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宅宅们最喜欢的,不就是那种有点病、有点危险的女孩子吗?   
在电玩城里,你是否见过这样一类玩家:手上缠着绷带,身着黑粉相间的哥特风服饰,化着夸张的“泪袋”妆容,站在街机音游机台前?或者,你是否在术力口歌曲的封面、ACGN 作品中看到过类似形象?没错,这正是前段时间因“粉魔爪泡饭”视频爆火,而以此刻板印象形式广为流传的“地雷女”。 
地雷女为何会钟爱某些特定的 ACGN 作品?如地雷女最爱 Galgame 三大件:《沙耶之歌》《君彼》《死馆》,几乎都是她们的心头好。至于其中的缘由,以及这一群体的真实面貌,我会在后文逐一解答。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将对“地雷女”这一群体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其中的迷思。 
这种风格并非近期才突然兴起,其源头与几年前那场波及全世界所有人的新冠疫情脱不开关系。“地雷系”一词源自“地雷女”(じらいおんな),最初出现在日本社交媒体(SNS)中,用于描述某类性格类型,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一种特定外表与气质形象的称呼。“地雷女”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是一种刻板印象的标签,往往指那些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容易引发情绪剧烈波动的精神疾病的女性。 
“地雷”一词本意为埋设于地下、在触发后会产生巨大破坏力的爆炸性武器。它在日常语境中常被引申使用,例如中文网络中的“踩雷”“雷区”“雷点”等,通常指在行为实践后出现与预期严重不符、甚至带来负面后果的情境。 
在日本 SNS 的语境里,“地雷”也被类比用来形容性格类似“地雷”的人:表面看似普通,但在深入接触或交往后,容易因其言行而让人产生极大困扰,犹如“踩到地雷”一般。因此,“地雷系”或更直接的“地雷女”应运而生。作为流行词,它的指涉对象并不十分明确,更多是一种模糊的标签化描述。在使用中,女性通常被称为“地雷女”,男性则被称为“地雷男”。 
地雷女的形象通常为:深色时尚风格打扮的少女,看起来可爱且过度女性化。然而,她们并非甜美端庄的类型,而是常被描述为具有暴力倾向、强迫症、自残、酗酒或吸烟等负面特征。 
在交往语境中,“地雷女”的形象通常被概括为:“初见时显得可爱、楚楚可怜,带有强烈的病气与厌世感,容易激发他人的保护欲与交往冲动;但真正相处后,却会表现出沉重而压抑的爱。”这一类型常常与带有“病娇”“郁娇”属性的角色相似,体现为强烈的被爱需求、对伴侣的过度掌控欲,以及病弱、自虐、厌世的一面。 
根据搜索引擎的记录,该词一般被认为是在 2020 年左右于日本社交网站上广泛流行开来的。随后,人们逐渐将这种风格固化为一种“以暗色系为主、带有哥特元素(在某些场合也融入中二病元素)”的潮流时尚,并在当时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其走红的契机,被普遍认为与新冠疫情期间人们长时间居家、厌世与自虐情绪的流行,以及口罩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 
由于 2020 年 3 月日本新冠隔离期间风靡一时的“psycho girlfriend”(精神病女友)装扮挑战,地雷系逐渐与各种黑暗风格的时尚联系在一起。这类装扮高度参考了通常与“东横儿童”相关的特征——这是一个主要由离家出走的青少年组成的群体,其中一些人被年长男性在网络上引诱,误以为自己能在歌舞伎町的红灯区获得更好的生活。没错,就是《如龙》系列里那个混乱的歌舞伎町。因此,这些少女往往被迫卷入性交易、毒品买卖和其他犯罪活动。 
尽管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爱好者尝试将地雷系作为一种时尚潮流,并努力将其与黑暗的根源区分开来,但在日本大众眼中,这一亚文化的形象依然负面。“psycho girlfriend”的比喻被视为一种带有厌女色彩的刻板印象,而自称“地雷系”的日本女孩往往反而主动接受这种标签。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一方面是语言障碍使得外界难以准确理解日本本土文章与社交媒体对这一亚文化的描述,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人缺乏对日本社会如何看待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同时,部分时尚品牌也只把“地雷系”作为营销噱头,借助其热度进行宣传,而不管产品本身是否真的与这一亚文化有关。 
在这一亚文化的早期,女孩们往往会在照片中使用大量滤镜和修图。常见的是淡粉色与白色滤镜,为画面增添一层朦胧感,并点缀上带有地雷系图案的虚拟贴纸。她们还会进行面部和身材的调整,以追求不自然的外貌特征:如夸张的大眼睛、过于苍白的肤色,以及更修长纤细的身体比例,这类照片在社交平台上十分常见。其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怪异又楚楚可怜的“小狗眼”形象,与日本 TikTok 上流行的“ぴえん”(pien)妆容趋势有所不同。整体的调色板是以白色、黑色和柔和的粉红色为主,偶尔也会出现红、蓝或灰色。 
