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是一些玩完以后感觉不足以写出很完整的东西,所以轻轻松松写了,所以不太足以每一个都作为单篇的内容发出来的小感想的集合。本次包含
《缄默祸运》《超级机器人大战Y》《魔法少女的魔女审判》
话是这么说……其实魔审越写越嗨倒也确实算是认认真真写了()
我非常,非常,非常,害怕恐怖游戏,害怕到当初小学的时候玩生化危机6都能抖三抖。我知道我知道,那可是生化危机6,但我真的怕。
还有初中的时候玩逃生,在爬进精神病院以后,打开第一个门的jump scare点就被吓到大喊然后在菜单蹲了半个小时最后退出游戏卸载游戏。
不过在一个朋友的鼎力推荐下(指直接就送了我一份)我打完了这个游戏。
游戏的玩法就是纯粹的步行模拟和点击解谜外加一小段很蹩脚的第一人称射击,点击解谜的交互上也没太多可说的。不过掰开角色的嘴往里头喂东西和切蛋糕的操作倒是确实算有意思的。
剧情本身很简单,通过乱序叙事制造悬念调动我的兴趣也还算成功,而且短短两小时的流程中也真的把货船上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的栩栩如生,剧情本身说到底也没什么值得深聊的,整体的剧情氛围营造的很成功,各种抽象化的超现实的表达也将一个简单的悲剧变得更具有情绪上的冲击力。
但这是它的优点的同时也是它最大的缺点。游戏的前期,这种抽象的表达还能称得上是新奇有趣,还能称得上是巧思,与实际的现实部分的分布也是大致的一比一,所以这时的游戏体验其实相当不错。
但从中段开始,这种聚焦于角色心境的,用各种恐怖和猎奇要素堆起来的桥段的占比越来越高,越来越高,以至于最后几乎可以说已经没什么现实世界的事情了,它的形式过度的挤占了它的表达,以至于到最后我只觉得疲惫。
“你快点让我看结局吧,我不在乎你这堆堆砌起来的血腥猎奇恐怖元素。”
这种疲惫甚至都冲淡了游戏的恐怖氛围,冲淡了本该有的情绪冲击。
我只是要一枪崩一个人,你把我送到墓地里,在墓地的迷宫里让他追杀我,让我在墓地里杀死他——很有趣,我其实很喜欢这里的这种表达,但是你让我崩他两枪差不多得了,你有必要设计出一个我扣扳机还有双动左轮的击锤延迟,他还会躲避我的枪线,同时我瞄准还要放大个恨不得比我在战地3里用ACOG瞄准还要大的倍率,然后我还必须要崩他四枪的桥段吗?
我不觉得这会给我更强的冲击,我只觉得这让我感到疲惫。
等到了后面,让我用X光扫描一个巨大子宫里的婴儿,我用脚都能猜出来肯定是追逐战,当那个连体蜈蚣的婴儿从子宫里伴随着巨大的音效冲出来的时候,在那个本应非常吓人的场景中,
它有一些很有趣的表达,比如那个墓地,比如那个写着“No truning back"的需要不停后退的通风管道,以及最后一张写着“Responsbility”的纸条出现在上面,我不断后退不断远离我的“职责”的表达。
它的形式过度压过了它的剧情表达。但好在它只有两个小时的流程,再怎么样也就两个小时而已。
EX难度的前中期玩着实在相当刺激,但又有合适的资源产出在中后期通过叠数值来进行减负,可以说不管是想给自己狠狠上强度还是想哪怕在EX难度也不给自己太大压力的玩法都行得通。虽然为了获取资源刷战线的时间确实稍微有点长了。
一开始感觉奇奇怪怪的男女主人设和莫名其妙的忍者机在实际玩到以后发现真的越看越顺眼,原创机实际的战斗动画确实帅的。
但是除男女主和艾蒂卡以外的我方原创人设都实在是……一言难尽,米娜的商店立绘更是莫名其妙,制作组不会真的觉得这么整很好看很抓人吧。
剧情看的人也很爽,每个作品的融合度相当高,还有好多很有意思的互动彩蛋和互动剧情,好多设定又能和原创的反派设定联系在一起,几个原创角色的塑造也确实都挺有魅力,很有记忆点。
这部的夏亚也是真从头飒爽到尾,连砸石头都是天帝/西洛克给代劳的xDDDDD,太整蛊了。
除了水星,感觉水星的剧情一点脑子都没带,就是整个硬塞进去,和整个剧情甚至世界观都格格不入,一边是跨越革命战争的地球和殖民地向往和平,结果一到水魔的剧情学校里就是莫名其妙的地球居民和宇宙居民的互相敌视,哪跟哪这都……
感觉都是学校完全可以和银河机攻队融一下之类的,疑似有点太不想动脑子了。
不论如何都给我玩爽了,可惜的就是梅萨没打赢复活赛,唉。
还有一个小问题是本作的敌人种类确实有些单一,虽然高达的剧情写的很有意思,但高达系的敌人可以说就几乎没有,以往多是对抗新吉翁,所以还有吉翁军可以打,但本作的总帅白的不能再白,根本就没什么可打了,EW的故事本身就很短而且本身原作就没什么像样的BOSS,武斗传也是完结参战而且不同于T那种表面完结实质再演一遍,水魔第一季更是只有决斗,只能靠隔壁乌尔伽鲁撑正面战场,所以几乎相当于这一大票的高达作品其实根本没有敌人,自然就只能靠别的作品来撑关卡,结果打来打去都是那几个怪和那几个老熟人,确实是稍显审美疲劳。
