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 Fullbody》很快就要发售了,表面上它只是一个加入擦边球元素的推箱子游戏,实则汇聚了如今Atlus的大量心血,甚至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P5。和A社的其他游戏一样,《凯瑟琳》有非常多值得深挖的内容,这期我们就来尝试安利一下这款神作。
本期节目会含有少量性等内容,如果您的身边有孩子,请换个时间或戴上耳机再听。
本期节目中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凯瑟琳》这款游戏,聊聊这一款被传为神作,实则有些怪异的游戏。
Atlus 成立于1986年,旗下有《真·女神转生》系列、《超执刀》系列、《世界树的迷宫》系列、《凯瑟琳》等游戏作品。他们的游戏多涉及神话、恶魔、宗教、神秘学等题材,游戏平台涉及了FC、Wii、PS3、XBOX360等平台,称得上是又邪又老。
Atlus在制作P5之前没有任何将游戏高清3D化的尝试,而公司中也研发了一个全新的3D图像引擎,想做一个游戏试试引擎怎么样。于是《凯瑟琳》就作为Atlus 3D化的实验游戏诞生了。
《凯瑟琳》是一个承接两个时代的作品,可以看作是Altas “年轻化”的转折点。这款游戏的成功让 Altas 把作品做的更偏向大众化,让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游戏的精妙所在。
当时《凯瑟琳》包括现在《凯瑟琳:Full body》的制作团队就是后来Persona的团队。我们熟悉的桥也桂、副岛城记、目黑将司等人都在制作团队当中。
许多人可能感受到了,自己对待另一半在结婚之后没有恋爱的那种激情,觉得自己被婚姻束缚住,生活也就此平凡起来。
故事就是文森特如何在两个凯瑟琳之中挣扎选择:一个是自己向往的生活但可能会把自己束缚住;另外一个是仅仅满足一时的肉体欲望,但自己很难抵挡住。文森特就得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之后文森特发现这都是下好的套,于是决定走出梦魇。
推箱子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推着推着就会出现“死局”,每一块箱子也会有特殊的机制。所以玩的时候很难,需要思路极其清晰,操作不能犯错,反应也得跟得上才能玩好。
实际游戏中,文森特的下面会有怪物追杀。玩家在玩的时候根本不能停下来思考。
原版《凯瑟琳》现在已经上架了STEAM 商店,标价为125元,目前暂不支持中文。
新的FullBody版本出来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场景以及人物,等正式的游戏出来之后再说做不做新的内容吧。
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剧透,如果正在玩的朋友可以先在APP上收藏这期节目,玩过之后再回来听。
目前对凯瑟琳的评价主要分三种,一是“神作”;二是“不懂这游戏怎么玩,不知道在说什么”;三是“我不管,我就看妹子就行了”。今天我们分析的是这款“神作”到底神在哪儿。
文森特有点像Joker 老了之后的样子。
《凯瑟琳》的游戏配乐以电子乐、古典乐和爵士乐为主,这与P5的音乐风格也很相似。
Atlus的神秘学世界观中包含了《凯瑟琳》、《女神异闻录》等等游戏,这些游戏都在这个世界观中共存发生。
游戏里说从塔上掉下来会死,是假的,但实际中文森特就是真死了。
这两个符号最早来自于天文上的符号,男性的是火星,火星的英文是Mars,玛尔斯战神,所以符号是一个箭头,用来代表男性或是雄性;女性的是金星,金星的英文是Venus,美神维纳斯,所以符号是一个镜子,用来代表女性或者雌性。现在基本上就是用来表示两种性别了。
现在随着发展,两种符号的变体也是越来越多了。
羔羊在游戏中的出场次数也很多:游戏的海报上就有很多羊,游戏里的酒吧也叫迷途羔羊,在梦中文森特也长者羊角。
圣经《旧约》: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他99岁得一子。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将儿子放上祭坛欲动刀时,天使飞来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并改用羊来做为祭品。这就是替罪羊的来历。
羔羊是用来替人之罪的,逾越节的时候人不还是涂羊血么,而耶稣是神的羔羊,用来替所有人的罪的,将来人一定是要还的。这里的替罪羊就是纯洁、无罪的那种意向,而且它们弱小,承担人之罪且不会反抗,无私。
迷途羔羊”是指这些羔羊就是迷途的,踏上歧途的,需要一个引路人把它们带回正轨。在游戏里大多数的羔羊都是这个意向,不管是在梦境里还是在主人公本身,它们要么就是羊的外表,要么就是头上长了羊角,而且这些羊都非常困惑,不知所措。
告解室或称告解亭、告解座,是一个用于告解仪式(或称告罪、和好圣事)的小房间。这常见于罗马天主教,但类似的建筑也见于圣公宗的高派教会和信义宗之中。在罗马天主教中,告解仪式原则上只能在告解室或祷告所中进行,除非有正当理由。
告诫室的功能就是让人到里头去,对着告解室另一边的神父诉说自己的罪,来忏悔。因为基督教都觉得人是生来就带着原罪的,所以一方面告解室是让人坦然的面对自己犯的错,另一方面是祈求得到 宽恕。
你这跟宣传内容好像不太一样啊!
