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P3F更多展示后日谈和游戏画面和P3P带有种黑深残的近毁灭感,重制版的开头动画显得那么清新热血还有点青春。为什么开头先提“新老版本第一印象对比”呢,主要是这次通关给我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同,当然,P3F我总共只玩了几小时,所以提到不同时会以与P3P的对比为主。
先讲讲整体系统,基本游戏逻辑是没变化的,但做了不少调整,马上可见的当然是画面表现,大概p5真的是太成功了,所以p3r很多画面表现方面也有向p5靠拢的感觉,尤其是总攻击之后每个人的特写画面。别的不同处大概列出,就是过场动画重做、音乐重制、立绘重绘、人物和场景模型当然也是新的、剑道部没了、关系链本来是午休时间来找主角预约现在改成短信、关系链推进现在全配音了、女角色关系链推满不是非得恋爱可以选友人线了、P3F(或无后缀原版)的爬塔逐渐疲劳到P3P的爬完后疲劳再到完全取消掉疲劳系统、神通法的加入和被动效果的增加、塔的不同区域地形有了变化(以前全是方块,只有外观不一样)、多了蒙纳多的门、还有一些利于战斗的小要素加入,总之变成了一个各方面都更“现代”的游戏,无论是推关系链还是爬塔现在都相当轻松写意,玩P3P的时候我多次爬塔被一波团灭、功亏一篑、读档重打一小时,但P3R我一次都没被击败过,甚至到后面角色越来越多,连买好的补血补蓝饮料药品之类都越来越少用,直到近乎不用(治愈状态或者复活药当然还是在用的),简单来说以前三代大概很多人都不会推荐给新人入坑,但现在我觉得它整体难度好像比P5还低点,只不过毕竟它爬塔用的是讨巧省成本的办法(现在很多独立游戏也都这么干了),要玩这作得先想想适不适应肉鸽游戏。于我而言,因为现在爬塔难度大幅降低,爬一回塔就能安心刷日常,还能积攒大量金钱,完全等于不用费太大心力就能有超过所费劲的好处,我倒是完全没意见的。
与P4/P4G的迷案+快乐学生时代及P5/P5R的怪盗惩奸除恶爽文不同,P3的主线是一个立题不算太吸引人,前期连游戏中同伴都产生过“为何而战”疑问的“为什么爬塔,因为塔就在那里”,展开较慢的故事,所以我也看到有些人表示“前期完全因为IP才玩下去”,但对我来说却是时隔很久让我每天有空后坐下来想开PS5玩一玩,关机前还意犹未尽的游戏。
我通关P3P很久了,其实故事都忘得差不多,重看一遍也感觉内容其实没有太多,但剧情反转应该在当年是很有趣的,让当年初次玩的我感到震惊,可能现在人看来觉得没什么了,对于这个我常说“不要抛开时代评价作品”,打个比方如果抛开一切滤镜和“怕被人围攻、指责”的盾牌以及名作头衔,估计很多人能说出“超级马里奥1代(FC)就这点可玩性和质量当年也敢卖60刀啊?”,所以因环境不同,我觉得可以说“现在这类剧情看多了没感觉”但不能说“这种剧情太老套狗血”,毕竟它可不是新写的剧本;当然还有一种观点是“好的作品可以超越时代”,不说别的只说游戏,我的想法是这种“超越时代”还是得架构在玩家愿意了解、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上,毕竟二十年前的游戏手感再好也没现代游戏好,当然不能是拿以前的最佳和现在的最差比,但这问题本就复杂,我只说个人看法,不打算在这多做讨论。事到如今P3这游戏虽然我觉得应该多数人都玩过,不想玩的也不会去玩了,不存在什么剧透了吧?但既然它还出了P3R,还有那么多人买,大概还是有很多新玩家的。接下来我要谈的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这次重制版玩下来,让我有了最大看法改变的角色就是伊织顺平。以前我只觉得“这B人怎么那么多事啊,最讨厌这个角色”,但现在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我不得不说,伊织顺平在我心中有了不少分量。