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了一遍三国节目,突然想起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有读过演义的朋友也许记得,在吕布还跟着曹操干的时期,陈登曾对其说:曹操把你比喻成鹰,喂不熟,也不能喂的太饱。吕布听后大怒,当下决定跟曹贼开干。此时陈登又说道:明宫说不能把鹰喂的太饱,是因为狐狸和兔子还没有抓到。于是吕布又问陈登狐狸和兔子是谁,陈宫说乃是刘备、袁术之流,吕布听后大喜,之前被贬低为禽类的愤怒顿时一扫而光,像袁刘这类的人只被比成兔子狐狸,自己是鹰反倒是一种褒奖。
个人认为这个情节很有意思,如果吕不愿意听自己被比成鹰,那刘知道自己被比成兔子估计是要气到自杀了,就算曹操把吕布比喻成猛虎,但把袁术比喻成霸王龙,那被贬的还是吕布,所以有时一个比喻究竟是褒是贬,不在于被比喻成为的对象本身,而在于两个比喻对象之间的实力差距,吕为鹰,刘为兔,就是贬刘褒吕,而吕为鹰,刘为虎,便是贬吕褒刘,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就是此话如若出自曹操以外的势力之口,便是借着贬吕去贬曹。
其实鹰这个动物,从来都是刚勇狠厉的象征,自由翱翔于天际,一旦被它盯上的猎物,出手狠辣,对方停止呼吸前绝不松开利爪,那么是从何时鹰这个物种有了贬低之意呢,就是从被人驯化以后,有了束缚,要服从命令,多了些规矩,却少了分血性,就算被对手反复挑衅,没有主人的命令也不敢轻举妄动,从此这个字的出现也常伴随着一些不太好的词汇,例如鹰犬之流一类,吕布听到自己被比喻成这样的鹰不开心也是正常,就算他再骁勇善战,脖子上也永远挂着一个项圈,上写四个大字:听曹指挥。心里憋屈,又不能去问曹公,问了又是四个大字:三国博弈。
其实最无辜的还是鹰,如像曹公一样把吕布比成被人喂养的家鹰,自然是恰当的,如果不是,那到底是贬了鹰,还是贬了吕呢,个人认为贬了鹰的成分居多。
到底是贬吕、贬刘、贬曹,亦或是贬鹰,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只感叹三国演义不愧为千古名著,小小情节,居然就能有如此玩味。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