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3年11月的暴雪嘉年华,可谓精彩纷呈。先是玩家期盼已久的毛加火爆登场,接下来的未来展望环节,开发团队更是一改常态又端出两名新英雄,其中一位身着航天服的紫发可爱少女,代号Space Ranger(太空游侠)。后来玩家渐渐了解,这位姑娘来自火星,名叫朱诺,她就是本篇《守望译事》的主角。
朱诺的名字英文原文为Juno,来自罗马神话中的十二天神之一——天后朱诺。遵照常规的人名翻译将Juno音译为“朱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开发团队与本地化团队紧密沟通,利用这个名字丰富了朱诺的身世背景。
在《守望先锋》的世界观设定里,中国有一家在航天领域颇有建树的机构,它就是坐落在漓江塔的星际旅程公司。星际旅程秘密开启了一项多阶段计划,以期有朝一日能将火星的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宜居,让人类不止能踏足火星,还要把根扎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了这项计划,公司组建了一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构成的先遣队,将他们送往火星,成为先遣队的首批成员。
在建设火星的日子里,有两位科学家诞下了爱的结晶,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朱诺。对小朱诺来说,她的世界是人造基地居住舱的白墙,是影视资料里地球上让她心驰神往的多彩文化,是苍茫大地上肆虐的赤色风暴。
虽说后来公布的设定中,朱诺的妈妈来自新加坡,爸爸来自越南,但毕竟星际旅程是一家设定在中国的公司。于是在朱诺的设计阶段,开发团队曾发信询问,希望我们给火星改造计划取一个中文名,随信发来的还有一些作为参考的英文名。
既然是要给中国航天计划起名字,不妨先参考一下现实中的航天项目。2020年的中国航天日上公布了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它出自屈原的《楚辞·天问》,全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直问苍天。而整个行星探测任务的第一项便是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搭载的火星车叫做“祝融号”。以“嫦娥”探月、“祝融”探火,中国的宇宙探索项目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颇有渊源。
由于古时候对天文学认知有限,古人看到火星通常由西向东顺行,有时却会自东向西逆行,在顺逆之间甚至还会有好几天停留不动,感到非常困惑,又因其荧荧如火,故称其为“荧惑星”。
火星的运转轨迹用地心说的思想来看的确诡秘莫测,但用日心说的思想来看就迎刃而解了:由于火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外侧,绕日公转周期比地球长,每两年两个月地球会从后面追上火星(又套它一圈!),这期间从地球上看火星,便是顺行(火星在地球前面)、逆行(地球逼近火星准备超车)、顺行(地球超过火星)了。
顺着“荧惑”这个名字,笔者想到一个方案:解荧计划,即解开荧荧之惑的意思,写成英文可以叫Project Jieying。然而正在得意之时,笔者却发现开发团队其实已经给出了一条个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答案:Project Red Promise,发信的原因之一也是征询我们对这个名字的看法。
这个名字和朱诺的整个设定相得益彰,从小了说,Red对应“朱红”,而Promise对应“承诺”,从中取出“朱”、“诺”二字,朱诺的名字便有了由来;往大了说,Red是火星的红色,而Promise则是人类对于开发火星势在必得的承诺,这样的立意对于一个火星开发先遣队而言也足够站得住脚。
由此,朱诺的出身便可以设定为:星际旅程公司组建了名为“朱诺计划”的火星开发项目,而当人类在火星上诞下第一个宝宝时,她的父母以发音非常相似的Juno之名表示“朱诺”,把项目本身美好的寓意赋予了孩子。在后来的故事里,火星气候剧变、先遣队与地球失去联系,科学家们用仅剩的资源造了一艘仅能容纳一人的飞船,将朱诺送回地球寻求援助,朱诺也确实成为了火星家人们的希望承诺。
由于Project Red Promise“朱诺计划”在中英文语境下都完美契合了朱诺的背景故事,我们在回信表达看法时对这个名称大加赞赏,最终也顺利地将其敲定为正式名称。
另外还有一点巧合的是,在现实中环绕木星的太空探测器也叫朱诺,此处的朱诺JUNO全称是“木星近极轨道器”(JUpiter Near-polar Orbiter)。不论是现实中的木星探测器还是游戏里的火星来客,都与太阳系的行星结下了不解之缘,妙哉妙哉。
了解朱诺背景故事的玩家可能会知道,朱诺的全名叫Juno Teo Minh——张明朱诺。姓氏中的Teo和Minh分别来自她的父母,妈妈来自新加坡,叫Jiayi Teo张佳怡,也就是朱诺正式亮相前,小美的台词里曾经暗示过的那位“佳怡”同学。这里的“张”并未如我们通常的认知写作Zhang,而是Teo,这是根据闽南语或者潮州话转写来的,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潮汕籍华人中较为常见。而朱诺的爸爸叫Khiem Van Minh,来自越南。
其实在翻译朱诺的背景故事前,我们还并不知道朱诺的全名,只知道父母的名字,本着要做足准备的想法,我们还需要确认朱诺父亲姓名的汉字写法。向开发团队咨询后,我们得知这个名字只敲定了英文写法,暂时没有确定汉字写法,可以由我们自行决定。我们查到名字中的Khiem、Van、Minh三个字分别通常可以有如下对应:Khiem——谦(Khiêm);Van——文(Văn)、云(Vân);Minh——明(Minh)。也就是组合出谦文明、谦云明两个选项。
