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子整理】【线下对措】允许通过灵活就业,满足一定时长和绩效要求,来获得或维持正式会员资格 2025.10.11
视频标题:【线下对措】允许通过灵活就业,满足一定时长和绩效要求,来获得或维持正式会员资格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44pz7Euu
文章内容基于未明子内容,由孔维涛整理创作,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掌握教学内容,文后附有笔记与整理后的原文内容。
援助,而非纵容:为什么一个“家”必须要求你出去工作?
想象一下,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为你提供远低于市价的食宿、温暖的社群关怀、甚至还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避风港”,一个能让你在人生低谷时喘息和充电的地方。但现在,这个“避风港”却发布了一项冰冷甚至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无论如何,你必须出去工作,否则将被清退。
这是否违背了社群互助的初衷?恰恰相反。本文将深度剖析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读完本文,你将理解援助与纵容的本质区别,并明白为什么对于个人和社群而言,重新承担生活压力,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也是唯一的一步。 我们将一同探讨,一个健康的社群,其“爱”与“规则”的边界究竟应该划在何处。
一个普遍的误解是,提供帮助的社群就应该像“家”一样无条件包容。然而,演讲者开篇就犀利地指出了这个模式的危险性:“这里不是家庭,不是家族。”
家庭的纽带是血缘,其责任近乎无限。但一个互助社群的资源是有限的,其存续依赖于良性的循环。当一部分成员将这里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挂逼”(网络俚语,指无所事事、依赖他人而活),他们就从一个求助者,变成了一个资源消耗者。
对社群而言:占用了本可以给到更需要、更积极成员的资源(包括食宿、关怀和指导),可谓“占着茅坑不拉屎”。
对个人而言: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人会像一根失去重物的弹簧,彻底丧失张力与弹性。这种“豢养”模式,最终只会“豢养懒惰”,消磨掉一个人最后的斗志。
因此,社群必须划定一条底线:以任何形式的就业,作为享受社区福利的先决条件。 无论是送外卖、做保安,还是分拣快递,工作形式可以灵活,门槛可以很低,但“劳动”这个行为本身,不容商榷。这标志着社群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庇护所,到主动的赋能平台。
当然,仅仅提出要求而不提供支持,那是苛责。这个社群的智慧之处在于,它在确立严格底线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套极为务实的支持体系。他们的逻辑不是“你必须工作,你好自为之”,而是“你必须工作,我们来帮你开始”。
这种支持体现在多个层面,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清晰地展示出来:
这个体系的核心思想是“支持,而非替代”。社群提供的是钓竿和渔技(生产资料与培训),但钓鱼这个动作,必须由成员自己完成。它清晰地界定了社群责任与个人责任的边界。
三、 个性化“处方”与严肃的“责任”:如何量化“努力”?
面对“必须工作”这条硬性规定,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工作多久才算“合格”?社群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而是引入了一个更为精细的概念——“必要劳动时间”。
辅导员会根据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他们的财务状况(例如是否背负债务),来“量身定制”一个最低工作时长。
这种个性化的“处方”,既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也传递了一个严肃的信号:社群对你的帮助,与你为自己生活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与之配套的,是严格的约束机制。例如,严禁会员之间相互拆借资金给那些刻意逃避劳动的人。这一规定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为了切断“依赖共生”的链条,逼迫每个人直面自己的生存责任。
四、 “隔离墙”与“最后通牒”:当善意遇到“烂泥”
那么,如果有人在获得了所有支持后,依然选择“躺平”,该怎么办?
对此,社群的态度是“仁至义尽,然后放手”。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必须有能力清除有害的元素。这里的“烂泥”,指的正是那些“扶不上墙”的、彻底放弃自我的人。
物理隔离:调整宿舍,将那些状态最差、最可能被清退的人集中到一起。这就像建立一道“防火墙”,防止消极、颓丧的情绪在整个社群中蔓延。
最终清退:在反复沟通、提供机会均无效后,启动清退程序。演讲者直言:“我们不会放任烂泥混在有用的砖石当中。”
然而,铁腕之下也保留了温情的一面。社群设立了“抗辩权”。如果一个成员无法工作,是因为某些难以启齿的、特殊且重大的原因(如严重的心理创伤、家庭被欺骗而欠下巨债等),只要他愿意主动、坦诚地与咨询员沟通,社群依然会酌情处理,给予特殊的庇护。
这最后一道程序,考验的不再是工作能力,而是沟通的意愿与基本的信任。一个连求助和解释都不愿意的人,也就真正关闭了所有被帮助的可能。
这个社群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最高级的善意,不是给予庇护,而是激发力量。
将一个人置于完全没有压力的“真空”环境中,看似是爱,实则是剥夺其成长的权利。生活本来的面貌,就是机遇与压力并存。通过设立“工作底线”,社群实际上是在强制性地帮助成员重新接入真实的世界,让他们在与社会的碰撞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这不仅仅是一个社群的管理规定,它更像一堂关于个人责任、社群边界与生命活力的公开课。它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共同体”,无论是家庭、公司还是社会,其长久的健康,都依赖于每个成员的自我驱动。
最后,留给每一位读者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你看来,一个健康的社群,其‘爱’与‘规则’的边界应该划在哪里?
