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看一下市面上很多搜打撤游戏的玩法循环:玩家投入资金购置装备,踏入危机四伏的战场,搜寻高价值物资,并与同样觊觎这些资源的其他玩家展开激烈交锋。成功撤离后,将所得物资变现为财富,再以此购置更精良的装备,开启下一轮循环。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架是为了搜物资,搜物资是为了更好地打架”。
这种玩法循环是完全经不起深究的。一旦玩家在“爽搜”的间隙稍作停顿,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便很容易被一种西西弗斯式的荒诞感所笼罩——仿佛永无止境地将巨石推上山巅,只为目睹它再次滚落,循环往复。
公平地说,这种西西弗斯式的迷思其实并不是搜打撤游戏独有的弊病,但是搜打撤游戏固定的地图,前定并且直给的玩法使其变成了最容易受其影响的品类。
所以我对鸭科夫的存在有诸多疑虑:一个俯视角的纯粹PvE的射击游戏,剥离了市面上所有搜打撤游戏都趋之若鹜的硬核战斗和玩家之间的战术博弈,又有什么能作为一道屏障,将玩家与玩法内核那赤裸的单调性隔开,从而避免他们过早地窥见自己“推石上山”的宿命?
而当我真正开始玩这款游戏并深陷其中时才发现:简陋的玩法不是问题,softcore的战斗不是问题,缺乏战术博弈也未必是致命伤——因为真正构筑其魅力的,是那丰厚到足以令人忘却时间的内容生态。任务系统、成长系统、物品系统……它们才是鸭科夫玩法简陋却依然让人深陷其中的原因;它们也解释了为何在《塔科夫》中,许多玩家最快乐的时光反而停留在40级之前的开荒阶段;它们才是扼住众多竞品咽喉,最高也最坚实的无形门槛;它们,才是“搜打撤之魂”。
鸭科夫与塔科夫的第一个共同点,在于多条商人任务链构成的相互交织富有深度的复杂任务网络。在这一点上鸭科夫也并未羞于承认他的模仿之举,甚至还特意设置了一些专门致敬塔科夫的任务。
当多数搜打撤游戏将玩家直接抛入地图时,塔科夫和鸭科夫选择通过密集而交织的任务网络,为每一次出击赋予具体而明确的意义。
这种差异看似微小,实则根本性地改变了玩家的心理体验。没有任务系统或任务系统缺乏深度时,玩家每次进图都是机械化的重复:计算风险收益比,选择最优路线,重复执行。而任务系统的介入,让下图的目的具体化为一个个可感知的目标。
比如在玩塔科夫时,上一刻你还在海关,标了四个军用皮卡,三个小货车,一个洗脚圈,用AK74u杀了15个SCAV,还帮双排的萌新摸了青铜怀表;下一刻就在海岸线穿着蓝头蓝甲做维和任务,去行政楼摸了个U盘,撤离路上还顺便把后山狙击SCAV刷了。
于是,游玩过程便不再是机械的重复。玩家在每次出击前都需要进行规划:我这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可以同时推进哪些副线?需要携带什么特殊物品?这种规划本身就创造了参与感。玩家不再是被动地"刷图",而是主动地制定计划、评估风险、调整策略。这需要任务设计具有足够的丰富度。多个商人同时提供任务,并且这些任务要在目标地点、完成条件上相互交织,形成一张复杂的网络。
更关键的是,塔科夫的任务系统奖励不只是“给点经验给点钱,最后让你解锁一个大点的保险箱”。它的任务系统和成长系统结合的如此紧密,以至于你每完成两到三个任务,都可以获得可感的游戏体验的提升。许多高级商人等级、藏身处升级、甚至某些关键物品的解锁,都与任务完成度直接挂钩。这意味着任务不是可有可无的"支线内容",而是玩家成长路径上的必经之路。
在鸭科夫中,虽然战斗难度大幅降低,但任务系统的设计逻辑与塔科夫一脉相承。进一步地,鸭科夫还很好的活用了其更轻度更卡通风格带来的设计自由度,设计了很多更富乐趣的任务内容。
鸭科夫比塔科夫做的更好的一点在于它的任务系统更好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由于它的游戏内容差异化更大,更为“跳跃”,任务便在其中起到了润滑剂般的作用,帮助玩家体验到游戏的方方面面。第一次在地图之间穿梭;第一次体验风暴的各个阶段地图的变化;用各种武器对付游戏里各种风格奇异的boss,这些对于传统搜打撤玩家来说崭新的体验,大多是在任务系统的引导下完成的。
鸭科夫第二个忠实还原塔科夫的,是“技能,商人,藏身处”三个维度的成长系统。
塔圈里一直有一个我不太认同的说法:塔科夫不是FPS,而是MMORPG。虽然我一直不明白一个不能配技能build的游戏怎么能是RPG,不过这个说法倒确实很好的概括了塔科夫成长系统的丰富程度。
塔科夫的成长系统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它的多维度性。玩家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技能等级的提升,还体现在商人关系的深化和藏身处的建设上。
技能系统让玩家感受到自己(而非仅仅是装备)在变强。当你的耐力技能提升后,能够跑得更远、跳得更高;当搜索技能提高后,打开箱子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些改变不是数值上的抽象增长,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能力扩张。更精妙的是,技能提升的方式与游戏的核心玩法完美融合:你通过跑动提升耐力,通过搜刮提升搜索速度,通过治疗提升医疗技能。这意味着玩家在游戏中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为自己的长期成长添砖加瓦。
商人等级系统则创造了另一个层面的进度感。随着与各个商人的忠诚度提升,玩家能够解锁更多商品、享受更优惠的价格、接取更高级的任务。这个系统不仅是"变强"的途径,更是打开游戏深层内容的钥匙。许多强力装备、稀有物品、甚至某些玩法机制(如保险、物物交换),都需要特定的商人等级才能解锁。
藏身处系统则将成长具象化为可见的空间建设。玩家投入资源升级各个功能模块——工作台、医疗站到情报中心——每一次升级都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可以自己制作高级弹药、以更低成本恢复健康、缩短任务冷却时间。每当你回到这个空间,都能看到自己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基地",这种拥有感是纯粹的数值成长无法提供的。