为了与甜美、少女化的视觉效果形成反差,她们的照片中常常融入暴力元素:开箱刀、剃刀或小刀频繁出现在穿搭帖中。一种刻板印象是,当她们对男友不满或情绪低落时,会用这些带有刀具的照片进行威胁。除此之外,这些“可爱”的少女还常常手持吸管摆造型,搭配假枪(因日本禁止持枪)、香烟、酒精饮品及功能饮料(如 Strong Zero 和 Monster Energy),据说吸管的作用是喝酒时保持口红不脱。甚至许多照片的整体配色会与能量饮料罐相呼应。与 Yami Kawaii 风格类似,地雷系中也不乏带有药片、注射器等医疗意象的元素,常与麻醉剂或合成药物相联系。 
主色调 :以黑色、白色和雾粉色为主,强调低饱和度的色彩,营造出柔和而神秘的氛围。 
服装元素 :常见的服饰包括带有蕾丝、蝴蝶结、荷叶边的连衣裙或上衣,搭配迷你裙或 A 字裙,展现出甜美与哥特风格的结合。 
鞋履 :厚底鞋、玛丽珍鞋或高筒靴是常见的选择,增加整体造型的层次感。 
项链与耳饰 :常见的图案包括十字架、心形、锁链等,增添暗黑元素。 
手袋与配件 :毛绒玩偶包、链条包等,融合可爱与哥特风格。 
眼妆 :强调下垂眼线和卧蚕,使用暗红色的下眼影和腮红装饰于眼下和鼻头,营造出近似刚哭过的效果。 
唇妆 :选择深红色或土色系口红,展现独特的吸引力。 
地雷系文化在日本的流行与各种时尚产品的推波助澜离不开关系。 
三丽鸥与日本的卡哇伊、少女和消费主义文化密切相关,不少喜爱地雷系的女孩也同样喜欢三丽鸥的商品。女孩们常购买并展示这些毛绒玩具或周边商品,并拥有以这些角色为主题的各种商品,例如背包、铅笔袋、化妆包等。三丽鸥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再后来甚至发布了以地雷系为灵感的酷洛米和美乐蒂系列毛绒玩具。这些动漫形象的发布使这一亚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大众视野,扩大了影响力。 
还有许多与这一亚文化相关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动漫风格的插图,描绘地雷女孩穿着刻板印象中的典型服饰,例如自拍、蹲在街上拿着罐装饮料或表现出精神崩溃的样子。地雷系的追随者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作品。 
同时,一些服饰品牌也推出了与地雷风格相关的上衣、裙子、包包等时尚单品。 
在各方推动下,地雷系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许多年轻女孩开始模仿这种风格,穿起“地雷服”。而对于每天闷在家中的阿宅来说,地雷系凭借其可爱又独特的外表,也成为二次元文化中的一种萌元素,各类动漫、游戏和轻小说中也出现了大量地雷形象的角色。 
各种因素叠加,使地雷系文化的热度达到顶峰。直到今天,我身边依然有不少人选择以地雷女或地雷男的身份呈现自己。 
最开始提到地雷女最爱的 Galgame 三大件:《沙耶之歌》、 《君彼》、 《死馆》。通过上文的讲解,玩过这些游戏的读者应该也能理解她们为何如此钟爱这些作品——没错,这些游戏无不透露出自残、自杀、厌世等元素。 
不过,这些作品毕竟是老游戏,那么有没有一款集合了这些元素于一体的“究极神作”呢?有的兄弟,有的,那就是被无数地雷女奉为“圣经”的地雷系文化集大成者——《主播女孩重度依赖》(Needy Girl Overdose)。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由日本开发者 Xemono 开发,并于2022 年 1 月 21 日由 WSS Playground 在 Steam 上发行的电波系视觉小说,目前已登陆 PC、NS 和 PS 平台。 
在游戏中,玩家扮演“阿 P”,作为希望成为网络主播的女性角色“糖糖”(あめちゃん)的经理人,协助她的日常与工作。“糖糖”以“超绝最可爱天使酱”(超絶最かわてんしちゃん,简称“超天酱” / 超てんちゃん)的名义从事网络主播工作。 
游戏中的糖糖是一名标准的地雷女,她的穿搭是典型的地雷系风格,并通过过量使用药物和割腕等行为来宣泄压力。 
在外传性质的视觉小说《糖糖的心动约会》以及游戏中可以看到,糖糖的童年生活十分坎坷:家庭贫困、家庭关系不和、遭受校园欺凌,身体虚弱等经历使她患上了心理疾病,最终不得不辍学。这些都是现实中许多地雷女所经历过的事情,因此能产生共鸣。 
游戏的玩法说不上有趣,在游戏中,一天被划分为早上、中午、傍晚和晚上四个时间段。玩家可以在每个时间段为糖糖安排活动,如陪玩、浏览网络、吃药、外出等,而这些选择会直接影响糖糖的各项数值。类似于传统的 Galgame,不同的数值组合将引导糖糖走向不同的结局。游戏外观和养成模式让《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看起来颇似废萌 Galgame。 