无论学生还是社会人士,当我们处于顺境,也就是“自身价值感并未遭到威胁”前,我们很容易像《局外人》中审判默尔索的一众人一样,因为“他竟然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得毫无波澜,还在第二天就去与女人嬉戏游玩”就得出“他从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与之后一场审判中现实杀害了父亲是同罪”,而不管实际案件的去定罪,投射到现实中也就是比如“他是坏人”“他竟然没按社会常规行事”甚至“他竟然不认同我是正确”就对一个人进行“定罪”,永久的将其视作眼中钉。是的,伊织顺平就是这样一个很容易被“开幕定罪”的角色。即便是得了诺贝尔奖的加缪作品《局外人》也不乏被攻击为“作者写这种角色简直在发癔症”,伊织顺平很快展现的冲动、自大、成绩差、好色等特质,一堆毛病,那更是很难被当成正面人物,如果说友近健二是我们“普通人”,那么伊织顺平就很理所当然的出现在了“鄙视链”底层,其实他自己也清楚,所以这也是他前中期两次态度不好的源头,他为觉醒了“人格面具”,终于变得与众不同、与以前不同而欣喜,他常说自己“除了这个就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人对“应该更多理解伊织顺平”的看法甚至会用上激烈的言辞,表示:“这种废物我为什么要去理解他?能力低下就是该被淘汰,抱歉我没有同情无能者的义务!”在这里我想要提一下女神异闻录系列的核心——荣格心理学,“人格面具”是每个人对外展示的形象,而“阴影”是每个人心中的存在的阴暗面,需要和自我和解之后才成为新的“自我”,而游戏中除了主角,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格面具,其实不太符合,不过为游戏设计和剧情考虑,也没必要完全一样,我想说的就是,在P4里有明确的“接纳阴暗面”然后觉醒“人格面具”的设定和表现,P5里是“面对真实自我,看清现实丑恶”然后觉醒的“人格面具”,但在P3里其实没有这种体现,不过相比其他角色平时“按部就班”,突然经历重大事件后“人格面具”也得到“升级”,伊织顺平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可以说跟着主线剧情走了一路,要说他这是男主待遇都不过分,所以其实他展现了比较完整的“人格成长”过程,由此,我认为对伊织顺平的“理解”,应该说是一定要自己也经历过“价值感消解”后才能体会到,比如拼命考了决定人生的高分却发现有个人平时天天看起来都在玩但比自己考的高得多,比如为工作熬更守夜认真努力结果却不理想却看到有人轻轻松松就完成工作得了更高的待遇,比如觉得自己很会搞创作结果作品发出去后遭受攻击甚至直接石沉大海,比如有个朋友永远各方面都比自己强自己拼尽全力仍然得不到别人的夸赞而他天天被所有人瞩目,乃至于比如感觉自己各方各面都还不错结果小混混都有女友但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总之,有了“价值感消解”和直面“阴影”的体会,开始感受到“难道我这么无力?”“凭什么他就受人瞩目”我觉得才是开始明白伊织顺平行为的第一步,有了前文的铺垫,我们暂时抛开现实进入游戏,可能是因为我们玩了太多游戏,每次都把“自己是主角”这件事当做理所当然,但在游戏中,主角也只是和岳羽由加莉、伊织顺平同期觉醒“人格面具”的“成员”,结果前辈们好像就那么顺理成章的让主角当了队长,一旦习惯了“我是主角我能力强”,就容易忘记游戏里的人他不是上帝视角。好比你知道、崔佛也知道,你老麦克是前名动江湖的江洋大盗,但瑜伽教练网球教练只知道你人傻钱多,可以勾引你老婆。你知道你杰洛特有无数故事,能力非凡,但村民只知道你是收钱办事的猎魔人之一。