不过这作好多作品都是有直球后续的啊,水魔第二季,马三角的剧场版,种自和古利特宇宙,再加上结局的结束感也实在不强,还直球留了战线任务让人打,感觉是不是有在规划Y2的样子,这样的话指不定还能干脆用古利特宇宙的设定和30联动,虽然那样好像又变成时空震穿来穿去了,实在不喜欢这种穿越来穿越去的设定。
诶,接下来把V高达补完,然后看看被骂烂了的30是什么情况,这次的选关做的还挺好,感觉都到了我回去补老机战的话可能会不适应的程度,不知道30是做成啥样了。这种可以塞一些在剧情之外的小互动小剧情小支线的模式还挺不错的。
打机战Y边打边顺手补完了哥斯拉奇点和古利特三部动画xD,哥斯拉奇点是真好看啊,从来没预期过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
纯洁的艾玛……善良的艾玛……乖孩子艾玛……艾玛好可爱……艾玛……
本来对艾玛没什么感觉的,最喜欢的几个应该是诺亚和雪莉和米莉亚,结果二周目变希罗以后就有点不适应,推完以后越想越觉得艾玛可爱越想越觉得艾玛可爱现在已经没法不想粉色小笨狗了,魅惑菇发力了说是()
好吧,说正事来。我其实根本没关注这个游戏,印象里或许也就是几个月前莫名其妙刷到过一个很短的PV所以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什么时候出的demo乃至于什么时候正式发售的我都不太有印象,只记得零星刷到过demo质量奇差与正式版后续剧情的质量把demo秒了的神奇标题,而且在刚发售的两个月,这游戏的热度好像也确实并不算太高,最近一个来月才突然在QQ群里开始井喷这部作品各种各样的表情包——至少在我的感知上是这样的。
但我的一个发小以前打完了所有弹丸论破,然后在他推完以后,他开始不遗余力地试图让我也玩一下子,包括但不限于在我们的小群里疯狂发神秘蓝发小女孩的表情包,然后我跟着他一起发,最后他受不了了,终于赶上了打折送了我一份()
我通关所用时间算是比较长的,因为我几乎是听完了每一句配音(拜托角色们的动静真的都好可爱,CV的发挥真的顶级,一看声优表我草有老资历.jpg),当我最后狠狠用一个通宵一路到通关后,看着最后艾玛与希罗相拥的CG,听着最后的ED,看着一个个简笔画出的少女们的后日谈素描,回想起一切的开始,回想起十三位少女每一位的故事,我这三十多小时值透了,我要看的就是这个。
首先,虽说游戏是个“推理”游戏,但游戏本身的推理部分确实是比较粗糙,而第一案的设计更是让我感觉惊世骇俗,不论是举证部分的混乱还是案件本身的设计,要不是我提前就被打了预防针说第一案确实做的就是一坨,恐怕我也真的不会玩下去了。但能看出来的是,制作组自己其实也很清楚自己的推理部分与案件设计能力究竟是什么水平,也因此,他们并没有在自己明显的短板上过度用力,因此刨去惊世骇俗第一案,游戏后续的可以说是所有案件不说设计的有多精妙,至少都说得通,不会和第一案一样离谱到出戏。只不过落在游戏性上,会出现证言、证物与证人的选择在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时候我几乎已经知道了会是什么样的事情,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个证物哪个证言才能正确反驳,有时候又是单纯的抓不出门道,即使能感觉出不对劲也无法准确指出,到最后就会归于一条路径:半个穷举。
为什么我说是半个,因为我确实没有一次是彻底放弃脑子一个个点过去的()大部分情况下到了中途也能发现最有可能的选项()
所以本作的推理部分确实是挺图一乐,虽说如此不过他们好歹确实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认真去做推理的部分,在案件中确实会让我有一些拨云见日的感觉,哪怕很多时候通往结果的路实在有些不够畅快,但他确实是能让我这种不怎么看,不怎么玩推理作品的人摸到推理的乐趣。虽然我想对于那些身经百战见得多了的推理迷来说恐怕会感觉到十足的血压升高就是了()
但在不成熟的推理部分中,制作组又能够通过辩论与举证手法的区别,来完美的区分开艾玛与希罗的性格与风格。
在艾玛的魔女审判中,她所依靠的是自己亲自调查接触的证物,在争论中以实打实的推理与证据链敲定凶案的真凶。某种意义上她其实是被动的一方,她需要自己去拿到有用的证据,自己通过对方的漏洞去反驳,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点最终自己建立牢不可破的链条来完成对案件真相的证明,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是艾玛的战斗方式。