身为能登上火星的博士,“文明”是个很不错的名字,朴实而易懂。可当笔者看向“谦云明”时,不禁想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说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插诗,但或为讹传)。一方面,这个意象呼应了《守望》的背景设定:朱诺计划先遣队被铺天盖地的风暴困在火星,还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他们能做的就是坚守,等到风暴散去、重见光明。另一方面,在筹备这部分工作时,国服回归已经开始启动,虽然离《守望先锋》开启还要等待数月,但彼时笔者也同是那个在风暴中等待光明的人,不禁觉得这层解读何其浪漫,不如就它了吧。
然而,当朱诺的全名Juno Teo Minh呈到眼前时,笔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Minh才是姓氏,亚洲人名转写成英文后姓氏后置这不是常识嘛!如此一来,选项变成了明谦文、明谦云。此刻再说“明谦云”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就很牵强了,索性还是就用明谦文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本地化工作要关注的是“传递真相”和“提升体验”,一味地自我感动恐怕会酿成错误。
当朱诺第一次看到蓝皮肤的“黑百合”,又或者一不小心毁掉了美丽的生命之树,抑或是阵亡后复活在重生室里,她往往会蹦出一句感慨:“双月啊!”有些玩家听到后不免好奇,这个“双月”到底是谁?
这句台词原文为”Moons”。其中Moon这个词大家最常见的意思就是月亮。因为月球是人类长久以来所知的唯一一颗卫星,伽利略于1610年发现木星也有与月球形态相似的卫星时,沿用了Moon这一称呼,所以后来Moon的含义得到了扩展,可以表示任意天体的天然卫星。而对于我们地球的那颗月亮,需要的时候称其为The Moon,表示咱(地球)独一无二的卫星。
我们的朱诺在火星出生长大,用Moon来称呼火星的卫星再合理不过。但为什么用了复数形式呢?这就要提到火星的特别之处了。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福波斯和火卫二Deimos戴莫斯。和月球相比,这两颗火星卫星的个头都非常小,火卫一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0.3%,火卫二的直径则只达到月球的0.2%,甚至还不如地球上的一座大山。且它们的形状非常不规则,如同围绕火星运转不休的两颗土豆。
搞清现实背景后再来看朱诺的台词,这里的”Moons”是一句惊叹,类似于“我的天啊”、“奥丁的胡子啊”,抛出一个高高在上的意象表示惊讶程度之深。环绕火星的两颗天体对这位土生土长的“火星人”来说,不是普通的卫星,而是母星的月亮。所以这句台词我们没有写成“卫星们啊!”而是译作“双月啊!”简洁有力地表达她的惊叹,同时交代清楚火星之月与地球之月在数量上究竟有何不同。
再说回到火星的两颗卫星。很多天体的英文名都来源于罗马神话或希腊神话,比如火星的英文名Mars就是罗马神话中的战争之神玛尔斯,对应于希腊神话的战争之神阿瑞斯。火星的两颗卫星也不例外,指代火卫一的福波斯与指代火卫二的戴莫斯均是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与美神阿芙洛狄忒之子。鉴于火星的英文名来源于罗马神话的战神,用希腊神话战神的两个儿子为火星的两颗卫星命名再合理不过。福波斯司掌战争带来的恐惧,戴莫斯代表战争的恐怖,兄弟二人常与父亲阿瑞斯征战,用难以抑制的恐惧让敌人溃不成军。他们征战沙场的身影,正如常伴火星左右的火卫一与火卫二。
2025年4月上线的《守望先锋》第16赛季推出了朱诺的神话皮肤——来自魔法少女主题“心动先锋”的希望之心朱诺。在这套主题设计中,多位《守望先锋》的女英雄都成为了魔法少女,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动物魔宠。在希望之心皮肤中,朱诺原始皮肤的两台脉冲星飞雷发射器化身为幻梦双鲨——两只可爱的小鲨鱼,它们的名字正是福波斯与戴莫斯,既符合动物魔宠们以希腊神话神明命名的设计,也与朱诺的火星背景相得益彰。
除了“双月啊”,朱诺还有几句口头禅也是只有常年在火星上生活才会说的。比如她的可解锁语音里有一句会说:“俗话说:及日行乐!”这句话对应“及日行乐”的部分原文为”Seize the sol”,是从Seize the day(字面意思:抓住一天的时间)“及时行乐”改编来的。句中的sol其实是“火星日”——火星自转一周的时间,换句话说就是火星上的一天。把原句的day换成sol便体现出她火星来客的身份。
还有一句可解锁语音说:“好我的火星啊,你在干什么?”原文是”What on Mars are you doing?”此句改编自What on earth are you doing,给普通的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干什么)加上on earth,表达强烈的惊讶,类似于“你到底在干什么?”把Earth地球换成Mars火星就能体现朱诺的身世。中文如果说“你火星的在干什么?”会让人摸不着头脑,遂借用“好我的老天啊”表达出同样的惊讶。
朱诺还会说”Clustered comets!”字面意思是群聚的彗星。彗星是由紧密结合的冰、尘埃等物质组成的,在靠近太阳的过程中,其表面的冰物质会在太阳热量的激发下升华成朦胧的气团,其造型如同一柄扫帚,所以俗称“扫把星”。由于本句是要体现火星上的“俗语”,所以我们也借用俗语把这句台词翻成“超级大扫把星!”
