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传统亲子关系。有人说“孩子不欠父母什么”,也有人控诉“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一种剥削”。这些观点有其现实基础,但如果只看到负面,可能会失去对人性温柔的一面理解。
而作为一名RPG游戏玩家,我有着不同的视角。在游戏中,我愿意为虚拟角色花时间、肝任务、升级装备,这一切不是因为角色会“感谢”我,而是因为我从中感到快乐、投入、成就。这种体验,其实和养育孩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 育儿像玩RPG:主线任务、限时任务、成就系统
刚开始接触一款RPG游戏时,我们总要查攻略、摸索玩法、疯狂肝主线任务,把角色从1级带到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度。
育儿也是一样:新手父母查资料、请教经验、日夜照顾,一点点将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带成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这段旅程无比耗费精力,却也充满了成就感。
而当“角色满级”——孩子逐渐长大、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的任务也随之改变。变成每日打卡的“日常任务”:做饭、接送、交流,以及在关键时刻上线,处理那些突发的“限时任务”——比如孩子生病、遇到人生选择困难、情绪崩溃等。
我们玩游戏,不是为了让角色来感谢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爱这个过程。养育孩子其实也是如此。
很多人误把父母的付出看作“投资”,认为回报是义务。这种观念导致了一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孩子背负“感恩”的压力,父母计较“回报”的多寡。
但在健康的养育中,父母是出于热爱、责任、甚至一种创造的本能去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一种“玩家心态”——我愿意玩这个游戏,不是因为我图回报,而是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值得。
有人会说,养孩子太贵。确实,现实中很多家庭承受着经济压力。但就像RPG游戏有“氪金大佬”,也有“平民玩家”能靠策略通关一样,育儿并不是一场攀比赛。
不炫耀,不盲目跟风,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用有限的资源营造温暖的环境,就像在游戏里通过耐心打怪积累资源,最终一样可以获得满意的成长体验。
确实,现实中存在父母对子女的控制与剥削,也有不负责任的养育。但不能因此就把“养孩子”这件事彻底污名化。我们需要警惕不健康的关系模式,但更需要有人告诉大家:还有另一种可能,一种更自由、主动、温柔的育儿观。
把育儿当作一场长期RPG,把父母当作忠诚的玩家,把孩子视作成长中的角色——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用一种有趣但不失深度的方式,重新理解爱与陪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把育儿类比为RPG游戏,并不是为了轻描淡写这份责任,更不是要将育儿“娱乐化”。相反,正因为育儿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面对各种挑战的生命工程,我们才更需要找到一种让自己不被压垮的视角——一种既负责任又保持热情的方式。
游戏的隐喻,更多强调的是“参与感”“成长感”和“热爱”,而非“轻松”或“玩票”。父母不是在玩孩子,而是在用一种更具创造力的心态来陪伴成长。这种心态不仅包含乐趣,更包含担当,甚至在孩子不理解、不领情的时刻,依然选择坚守。
不是每一场游戏都轻松,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听话”,但如果我们带着好奇、投入、耐心,就会在养育的过程里,收获一份比“回报”更深的价值:理解生命、理解爱,也理解自己。
作者:马一鸣
养老行业从业者,游戏爱好者,努力在现实中打好每一个人生副本。
相信养育不是交易,而是一场有热情、有责任的长期任务。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