其实无论是刚开始还是伊织顺平的列车失控,主角并没有真正有过自己“比其他人强”的压倒性表现,所以伊织顺平那句“凭什么非得听他的”可以说太正常不过,这里注意一下,我并不是说“他随便脱队行动是对的”,我只是说当人觉得和另一个人做的事都差不多、达成的成果也差不多的情况下,很自然的会觉得“怎么他就比我高一级了”,毕竟在这会儿的五人活动部里,突显主角能力、主角救由加莉秒了第一个来袭的暗影那一幕只有伊织顺平没看到。我们接着剖析第二次宾馆后,伊织顺平的几天情绪不满,这回他并没有做什么失控行为,但习惯了当主角的我们一般都会觉得“这人事真的多,在不满什么,有本事你上我看你能做成什么样”,但在整个宾馆作战结束后,真田和美鹤夸风花,夸由加莉,夸主角,但完全把伊织顺平忽略掉的,甚至连招呼都没招呼他一声,他此时的不满就已经不光是“他怎么就是队长”了,在我理解下,此时应该已经产生了“是啊,因为我能力不行,他行”而诞生的疏离感,换言之是“我以为我的能力让我和过去失败的自己告别了,但好像这个队伍不需要我啊”的苦闷,尤其有一点要注意,在这个阶段的爬塔过程中,伊织顺平经常提到“要不然队长我来当当”,有选项,但从来没有真正被同意过,很多人就是不亲自试就会觉得“我也行”的,但与阴影的战斗容不得失误,不可能把大家的生命交托于“他试试”,哪怕他其实真的可以,也不能冒这个险,所以等于到头来他的这个心结其实一直没能解开。到了史特雷加出场,我将这称为伊织顺平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他与千鸟的爱情过程,包括我在内,我相信很多自嘲为“哥布林”的朋友其实都经历过了“价值感消解”,所以会渴望有“命中的唯一一人”来救赎,来成为归属和人生的一切,这时的伊织顺平很幸运的恋爱了,最开始吹的“我是队长”的牛逼其实也不是他主动吹出口,而是来自千鸟的猜测,他在喜欢的人面前很“平常人”的想装一装逼也就顺势应承,之后遭遇背叛,但在是非面前他也没有犹豫,被捆住仍撞到千鸟,为众人创造捕获机会,之后就是正式的恋爱阶段:医院看望,在这个阶段他虽然可能有点飘飘然,但展现出了之前从未出现的对人关怀的能力和温柔平静,这种“心里有人可挂念”和“知道有人挂念自己”的价值认同让他再也没提过“我要当队长”,也没再质疑过主角,之后又发生一系列事情让他得到了完全的成长,在此一笔带过。我想说的就是,重玩后我发现伊织顺平不但不是一个“纯为讨人厌创造的角色”,反倒是一个比谁都真实(除了他这个愿意爱他挂念他的女朋友太好找了,以及还得了个好结局之外),比谁都更有人情味的角色,他经历了“我没价值”→“我现在有力量,我不同了”→“我果然还是没价值”→“找到了价值和目标”→“失去”→“真正成长”的过程,当他看到素描本上自己的画像,那面对未来的最后一块拼图被拼上之时,伊织顺平得到了完整自我。在此我还是不得不补充一下,我并非想说“这人所做的一切事都并不讨厌”,我要表达的是“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正如我们作为主角会觉得他“事真多”一样,他其实也很自然的会觉得主角“这人怎么就什么好处都包揽了”,我理解了他行为的心理,抛开“每个人都上帝视角”和“我就是主角有什么可质疑”的先入为主观念后,阐述的是我对这个角色结合自身这些年经历的与当年的我所感不同的新感受,如果能被理解成“洗地”“洗白”,我也是只能一时语塞,后面还有一次“让人不爽”,我放在后面说。
天田的觉悟、真田、美鹤、由加莉的成长描写虽然也颇多着墨,但与伊织顺平的一整条成长路线相比就显得单薄了,甚至风花的成长是因为一个除了坠入过影时间,其他和整个对抗阴影的主线完全无关的同学,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或者不行,只是脑中产生了片刻“主线里找不出她成长的方法了吗”的违和感。荒垣真次郎之死当然也是很让人动容、惋惜的,这个角色无论从生活能力设定、精神觉悟还是战斗好用程度都很让人喜欢,但我对于重制版所写的也是重玩后的新想法,所以荒垣这种早就完成了成长,看完他的故事只会感觉到“是,这就是他这样的人会做的事”,当然我也没产生什么新的感想和理解,就不多写了。