拒绝“家庭式”庇护:明确社区与家庭的界限,社区提供的是基于规则的扶持,而非基于血缘的无条件包容。
杜绝“躺平”文化:廉价的食宿与资源是为奋斗者提供的“加油站”,而不是为逃避者提供的“安乐窝”。
目标:防止善意沦为对懒惰和消极的纵容,确保有限资源能真正帮助那些积极自救的人。
就业形式不限:无论是送外卖、做保安、分拣快递,还是在线接单,任何能创造劳动价值的形式都被认可。
就业时长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劳动时长,确保会员不是象征性地“动一下”,而是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
核心逻辑:劳动不仅是为了收入,更是为了维持积极的生活姿态,重新与社会建立连接。
提供生产资料:为需要的人提供启动工作的基本工具,如为外卖员提供电动车。
提供技能培训:为希望提升技能的会员提供设计等领域的培训,帮助其获得更高价值的工作。
创造进阶机会:在满足基本劳动要求后,提供参与内部项目、活动和深度培训的机会,实现个人发展。
“必要劳动时间”:根据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如债务)量身定制最低工作时长,实现精准扶持。
禁止内部“输血”:严禁会员之间向“刻意躺平者”借钱,切断其依赖他人生存的路径。
物理隔离:调整宿舍安排,将消极怠工、可能被清退的成员集中,形成“防火墙”,避免消极情绪蔓延。
我们明确强调一点,无论如何也得“以某种形式就业”,在地的俱乐部会员,正式的会员。
我们已经非常正式,也非常认真地向俱乐部成员传达了:这里的比较廉价的食宿,不是为了你“挂逼”而存在的,而提供给你的。如果你完全失能,不能有任何的劳动产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是实物的产品还是说虚拟产品,现实服务还是在线的服务,我们是不会无止境地去把我们所能够提供的帮助、这些资源,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你们的。这里不是家庭,不是家族。
这里有基本要求,基本底线。这个基本要求、基本底线现在明确告知你,哪怕是灵活就业也可以,但是你得就业,并且达到一定的就业时长。在就业时长当中,我们可以提供就业形态本身需要的一些培训辅助。明确了,送外卖,我们可以租电瓶车给你,甚至说前面一两个月电瓶车就是借给你用,不要钱。你如果说是要去做设计,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哪怕是在网上接商单什么的东西。
在就业时间之外,我们提供廉价的食宿,我们也提供一些进阶发展的机会,有培训,有项目活动参与的机会。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无论如何,你不能一天到晚挂在宿舍里面,或者说漫无目的地游荡。你必须,哪怕是灵活就业送外卖,哪怕你是做保安,分拣快递,打零工,你得要(有工作)。
并不是说不允许你有闲暇。你送外卖的话,你一天送个四五个小时。但是四五个小时,或者说它是餐峰单比较多,你只做一个餐峰,然后你可以做点跑腿或者怎样,你一天最起码说一个餐峰加上一个附带的大段时间,你是在创造劳动价值的。
(如果你)完全逃避劳动,完全逃避一个被生活的物质压力所加载的、这种有一定分量的生活状况的话,我看不到任何的可能性,你在我们提供的帮助支持之下能够成长,能够进步。我们提供的这些帮助和支持,就变成对于你的一种纵容,豢养懒惰,或者说豢养那么没出息。所以我们该传达的都已经明确传达了。
处在临界状态的人不少,肯定是一只手数不过来的。我们已经是倒计时了,倒计时了。而且我说难听点,你有一个俱乐部在这边,餐饮店提供的这些廉价餐饮,就像玩一样。你就把你当送外卖,或者说是分拣快递,你就当是去玩一个游戏。无非几个小时玩完了,回来之后,我们认你这个人还是有朝气、活力的,没有沮丧,没有绝望的,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东西,然后去二楼自习室里面学习,或者说你可以乐于式地参加一些……你还是正式成员,乐于式地参加一些培训,参加一些活动,集体活动。
先做了这一步,我们就要求先做了这一步。为什么说之前有人类似这个样子,他还是被我们清退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培训项目,他依然会在他自己的无聊的空闲时间胡思乱想,拉小团体,传一些带有病理化倾向的一些所谓的“项目”。
我们会制定好他要多少时间,但是这是和每个人的收入状况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一刀切的。我们认为你急需短期内就获得一些现金的话,我们会强行制定标准,要求你干久一点,至少这个曲线,你说能够平款下来。我们总体来讲就是说,你欠的钱,你干久一点,我们会要求你干久一点,然后再负担得起一定的这个俱乐部开销,还有自己的一些开支、房租,还有点余力可以逐步地去还款。