然而,当玩家探索完 26 种不同结局后,就能看到这些地雷女的另一面:面对压力,她们往往以自残或过量服用中枢神经药物来逃避现实(过量服用会使人产生幻觉和快感);通常拥有两个或以上的社交账号,大号光鲜亮丽,而小号却极其阴暗。在中国,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一群人在微博的“厕所”里抱团说别人坏话,俗称“投厕”。她们情绪波动剧烈,常在短时间内从兴奋转为沮丧。糖糖对“阿 P”的依赖,也表现出她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以及对他人认可的渴望。她在直播中竭力取悦观众,试图通过获得关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不安。 
通过一个例子就能看出这类女生的麻烦程度。在游戏中,糖糖会在每个时间段向玩家发送信息,如果玩家漏掉哪怕几次回复,就会直接触发坏结局,只能重新读档。对于一个数值养成游戏来说,这种设定相当令人烦躁,尤其是在刷全结局时。一些玩家认为这种设计不合理,但这实际上反映了游戏的写实性:在现实中,如果你与地雷女谈恋爱,长时间不回复她的信息,这种行为确实可能导致分手。 
对于精神状态不稳定、依赖感强的地雷女来说,频繁的互动能够建立安全感,而一旦失去这种安全感,她们可能会变得极度焦虑甚至抓狂。游戏中糖糖的表现也体现了这一点:她会怀疑对象是否真心,甚至设计问题来测试玩家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或某些行为次数,这些都是现实中地雷女常见的行为。可以说,开发者对这类女孩有着深刻的观察与理解。而在极端情况下,现实中的地雷女可能通过自杀威胁或直接线下伤害他人(致敬传奇舞萌刀妹)。 
在《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中除了这些地雷系元素,还融入了其他亚文化风格,如蒸汽波(Vaporwave)、Y2K 等。游戏采用像素艺术风格、8-bit 音乐、4:3 屏幕比例,并以蓝、绿、粉、紫为主色调,这种色彩搭配被命名为“独角兽色”,既体现在背景设计中,也体现在女主角化身的“超天酱”身上。 
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开发者希望制作一款“美少女游戏”。这里的“美少女游戏”指的是狭义上的概念——并非现代泛指包含美少女角色的游戏,而是上世纪末在日本流行的视觉小说类型。可以说,《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许多内容,都带有对世纪之交那些经典美少女游戏的致敬与延续。 
游戏主题曲《INTERNET OVERDOSE》中的歌词“连宇宙都能侵蚀的恋爱”,直接呼应了2003年Nitro+发行的《沙耶の唄》的宣传语“那是,将世界都侵蚀的恋爱”,同时也暗示了游戏中沙耶开花侵蚀世界的结局。 
游戏的女主角糖糖使用的手柄类似上世纪末流行的Dreamcast手柄,主题曲《INTERNET OVERDOSE》歌词內的“脑天直击”,则是当年世嘉土星主机当年颇为流行的广告语。不仅如此,这个从歌词到画面构图和演出都在戏仿名作的主题曲,着实彰显了开发者对于美少女游戏的热爱。 
歌词中的“被无数次传来的毒电波温柔包裹”,则对应了1996年Leaf社制作的《雫》中的经典场景——电波女瑠璃子在血红夕阳下,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接收器,微笑迎接主角的到来。 
而“闪闪发亮的天台上演奏着梦幻迷人的旋律”,则致敬了名作《素晴日 ~不连续存在~》中橘希实香在屋顶用警棍打断栏杆,并称“这是音乐”的经典画面。 
此外,歌词还可能影射了《いつか降る雪》、《lain》、《Moon.》以及《ジサツのための101の方法》等当年颇受关注的美少女游戏。除了歌词本身,游戏流程中的梗也相当丰富。 
在游戏中,如果玩家选择直播选项达到第五回,女主角将直播一款2001年的美少女游戏《さよならを教えて 〜comment te dire adieu〜》(即《sayo 教》),画面中出现的女孩显然是该作女主角巢鸭睦月。在《sayo 教》中,巢鸭睦月在男主角眼中被视为天使般的存在。而在《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中,超天酱也被玩家视作天使般的角色——同样纯真可爱,却带着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呼应不仅向经典致敬,也让玩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游戏于 2022 年 1 月 21 日在 Steam 发售后,首周销量便突破 20 万套,首年累计销量超过 100 万套。其中,中国地区的销量占比高达 51%,而地雷系文化的发源地日本仅占 10.8%。在二次元群体占比较高的哔哩哔哩平台上,游戏主题曲《INTERNET OVERDOSE》的 MV 累积播放量已达 860 万次,对 ACG 圈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地雷系文化逐渐“出圈”。 