不过容许我发个癫,重绘的所有角色都好看了不少,尤其女角色一个个都让我更有推关系链的欲望,当然,我的性癖是美鹤和由加莉这样的,所以我也特别关注她们,她们俩的模型动起来很好看,总攻击终结画面美鹤相当帅气,美鹤的猫嘴和由加莉的虎牙真的是太棒了,我非常纠结到底和谁发展恋爱关系,甚至开始思考她们的经历和家庭状况哪个和我更合得来、更适合做我的妻子......咳,回到正题。
几月修司之反叛,第一次玩的时候确实让我难以置信,但重新玩过,发现有点来得快去的也太快,虽然从剧情设置上说,没有埃癸斯和桐条武治的变数发生,主角团就全灭,几月就成功了,但还是觉得发生和结束的都很突然,心里总觉得差点意思,毕竟对几月修司来说这是十年的计划,一个如此擅长伪装、老谋深算的角色跳反,按一般剧情走向都得多给点戏份。重看这一幕,我一时间首先看到的不是“主角团和反派”,而是“历经挫折困苦的社会人”和“生活充满乐趣,憧憬期待着未来的学生”的对立,所以一方才觉得一切都很丑陋,应该被毁灭后重造新秩序,而另一方觉得“这是美好的世界,还有很多未来等着我们,你别妄想破坏这世界”,还是那句话,立场决定观点,经历决定认知,别的说了好似陈词滥调,不过那一刻我有想过,如果伊织顺平没有遇到千鸟,“终究没能找到价值”的他或许会赞同几月修司也说不定呢?但对比倪克斯降临将带来的“绝对之死”,可以说其实几月修司也是怀抱着希望的,毕竟他想成为新秩序的王,而不是一起被毁灭,所以这里不能说冲突的是“绝望与希望”,而是一方要“成就自己一个人”,另一方守护的是世界的希望,大概正因为几月修司的愿望是自私的,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可以说比起认为无气力症“能得到解脱”的人,其实几月修司还是深陷在欲望的泥沼,所以编剧终究没让他成为一个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时间更长一些的大反派。而与之相比,史特雷加遭受了过多黑暗经历,是一心追求真正毁灭的更纯粹存在,抛开权欲的真正绝望让他们成功当了最终boss守门人,过去和现在的我玩来完全两种感受。
再说点关于结局的感想,结局我们都很清楚,游戏里有两个结果,一是大家忘掉一切,在快乐的生活中迎来根本不知道会发生的毁灭,二是主角以命为代价换来其他所有人的未来,不考虑游戏选项,其实也无非再多两个情况,一是不忘记一切也不管倪克斯,在什么都知道的情况下迎来毁灭,二是迎战倪克斯但失败了,还是毁灭。也就是说要么大家一起完蛋,要么主角一个人完蛋。在早已知道结局的情况下,我突然又想起《局外人》的默尔索,我们知道无论如何主角都是会死的,就像默尔索已确定自己的死刑必至,此时我们也会像默尔索一样去幻想断头台发生故障、自己能逃脱的希望,但因为知道绝望必将到来,心中的美好期望都化作指导神父的喋喋不休,变得无用和讨厌起来,“会有好结局的吧?”这种想法就像是与ai探讨存在主义危机时,ai只能提供纾解办法而无法真正解决一样,“希望”在重压下逐渐变为“这只是自我欺骗”的慨叹,正如默尔索即便接受指导神父的指导,成为上帝的信徒也依然无法改变死刑一样,重玩之初我就知道“荒垣一定会死”“主角一定会死”,虽然我已过了看剧情能特别入戏的阶段,但仍让我感到沉重,联系现实世界每个人身上背负的压力,这种沉重便具象化成了“知道一切的荒诞,但无力改变,可能还真的不如什么都不知道”的感想,但回到游戏,我们在有“忘记一切”的选项可选的情况下,仍然很难抉择,所以到最后,只能对这必将悲剧的结局默默接受,从而产生各种情绪。这种“什么都知道的情况下选择一无所知”却仍有代价的权力以及“即便一无所知仍然要迎来毁灭”的必然裹挟着关系链推进过程中主角对所有人的“未来承诺”,此刻好像一根木刺扎入心中,令人颇为刺痛且恼火,就似是一无所知的路人随意对自己的痛苦进行评判、娱乐一样,此时伊织顺平又一次情绪失控,他在恐惧与颤抖中的指责,和他“理性能理解其实不是主角的错但依然很怕”的自白,还有立刻坦诚道歉,更彰显出我一直在说的“知道但解决不了”的无望感,伊织顺平从前中期的“不满好几天”到此时的“立刻自白和道歉”,他确实有变化,但面对无法对抗的死亡仍难平静,刚玩到这时我不确定此时催动着他的是纯粹的生物本能,还是觉得“我这条命是千鸟给的,我与她同在”,也确实在想:“他成长了,但到底成长了多少呢?”