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学语言天打雷劈”的雷,好像已经劈了很多年。读过四年大学大概率也就是语言水平涨一点,其他能力基本为0,这也是我们过来人复盘下来的常态了。
但是但是,之前聊过很多次,这个世界上就是有我们这些如果再来一次骂来骂去还是要选语言专业的人!就是有一些除了语言之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其他兴趣的人。
好的,如果你是这种人,或者意外来到相关专业了,别被网上的言论吓到。来听听我们怎么说吧!
我们这些从事游戏本地化、客服、运营的小小牛马都是骄傲的粉领捏,而且现在做语言相关的工作也做的很开心,所以希望这一篇经验之谈能告诉你该如何看待这一专业和制定未来的计划。
前几天在看《金榜题名之后》,说现在越来越卷了,教学的目的可能是非功利的,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拓展眼前的世界,但就业市场又是很现实且变化很快的。如果学生想要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需要早一些起步,有明确的安排。可是一个仅有的一点点人生中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作业上课考试作斗争的学生来说,怎么能有远见有安排啊!
所以!让我们这个语言学习者浓度极高的办公室,分享一点能让大家踩在我们肩膀上的小经验。从语言服务企业看求职者,和语言学习者本身,讲讲如果重新来一次,我们会做什么。
《金榜题名之后》里面说,大学生基本几条路,就业、出国、国内升学,每一种要做的准备都是相对不同的,所以反复横跳会比较折腾。
建议的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把这个作为主线装在心里,通过学校学院的宣传、各种经验贴、询问过来人等方式看看那一种比较适合自己,都需要做什么准备。
关于就业,也可以看看招聘软件上外语人大概在做什么工作、要求如何、需要有哪些能力,工作内容大概是怎么样的,这样能够给前方未知的道路增加一些方向感。这里拿游戏本地化项目经理来举个例子,如果想了解类似的工作,可以搜索这个岗位,对比各类职位描述,看看有什么共性。
至于到底选择哪一条路,跟大学阶段的每个决定,还有当时的客观环境都有关,不过如果完全不了解的话,就相当于彻底丢失了一个可能性。
纸上得来终究浅,且社会与多年的学校生活还是有所不同,需要在体验中慢慢认识。多尝试就有多个窗口!实习、志愿者活动等,能让多年一直埋头读书的学生们有更多接触社会的小机会!不要放过呀。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教一遍!很多时候得看看自己想要什么,学分和奖励主要也次要,能拓展认知获得经验就很好!
很久以前很棒的老师有介绍自己的经历。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去过NGO,去过企业,做过志愿者等等,试来试去逐渐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做学术,于是来到了高校。我们的很多同事也都是读书时做兼职或实习而接触到游戏本地化,虽然有时也有压力,也会迷茫,但对比之下还是觉得适合自己,就留下来了。
大家要及时做好思维转换!在一切来得及的情况下,抓紧甩掉应试教育期间的背背背记记记就能让成绩噌噌噌的思维定式。
明明可以以一种更轻松高效的方法学外语了!只不过要坚持!
之前和公司里非常资深的本地化专家聊天,他学中文、学英文都是通过读小说和玩游戏来的!之前我们在公司里搞bookclub,他一周就能读完一本英文小说!
所以看剧看书玩游戏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没有一定经验可能前期比较痛苦。所以需要利用一些高中时期的惯性去滚单词,用app把能背的基础词书都背一遍,托福考研GRE四级六级专四专八,因为很多词都是重叠的,所以越背越快,都混好脸熟之后,在读书看剧的过程中,再去学习具体的、鲜活的词义,这样你对于语言的认识也慢慢补充起来了。对语言的兴趣也会更浓厚,逐渐去接触更多新的东西。
要记得语言学来是为了用,要么为了读懂东西、要么为了听和说与人沟通、要么为了写东西,背背记记知识点和固定搭配,刷阅读题等等都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不要因为周围都是树而被困在山里不知道方向。
轻松快乐地学习语言是好事,也要尽力考证。现在就是这样,因为就业人口众多,即使你能力强,口语流利如母语者,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明,可能第一轮就会被卡住。
所以多参加含金量高的比赛,多考证,这是为了获取实习、工作、其他体验的机会时提升竞争力。考证的目的也不只是学习语言,不要又陷入应试的循环,目的是提升自己的价值,使用语言。
在现在这种环境下,有ai太有用了,相当于是多了一个免费陪练。
之前看过一种观点,学语言离不开的是学习其中的文化。使用ai可以帮忙分析你看不懂的句子,给你提供信息了解深层文化含义等等。
我们在读外刊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完全陌生的句式,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不能理解的感受真的很难受!可以把语境和小段放进ai里,帮忙分析一下语法、背景等等。或者在背诵时让ai帮忙挖空等等,各种功能都可以按需开发。
之前在制作炉石系列的分享时,由于卡牌的介绍里会用很多童谣、谚语、歌词之类的元素玩梗,有的很难识别出来,也都是靠ai查出来之后再了解考证的。
其实也是提升主动性的一部分。很多人到大学会受到一种认识和人际关系上的冲击,如果不能很快地适应过去,可能会造成很大心理落差。
在应试教育阶段,大家的目标相同,都是通过高考这场考试。所以我们被老师追着喂同质化的知识,会一遍一遍地解释,生怕你不理解学不会。
但到了大学,一下子就变成各自为战了,每个人的目标都不同,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无论是老师、学长学姐还是同班同学,一直抓着人家问几个小问题都不太好,所以要提升自己的搜商。能搜索解决的简单问题,就自己解决,也要主动检索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信息。
网上的信息空前的多,所以现在更难的不是找到学习用的材料,而是找到真正好的,适合自己的。
经验贴的话,多搜集后认真去看,由于每一条都是基于个人的基础和情况写成的,在看的时候更多要时刻考虑如何为自己所用而不是无脑复刻。
阅读材料等,可以酌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难度适当的。虽然经典如《呼啸山庄》,其中有大量较为古典的词汇和表达,如果诉求是通过阅读快速打英语基础的话,也并不合适,选择现代的小说、新闻或网站咨询比较合适,一切都基于自己来判断。
确定好自己的问题,各种咨询平台都可以成为搜索信息的地方。任何人都搜的明白信息,只不过要有独立性和主动性。
到了大学就要逐渐思考与社会接轨的事情了!如何和老师同学沟通,如何包装自己,如何找实习,如何积攒人脉,如何退税、租房…慢慢慢慢要变成一个大人了,要做好准备哦。
成长都不是一下子顿悟的,而是通过上学时遇到的一点点小机会慢慢转变。刚开始时可以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不要把任何事情都当成作业,并十分抗拒,而是思考在其中可以学到什么。比如班委、学生工作、社团、兼职,都能给大家很多新的体验,创造各种与人交流,交朋友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不要心生嫌弃,感觉有这个时间明明可以自己呆着(当然还是看自己想要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很喜欢有大胆表达自己,灵活有主意,有远见等等性格的实习生/员工同事,而不是单单成绩优秀,这些能力可能要靠这些体验来提升。
不管你是如愿以偿报到了自己喜欢的语言专业,还是为了这个选择流了很多遗憾和无奈的眼泪,还是之前对语言专业没有任何的了解都没关系!在四年大学能够读书看剧了解新的文化,拥有新的一门语言技能和一种新的思维是很好的事。从这篇分享开始,锻炼自己的搜商,为未来布局吧!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