2022年1月27日,《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主题曲《INTERNET OVERDOSE》被收录到移动端音游《喵斯快跑 Muse Dash》中,这是该作品首次与音游进行联动。随后,它又陆续出现在移动端音游《韵律源点 Arcaea》和《D4DJ Groovy Mix》中。2023年3月23日,街机音游《舞萌DX》在更新中收录了《INTERNET OVERDOSE》,标志着其首次与街机音游联动。《音击 O.N.G.E.K.I.》和《中二节奏 CHUNITHM》也先后在游戏中收录了该曲。上述街机音游以及《喵斯快跑 Muse Dash》都进行了多次联动,不仅增加了更多歌曲,还加入了其他丰富的联动内容。 
听我报完这么多菜名你可能都感到头疼,为什么《主播女孩重度依赖》这款游戏能和这么多音游联动?其实这种频繁的联动并非偶然,而是与音游社群的文化土壤紧密相关。音游玩家群体与二次元亚文化的重叠度极高,举一个例子,《舞萌DX》和《初音未来:世界计划》等音游还收录了许多与地雷文化氛围接近的曲目,如《失敗作少女》、《おくすり飲んで寝よう(吃完药就睡觉吧)》、《ヴァンパイア(吸血鬼)》等在地雷女中传唱度极高的曲目。它们受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旋律好听,更是因为歌词里满是负面情绪,如自我贬低、自我伤害、各种小情绪的宣泄等等,这些正好能和她们的心境产生共鸣。 
在《初音未来:世界计划》这款移动端音游中,更是有不少直接以地雷服为灵感设计的角色服装,部分角色的性格设定在有些地方也很像现实中的地雷女,如25时的朝比奈真东,东云绘名和晓山瑞希,她们都很受地雷女这一群体的喜欢。在其中,晓山瑞希更是受到另一个少数群体的喜欢,那就是跨性别群体,俗称药娘,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写一篇文章来讲解。 
扯远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这也解释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地雷女会频繁出现在街机厅游玩街机音游?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音游中存在她们喜欢的歌曲,能够吸引她们持续游玩;第二,许多玩家在入坑移动端音游之后会对街机音游产生兴趣,从而去街机厅尝试;第三,街机音游天生具有社交属性,因为玩家都必须线下到街机厅游玩,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久而久之玩家会在长期互动中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舞萌或其他的音游圈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情感事件,轻一点的就是发QQ空间说说互挂,严重的就会出现前文提到的地雷女持刀威胁男友的情况。 
长期的互动和情绪传染,使得地雷系行为在这些圈子里被不断强化,也让部分极端事件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为接下来讨论中国地雷系文化的本土化和扩散提供了背景,从街机厅的小圈子到网络匿名空间,这种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不同媒介持续渗透、放大,并最终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可见影响。 
事实上,在《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爆火之前,中国就已有一批地雷系文化的追随者。在地雷系文化的本土化过程中,中国的地雷系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与日本地雷女更注重妆容和服饰的仪式感相比,中国的“地雷女”更多被表现为一种情绪状态与生活方式——包括自残、药物滥用、病娇审美以及在网络上匿名发泄等行为。 
在游戏爆火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模仿糖糖行为的人,其中不乏自残、过量服药等行为。在这些人中,占比最大的群体是仍在学校就读且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未成年人。虽然部分人确实因精神疾病难以自控,但更多的人则是因心智尚未成熟,被游戏中糖糖的与众不同行为吸引而尝试模仿,开始表现出符合地雷系刻板印象的行为。 
各大社交平台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游戏爆火后,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各类二创作品、仿妆教程、COS 以及地雷系妆容和穿搭教学等内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人被这些内容所吸引,让地雷系文化快速可视化并被广泛模仿。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强化了地雷系的视觉符号,也使其行为模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蔓延。 
