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God!是神!是史上最强的克苏鲁跑团故事!是放入正史也丝毫不违和的超级杰作!
我推荐所有克苏鲁故事爱好者都去看!!就算不是爱好者也可以看!!
《路易斯安那》是由bilibiliUP主歌味觉死创作的《低电》、《短见》、《畅梦人》组成的超精彩系列克苏鲁故事。
如果全部讲完未免太过冗长,何况《低电》、《短见》最初看完的感动现在已经无法复述,所以还是将重心放在《畅梦人》吧。
【星间生物化土入睡,它们的思考流出体外,海就是它们的梦。稳定存在于体外的想法,漫长的复苏计划。对星间生物而言,梦的内容和编码没有界限。30亿年前他们梦到了简单生命,也梦出了简单生命,总有一天梦的后代会变得足够聪明,聪明的他们必定会意识到自己来源于梦,进而理解自己的效用,设计初衷,他们只能解放梦的主人——】
但是在《畅梦人》面前依旧显得逊色,这才是真正的大轴。
最让人惊喜的是歌佬毫不避讳“世界”这个概念,毫不避讳这个故事发生以后对周围产生的影响,没有将这个故事限定在一个“桃花源”式的异世界,让人们在其中自娱自乐,而是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地方,阅读起来反而有一种看模拟恐怖之类故事时,意识到“还有更多类似事情发生”的惊悚感和惊喜感。
故事的广度和深度在一瞬间拓展,事情不再是埃利耶特一地的得失,不再是埃利耶特警局独自需要面对的困难,开始秘密调查但别有用心的FBI探员入场,认为真相胜过一切的记者探访,“大型生物”狩猎专家闻讯而来,以及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同样可怖的议员早已坐于台上。
而他们的敌人也一样,不再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鲇鱼脸,不再是一个在天上乱飞拉屎的大鱼,不再是退役的蛇人,而是真正的难言的恐怖。
我接触过的克苏鲁题材作品不算多,但也不少,或许是时代问题,在这个要素已经大量传播、解构、重塑的时代,那种神秘感和敬畏感也早就消退了,我读的东西还是翻译过一轮的,所以……在阅读原作的时候其实并不太能感受到那种恐惧。
《墙中之鼠》读起来平平淡淡,《敦威治恐怖事件》忘了个七七八八,《奈亚拉托提普》比起故事更像设定,《神殿》中我只能看到一个日耳曼超人。《疯狂山脉》和《印斯茅斯阴影》因为漫画改编倒是印象颇深。
至于大部分的,中文互联网上打着克苏鲁名号二创的网络作品,就更别提了,千篇一律的“不可名状”和“触之疯狂”,肤浅到让人匪夷所思,仿佛除了这两个词以外就没有其他内容。
在《路易斯安那》系列之前让我感受到毛骨悚然情绪的作品是一部名叫《沙德韦尔的暗影》的福尔摩斯同人。
或许是表达载体的问题,《畅梦人》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当我真正意识到那名议员身份的时候。当我真正“看”到科叶尔岛的时候,我才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不可名状”。
因为《畅梦人》中增添了相当多的神学、生物学、政治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实际观感上相比前两作确实是会显得有些滞涩,不够流畅。
在《路易斯安那》系列之前,歌佬还做过两部跑团故事,不过我只看完了《淤泥之花与空心石》。
但别说和《淤泥之花与空心石》的战友情相比,就算和前作《低电》、《短见》的同事相比,《畅梦人》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也是显得如此淡薄。
但正因为这样淡薄的联系,反而让他们各自的力量和背后的势力凸显出来,而唯独有一个例外。
海洋和宇宙都是洛老创作时候常用的元素,本作也一样继承了这个传统,而对作中角色来说这个传统就不是那么美好了,乔威娜就是这样,同时被海洋和宇宙影响。她和其他人不同,其实没有那么多冲劲和主观能动性,悲哀的在浪潮中随波逐流,下场也如浪般变形扭曲。
虽然很想再凑几个类似“铁血的热血的冷血的吸血鬼”之类的头衔,但确实是想不出来了。
虽然写肌肉战神也很好,但是似乎和风格有些冲突,所以还是算了吧。
执着于真相的记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才是唯一一个“调查员”,他的理想和行动力都和其他心怀鬼胎的人大不一样, 不过在最后他还是退却了,选择了“写出来才能在体外稳定表达”,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不知道,或许对角色来说是坏事,对故事来说是好事?不过关于他的地狱笑话也不少(乐)。
《淤泥之花》中就出场过的老朋友,可靠的战斗力和同样可靠的头脑在当时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本作中也同样如此。
在陌生环境看到熟悉的人总会让人开心,在陌生的故事中也同样如此。
一个从头到尾没有和本作主角团发生过任何实际交流的角色,一个完完全全活在记录和描述的角色,但是她的形象依旧如此的……丰满,她早在故事正式开始前就存在,也在后人探寻到她的足迹前彻底消失,但她却又是如此特殊,如此的无处不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真正的畅梦人是她。梦是真的,神是真的,海是真的,死亡也是。
大部分coc跑团故事中,玩家其实在中途都会因为“现实克鲁苏神话”能半猜到结局最终boss会是谁,导致KP想展示出这个手眼通天的邪神形象,呈现效果都不如人意,有时候太强有时候太弱,但本作的确是……表现到位了。虽然本篇评价已经有剧透的我不想剧透
一部分人保留了肺,却也同样长出了大脑,因此他们在海陆交界。
当脑权与肺权的论点开始探讨的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艾伦自杀以后反而动了起来——他关上了脑,他被肺控制了。
《低电》和《短见》中所有的特殊性都在这一刻得到了解释,大脑只有同体型鲨鱼的两千分之一的“孩子”,这也是肺的生物。
没有新增器官,却更加合理的根据故事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不过这方面如果详细论证就太过漫长,还是期待大家自己看看。
弗洛伊德在现代互联网上已经进化成了某种乱伦meme,但是这话他真的说过——
“肺部疾病患者则经常梦到自己处于拥挤、窒息的环境中或者在飞翔,并很容易产生习惯性的梦魇,顺便一提,波纳(Börner, 1855年)通过脸向下趴着或掩住口鼻的方式,成功完成了相关研究;消化系统紊乱的患者则会梦到与享受食物或厌恶食物等有关的情景。此外,对于与性兴奋有关的很多梦境,相信很多人在自己的体验中都可以找到证据,这也无形中为“生理刺激影响梦境”的观点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所以故事中角色的噩梦才是那样的,意识到噩梦内容本身其实已经在讲述肺的时候,我对歌佬的知识面由衷的感叹。
最近几年网文中的克苏鲁要素已经往烂大街的方向发展,倒没有什么不好,不过或许是受某部知名小说影响,题材大多局限在蒸汽朋克,有些可惜,总觉得克苏鲁还是和赛博朋克题材相性好点。
信息时代到来,核能出现、生物技术发展......那是一种更微观层面的进步,你知道很多(大家都知道核动力、手机、互联网、DNA),但你又什么都不知道(你无法说出哪怕任何一个技术的具体细节)
我们看到巨大的齿轮、烟囱、飞艇、火炮,能轻松感受到那工业机械带来的伟力。但是看到计算机芯片,原子结构图,显微镜下的DNA螺旋却鲜少感受到能直观理解的信息。
有多少人能解释清楚核聚变和转基因呢,算盘和滚轮计算出的1+1=2和液晶显示屏上的1+1=2给人带来的感觉截然不同。
我们知道这些技术伟大,但他的伟大无法直接理解,是一种嗯......反常识的伟大,我觉得这个其实和克苏鲁的故事风格很搭。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