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外留学或务工,今天是是周五,你的朋友邀请你明天去他家一起吃个晚饭。对方说的时候用的是Dinner party,这是你第一次被邀请参加dinner party,怎么办?穿什么衣服去?带什么酒水当见面礼?去了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要不要去厨房帮忙还是怎样?于是你开始从电视剧里寻找线索,有以下几个结果:
第一个咱们还是想想怎么婉拒,第二、三个看着还行,是你想去的party,第四个可能咱们有些人没话题,最后一个嘛……赶紧跑!!!
这个节目的组织形式也如同一次dinner party的经历。我们就以你的视角来看看吧,你穿了一身休闲偏正装,手里拿了瓶不贵但是有品位的酒当作伴手礼。进了门你打了个招呼,递过手中的进门礼,“for your table.” 也是你从电视剧里学的。朋友把你引到厨房的调酒台就径直离开,把你留给了一个同样在调酒的红发美女,怎么办?
是这个节目的第一个板块,“破冰”,由他们在各个场合遇到的各种文化圈玩家贡献一些破冰冷笑话。很多笑话对我们国人更是冷到南极点,比如所有人的噩梦Knock knock joke,不是所有人都能get 到。还有些就比较地狱的,比如:
一位老者坐在“超级碗”现场,身边的位子是空的。后面就有人问,“没人陪你来么?你把位子卖了多好。”
老者回答道:“这是我妻子的座位,她刚去世没多久。”
问他的人有些不好意思,接着问:“那没有朋友来陪你来看比赛吗?”
老者继续盯着赛场答道:“他们现在都在葬礼上,来不了。”
一条狗来到一个工地上问工头,“你们这儿招工吗?”工头摇摇头说“我们人够了,你干嘛不去马戏团试试?”这狗就很困惑地问:“马戏团要钳工干什么?”
但就在讲笑话的人发出恶人得逞的笑,听的人发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附和之后,你和这位红发美女做了互相介绍。在节目中,是两位主播的自我介绍和节目的大致内容。而接下来,
Small talk ,“闲聊寒暄”。红发美女开始和你,或者主播,聊天,内容是文化圈中的各种现象。什么最近的研究发现什么样的声调可以控制人的情绪啦,AI 统计出来的观众的偏好啦,广告界最近流行的攻心角度啦。这红发美女也不是随便什么人,你发现她是Tina Fey,跟你聊了一些最近段子的流行趋势。而对于喜剧创作你不是太在行,觉得刘旸、黑灯、郭德纲的滋养好像不太对线,于是你提议调杯酒。
A History Lessons with Booze (Copy right).
Tina Fey 的朋友Amy Poehler 来了,她指给你一个方向说那里有调酒师。你赫然发现调酒师居然是@四十二 !之所以把他拉出来,是因为这个节目中的这个板块“课味”儿很重。节目会先讲一段历史故事,然后请出这一期的调酒师,介绍自己受到这段历史启发而开发的鸡尾酒。
比如在384期,节目介绍了简·方达在自己所在的年代席卷流行文化圈之后进军健身领域,并且写了一本有氧运动的畅销书。一个叫斯图尔特·卡尔的人动了心思,联系了简方达并制作了一套她的有氧运动录像带。彼时即便在美国,放录机的家庭持有量也只有5%。而为了在家能够看到简方达的热力运动,VHS设备大卖!设备大卖有没有直接关系,你看这份录像带卖出了1,700万份,就很难说这算不上她的功劳。她的有氧运动视频后来制作了29期,最后一期甚至是在她75岁的时候。她不但带动了有氧运动,VHS设备,还带动了运动品牌。小腿保暖袜成了时尚,霓虹色紧身运动服也成了流行货。鸡尾酒则是一份添加了几种浆果和汽水并以伏特加为基酒的饮品,这种饮品的基础配方就叫做VHS。这一期主播和调酒师面基,所以还尝了一口。其他节目中则有不少时候主播只能电话上做访谈。
