏王》,在他们眼里这个卡牌游戏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无从得知。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一点都不妨碍因为想玩这个游戏,使我们聚在了一起。
当熟悉规规则之后,问题便出现了,我们没有自己的卡组......正确来说我们也不清楚卡组怎么组。咨询小叶叶后得到了很简单的答复:“有很多套牌,每个都有不一样的效果和玩法,你选你喜欢的就行,可以去看动画,里面有很多,同调怪也是动画新作才出现的。”并约了周末带我们去玩具店买卡。
以此为契机,我在断断续续的初代和DX没补完的情况下,看了我觉得是《游戏王》动画作品的巅峰之作《游戏王5d's》。
在一个周末的疯狂买卡,交换,拼凑,我总算是组好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卡组“永火”。但是东拼凑的加上自己初学者根本玩不溜,导致长时间内谁都打不赢,就这样一直修改,调整,理解,尝试,不断重复,乐此不疲。
接下来要说一件当时发生的,可以说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一般来说,能判断局势打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早早20投(把手盖在牌组上是我们投降的表示)。在一次课间决斗中,我一顿神操作被对面“剑斗兽”打成对面满场我空手空场,绝望使我将手伸向牌堆,心灰意冷之际一只手从背后拍住了我的肩膀:
“你不相信你的卡组吗?”
是小叶叶,一直在后面看着我这场决斗。当时我一愣,心想:“垂死挣扎有意义吗,这一张卡还能翻盘不成,反正我每天输那么多回。”而后的另一个问题浮现:“我真的输了吗?我的卡组,我想的连锁,这难道不是我绞尽脑汁一点一点调整,积攒,承载着我思念的卡组吗?那么它那么轻易的输掉真的好吗?”
忽然间我有点紧张,那种跟赌博下注一样的感觉,仿佛我的一切都压在我即将要抽的下一张牌上,而它将决定我人生中这个瞬间的真实。
并没有像动画中帅气,而是颤颤咧咧的翻开了卡组最上方的那张卡。在零场零手牌,绝体绝命的状态下,我抽到的是:永火恶魔(手牌为0的场合抽到此卡可特殊召唤,并将一张带有永火字段的卡加入手卡)。当时瞬间情绪失控,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卡牌里真的有灵魂......二次元诚不欺我。
我真的翻盘了,即便是巧合,偶然怎么解释都无所谓,但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那信任得到回应的满足感,这成为了我人生中的真实。
之后的高中岁月,我们一伙子不是打《游戏王》就是PSP联机,《游戏王》也成为了我人生美好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结束后的散伙会上,小叶叶在分别前给了我和大基一人一张卡,他给的大基“星尘龙”而我则是“红莲魔龙”,他说这两张卡跟我俩气质相似,我喜欢正面压制,而大基喜欢剑走偏锋,说是留作纪念。我们玩的不过是ZZ少年馆的盗版卡,星尘龙红莲魔龙这些卡我能摞起来十几厘米高,但这张卡至今仍在我的卡组里,走到哪背到哪,它承载着对我的祝福与告别。
今天,我已经一把年纪步入中年,但当初《游戏王》给我的感悟却到今日未曾改变,即便我不再跟得上时代去接触新的卡组,新的效果,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一名决斗者,要在自己选择的事物上赌上自己的灵魂,并相信自己的灵魂。
话回当初,为什么我曾会觉得《游戏王》是幼稚的呢,现在我大概能给出答案。因为《游戏王》里宣扬的是友情,是信念,是相信某些事物的纯粹。而这些东西,往往是我们越成长丢得越多的东西。究竟从何时开始,我们觉得为了爱与和平而战斗是幼稚的呢?觉得真诚和信任不值一提的呢?《游戏王》里主角们相信自己的卡组,用卡片承载自己的灵魂,那么现实的我们,你的文章里,你的画布上,你的乐谱中......是否寄宿着你的灵魂呢?
感谢看到这里的所有人......不一定是《游戏王》但希望所有人都能与美好的事物相遇。
评论区
共 5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