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章包含剧透,包括但不限于《不吉波普》全系列、《漂流少年》、《灰羽联盟》、《欢迎加入NHK!》、《MyGo》、《葬送的芙莉莲》、《少女歌剧》动画系列等内容,近期想补番的请酌情观看!!!
但换个角度,或许把本文当安利文看也可以,但本文的内容评价充满个人主观色彩,因此一切以原动画呈现内容为主!!!
2000年,上远野浩平(かどのこうへい)创作的电击文库大热小说《不吉波普不笑(ブギーポップシリーズ 1998- )》推出了一部实验动画外传《幻影死神(ブギーポップは笑わない Boogiepop Phantom 2000)》
这是一部色调阴郁、充满暗黄色滤镜的动画,其间不断穿插惊悚音效与低语般的男声独白,无不在营造一种诡异而压抑的氛围。
同时,它也是一部由多个关于“都市传说”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寓言故事编织而成的作品。通过这些故事的不断讲述、层层展开,《幻影死神》逐步迈向了最终话。
然而,最终话却一反之前的实验风格,回归到正常TV动画应有的彩色画面。随着不吉波普轻哼起《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整部作品也在悠扬的旋律中缓缓落幕……
“城市的记忆化作音乐……高中结束的我们仿佛失去了什么一样,胸口隐隐作痛……”
而这些失去的故事,却将少女们领向了更加现实的“舞台”。
2019年,《不吉波普不笑》再次被MADHOUSE的夏目真悟(Natsume Shingo)监督改编,但本次是基于原作的改编,因此该作便随小说而取名为《不吉波普不笑(ブギーポップは笑わない 2019)》。(重复一下加深印象~)
没有明确“主人公”的故事,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诠释同一现象,从而让观众拼凑出“事件”的大致全貌,这正是《不吉波普》的一大魅力所在。而19版的前三话便通过娴熟运用这种视角切换的手法,却让不少当代观众“懵了圈”。
或许这正是制作组的有意为之,我个人的观点则是“让当代青少年感受上世纪的残酷感,通过‘试炼’的人便可享受那上世纪的‘陈酿’”,至少这一目标在仍作为青少年的我身上达成了。
于是当时的我,将《不吉波普》视若珍宝,并逐渐沉醉于上世纪梦幻般的“古早动画”之中。
但夏目真悟监督显然没有止步于怀旧,曾监督过《太空丹迪(スペース☆ダンディ 2013/2014)》系列、《一拳超人(ワンパンマン 2015)》和《ACCA13区监察课(ACCA13区監察課 2017)》的他,开始用现代的方式阐述《幻影死神》里“少女们失去的东西”。
2021年,由MADHOUSE动画制作,夏目真悟监督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原创TV动画作品《漂流少年(Sonny Boy 2021)》,在“原创性”的私心上,夏目真悟可谓是做到了自己严谨+反思的高峰。
暂且不谈剧情,我们先从技法角度来探讨《漂流少年》的“原创性”。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个研究点,虽然并不全面,但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1. 人物造型继承了《不吉波普不笑》的特点,剧中角色普遍具有统一的亚洲面孔特征:黄皮肤、黑头发。而那些在外貌上更为突出的角色,往往在故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2. 与多数动画不同,《漂流少年》并未让角色始终拥有明确的轮廓线。当人物远离镜头时,他们会逐渐变为纯色块,与背景融为一体;而靠近镜头时,轮廓才逐渐显现以凸显其形象。这种处理方式恰好契合了“型”的概念——从模糊到具象的过程。
3. 背景采用手绘形式,画面上看似充满杂质的效果与数字化的纯净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漂流少年》通过将细腻的手绘背景与近乎纯色的人物设计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感。
4. 对情感表达的三要素——面部表情、肢体姿态和言语声调——本作进行了深入钻研。片中几乎每次镜头切换,人物的面部或肢体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严格遵循真实人物的逻辑。为了追求这种“真实感”,作品甚至放弃了传统的角色内心独白。
5. 本作未设置总作画监督,而是由每集的作画监督独立负责各自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为整部作品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新鲜感”。
6. 本作没有背景音乐(BGM)的插入,为数不多的几首音乐也都是为了阐述特定角色的心境变化所谱写,并为了内容的表达而舍去了OP。
这几种技法表现上的融合,给人带来了一种“清爽而不失内涵”的独特画面观感,因此,夏目真悟从这点做到了“原创”。