这种亚文化的扩散也带来严重社会问题。2022 年 7 月,居住在香港的 18 岁女孩依奈因网络暴力坠楼身亡,事件的导火索是在微博上的“厕所”遭受大量恶意攻击。“厕所”是用户对微博上一部分匿名喊话账号的俗称,由于匿名性质,这类区域被认为是可以随意发泄的空间。用户多为女性,自称“厕妹”,互称“老公”或“宝宝”,并使用以谐音为主的黑话规避关键字审查和搜索。 
在中国,地雷女群体与“厕妹”社群存在高度重合,她们多为 14 至 18 岁在校女生,普遍伴随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孤独感强烈。在匿名环境中,厕妹们通过独特黑话体系建立社群,通过转发自残照片、讨论药物使用经验或表达自我厌恶获得归属感和情绪价值。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可能极端甚至荒谬,但对她们而言,却是与现实世界隔绝后少有的共鸣场所。地雷女的形象成为她们对自己混乱状态的一种认同模板——表面甜美、内心崩坏、自我厌弃却渴望被爱。 
厕妹文化的流行,也折射出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在家庭与学校缺乏有效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的情况下,网络成为她们唯一的宣泄渠道。然而,匿名空间的特性和恶意氛围反而加剧了精神困扰,使自残、仇富、逃避现实等行为被不断复制、循环,甚至被美化为“与众不同的酷”。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表演式抑郁”正在快速传播和模仿。许多未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也开始效仿厕妹们的行为:穿上地雷系风格服饰、模仿糖糖的语气、自称“精神病患者”、在网络上转发自伤照片,并相互鼓励“多吃几片药睡过去就好了”。这种现象不仅凸显了网络文化的模仿性,也暴露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不足。 
地雷系文化确实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发泄情绪、获得共鸣的渠道。在现实中,许多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困扰等问题,而在主流语境下,却很少有安全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在地雷文化中,负面情绪不仅被允许,还可能被理解、重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赞美。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文化也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在部分平台或社群中,自残行为、药物滥用、性交易等内容被美化甚至合理化。有些人会将自残伤口拍照上传作为“病娇证明”,在网络中获得“关注”和“共鸣”;一些未成年人在模仿地雷女的行为过程中,因药物过量而住院甚至失去生命;更极端的案例中,甚至有人将“卖身换钱”“接爸爸活”等行为包装为“生活方式”或“自由选择”。 
这种行为的蔓延,使一些心理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将模仿极端行为作为证明自己“属于某个群体”的方式。虽然并非所有喜欢地雷文化的人都有心理问题,但在该群体中,确实存在较高比例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尤为常见。他们通常伴随情绪调节困难、人际关系混乱、自我价值感低等问题,许多地雷女曾经历校园霸凌。 
这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支持系统:父母不理解,老师缺乏关注,同龄人排斥。他们只能转向网络和亚文化,在地雷系极端的审美与行为中找到一种“被看见的感觉”。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并不打算空谈那些看似合理却难以真正落实的大道理——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该做什么。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固然重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也不可或缺,但这些措施落实起来却极为困难。面对复杂现实,解决问题的路径既不简单,也没有速成方法。 
我想表达的是,希望大家能以理性和耐心看待这一现象,不盲目追捧,也不简单排斥。理解其背后的复杂痛苦,或许是我们能迈出的第一步。只有在认识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之后,社会才可能逐步找到真正有效的对策。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