而希罗则完全相反,这一点制作组在二周目的第一案中就相当完美地展示出了希罗论战方法。她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场审判在在实际上并不存在同外界社会相同的规则,所以实际的证据虽然对于揭露真相来说依旧不可或缺,但是在一场审判的讨论过程中却并没有那么的重要。所以明显可见的是,与艾玛小心翼翼的防守论证不同,希罗的审判充斥着外放的攻击性,她不惮于使用没人能反驳但是足以令对方心慌的伪证来主动进攻,而证据不足的部分就让被她说服的其他人来辅助论证,即使是去诱导她人的想法也在所不惜,这是属于希罗的,建立在对自己身为正确一方的绝对自信上的战斗方式。她不需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是要证明对方是错误的。
这两点甚至在两人的审判BGM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与表面上的软弱不同,艾玛的审判音乐实际上给人一种极其理性,冷静,与优雅的感觉,时而悠扬时而紧凑的提琴声与钢琴声完全代表了其用完备的证据将事件抽丝剥茧露出最终真相的过程,也几乎完美符合我在对着那些证据与可疑的发言绞尽脑汁的游戏体验。
希罗的审判音乐则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的反面,其音乐从一开始就代表着希罗强势的形象,又因为每一次她都是嫌疑人之一,所以反击的感觉也十分浓厚,她的音乐不停地在展现她的激进与对自己的自信,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我怀疑,只有自己创造出破局点的主动性,与迫使对方露出破绽,将对方逼到没有任何退路的攻击性,当对方彻底无路可退时,真相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是的,本作的推理与审判环节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角色塑造,更好地讲述故事。
这就是本作的长板,也是制作组明确知道的,自己所擅长的东西。
是每一次都能触动到我的每一个角色的故事,每一个角色的行为,对每一个角色的塑造;是在这座孤岛监狱中少女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连系与避无可避的,终将会发生的凶杀案与审判;是安安与米莉亚在娱乐室中的一起看电影的时光;是为了保护艾玛谎称自己已经交换了身体,甘心被安安杀害米莉亚;是为了保持人类的形态而甘心死去的汉娜,与为了让汉娜不变成魔女,亲手绞死了她的雪莉;是在充斥着悲伤,凄凉,与绝望的最后,那个几乎带着一丝神性的,长出双翼的,轻声呢喃着一个个朋友的名字,呢喃着自己对她们的遗憾,最终轻声说出那句“大家去死就好了。”的艾玛。
是在希罗回溯后的世界线中,为了保护姐姐而甘心受审的奈叶香;是为了让大家打起精神而组织起一场舞台剧的蕾雅,和为了让大家从审判的阴霾中解放策划了假凶杀的安安;是为了保护希罗,而不惜拼命伪造现场的艾玛;是在水缸中,最后与希罗互相说出来不及说出的话的诺亚;是得知了一切真相,却再也没有机会与艾玛道歉,在艾玛的尸体前尖叫,在审判后的牢房中痛哭的希罗;是带着一切的答案,为了拯救自己的同伴跨越了自己的心魔,以自杀的形式进行死亡回溯,回到了一切开始的第一天,以被称为怪物的样貌,在审判庭中如同审判长一般组织起魔女安息仪式的希罗;是最终释怀了自己数百年来复仇的执念,为了保护所有人,甘心自己带着梅露露死去的大魔女;是除此之外的更多更多,是十三位少女在这座孤岛,这座宅邸中,跨越了三个世界的绝望,经历了各自的生死所讲出的故事。
在一切结束之后,艾玛与希罗相拥在一起,伴随着ED,获得自由的少女们也迈向了各自的人生,这一切才是本作最终能摆脱第一案那把抽象的简易长矛与混乱的证据举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无穷的回味的原因。
作为一部跨越了绝望,迎来美好结局与充满希望的未来的作品,它也是合格的。
有一说一,我真觉得结尾那个所谓的彩蛋很烂,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总是喜欢在结尾留一个自以为很爆的扣子,我很难觉得这种石锤多元宇宙之间有实际上的联系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说实话,我也对他们能把控好这种设定表示完完全全的怀疑态度。他们最好能圆回来,或者最好放着不管。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