简单概括《漂流少年》的故事元素,这是一个有关“科幻+青少年+群像+超能力+漂流”的故事。或许它跟上篇文章里类似于《蝇王(Lord of the Flies)》的《无限的未知(无限的利维亚斯 無限のリヴァイアス 1999)》相似,把“超能力”改成“机战”不就好了嘛。但夏目真悟在访谈中明确否定了这种观点。
本作故事一点也不像《蝇王》和《无限的未知》,它更像是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的《十五少年漂流记(Deux Ans de vacances)》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这不是一个关于“崩溃社会”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或许和以“一条主线+多个拆分的独立故事”构成的《不吉波普》系列不同,《漂流少年》的故事一直在讲一条主线。
《漂流少年》的时间排序并未那么破碎不堪,它是顺序的,因此本作其实应该算是一个“伪群像剧”。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探究这一点,我们要提到本作那“独特”的叙事手法。
本片故事同《不吉波普》给人的叙事观感一样,都运用了“没有主人公”的技法。但夏目真悟监督将这个技法升级,从而运用到了本作的独特叙事手法之中,这项升级的技法我个人称作是“不追究原因”。
《漂流少年》的剧情发展往往源于一个突发事件,并由此展开连续的故事线。不过,本片中少年们的视角更为纯粹,因此他们自然无法知晓“漂流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毕竟,他们不能像《不吉波普不笑》中的角色那样通过时光倒流,像观众一样去探寻他们的“不吉波普”诞生的过程。即使他们见到了可能是创造“漂流世界”的“校长”,那也仅仅是一种缺乏明确原因的可能性罢了。
而这样令正在看的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叙事技法,正是本片剧情一大玩味之所在,它又一次凸显了本作的“真实性”,同时又给当代青少年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上了一场“上世纪的残酷”,但这次不仅仅是带他们怀旧,而是迈向人生的“新篇章”。
《漂流少年》播出之后,由“谜语人叙事”引发的关于“存在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讨论狂潮着实吓退了不少刚入坑这部动画的观众,当时的我也是如此。那年我正读高一,对哲学几乎一无所知,当然如今也依然所知甚少。即便如此,我还是咬牙看完了整部动画,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它那种无需借助独白就能清晰传达的“风格转变”。
最终话与前面的11话相对比,那种干净的美术风格不再存在,音乐也不断响起,而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件事:本片的男主长良回到了现实。
这样风格的转变,与《幻影死神》几乎如出一辙,但少年长良并未像《幻影死神》结尾那样觉得“失去了什么,胸口隐隐作痛”,而是洒脱的面对依旧平凡的现实,而跟随长良一同离开“漂流世界”的还有女主之一的瑞穗,她也像长良一样,选择面对没有“超能力乌托邦”的现实。
但我认为,本作也存在真/假主角一说,如果让我选择本作真正的主角,那便是长良,不光是因为他有“观察平行世界”的超能力,更是因为长良就像是少年时代的夏目真悟自己,而《漂流少年》正是夏目监督献给过去自己和现如今青少年的一张“毕业证书”,他以四十岁的中年人视角,回忆着青少年学生时代自己的酸甜苦辣,并将自己走过的路诉说成《漂流少年》的故事。然后又在最终话大手一挥,将一切回忆抛去,随后便在故事的结尾借长良之口说出
人生才刚开始,未来还很长。
而学生时代的结束,便是《启程的日子(旅立ちの日に)》。(片中曲,同时也是日本中学生的毕业歌)
世纪之交的温暖童话:仙境中的“罪”与墙外的“诞生”
2002年,一部名叫《灰羽联盟(灰羽連盟 2002)》的动画诞生了。对于这部作品的类型定义,大家众说纷纭。但在我的眼中,《灰羽联盟》是一部充满“温馨与治愈”气息的动画。
《灰羽联盟》改编自安倍吉俊的根据自己的插画集所著的同人漫画《《オールドホームの灰羽达(老房子的灰羽们 2000)》,灵感来源自1985年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 1985)》。
安倍吉俊曾参与上篇所提实验动画《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 1998)》的人物原案,但这次安倍吉俊似乎想通过自我的方式来表达一场关于“自我意识”的新故事,因此,他担当了《灰羽联盟》动画的脚本职位,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温柔”童话。
失去过往记忆的孩子们以“卵”的形式降临到一座被城墙环绕的小镇。这些“卵”孵化后会变成“灰羽”,而这些孩子则需要在这片土地上寻找“赎罪”的方式,最终飞越城墙,完成“离巢”。
