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被运往医院后台的检验机构,詹姆斯已经等在这里了,当他看到埃布尔转发的消息以后特别重视,第一时间跑来这里并动用了施恩科夫的关系拿到了检验权,若这些微生物真的能与旼光星扯上关系,那他应该是可以找到点蛛丝马迹的,甚至这些细菌也能成为此次远航带回来的唯一活物,即便是这个代价确实有点大。尸体被放置智能隔离箱内,启动了几个机器助手,詹姆斯开始对尸体进行剖解,他仔仔细细的翻找每一处角落。
从目前情况来看,死者因大肠杆菌过度繁殖引发了肠道出血,这些害人细菌还突破了消化道区域填满了膀胱和胆囊,它还侵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引发了败血症,致使脾脏肿大和肝功能严重衰竭。无论如何,这死状都是非常惨,在助手继续完成了全身样本检测之后,他震惊的发现在死者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找到大肠杆菌,它们猖獗的攻击了大脑,这大概是死前抽搐的原因。詹姆斯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些家伙确实是新物种,根据过去的医疗经验,是无法对其产生效果的。
根据死者生前的生活记录,可以清晰的查到他近期并没有做过治疗,这说明疾病是突然爆发,在此之前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他仅仅回了一趟地球,并没有参与接触任何医疗机构。再看看这些害人魔鬼,它们看上去都是很普通的大肠杆菌,单从外表不能察觉有所特别之处。再去查那一位登记的同类病患的治疗记录,资料显示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次对患者做了清除治疗后的两小时内,细菌就能恢复到原来的规模重新填满肠道,这样疯狂的繁殖能力是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无法匹及的,为此这位患者在反复几次折腾之后死去,这种近乎恶魔的本能操作还是令人窒息。虽然科学城这地方因为空间封闭,并不是微生物随意传播的天堂,但这种接触类传播的细菌依靠人体生存扩散,所以只要有接触交流,就对社会民众有威胁,按照细菌目前的毒性,传播开必然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詹姆斯为细菌做了基因检测,自己同样怀疑新型超级细菌和旼光星有莫名联系,所以他迫切需要确凿证据,在超算的帮助之下,等待了几个小时就出了结果。这结果让人有些失望,它从基因的角度也应该是地球上最普通的大肠杆菌,它们平时都只能造成腹泻症状,但是它居然有着快速演变和迅速繁殖的超能,如果它们真的很平庸,那到底是什么因素令其发狂?
詹姆斯派两个医疗站的队员去了病患的住所,他们在那里做了现场勘察,这不是一个轻松活,人要穿着防菌服在患者住处好好忙碌一阵子,他们尽可能在想得到看得到的地方擦拭收集样本,希望能在找到更多不同时间的病菌尸体,这样对其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结果比较令人失望,死者的住处每天都做自动的消杀清理,所以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的,就连厕所里也没留下太多痕迹,诱导性药物和放射性物质也都不存在。
调查撞到了墙,忙碌了十几天一点收获都没有,超级大肠杆菌却流行开了,尽管科学城采取了多道杀菌隔离措施,但病人却越来越多了,从一例病床到几十例,后来又突破了一百个。詹姆斯急吼吼的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忙得打转,眼前形势嫉妒严峻,让人抓破头皮,眼睁睁的看着病人塞满医院却没一点办法;他试过各种各样的药物,但每次先确认清除了细菌,然后又被卷土重来,然后看着病人奄奄一息。不得已政府决定将大部分情况还没严重的病人送入休眠仓,冰藏起来的病人暂且保住了性命,但只有彻底解决细菌,他们才有能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死亡人数在休眠病人的办法之下没有猛增,但这也起了反作用,无论如何民众都不同意封锁隔离式管理,即便他们有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但那仅满足适用于游戏和部分工作,设备戴久了人会感觉疲劳,人始终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詹姆斯路过乱糟糟吵闹的门厅时很心烦,他既要尽可能躲开人群,还要准时准点的去到实验室,他穿了隔离衣,可恨这传染的路径始终没有明确,多少有些自我安慰的嫌疑。詹姆斯突然想到了自己聪明能干的好助手埃布尔,他一向能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见解,刚好埃布尔本人也在科学城工作,或许现在正是时候联系一下。
乘坐交通去埃布尔的实验室走了好久,这个地方过于偏了,想到自己天才般的选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不得不自责一番。这是城市刚开发一处死角,它顶上的建筑只盖了一半,半夜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建筑机器人做工声。这样的地方周边大部分都是仓库,屯放着各个星球采集来的标本,这些积攒的样本犹如盖了一层厚尘的书籍,等待着学者翻阅书写在宇宙中的记忆,看着这些陈积如山的透明封箱,詹姆斯不得不感叹一番,这些用前人心血和岁月换来的成果,最终还是沦为了搁置在角落里的垃圾,前些年还有舆论要把这些都扔掉,人们对这些录入过数据库的实体毫无兴趣。
走进实验室,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埃布尔和武添正在对标本做扫描,这些都是从旼光星海底淤泥里挖出来的,通过这种扫描成为数字信息,也方便编辑形态后再利用软件去还原生物构造,编辑这种工作主要靠超算完成,人只做校对工作。关于旼光星的生态环境前些日子已经完成了,根据收集水文资料,超算进行了上万次的模拟推演,只有生物这块的研究工作最为滞后,想必星球那种大系统,生物这种小系统的精确度要求更高,尤其一个合理的生物系统通常需要考虑到变异这则变量,所以这会是一个极度浩大的工程,就靠目前这支小队的进展,估摸着要搞上一个世纪。旼光采拥有一个丰富的神态系统,它的生物圈演变不能完全依靠地球的经验,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回活体,哪怕仅一个细胞也好,观察其变化和对外界反应,这样能很好的缩小变量值,从而大幅度缩小工作量,真是可惜。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