推箱子什么的,就lowb了。
传说人类在很久以前还是没有“语言”的区别的,地面上的人都说着同样的语言,所以人们都无比的团结,一切欣欣向荣。于是地上的人就一起提议,我们一起努力造一座塔吧,这座塔要直通天上!因为彼此交流没有问题,这座塔很快就拔地而起,越来越高,眼瞅着就要杵到天上,跟上帝齐平了。这个时候上帝不开心了:区区凡人,怎么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于是他就对人类降下了天罚。他降天罚的方式也很特别,上帝并没有直接杀掉人类,因为就算杀掉了团结的人类很快又能再造一座这样的塔,所以他老人家打乱了全人类的语言,人间就开始有各种语言和方言了。效果拔群,非常快人类间因为无法再互相理解便爆发了冲突,彼此争吵甚至到互相伤害,这座通天塔工程就这样废止了。
希伯来语里中的通天塔就叫做巴别塔,巴别的意思就是纷乱。
塔罗牌中的“塔”这张牌画面描绘的就是上帝降罪巴别塔这个事件,而塔在塔罗牌占卜里也基本都是不好的事情。
蚂蚁和蜜蜂一样,都是一个绝对母系的种群,除了负责生产繁殖的女王之外,剩余的都是没有繁殖能力的工具人。
我们可要给你剧透大结局了啊!三次啊三次!
日本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口占比非常大,而出生率却不见增长。目前我国也正在陷入老龄化的问题之中,也是一个很难办的问题。
玩家全部打穿游戏,并且连巴别塔都征服之后,游戏一开始给大家介绍的爆炸头维纳斯小姐会揭晓自己的真实身份。原来她就是传说中的女神伊斯塔尔,这段位比酒吧老板可高多了。在传说里伊斯塔尔就是一个对吉尔伽美什这样的大英雄才感兴趣的人,等玩家征服了巴别塔模式之后,伊斯塔尔就会换一个造型,说:“连这都能征服,我也被你征服了,太令人期待了,然后一脸期待的走了”,其实她才是这背后一切的主导,为了筛选出一个强到能征服她的人。
Atlus 制作游戏的世界观就是天使、恶魔、人共存的世界,如果对那些了解不够多的话很难完全 get 到它的魅力。
女巫在附身到公主身上时,吟唱了一段咒语“IO NA-RA-AM ISHTAR”。倒是耐人寻味。NA-RA-AM是有具体含义的。在《汉莫拉比法典》中出现过。“NA-RA-AM”的含义是“Beloved”。
从 Atlus 做的各个游戏都可以看出 Atlus 真的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神秘学游戏公司。
游戏在告解室中会问玩家问题,这些问题超出了游戏本身,都是关于价值观的,而这些价值观相关的问题都不存在对错,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
游戏是在对玩家的价值观进行审问。在选择完之后,玩家还可以看到其他玩家的选项比例。正如Atlus在预告片里说的,这会是一款颠覆玩家三观的游戏。
两性关系的问题非常复杂,远远不是“渣男”两个字就能把问题解决的。
只有“爱情与婚姻”这个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讨论的主题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日本社会存在着愈发严重的两性问题,很多人选择不结婚、甚至一辈子独居,进而发展成了“孤独死”。
在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组建家庭,“少子化”等情况愈演愈烈后,也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我们也就是讲一下个人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也欢迎大家和我们讨论。
在整个人类的数量都呈爆炸式增长的时候,基因和自然本身也会对生物的数量进行控制。一方面是类似同性恋比例的增加等这些动物界也很常见的现象。
人口暴增但是资源没变,所以对资源的抢夺会更加激烈,战争可能会爆发。人口也是大型传染病爆发的温床。这些都是自然的控制。
人口密集之后也为大型传染病爆发的温床。
许多社会学家都对婚姻有过定义,最终大致都分成了三块,经济(也就是物质)、子女(配偶的关系 title)、感情(相爱的社会关系)。
虽然都是这三块,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这三者所占的优先级和重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最近以外,婚姻一直都是一种经济上的社会契约。保证物质上能够生存,保证双方可以有好日子。也就是大人所说的“门当户对”。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个人的生活在物质上有所保证。不再是不结婚日子就活不下去了,搭伙过日子这种选择在观念里不再是第一位的了。
另外,物质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方式的进步也使人的隔离感变少了。原版《凯瑟琳》发售于 2011年,游戏里展示了手机的使用,频繁的通讯。现在才过去不多年,已经明显能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更多变化,以及手机的进一步进化。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都潜移默化之间被个人主义的思潮影响着。这也和经济的发展有关系。