这三个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们的相互依赖。任务完成度影响商人等级,商人等级解锁藏身处升级所需的物品,藏身处升级又为技能提升提供加成。这种相互咬合创造了一种"总有事可做"的充实感。即使某次下图没能完成主要任务,你也可能提升了某项技能、收集了藏身处升级所需的材料、或是积累了商人经验。
鸭科夫在忠实还原这个交织的成长系统的基础上也注入了开发团队自己的优化和理解。比如技能系统不再是通过游戏内的行为升级,而是在藏身处里花费货币和敌人身上掉落的核心直接升级,直接避免了很多为了快速达到特定技能等级而进行的重复劳动。鸭科夫的藏身处——地堡也在升级的基础上追加了建造系统,让玩家可以随心所欲设计各个设施的布局,使得“藏身处”向成为玩家的“家园”迈进了一步。
鸭科夫第三个还原的也是搜打撤游戏核心中的核心:一个几乎所有物品都有其独特用途的物品系统。如果任务系统提供方向,成长系统构建长期目标,那么物品系统则是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纽带——它让搜打撤游戏的核心行为"搜刮"变得真正有意义。
在多数搜打撤游戏中,物品本质上只是套了不同外壳的游戏内货币。更有甚者直接把物品价值在战局里标了出来,并按颜色归类,物品完全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名字,变成了“大金”“大红”的代号。在这些游戏中,你搜刮物品的唯一目的是将它们卖掉换钱,然后用钱买更好的装备。这种设计将丰富的物品种类简化为一个单一维度:价格。
塔科夫和鸭科夫的物品系统则完全不同。塔科夫中,物品不仅有市场价值,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东西:军粮可以交给Peacekeeper,让他去做他声称的“人道主义援助”;螺丝和螺母要常备几十个,因为它们是藏身处升级的主力军;前期拿到糖要攒着等到藏身处升起来之后可以手搓私酒;银项链可以在Mechanic那里换到便宜好用的半改M4;贵重物品每种都要留一个最后交给黑商……塔科夫里有成百上千种物品,而老玩家见到每一种物品,都可以立即想到它有什么用途,物品不是套壳的卢布,而是它们本身。
这种设计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是:玩家在搜刮时会产生真正的惊喜感。当你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某个任务物品,当你终于凑齐了藏身处升级所需的最后一件材料,当你意外获得了一个稀有的制作材料——这些时刻产生的满足感,远超单纯拿到高价值物品的刺激。因为这些物品的价值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与你的具体目标直接相关的。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物品价值体系,让塔科夫中跑SCAV这个看似低级的玩法也足够rewarding。即使你作为SCAV出生时装备简陋,即使你避开了所有高风险区域,只在边缘地带搜刮残羹剩饭,你依然可能获得有意义的收获:一个任务需要的小物件、一些制作弹药的材料、几个藏身处升级差的螺丝和螺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垃圾",在塔科夫的物品生态中都有明确的用途。
物品系统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知识门槛。新手玩家往往不知道哪些物品真正重要,会为了拿一些高价值的垃圾而放弃关键的任务物品或稀有材料。而经验丰富的玩家则对物品生态了如指掌,知道什么该留、什么该卖、什么值得占用宝贵的空间。这种知识的积累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它让玩家对游戏世界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控感。
鸭科夫虽然相比塔科夫在物品丰富度上大刀阔斧的做了简化,但是依然在物品之间做出了足够的差异性。首先是在制造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分解系统,让很多高级物品可以在工作台分解成它的下级材料,为物品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比如我游玩的时候拿到低耐久的AK103就会将其分解来稳定获取一个高级零件);并且增加了很多物品的用途,例如在健身鸭处用食物获取生存技能,每个敌人都会掉落用以升级的碎片和用来抽取护符的羽毛等。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塔科夫这样一个剥离了硬核战斗和PvP博弈的游戏,依然能够吸引玩家深陷其中?为什么塔科夫的玩家最怀念的是拓荒期而非"毕业"后的自由?
答案在于:真正决定搜打撤游戏生命力的,不是战斗的拟真度,不是玩家对抗的激烈程度,而是内容生态的深度。任务系统、成长系统、物品系统——这三者构成的复杂网络,才是将单调的玩法循环转化为有意义体验的关键。
这些系统协同工作,使得玩家每一次下图,都会使游戏进度同时在多个维度上推进:完成任务、提升技能、收集材料、积累商人经验。这种多维度的进度感让玩家很难感受到单调——因为即使某个目标暂时受阻,总有其他方向可以推进。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在拓荒期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资源的稀缺创造了权重,能力的受限激发了创造性,每一点进步都有清晰的质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如此多的搜打撤游戏都未能复制塔科夫的独有体验。它们忽视了搜打撤游戏真正的护城河:构建一个足够丰富、足够有机的内容生态,需要大量的设计功力和打磨时间。这是一道看似平凡、却极难逾越的门槛。塔科夫和鸭科夫的成功证明:即使是看似单调的玩法循环,只要能够为其注入足够丰富的内容层,就能让"推石上山"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最终,不是玩法的复杂性决定了游戏的深度,而是内容的丰富性创造了持久的吸引力。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