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2 一经推出,网上就形成了许多争论,包括但不限于价格,配置,屏幕,续航等等,但无一例外似乎有不少人对这样一台掌机感觉到失望和不解。
然而,销量数据又展现出这台主机卖的十分火爆,所以说,这到底是这么一回事?
在中学时期,我玩电子游戏多数时候是玩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是合理合规购买的,一家人都需要用。
而让我对 3A 大作有了初步认知的,是同学家的 XBOX360。这类家用机特点是便宜、好用,画质也不错。
而掌机呢,我自己有一台PSP到现在还活着,还能用,它的特点是便携,易用,续航良好能撑三节课以上。
那现在,手机替代了掌机,不会有人什么带着掌机出门,如果有那就是极其小众的群体,像是我平常出差就是两部手机一个耳机构成全部的娱乐部分。
总的来说就是,当时玩游戏,掌机上玩掌机游戏,电脑上玩网络游戏,家用机上玩3A大作和独占游戏,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
而现在不一样了,平台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主要还是因为开发难度降低,没什么人做独占游戏了。
而独占游戏的变少,在我看来,也是让NS成功 的关键。
NS系列整个设计,从任天堂角度来说,从始至终贯彻的不仅仅是游戏性,或者严格点来讲,游戏性是追踪市场需求的副产品,任天堂 当前的 核心商业观念是建立在“兼容性”上面的
比如说,NS2加个鼠标功能你觉得根本没用,但实际上这功能加上后,以后没有掌机或家用机厂家能动摇NS2地位,为什么,因为鼠标功能将会进一步的增加触屏点击类游戏在电视上的体验,补足了NS的最后一个短板。
来看下市面上NS的竞品有啥,第一个是x86掌机,性能是好,但是没有续航一说,人体工学也差点意思,大多数的PC掌机最后就是家用吃灰玩具,甚至有的用途是书房开着电脑主机,人躺床上开串流打游戏。
竞品之二是广大手机,这类产品便携,续航长,是尖端技术的大集合体,但是手游多数都是快餐,画质低弱,大型手游对传统玩家来讲也是缺少吸引力,很多人在空余时间宁愿刷短视频
你可以在Steam找到一大堆键鼠和手柄游戏,在Play商店能找到一堆触屏only的快餐手游,但是在任天堂的游戏商店,你不但能找到一堆多平台游戏,又能找到一堆手机游戏,两边开发者,都能把自己的游戏移植到ns平台上。
可以感受到任天堂在WiiU失败后,不再苛求第三方做自己家平台的专属游戏,所以把ns打造成一台同时有能力兼容PC游戏和触屏手机游戏的超级终端,从蓝牙协议挺开放这点也能看得出来,ns的兼容性不是建立在什么兼容上一代这种格局很小操作,它的格局很大,那就是兼容所有的游戏。
更重要的是,你见过哪台电脑能同时显示两个鼠标图案,原生兼容两个鼠标的?就这一部分,其实NS2已经是在设计上面超越PC了。任天堂不是摆烂没有创新,而是它的创新是可控的,可预测的,可用性高的。
NS2性能提升小,但是其实是巨大的进步,因为已经到了3A游戏像是赛博朋克2077这种能流畅跑的阈值了,加上一些拼好帧技术所以画质和流畅度都还可以,NS2相比NS一代,是把玩家渴求的兼容性——性能兼容给打通了,你说为什么NS2发售,第三方首发是移植的赛博朋克2077而不是其他什么游戏,因为赛博朋克2077在所有玩家想法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画质优秀】
画质这个东西,本来是PC平台上限高形成的优势,现在变相是给ns2做宣传了,又因为屏幕比较小所以画面也会比55寸大电视更精细。
NS系列产品,解决了便携产品比如手机基本没有PC游戏的问题,又解决了PC上面游戏没有触屏体验的问题,所以,兼容性才是任天堂在当下的核心竞争力。
从厂商角度来说,多数情况,做一款游戏后的第一想法绝对不是某个平台独占,而是要让做的游戏能够支持的平台最大化
那现在想成为任天堂开发者,把游戏放到一个用户几亿的平台上,比以往几代家用机产品都更简单,经过简化的审核流程,更好的开发配套工具,不需要一台开发机之外还要加上个专用的测试机,等等,都把给任天堂做游戏这个事情降到很低的门槛。
那其他的一些平台呢,要么是有比较多的限制,要么是根本卖不出去,比如我单机手游放在PC的Steam上面,钱交了,但是回本就非常困难了,因为有那么多卷王和免费游戏。
而任天堂的游戏商店,最大特点就是很低的门槛,谁都能上,第二特点就是尽可能的不免费,甚至说明书都要50块钱还有人买,即使你的游戏软件做的比较粗糙,但只要够便宜也会有人愿意用余额来购买。
在NS2刚刚发售后的时间里,如果不是任天堂忠实粉丝,那一些地方特别是游戏价格是最有争议的,我觉得很经典一句是“神经,花高价把老游戏买来再玩一遍”,这个的确是这样, 新游戏价格就是比较高,老游戏升级要钱,或者是其他平台过来游戏明显更贵,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最浪费的事情应该是买了但没玩,就算是今天某某平台夏季打折,你能以比NS平台便宜一半的价格买同样的游戏,然而,必须在家里或者网咖坐下来才能玩上,本身打游戏时候环境要求也是一个经典的兼容性问题。
NS平台,在商业上的成功元素之一,就是把玩游戏的条件,降低到仅次于手机,只要你带着这个游戏机就可以到处打游戏,虽然NS2可能便携性已经下降很多,虽然它的竞品到处都是,但是,厚度的控制至少还是有的,你还是可以在觉得自己出门会想玩游戏机的时候丢进背包里面。
其他时候,笔记本电脑,家用机,我很少听说和行李箱一块出去旅游的,因为大家默认不会旅行时候打游戏,更不会从包里掏出一条HDMI线。
那话说回来,对于专注任天堂这个平台的老玩家来说,不说NS1之前入坑的,就说NS1时候入坑的,他们也是同样的需要NS2来提供兼容性上面的升级,很重要一点就是,这种升级,不仅仅是设备升级,更是情绪价值上的提升。
NS2看起来是任天堂摆烂,价格虚高,但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慎重的情况下做出升级的产品,价格也是经过详细考虑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价格其实就是友商价格
PS5发售价499美元,Xbox Series X 标准版发售价是 499 美元,NS2 美版售价为 449.99 美元看起来便宜50刀,但是《马力欧卡丁车世界》的同捆套装,价格为 499.99 美元。
所以NS2,其实就是个正常定价,是给家用机平台玩家的合理定价,和其他厂比较,没有高也没低,因为这个东西是游戏机,你用手机平板电脑的定价去评估,那就一定会很多偏见,无可避免那种。
因为多数买这个游戏机的玩家理解这一点,所以他们会买,而不是觉得同样价格能买个高配平板或者x86掌机,会这样想其实并不是这个平台面向的用户。
良好的兼容性,更低的上架门槛,更高的情绪价值,随手可得的游戏性,可控可用的创新。这些都是NS系列成功的部分。
任天堂凭着更低的准入门槛同时获得多平台创作者的喜爱,更多人会考虑把作品上架ns系列,可是,谁来为这些买第三方作品的玩家负责呢,一些低质量手游,甚至不能称呼是游戏的作品都能卖钱,甚至有一些明显是在钓鱼的劣质作品,似乎也能在商店找到?
放松上架软件品控标准或许跟打造出“最强兼容性平台“紧紧关联,但是一些质量差劲的游戏也能上架我觉得这就是有点违背祖训了。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