这是我们的指导员,他要甚至说量身给每一个人……当然我们的辅导员或者说我们的秘书,他们会量身给每个人设定他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一个立场,“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什么必要?对于你能够维持你正式成员的一个……正式会员,说错了,他们都不是成员,正式会员都已经是这样了。如果这样还不行,烂泥扶不上墙,我们不会放任烂泥混在有用的砖石当中。仁至义尽。你非要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个冰冷的处置的话,那是你自找的了。
那么现在第一批的话,全是男的,有手有脚,没有一个在我看来是残疾的。有手有脚,不愿意找工作,什么工作都不愿意去找。不好意思,这个共同体的话,我说什么形态的劳动都不愿意去,(认为)非劳动是有额外的意义、额外的价值、额外的妄想、幻想的可能性,这不符合我们的理念。现实是真实的,人必须为人的生活,每一个字,每一个喘息的缝隙,都是自己加倍努力换来的。你说状况是否一定是合理的或者是正义的、正当的,这个另当别论,你自己得把你的生存姿态摆出来。
那么由此就是有一个衍生的,我们说一个比较强制的规定,就是不允许相互拆借了。特别是对于那些生存状况是刻意“挂逼”,刻意逃避、躲避一切形态的有压力的劳动的话,他们是失压状态,失去了压力,失去了生存的压力,就像弹簧弹出来的一样。这块崩坏的确是很难找到的。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或者说更广泛意义上,相互拆借……你如果是急需有一些投资项目计划安排,或者家人生病了要水滴筹什么的,这些东西都好谈。甚至说,这都可以就是出面,官方帮你去做这些事情,做这些协调接洽。但是你如果只是个人存在懒惰,一天付一天地在出租屋里面逃避自己要养活自己的一个基本命运的话,那么不好意思,我再说了最后一次,不好意思,你会被清退。
很多人把这里当伊甸园了,很多人把这里当成一个小天堂,那你就纯粹过来“挂逼”、占便宜的。这不是我们要的,资源是有限的。你“挂逼”占便宜了,什么都不做,占着茅坑不拉屎,另外一个可以振作起来,可以帮助他自己、帮助他的家庭,甚至说不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以及帮助整个社会,这些人,他的资源被你占了,被你浪费了,不应当如此。我们资源不仅是吃喝的一个资源,我们提供的资源还包括生活的关怀,对你整个人的一个动向的一个把握,有辅导员、心理老师,你认同这些虚的这些东西,都是正式会员他才有的,才一定就有的。
你看来好像找到那个家的感觉,但是毕竟这不是你的家。你家,你是因为血缘,或者你是对于父母的将来、未来的养老的预期、一个职责、责任。但是这里不是你的家,这里没有人要你们来养老,这里也没有人说和你就有血缘的那种法律上抹去不掉的一些关联。归根结底,从一开始的时候是陌生人,后面逐渐熟了,变成朋友,相互之间相互扶持了。
所以这个事情,很多人的考察期就是陆陆续续地到期了。有的是什么签了所谓“对赌协议”,如果找不到工作,最低意义上的、最简单的、门槛最低的工作,是“不愿意找”。我们觉得只能说,这里不是你适合待的地方,你待在这里只占便宜而已,我干嘛要让你占便宜?那么为了适应,就是做了不允许拆借,不要再借钱给他们了,就是大家都要达成一个共识。又欠一屁股债,你做不下去,那你就收拾铺盖卷,回去跟你家里面的人要钱,你滚吧!我让你滚蛋了。
如果你想振作起来,那可以,有电瓶车给你用,或者可以有相应的培训、相应的这个讲座让你熟练上手,直接有一个很初步的一个……相当于有人陪着你,你看那帮去送外卖的,他不是单枪匹马地去送的,都是一些好朋友,一块儿去送的,状况都差不多的人一起去送的。
然后是这样的,这只是权宜之计。但是就哪怕是这样的一个极低的一个标准,很多人不愿意,那就再见了。然后还有一个,宿舍的居住状况要调整一下,这种比较类似的,相当于随时随地可能被放逐的,他们要去……我的想法是,这里面的房东……主要如果说房东本身烂了,不叫房东,就是租房的那个人,合同相关方,他本身烂了,本身就放弃了、堕落了,那么怎么样?其他人先走完,这个留给你,然后就是臭味相投、同病相怜的那些全扔在里面,这整个的把它切断掉,再见,不跟你打交道的,再也不打交道的。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什么?第二种情况是,他转入这种用灵活就业来充数。这个状态也不是长久的,我们即刻要给他接续到制定他这个人的发展方案。所以制定一个人在这里调整好、发展好,首先是要过渡调整,然后再重新接入到有一定烈度的、有一定压力的、有一定未来预期的生活进程当中去。