火星人要说火星话,虽说现实中并不存在独属于火星原住民的特色表达,但《守望先锋》的开发团队还是利用颇具火星特色的小知识,塑造出了这些有趣的台词,让玩家在自己的语言里同样通过寥寥数语感受到这个角色真的是一位火星来客。
随朱诺正式上线的还有一部她的个人动画短片,讲述了朱诺在航向地球的启程阶段遭遇的一起危机,朱诺如何克服心中的恐惧并最终化解危机是本片的看点。短片全程只出现了朱诺一人的身影,但还有一个女声在通讯设备中陪伴着她、给她指引。朱诺对这个声音的称呼是Control,这个单词也是本片的标题。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单词却给我们提出了三重挑战:专业背景、口型时长控制、短片主旨。
首先,片中的对话是航天员和地面的对话,我们希望尽可能让用语专业一点,这样才能通过称谓的专业性潜移默化地塑造出整段对白的真实感。片中的Control对应到现实中可能是指Mission Control Center“任务控制中心”,也就是位于地面的指挥中心或控制中心。就像飞行员与位于地面的机场控制塔指挥人员沟通时将其称呼为“塔台”一样,片中也用Control来指代控制中心的指挥人员。
照理来说此处将台词里的Control翻译为“控制中心”就好,然而作为一部需要配音的作品,除了传达原意,译文还需要做时长控制和口型控制。大家之前可能在一些游戏作品(包括暴雪本家的《星际争霸2》和《风暴英雄》)里看到角色说中文时,语音和口型完美适配,这种效果往往是通过软件后期调整出来的。而我们为视频做配音的工作没有办法修改画面,不管角色说的是英语、中文、日语还是什么其他语言,口型动画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让台词的长度刚刚好,长一点、短一点都会导致音画不同步,进而破坏观感;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做口型适配,让译文尽量合得上原片的口型,这样看起来才能尽量少出戏。
观察一下原片,朱诺说“Control”时处于突然陷入困境的惊讶和无助,此时画面给了一个面部特写,口型动画非常明显。从时长及口型来看,我们只有两个音节的发挥空间,也就是只能放下两个字,之前提到的“任务中心”、“控制中心”都不符合需求。
然而查找资料时,笔者发现有一个词完美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的航天指挥中心叫做“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咨询了航天院所的朋友后得到确认,业内对它有一种简称就叫做“飞控”。首先它是两个字的,其次我们对着原片的口型动画看一下,飞控两个字几乎完美吻合英文Control的动画。
现在说回到第三个挑战:和短片主旨的契合度。这部片为什么会选Control做标题,一方面是因为影片后半段会揭晓,片中被称作Control的人其实是主角的妈妈,本片的情绪升华点就是揭开这个谜团。还有一方面在于,朱诺从害怕到最终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找回了对自己的控制。我们这里翻成“飞控”,也能合上在她飞行过程中达成了自我控制的意思。
最后我们将作为称呼和片名的Control都译为“飞控”,完美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三点需求。
还在基地里当个被科学家们众星捧月的快乐小女孩时,小朱诺便对地球上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身在火星,却对那颗遥远的蔚蓝星球心驰神往。她通过科学家们带去火星的视频资料了解什么是卡拉OK、什么是西部牛仔、什么是派对、爸爸妈妈的家乡是什么样、海南鸡饭和越南菜又是什么味道……可肆虐不息的风暴又让她背负起沉重的使命,明明终于有机会航向日思夜想的地球,却没有陪伴,只能由她扛起家人们的希望。
能通过本地化工作把这位天马行空又心思敏感的小姑娘带到中文的世界里,是一份荣幸。在此感谢开发团队对我们的信任,感谢简体中文版朱诺配音演员谢莹老师的精彩演绎,感谢亮亮为航天专业术语提供参考,感谢甬俎为航空专业术语提供参考,感谢@佛罗伦娜III号机 为本文初稿提供的建议和意见!感谢各位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也感谢各位玩家喜欢朱诺、喜欢我们的作品。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