以及如果您想要试着复刻,这个节目中所有的鸡尾酒配方都在自己的网站上。所以如果你想品味一下父辈那个年代的性感…………
客人们来的差不多了,大家你一群我一簇手里拿着酒杯闲聊,时不时拿起一口点心,但晚餐还没好。主办者调暗灯光,开始放音乐。
有格调的音乐是聚会的必备。节目中这个板块基本上都是嘉宾的独白,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品味介绍如果自己办一次聚会,他会用什么样的音乐,这些音乐的故事,还有他对这些音乐的理解和回忆。当然,嘉宾们很多根本就不是DJ,这就不是一个音乐的推荐板块,而是嘉宾品格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那么一小块来,让听众去体会的环节。
第252期 Mimi Pond(动画、漫画作者) 介绍了她的歌单。由于她本人的波西米亚背景,她对波西米亚的理解和波西米亚音乐、影视的印象让她指定了一份充满了冒险感、脱离感、欢快的、大胆的、天真的清单。节目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她在介绍自己的经历和这些经历赋予她的对世界的理解,音乐则似有若无地在独白中流动。当Mimi 的独白结束,最后一首歌的前奏还没有结束,但却是绝好的结束曲。她同时也介绍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餐厅,老板是一个拉丁裔的学者/诗人,非常的《荒野侦探》。
随着音乐,大家陆续入座。话题仍在继续,桌上已经有一些前菜,大家纷纷传递杯盘给其他宾客。此时,主办者端出了今天的
这道主菜并不是一直有的板块,早一些的节目中完全不存在主菜,更像是一个小酒会。而在这个新加的板块中,节目探索的是食品行业的一些值得推荐的流行趋势或者个性小店。仍然是384期,兄妹俩开了一家“素食肉铺”。肉铺在英文中用的是Butcher,屠夫。在这个语境下,一个为素食者服务的店铺装点成了这些用户最抵触的形式,这种反差本身就很有故事。兄妹(姐弟?)俩的素食动机可能是这中设计的原初,姐姐的主意指是不想吃依赖其他动物生产的东西,弟弟就简单是减肥。所以他们仍然对肉的质感和口味有所需求,于是开了这家素肉店。节目中他们介绍了自己商品的制造原材料来源和一些产品的特色与烹饪方法。但是怎么说呢,你看看下面的图,算不算“形不成形,意不在意”?是不是还得“再去练练”?
晚餐进行的非常顺利,宾客们对音乐,餐点和酒水,还有与周围宾客的聊天都非常满意。这时候主办方起身敲了敲杯子以示注意,介绍了姗姗来迟的:
这是节目中主播会与嘉宾进行一些采访。内容可大可小,但情绪通常是轻松的,戏谑的。比如在第58期,当期的嘉宾是印度演员阿米尔·汗,而他带来的话题则是他对印度电影行业的看法:它的流行,它的发展,它的挑战。虽然这是节目中最重量的嘉宾,但这部分的时间却并不算长。就像真正的晚餐聚会一样,所有人都放松才是正道。以及当然,稍微长一点的单集通常都是嘉宾要做一些自己最近活动的广告。
2016合集中吉尔莫·德·托罗则讲了他对怪物的迷恋。主播和吉尔莫的访谈发生在后者的工作地点,一个收集他古怪癖好收藏品的博物馆。Rico 在表达自己对昆虫恐惧的同时,吉尔莫对他们复数心脏,无需氧气,异色血液等各种特立独行设计的赞赏却溢于言表。他们还谈了吉尔莫与 Ray Harryhausen(英国特效师) 见面时的情景,还有他在后者特效工作室中天人交战,琢磨着是否要动手偷走对方《伊阿宋与阿尔戈英雄》中的骷髅兵。对话对于真正的吉尔莫迷来说并不算很新颖,但是嘿,这是个聚餐谈话,客人谈自己喜欢的东西,舒适地表达自己的爱好,这也是聚餐应该有的样子。
另一个餐桌特征是节目会要求所有嘉宾回答两个固定问题:首先如果我们在餐桌上见到你,你希望我们会问你什么问题,或者你希望我们不要问的问题是什么?