《灰羽联盟》中大量运用了宗教性的词汇与概念,例如“赎罪”。然而,这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或许并非在于传达那些让未信者难以理解的“教义”,而“灰羽”可能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指“自我了断过的孩子们”。相反的,这部作品可能借助这些概念化的内容来同样描述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剧中所描述的“灰羽”,可能正是仍处在上世纪泡沫经济崩溃下的孩子们。他们来到这个看似充满“教条”般的世界中,成长、挣扎,最终被身边的“鸟”启发,从“青少年的迷思”中蜕变,离开这个暂时的“乌托邦”,飞越“城墙”,迈向“现实”。而片中那些看似“自我了断”的画面闪回,似乎象征着当时迷茫青少年心中对结束的想象,但他们并未真正选择结束,而是“漂流”到了这个世界。他们需要在“短暂的时间”里找到离开这里的办法,因为“漂流过久便无法回到现实”。而不属于“灰羽”的人们,和变为“灰羽”久了的人们,正用一种看似严厉却充满前人经验的方式,无声或有声地告诉这些新生代“灰羽”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推动他们“离巢”。至于“黑羽”,它可能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因为在这里,“罪”就是安倍吉俊所表达的一种“超能力”,而它代表的,正是青春的“痛楚与迷思”。
而安倍吉俊于2002年所参与插图绘制的小说《欢迎加入NHK!(NHKにようこそ! 2002)》也在2006年由GONZO动画化。这一改编动画也是夏目真悟第一次以作画监督出道崭露头角的作品,它也讲述了一场“颓废青年逐渐回归社会”的成长故事:即使社会是那么的未知,担任的工作是那么的单调乏味,未来是那么的如《漂流少年》的大海一样望不到边,但身为社会一份子的人终究要迈出这一步,毕竟“成长没有理由”。
乐队的终(?)章:迈向下一个“舞台”的“迷途之子”
2015年,京都精华大学的动画毕业设计中,有一部名为《イタダキノサキ》的作品。这部动画以纯色块的简约画风,讲述了一个关于“龙神巨物崇拜”的故事。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像极了2019版《不吉波普不笑》的ED以及《漂流少年》的画面表现。
是的,这部15年毕设的监督便是这两部TV作品的作画之一——斋藤圭一郎(Saitou Keiichirou)。而他担任监督的第一作便是2022年的漫改动画《孤独摇滚!(ぼっち・ざ・ろっく! 2022)》,它掀起了新时代“少女乐队动画”的热潮。
《BanG Dream! It's MyGO!!!!!(2023)》与《GIRLS BAND CRY(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 2024)》都在延续着《孤独摇滚!》的类型风潮,并分别用自己的故事来阐述了何为“孤独感”,何为“摇滚”。
斋藤在23年所监督的《葬送的芙莉莲(葬送のフリーレン 2023)》中则又一次展现了其出众的创作才华。这部作品更加贴合他个人擅长的“动作心理细腻感”,通过精妙的情节插入,将精灵主角芙莉莲与她周围那种堪称“静谧”甚至于“冷淡”的氛围刻画到了极致,但同时这也暴露出了原作与其作为新人监督的种种创作方面的不足。
可谁又不是处于“迷途”的状态中呢?正如《MyGo!!!!!》第12话中高松灯(Tomorin)在演唱《碧天伴走》前所吼出的那两句话一样:
迷失方向(mygo)也无所谓,在迷茫(mygo)中前进吧!
因此,我期待着斋藤监督的原创作品,期待着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漂流少年》。
旧时代的迷梦如同不吉波普的名称“泡泡”一般,后人不断地追逐着,却又遥不可及——因为不吉波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属于不吉波普的都市传说已经回归于城市。
“灰羽”也因“鸟”而被救赎,因此在那个世界被刻上真名,从充满“青春迷思”的世界远去。
漂流着,漂流着,少年从学校毕业了。为什么选择离开“乌托邦”般的漂流世界?因为少年在经历过这些迷思以后选择继续前行。
少女似乎已经不再需要革命,因为少女已然登上下一个“舞台”。
当代热衷于动画创作的青少年们,如同在2021年《剧场版 少女歌剧(劇場版 少女☆歌劇 レヴュースタァライト 2021)》中毕业的99组那样,带着夏目真悟于《漂流少年》制作幕后访谈中所说的“创作初心”登上了新的“舞台”,讲述着那名为“青春迷思”的,一遍遍于历史中上演的故事。
剧场版 少女歌剧《超级明星演艺会(スーパー スタァ スペクタクル)》词
这是一个关于实验与动画的故事,同时也是属于所有时代创作者的故事。
我只是通过分析近期作品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个故事出现在我的“舞台”之上:一个从历史到梦境,又从梦境回到现实的,有关自己“幼稚探讨”的故事。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