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理查森 —— 曾为所有《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以及九部《007》系列电影监督特摄效果的人 —— 天生就是做特摄监督的料。他的父亲克里夫・理查森是特摄效果领域的先驱之一,1921 年投身该行业,早年曾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以及伊林制片厂合作。
“我父亲绝对是我的第一位导师,” 理查森说,“我在特摄效果的氛围中长大,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电影拍摄现场。”
学校放假期间,理查森会跟着父亲去外景地。第一次是在他 13 岁的时候,参与奥托・普雷明格执导的《出埃及记》的拍摄,然后是大卫・里恩执导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在拍摄《出埃及记》时,他很快就开始协助做特摄效果,还帮忙做一些会计方面的工作,并且在片中饰演一名基布兹警卫 “群众演员”。但最终他还是专注于特摄效果工作。
“那些爆炸、火焰以及激动人心的场景让我深深着迷,” 他说。不过老理查森并不赞成他进入这一行:“爸爸觉得除非他死了,否则我休想进入这个行业,” 理查森说,“他觉得电影行业不够稳定。但最终我还是如愿以偿了。”
1962 年,卡尔・福尔曼执导的《胜利者》是理查森离开学校后的第一部电影;接下来他和父亲去了马来西亚拍摄《第七黎明》。“这些都是大制作电影,” 理查森说,“我父亲负责特效,而我作为他的助手,当时我才 16 岁。” 理查森继续在一些电影中协助父亲,比如《不列颠之战》,并且在电影《达菲》中首次独自担任特摄效果监督。“我父亲收到了(导演)鲍勃・帕里什的一封赞扬信,这让他非常高兴,” 他说。父子俩继续合作,直到 1970 年比利・怀尔德执导的《福尔摩斯私生活》。
理查森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特摄效果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父亲。“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安全地进行爆破,” 理查森说,“任何与爆炸物有关的工作,你真的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因为这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老理查森还教儿子模型制作方面的知识。“制作模型有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 他说,“你需要了解相机的速度以及所有让模型看起来逼真的技巧。我父亲在他那个时代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理查森还指出,他天生对机械工程有一定的倾向。“虽然我没有接受过全面的训练,但这对我来说相当自然,这也是特摄效果工作的重要部分,” 他说。
他在肯・拉塞尔执导的《魔鬼》以及山姆・佩金帕执导的《稻草狗》(均于 1971 年上映)中的工作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俩都是很难合作的导演,但很有趣,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理查森说,“而且这两部电影也让我获得了很多宣传机会。”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参与了多部电影的制作:弗雷德・金尼曼执导的《豺狼的日子》;斯坦利・多南执导的《小王子》;杰克・克莱顿执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巴里・林登》;诺曼・朱伊森执导的《滚球大战》;多南执导的《幸运女士》;理查德・唐纳执导的《凶兆》;以及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的《遥远的桥》等等。
1967 年的《皇家赌场》开启了他参与的九部《007》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在其中一些电影中他被任命为特摄监督,因为所有特效都是通过特摄完成的。
“回顾20 世纪 80 年代,我们使用模型进行实景拍摄,还有前景微缩模型、前景投影、背景投影等技术,” 他说,“我曾经负责模型小组,亲自指导,有时还参与一些第二摄制组的直升机拍摄工作。我可以说对整个特效领域都非常了解。”
“有了故事板,你在拍摄时仍然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更多的创作自由。而预演基本上就是一种动画,不知怎么的,它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像是动画。所以,你会看到一架飞机直直地飞向镜头,它就那样飞向镜头。这样就失去了真实感。”
—— 约翰・理查森
他在《八爪女》《雷霆杀机》《黎明生机》和《杀人执照》中都承担了更全面的职责。(在 21 世纪初,他还在《007 之明日帝国》《007 之黑日危机》和《007 之择日而亡》等《007》系列电影中担任特摄监督。)
他还在其他几部大片中承担了更全面的职责,包括约翰・格伦执导的《铁鹰战士 3》、朗・霍华德执导的《大地雄心》、雷尼・哈林执导的《绝岭雄风》以及格伦・戈登・卡伦执导的《爱情故事》。“回顾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特效预算要少得多,” 理查森回忆道,“因此剧组规模也小得多,而且你必须更有创意。在第一部《星球大战》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但变化非常缓慢,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渐进的,部分原因是数字特效受到硬件和软件能力的限制,以及新兴技术的成本限制。“最初,由于这个过程很昂贵,导演和制片人总是会问我能不能用特摄来完成特效,因为这样更便宜,” 他说,“在过去的 15 年里,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在巴西伊瓜苏瀑布顶部,詹姆斯・邦德的船卡在了岩石上。在拍摄《007 之太空城》时船被困住了,作为特摄监督的理查森不得不设法把船移开。理查森说最糟糕的是他悬在船上方时,听到安全带的缝线在断裂。幸运的是,特摄团队成员约翰・莫里斯操作直升机上的绞盘,在安全带完全断裂之前把理查森拉上了直升机。理查森说他们最终把船移走了,这样才能继续拍摄。