现在问题就是说,这些人,真的不是“小富即安”了,真的是“小保即安”。饭吃了往那一躺了,做的事情越少越好。这不是我们提倡的,你什么都不做,一堆有机会往这一摆,白烂摆在这边。
然后我们要讲的是,允许你们有抗辩权。比如说你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没办法,或者害怕高速、害怕电器什么,你如果有恐惧症或者类似的,一个抗辩权,可以向最后一次跟你进行一个在这里的发展意向汇报咨询的咨询员,表明你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不得不啃老,或者不得不没法……下定下一个……不仅仅是躲灵活就业这些东西,还有就是本质工作也是完全是结构化的,没有办法找到的。你证明你的路断绝了,然后你又必须要一个就是不……正式会员的身份来庇护你,这些情况也可以载明说明,我们不是不近人情的。如果你真的是什么家里面欠了一大堆钱,什么在躲债,类似的,自己又被父母忽悠了什么东西的,我们也是会酌情放宽。但是你不表述,你不说清楚,那就是有意对抗,那就是你不把别人的心意当回事,纯粹自私自利的人没必要来俱乐部共同探索幸福快乐、生命的意义,你自己一个人去做“单机版”行不行?
所以总结起来,我们会尽量地在场地上调整好,不要弄的就是他们这边绝对不会……赖着不走了,退租不好退了,起矛盾。这是一点。
第二点是,无论你……当然我们说的“不准拆借”。还有我说的就是最后一点,相当于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无论你在准备多牛逼的一个技术或者说一个是什么创业项目,无论怎样,必须通过灵活就业或者说某种形式就业,要扩大交际圈,不要完全在内里这样腐化、内卷起来。扩大交际圈,然后和相对还具有专门的、专业的、商业化运作和经营理念的社会分工的载体,比如说这个厂,我说你去送外卖,送外卖也会有一个车队,有个站长。你就搞设计,接点私单,他也有一个圈层,可能有微信圈或QQ群。无论怎样,你要加入这些和俱乐部封闭的内在关系不一样的一个人际关系当中去,然后通过对比,你还觉得这里好。
不是说我给你提供工作,这不是我给你提供工作。是我们提供一些技术培训、知识铺垫,还有是吧,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我们提供这些便利,但是更多是以你为主。但是为了查证你真的在做这些事情,我们会有特别的一些办法去,当然是得到你的许可了,去了解你到底跑了多少路、跑了多少单、赚了多少钱。
是吧?可是这个话我们已经说在前头了,做好心理准备。不是就是你拿完你送外卖的电瓶……都给你买了电瓶车了,你怎么能一天只要送过三个小时然后就可以在这……还有一点,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必须“到地”(指到俱乐部指定地点报到)。不允许窝在宿舍里面,而且必须是在早上“到地”。“到地”了之后,对于你的状况进行一个登记,然后进行一个……甚至说将来会有一些方案,是比较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方案,然后这每一个方案就乘载几个人,相互监督。你可以说在宿舍里面你不是……宿舍,但是到这里,你是同选一个灵活就业方案的。
那就相应的,在这里面会有一些……甚至我们会提供一些,除了你去灵活就业之外,还会有些别的一些事情你要去完成、达成,来证明你回归主流社会,或者说把自己嵌入到现实的物质利益纠纷的生存情态里面去。
然后我还是强调一遍,有钱的不要那么同情心、道德主义泛滥。严肃地要批评所有道德主义错误。你豢养他,你纵容他,是害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这个人没有希望,这个人没有改变的动力,他跑到哪个房间里面,房门一锁,鬼知道里面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这里就是说,提供了生活上的保障和支柱,是有前提的。
是有前提的,你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把我们的理念往更广、更宽大的方向去宣讲……说,我又很困,刚刚讲的那些东西在工作机里面都是不停地乱的,我要不停地去理他们的。
那我就费口舌跟你们讲这个东西,因为我在场也讲,我们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不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跟着人情走了。我不再说对你们有什么情感上的亏欠,欠久了,这个东西,这个游戏到此结束了,到此为止了。行吧,我都已经不停打哈欠了,已经很困了,就讲到这里。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