无论中外,自力更生的概念被不知不觉植入每一个人的观念里了。不管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是西方的独立自主,都是一种“自力更生”的思想。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独立,学习一个人生活。这样在他们长大后,也不会感受到与家庭有强烈的纽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这也是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人类的需求。
游戏在载入的时候会出现特别多名人名言,其中就有不少梭罗的,这些名人名言都是关于男女之间关系的。
在自由的追求之后,两性关系也发生了转变,没有婚姻他们也能享受那种彼此不互相承诺的关系。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浪漫真爱”。
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国、日本上,但实际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踏入了个人主义导致的独生时代。他们现在已经度过了恐慌阶段,转而变成享受现在这种生活方式了。
其中一个被大家称为Bad Ending的结局,文森特在失去了凯瑟琳之后,他决定去追寻自己早就渴望的梦想,就是太空旅行。这也是追寻自己的生活自由的一个选择,玩家角度觉得他两个凯瑟琳一个都没得到,但故事里文森特还是特别开心轻松的。
文森特的房间中一直贴着一个太空旅行的海报,而顿悟之后的文森特,人变得非常大胆。文森特直接向酒吧老板借了一笔巨款,并且豪赌了一把,不光把欠的钱给还上了,还攒够了去太空旅游的旅行费,实现了自己太空旅行的梦。
每个结局都是一种活法,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是选择而已。
我们会认为某种自己坚持的就是“正确”,而实际上这个“正确”极有可能只是集体潜意识或者主流观念产生的。
在进行游戏都过程中玩家要不断进行选择,而这些选择最后也会决定结局的走向。
延续了千年的思维模式想在一代人的时间打破几乎还是不可能的,要考虑群体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的发展、还有至少几代人对个人主义思想的普及。
有些人可能只是思想比较腐朽,并不是坏。但是有的人为了流量和金钱,是故意散播一些迎合人的观点。
现在各式各样的软件都会根据用户都相关信息以及过往记录,选择性为用户推荐内容,会让人误以为自己的想法是大多数人持有的。
每个人能接触到的大多是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多数人与自己想法相同。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也带来了新老观念上的大碰撞、大矛盾。
调查表明:同时在保持单身的情况下,即使在三十岁左右大家可以体验到自由和理想的生活,但年纪再增长的时候,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失去了什么。另外,在保持单身的人身上,随着年纪的增长,面对的社会压力会在持续地变大。
研究表明在越发达的地区,宠物的饲养量越高。
《凯瑟琳》分裂出两个凯瑟琳出来,表现了被束缚的,不自由的“大众”生活和绝对理想的,无限自由的两种生活。在意向上,只有原配 K凯瑟琳才是真正的“人”,C凯瑟琳对应的是“恶魔”意向,而现在新加入的角色“琳”Rin 很明显是在对应“天使”的形象。
一开始看预告片感觉“琳”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般的角色,没想到会是“大X萌妹”。
在很多的宗教形象里,天使都是同时兼具男女性征的,这么想就很合理了。
所以这样看来,琳的加入很可能是在讨论另一种爱的情况,不是讨论同性这类问题,而是更大的“柏拉图式”的那种恋爱,即没有生物本能的性的吸引下,爱还可不可能诞生。
游戏制作者也是利用这些刻板印象来展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在官方公式书上艾丽卡,原名叫埃里克 安德森,曾经是个男的。
人类都是浅薄的,能玩的开心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了。当然能体会到更多东西更是极好的。
欢迎大家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讨论。《凯瑟琳 Full Body》将于 2月14日上市,中文版将于 4月25日上市。
《凯瑟琳 Fullbody》很快就要发售了,表面上它只是一个加入擦边球元素的推箱子游戏,实则汇聚了如今Atlus的大量心血,甚至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P5。和A社的其他游戏一样,《凯瑟琳》有非常多值得深挖的内容,这期我们就来尝试安利一下这款神作。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