吉尔莫表示由于自己本身是一个非常厌世的人,所以他在社交场合中还是挺享受被人喜欢和好奇的。他表示自己会把社交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因此对社交的面和焦点都非常局促。
而至于第二个问题:告诉我们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可大可小,是不是自己没关系。他自曝自己50多岁的人了不会玩儿悠悠球,甚至没能成功回收过哪怕一次。还说这让自己的自尊大受打击……
这个嘉宾也有一些其他的出场方式,那就是专门就请他一个人。这样的节目会被称为Table for One,单桌。这种节目通常是巡演或者其他机会可以做一个相对较长的访谈,而对方又是一个比较值得挖掘的人物。《逃出绝命镇》上线前后,电台就联系上了乔丹皮尔,并制作了关于他的单集访谈。
既然在座有非常智慧的尊者,那我平时生活的苦恼是不是可以求解?节目长期接收听众对于如何做出合乎礼数的行为问题,而节目组则会有其他嘉宾对这些问题做出答复。以及当然,推销一下嘉宾的的各种产品、演出。这个部分叫做
一如板块的名字所示,就是如何做出得体行为的问答环节。而对这些问题做出答复的风格则完全不同,有那种老范儿明星的解答,也有无厘头喜剧演员的拆招。但起范儿归起范儿,问题最后还是会好好回答的。比如喜剧演员玛格丽特·周(韩裔)就对于询问亚裔他们的祖籍出处是否是一件失礼行为,拉住自己正在学的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是不是粗鲁等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而在电视剧版《最终生还者》中扮演比尔的那个奥弗曼(Nick Offerman),他的回答则带着自己特有的无所谓态度。我一时不太能想起来非常好的那几期都出现在那些单集,不过有些行为举止的建议确实很值得实践。
在嘉宾和谏言之间,有段时间会有一个板块叫做 Chatter class ,这一部分更加严肃,是在后期加入有一些政治倾向的节目。嘉宾会谈及一些自己对于特定人物或政策的回忆和看法。他们不常出现的原因恐怕也是在一场聚餐中是比较无趣的部分。
酒足饭饱,意兴阑珊。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种聚餐的主办方有时也会让宾客带一小块蛋糕回家。而这个节目的结尾,则是用一段音乐送客,而这个板块的名字就是
当然没这么俗套,就像之前介绍的 《欢迎来到夜谷》 ,这个电台也喜欢做这种成人之美,推荐一些音乐人的作品。 电台的制作有两个主要人物。 Rico Gagliano 以及 Brendan Francis Newnam。Rico 之前从事的是记者行业,因此这个节目中的访谈多数是他进行的,在这个组合中属于主外的角色。而Brendan之前曾经学法,很早接触到电台行业,对电台的组织和信息的整合联络有自己的特长,属于主内的角色。此君在节目停播后还上过《厨艺大师》,在里面做过评委。这两个人的配合并不像 《清官哈什曼》 那样紧密,事实上这两个人除了介绍板块环节之外很少一起发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称为APM最有影响力的节目之一。 电台曾经是一个广播台,后来才进行数字化。因此在后面的节目中你经常能听到他们说这是一期重放节目,他们所谓的重放就是把之前广播台时候录下来的内容在数字平台上发布。而且他们很早也开发了付费节目。
付费节目?很早?广播?停播节目?这节目多老啊?2010年。这个节目做到2019年结束。节目里听到的内容全都是口罩以前的事情了。那首先节目中推广的内容都没有时效性了。就连他们的破冰冷笑话,现在基本上也都是我们孩子学校里也听过的老笑话了。那推荐它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就是这种节目的板块编排和它特有的雅俗共赏的方式。你要说它俗,它一方面谈的都是吃喝享乐,却都是奔着个中追求去的。鸡尾酒的启发并不只是红妆美人,也可以是历史事件、科技发明;餐食的乐趣不仅仅是美味料理,还有求新求变,看我一根法棍能玩儿出什么花样!
而要说它雅,除了少数单集对嘉宾做了比较有深度的谈话,大多数访谈都在一个维持快乐氛围的前提下聊聊自己的框架之中。颇有四十二和ARNWing摊在沙发里边打弹簧拳边聊天的感觉,和他们的嘉宾阵容对比有点暴殄天物之嫌。哎,老外偏偏做出了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那我想到这个节目也是在我前段时间吐槽了咖啡和茶的播客都把架子端的高高的,听着特别难受。扎实一些的节目又很难把精力挪开,经常错过了什么还要倒回去听,真的像上课了。而这个节目吧,就是说开车或者做饭的时候听着,一方面足够好玩,又不会占用你太多的脑存。另一方面因为它每一集这么多板块,每一个板块都不长,你专注做其他操作的时候错过去了也不碍什么事儿。还有就是这个节目含妈量极低,听着非常舒适。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应该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一定知识普及和娱乐价值的背景音节目了。希望你能试试,并且能够喜欢。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