但剧情向后发展,“章鱼烧道歉谈心事件”触发后,突然间我大概理解了默尔索听完神父那句“在这里您当以我为父,我的孩子,这一点您还搞不清,因为您的内心依旧充满了迷惘”后拽住神父衣领、声嘶力竭对他吼叫倾泻情绪的缘由——因为死刑终究要来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而神父却置身事外说着没有实际温度的话,所以此时的伊织顺平就像是默尔索,伙伴们在很冷静的讨论毁灭,而伊织顺平立即想起了恋人千鸟因使用抑制人格面具暴走的药物,即便不以命换命,终也将迎来死亡,他想起千鸟怀着“害怕必将死亡的痛苦”问他“两年后顺平会怎么样”而他当时一无所知,所以他想要伸手抓住神父的衣领,这里他的不满宣泄也正对应荣格心理学的“阴影”概念,此时的他将自身阴影投射在他人身上,“批判他人好像事不关己的态度”实际上在痛骂当时没能理解千鸟痛苦的自己,坐在身边的只有伙伴,他宣泄了情绪,指责了主角,但实际上他的理性也告诉他,不是伙伴、不是主角的错,于是名为“理性”的看守严厉恐吓他并让他松手,同伴们倒是如神父“双目含泪,一声不吭看着默尔索”一样,告诉伊织顺平,我们也很害怕,谁也不能怪你,但伙伴、主角终究不是“神父”,要一同接受“死刑”,他自己才是他想抓住的“神父”——也就是当时那个置身事外回答了“谁知道呢”的自己,而“承认阴影”是“个体化”的关键步骤,所以“谈心”后,伊织顺平对主角说出了之前的他绝不会说的话:“你总是需要做出沉重的决断。你得照顾周围人的感受,还要为我这样的家伙操心......”“你要遵从自己的想法。我不会让任何人为此责备你的。”。当然,从文本来看,集会前几日伊织顺平的日常对话只是不安,这时却突然爆发,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剧情需要,这里需要一个人来为玩家引出“终结真的来了”和“必须抉择了”的实感,所以直接怼玩家也是最快的,毕竟如果不针对自己,人很容易产生看乐子心态,而不是代入。
说了半天“无法触及的荒诞”,举个实际例子,就是和ai探讨现实的困难时它却自以为是的理解错误,而当你纠正它的错误,它不但不认识错误、重新整理回答,反倒是用类似人类的阴阳语气回复道:“好的,我完全理解了,用户的矛盾就像是胸口被痛苦的尖刀刺穿,但我却试图为他治疗,而完全没考虑到用户是想要享受这种流血与痛处的。”你为它的进一步误解和“阴阳怪气”愤怒,却发现终究什么情绪都无法真正传达给ai,就连它做出的“道歉”都显得那么逢迎、奉承、虚假。
最后总结一下吧,经过重制,女神异闻录3现在非常适合新玩家入坑,也很适合老玩家回顾,看着夕阳下的教室、光影中的街道,我这个如今常常玩游戏超过一小时就得歇会儿的人又短暂的找回了“玩游戏真不错”和“再玩一会儿”的感觉。1代和2代我没玩过就不评价,不过相比4和5,其实3的主题更加深邃和黑暗,或许回味时,这一抹死亡与毁灭的苦涩会更让人印象深刻,在游戏来到一月,一切变得灰暗,街上脏乱、贴满“邪教”海报,音乐从之前的时髦风变得沉静、忧伤,此时我坐在屏幕前,之前游戏的一幕幕场景浮现,修学旅行时的闲聊、温泉惊魂,屋久岛时的奇妙搭讪,看看伙伴们即便在这种处境下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再想想主角的最终命运,不禁对伙伴的“我们要一起创造未来”之类的发言感到无奈,看着窗外漆黑如墨,一时感慨万千。不过我并不打算给这三作排序,好坏还是由玩家自己感受。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