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物》,一款气质和玩法都相当小众窄逼的模拟经营游戏,仿佛尝试在时空之门上打开一个缝隙,让我们一窥某个制作者心中的黄金时代。
--------假装有一条分割线----------------------
这是Weappy Wholesome这个完全不知道是哪冒出来的开发商实质上制作的第二款游戏——上一次是快十年前的《这是警察》、《这是警察2》,和从《这是警察2》里抽出来警察小队回合制战旗突击玩法的《Rebel Cops》,本质上这三个玩意其实就是同一款游戏。
如果你不幸经受过两款《这是警察》的心理折磨,对他们塑造那个小镇警察故事颇有意难平,十分沉迷于那种萧索、破碎、凌乱中带点莫名其妙的资本主义早期伪善秩序感的世界观,《好莱坞动物》就是你想要的那种玩意儿——模拟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制片厂。
首先,必须强调,这游戏目前处于半只脚踏进“差评如潮”区间的抢先体验状态,刚刚更新到0.8.56EA版本(10月23日),BUG超级多(比如阶段性无法存档卡死+稀少且无法调节的自动存档机制),只能说刚刚勉强能玩。现在买这玩意几乎相当于付费测试。
但也要承认,现在的样子,已经很好玩了——只要你期待的是“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厂”,而不是“数值合电影游戏”。
如果你想要的是开罗模拟经营游戏那种套路,花钱招人——配方组合制作电影赚钱——升级技术——研究更好的配方做电影,迅速体验模拟经营的甜点时间;或者双点系列里,那种纯抽象玩梗外加无脑赚钱——升级——赚钱,这游戏不适合你。
不是说它没有这些。恰恰相反,做电影的部分,无论人还是配方,其实当前版本都还算有模有样了——从制片人到明星到剪辑到作曲,基本上能把整个电影生产环节用一种“繁琐的简化”方式还原出来;配方也是玩过这类游戏的人都熟悉的“类型+题材”组合。而且,如果你碰巧也喜欢看电影,稍微用一些记忆中经典电影的配比逻辑,就很容易搞出来高分电影——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它就是一款美术、音乐极其优秀的开罗游戏了,还真不至于有这么多差评。
制作者完全不是想给你一款可以在虚拟世界里爽赚钱当电影大亨的游戏。
实际上,我上面这一款8分大作大概赔了30多万,成本都没收回来,搞得一段时间内资产负数,连带着公司声誉都天天下降。
这个游戏的核心内容,其实是进入游戏界面(我第一张截图)讲的东西。他们真的试图在游戏里还原,所谓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在光鲜亮丽、花团锦簇之下的肮脏、不堪、混乱。
所以在实际的游戏体验中,搞配方合电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日常推动游戏进程的那部分。
而在电影外更多的主要是两个板块:一是Weappy Wholesome把之前在《这是警察》里非常擅长的伪随机事件交互又掏了出来,但这次不是小镇警长与“好市民”的警民鱼水情(并不),或者在政府、黑帮、警员三个鸡蛋上跳舞的那种多方博弈,而是干脆、大量的PY交易。
譬如,揩油爱好者盯上了市长保送的女演员(市长亲闺女),老板咱们管是不管——
再譬如,市长看到闺女参演的电影上映后十分欢喜,表示自家大侄儿开的豆腐渣施工队最近没活儿了,来你们片场历练历练吧——
紧接着黑手党大佬来访,有个本子不错啊你们拍一下呗——
还有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小事件(很像教父第一集汤姆威胁电影大亨的台词):公关经理报告说,有个坏消息是,咱家女明星不酗酒改抽白面了;但好消息是仓库里白面儿有的是(而且很便宜……)——
