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记得那应该是昨天的七点四十几分左右。那时我摊开书本,不消片刻便发现了页面边缘附上了一丝令人遗憾的姜黄。尽管如此,我仍然把书举起,正对白炽灯,锲而不舍,仔细检查每一片纸张。半分钟也可能是一分钟后,我悲哀地承认,这本出生于2022年3月年仅一岁零八月的《押沙龙!押沙龙!》已经不幸地步入了它书生的中年,未来的垂垂老矣已依稀可见。
书,书。小学语文教材里告诉人,有个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概人是踩着书一步步进化来的。初中语文教材告诉人,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里的汗,指的是古时的书,也就是说竹简,被烤制时流下的水分或者是汗。我想以后一百年左右要是还需要编教材,就该把“书黄”结结实实地写成典故,借指一百年前的现在,也就是电子书方兴未艾,而实体书以轻型纸大行于世的时代。啊,轻型纸,你这图书工业的新宠儿,纸张的催熟剂,死神的敲门人巴拉巴拉巴。轻型纸最令人恐惧的一点是它从不挑对象,不分贵贱,哪怕是卖到一百两百的奇奇怪怪的典藏版之类也不乏它的影子。当然用不着说那些廉价的平装本,它们恐怕绝大多数的背后都有轻型纸在缠绕。每一个喜欢书甚至只是喜欢买书的人,当看到自己用每月补给的电子数字换来的层层书页被打上黄色的印痕时,一定都会怀有一种无奈、感伤、愤懑交错混杂的思想,就如同我现在这样,想一拳打爆出版商。这时我想起来上一次看到发黄的书,那是去年高考后我翻出来一本初中买的刘心武的《钟鼓楼》,想寄托一点怀旧之思。它不再具有一点当年我对他的印象,但反而更符合了文字排列的年份。从这个角度来说,说不定轻型纸反而对一些把书单纯用作装饰的人们是大有其益处的,这样他们就不必把书们在橱里放上(或者叫珍藏)经年累月就能享受到书籍那黄褐色的年代之感,仿佛真的过去了一千年。待到纸完全老朽动弹不得,他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关上柜门把书们永远锁在一个地方,美名其曰文物。一想到轻型纸也能以如此形式成为装点门面的助力,我便大觉欣慰,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感油然而生。这样,我也能抖擞抖擞精神,因为至少我还是能比轻型纸更有用的,从统计学概率来说。
轻型纸的盛行当然和实体书的落寞脱不开干系。现在是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网络时代、短视频时代等等等等。总之绝对不是实体书时代。一旦连上互联网,你可以在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看到几乎全世界的不同颜色不同语言的文字,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倾向于看其他一些比文字更好看一点的东西。是的,单纯的文字早就不再是能够呼风唤雨统治世界驰骋天下的东西了。这也不是一个纯粹文字的时代。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他就被五彩的电视节目和他的子孙们所取代了,不过我对这一点倒不是特别悲伤。话说回来,实体书的落寞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实体的书不再那么被人需要——我们都已经能在玻璃上划来划去地购买、免费获取或者阅读电子书了,为什么非得花冤枉钱去买一些平白消耗房子占地面积的东西呢(这玩意收废品好像是零点五块钱一斤)?而且带着不方便。
我得说我还是挺喜欢实体书的,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我相信这样想的应当为数不少,要不然实体图书产业早就完蛋了。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们都是(为严谨起见,此处应改为“我们绝大多数是”)读着实体课本买着实体漫画小说长大的。我们鼓鼓囊囊的书包里藏的尽是汹涌澎湃的教科书和考试资料。不,这绝不代表我喜欢实体课本,我相当讨厌教材,不管是实体的还是电子的。但某种程度上这种讨厌可能反而加深了我对实体书的喜欢——别问我具体原因,我就是有这么一种感觉。把书捧在手里、直起来手臂、去倚靠墙、床、桌子、椅子、地铁栏杆、沙发、座椅或者是单纯的正襟危坐,这样子阅读一本实实在在的以油墨印刷的书,总能给人心理以安逸喜悦之情。哪怕仅仅是这样简单写出来,仿佛就有一种复古的安乐之心。我大量购入实体书也是在应试时。没有电子设备的干扰,在学校里,一本好书能在小圈子里传阅讨论一两个星期,一本孬书同样能取笑一两个星期。相比之下,电子书则总是差了一页醍醐味。epub的格式下,排版、段落、字体、形式都被如此暴力地拆分,变成了可调整项。当字号、颜色、背景都能随意调控,阅读变得如此触手可及之时,它却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值得一提的是PDF格式的扫书:这种原始的扫描件能最大程度保留原书的韵味。尽管在小屏幕上它并不友好而且有时它不易于辨认,但也值得称赞。现如今我手机这块小板里藏有比曾经更厚更高的书,而我则是偶尔翻阅。
这也就是说实体书应该确实不再适合这个大多数人快节奏快生活的时代了。他属于一个已然老去的幻影。而轻型纸只是为了减少成本为实体书续命的无奈之举。一百年以后还会不会有实体书接着出版都还难说——这么一想“书黄”要作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显得更合适了。
然而我从来不是个爱惜物品的人。而且不用说书,万事万物都有老去衰锈的一天,这我也当然知道。我没有真的在伤春悲秋,只是在普通地感叹钱花的不那么值。但令我欣慰的是,不管书页怎样发黄皱缩,不管外皮怎么烂,怎么散页,文字都还是黑色的。再说,书死了也只是纸死了,文字都还活着,再买一本就是。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