有些导演仍然偏爱尽可能多地采用镜头内特效。理查森指出,阿方索・卡隆和克里斯・哥伦布在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时都希望尽可能多地采用特摄技术。他还补充说,特摄效果监督克里斯・科布尔与克里斯托弗・诺兰长期合作,而诺兰也尽可能多地采用特摄技术。
理查森宣称他并不是在贬低电脑生成图像(CGI)的工作 ——“这是一个很棒的工具”—— 但他仍然认为特摄技术有其优势。“演员们有可以做出反应的实物,” 他说,“导演面前有实际的东西可以看,而且有机会用摄影机围绕它移动并选择不同的角度。” 他认为从故事板(他过去一直使用故事板)到数字预演的转变在改变电影的感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了故事板,你仍然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更多的创作自由,” 他说,“而预演基本上就是一种动画,不知怎么的,它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像是动画。所以,你会看到一架飞机直直地飞向镜头,它就那样飞向镜头。这样就失去了真实感。”
“电脑生成图像可以做出一些非常出色的效果,但需要非常仔细地审视,” 他说,“我的原则是,无论你做什么特效,首先要考虑能不能用特摄技术来完成?如果不能用特摄,那么有多少部分可以用特摄?然后,对于那些无法用特摄的部分,电脑生成图像可以提供帮助。”
他很清楚自己与潮流相悖。“很遗憾,特摄效果这门艺术正在逐渐消失,” 他说,“有一些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他们只能做别人要求或允许他们做的那么多。”
在他参与过的最喜欢的电影中,理查森为所有《007》系列电影感到骄傲,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了 1986 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异形 2》。“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电脑生成图像技术,” 他说,“所有特效都是通过特摄技术完成的。在那部电影中我们用尽了所有的技巧 ——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吉姆・卡梅隆。他是一个严厉的工头,但也是我合作过的最好的导演之一,《异形 2》至今仍然很出色。”(理查森因《异形 2》在 1986-1987 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另一位他喜欢与之合作的导演是理查德・唐纳,他称唐纳 “可能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导演”。
“现实和魔法是我经常想到的两个词。特摄效果将现实融入电影,同时保留了魔法的神秘感,所以观众们仍然在试图弄清楚这些特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一旦他们知道了,魔法就消失了。”
—— 约翰・理查森
“和他(唐纳)合作很有趣,” 理查森说,“作为一名导演,他能让剧组人员发挥出比我合作过的其他导演更多的潜力。”
虽然理查森很难从他长长的作品名单中选出一部 “最喜欢的” 电影,因为他的作品涵盖了如此广泛的类型和技术,但有一部电影很突出,那就是《幸运女士》,这部电影全部在海上拍摄。“在任何时候,在海上拍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当你日复一日地爆破船只时,这就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他说。《打捞泰坦尼克号》虽然票房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需要进行水下模型拍摄,还有雷尼・哈林执导的《深海狂鲨》也是一部涉及水下拍摄的电影,这位导演喜欢依靠特摄技术作前期拍摄”。
理查森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数字特效发展的一个例子。他指出,在最初的几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 年)、《哈利・波特与密室》(2002 年)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04 年)中,特摄效果比后来几部电影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我为全部八部《哈利・波特》电影感到非常自豪,” 他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经典电影,能参与其中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特摄效果的未来难以预测。尽管这个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碌,电影规模更大,预算也更高,但理查森说,除非有更多导演选择采用特摄,否则特摄效果这门艺术将会逐渐消亡。但他也表示,在这个数字特效的制作方式越来越普及的时代,特摄效果仍然具备两个关键特质。
“现实和魔法是我经常想到的两个词,” 他说,“特摄效果将现实融入电影,同时保留了魔法的神秘感,所以观众们仍然在试图弄清楚这些特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一旦他们知道了,魔法就消失了。”
最后,约翰理查森为《007之明日帝国》打造的模型特摄镜头(特技摄影:保罗威尔逊;模型制作监督 布莱恩·史密斯和里克·汤姆森) :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