当然,这些PY交易小事件是全部可以拒绝的,只不过和所有的馈赠都有代价一样,所有的拒绝都有重拳等着。
有趣的是,大部分事件,只要涉及py,其实都没有特别过分(当然也可能是我玩的还不多),属于尚能容忍的程度。如果代入制片厂老板的视角,那必然是能忍则忍能干则干;不能忍不能干,慢慢拖黄了也不敢说不。
另有一些则属于完全没有负面风险但纯纯的会引发玩家道德压力的——比如一开始游戏剧情会送一个电影做教程同时也是送钱给玩家,然后会戏剧性的引发“主角在上映前去世”的事件。这部电影作为剧情杀必然大卖,而后财务总监发现上一任厂长和死去的主角有票房分账协议,问你这钱是给他家人送去还是昧下来。
我反正每次都给他们家里——财务总监还要说“反正他们也不差这点钱挥霍”。算是在肮脏的影视圈里保留了一丝拟人特征吧。
至于什么调查记者要求女明星陪同逛片场、警察局长想和新晋男武打明星共度一天这种都算是毛毛雨——只要给演员钱就可以什么负面影响都没有的顺利解决。
而另一个板块,则是被某种意义上隐藏起来的“真·游戏赚钱机制”——好吧其实也没藏,只不过如果你第一次玩,或者对这个游戏的定位还不理解,大概会把它忽略掉:通过胁迫、敲诈、诱惑等等手段,尽可能白嫖明星、导演(这两块是最大的人力成本)和用种种非法“福利”控制员工(主要也是明星),然后尽可能多、快的收购院线。
只要人力成本足够低、免费院线足够多(游戏设定是自己的院线不用交场地费,只需要制作拷贝和花钱打广告),垃圾电影也能赚大钱。
年轻有为的28岁制片人,出于对电影事业的热爱,毅然签下3年0薪酬合约——
实际上,作为宏观上无恶不作的P社玩家、微观上扒皮抽筋的环世界玩家,这游戏的“作恶”程度远不会给我什么道德压力。但我确实是在多次破产后才洞悉到这游戏的真实玩法——
演员片酬太高?挖黑料让他叫爸爸,打免费工还得谢谢咱。
片子太烂票房不好?让警察局长派黑警天天上对面片场突击检查、买下所有的影院,市场上没有别的电影、没有别的影院,你不想看我的都没得看。
主要是,一个片场模拟游戏,大家奔着搞艺术来的,没想到,还得特么搞政治。
不过想想他们之前的《这是警察》就好理解了:Weappy Wholesome不是11 bit,才不会对玩家进行道德审判——当然他们也不鼓励你作恶;只是会把所有选项都给你,所有你需要承担的后果也都事先就告诉你。
发生在那时的诸多事件无疑是骇人听闻,极为不公的,但这并不是我们顺势遗忘,刻意回避的理由,这么做无异于对这段历史的忽视与掩盖。
而随着游戏的进行,大概你会多次看到这句话(很多时候是因为破产重开);或者想起他。
虽然中后期必然会和其他模拟经营游戏一样,因为熟悉机制而生存压力降低,因为生存压力降低而感到机制重复。但只要你不是玩模拟经营游戏“强迫暴富”类型,那大概率,在玩这个游戏的大部分时间,其实你不太会去思考“机制”。
以及在我个人的模拟经营游戏体验中,最棒的那部分,就是不去思考“机制”和“数值”,而是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真的当成那个模拟的对象。
当然,我没有玩到结局——主要障碍是恶性bug导致随机无法存档也无法正常操作。
但我不难想象,游戏的最终,也是所谓黄金时代的最终,会是什么。
我期待这游戏的完全体,是《极乐迪斯科》的某一个侧面。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鬼东西,可以买个支持一下,或者加愿望单。
--------------谁知道机核这编辑器有没有分割线啊--------------
你好,我是一个人菜瘾大啰里啰嗦的游戏爱好者。
我想写一个非常主观、完全基于我个人趣味的小众窄逼游戏评论专栏。
我全网账号都叫这名字。
如果你喜欢这种叨逼叨,欢迎关注,求赞求转发。
敬谢观看。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