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5日凌晨,《Dota2》2025年国际邀请赛总决赛(以下简称Ti14)落下帷幕,中国战队XG最终不敌Falcon,遗憾屈居亚军。
在整个赛事之前,来自中国的3支战队其实都并不被看好,舆论普遍认为,战车和XG能够打进8强或者6强,就已经是符合预期的成绩。
不过,随着赛事的进行,此前两次斩获Ti亚军的Ame选手率领的XG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先是出乎预料地在瑞士轮4-0率先晋级(晋级战还是内战战胜战车),随后在淘汰赛第二轮掉入败者组的情况下战胜BB,进入“决赛日”。
决赛日上,XG先是2-1战胜PV,随后又在总决赛一度2-1领先Falcon,然而,剧情略显残忍地和前两次过于相似:XG连输两阵,最终2-3遗憾败北。
昨晚第三把打完之后,我截了两张 斯文 配件的图,备着当夺冠之后发机组的配图。但其实,虽然当时拿着两个赛点,但冥冥中还是感觉没办法夺冠。比较,这快十年里,我们经历太多了。
虽然心里一直堵堵的,但其实还挺满意的,毕竟这个结局其实已经远超我最初的想象。毕竟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战队的成绩一直不好,能打进决赛,能再一次站到 2-2 面前,其实挺开心的了——谁敢在开赛前预言这个结局?
这次看完的心情有点像看完 Ti12。那时看到老人重出江湖,虽然杀熊失败,但大家是笑着的;那时看到新人能量爆棚,虽然打不过唯一真神,但还是能感觉到希望。这次,能看到XG实力仍能站到世界顶尖,能三刀剁掉卫冕冠军的头,能再一次在无人看好的绝境坚韧翻盘,能看到希望,怎么会不开心?
只不过最后还是打不过新的神,第四把的恐怖沙王,第五把无处不在的小娜迦,只能让人说一句“技不如人”,确实没办法,能做的都做了 —— 噢,除了在采访的时候说些发狂的嘲讽,那也太怪了。不过也能理解吧,毕竟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了。
“看到希望”后面,一般是不是都是接一句“下把打回来”?但理性想想,这批选手估计很难都有动力有精力再打下去了吧,明年在上海,还能看到他们去争“自己失去的一切”吗?估计难了把。
那就抛掉所有的“数学”和“恨”,在我容量有限的大脑里塞满“相信”吧。刚韧之志,守夜苦旅。
我一直都不喜欢AME这名选手,但这次TI14结束后,也唯有一声叹息。
在将近凌晨4点看着XG的基地马上爆炸,AME还在买活往上冲的时候,不同于过去几次2:3丢掉冠军时的愤怒,激动,绝望,这次我只是很平静地在一个DOTA好友群里,和几个一起玩了15年的好友们发一句“GG,很可惜哥哥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
在电脑前睡不着,回顾这次TI14,或者说这整整一年,CN DOTA可以说在大部分时间都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的。所以在TI14开始前所有人都是不抱希望的。“六强足矣”是大部分人一开始的预期,我自己甚至觉得8强就够了。总决赛对手猎鹰确实拥有更强的实力,队伍里也有坚持多年无冠的老将,看过比赛的话都知道XG本身赢面就是更小的一方,但是真的看到最后又是2:3拿到了亚军,是真的很难受。
不管是什么比赛,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选手,可能最难以接受的就是亚军。
TI7的亚军Newbee队员曾经说过类似于“你要比赛前跟我们说能拿亚军我们肯定高兴坏了,结果最后拿了亚军却是无比难受”,TI9的FY曾经说过“拿第几名都不想再拿亚军了”。但是AME这人,和不同的队友以2:3这样的一分之差拿了两次亚军后,今年第三次来到总决赛的舞台,然后再一次以2:3输掉了,成为DOTA历史上唯一一个拿过3次TI亚军的选手。
我依旧还是没办法完全认可AME的游戏表现,这次决赛的BO5中的小骷髅和剑圣也很难说玩的好。但总决赛结束后,看着FY在直播间叹着气说 “生活还要继续”默默下播,看着查理斯在直播间不停重复“太夸张了,太夸张了”,看着杰出再一次哭着说“爸我难受”,心中的情绪还是很复杂。
这几年CN DOTA成绩不行以后大家经常会使用游戏内一个道具振魂石的描述“再次鼓起丧失的勇气”来激励自己。我很喜欢这句话,我希望无论是AME自己,还是XG的队员,还是CNDOTA的玩家,可以像过去不断失败不断挑战的AME一样,可以一直拥有挑战的勇气。
1,BP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获得部分阶段的部分优势。
2,Dota2这个游戏目前不同人群之间的认知差异巨大。云玩家和真玩家的差距暂且不说,因为版本的持续更新,很多老玩家对英雄的认识已经和现版本完全不同了,比如曾经的幽鬼和现在的幽鬼;还有因为游戏的多层级性,Dota2现在不同段位的玩家看到的游戏都不一样。低分段做好基本功就可以、再往上是打好架、打好团、再往上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再往上是所谓的读图、读信息、最后是对兵线的运营。导致的结果就是,PV的4号位9Class为什么总能用小鱼和大圣这样的英雄,在脱离对线的情况下,对团队产生如此巨大的收益。马琳的中单沙王为什么可以在10分钟内就打出跳刀这件装备,又为什么在获得跳刀后能够极速扩大优势。
3,Dota2和万智牌是我唯二一直在重复玩的游戏,因为它的底层机制设计得太美妙了,由此在上面诞生出的玩法千变万化。这届Ti有很多场比赛我是在客户端看的直播,因为可以直接看到玩家的第一视角(能看到选手的画面和鼠标指针)。看完冠军中单马琳的沙王比赛之后真的无比感叹:这个游戏真的不是在比拼操作和反应,而是理念和观点的博弈。在同类型游戏很快就能被穷尽出最优解的情况下,马琳依旧能拿沙王这样的英雄,在中单的位置上开发出这样的玩法。尊重绝活的力量,在Dota2里真的很现实。
5,比赛的最后时刻,游戏已经不再有悬念。AME在最后时刻依旧选择了买活回到游戏,然后再敲出GG。失败不可怕,能再次鼓起丧失的勇气就好。但是这对选手来说有点太残忍了,尊重他们的所有选择。
今天在机组里刷到这句话:“花费了上万小时的时间,最后只学会了咽下失败的苦果。”
其实在凌晨两边打到2:2的时候,就有朋友跟我说要去睡觉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看完最后一场,他回答道:“已经承受了太多次了。”抱有期待是无助的,从2016年Wings获得冠军的那一刻起,CN Dota就再也未能夺回不朽盾。九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青年步入中年,让热情变成执念。
CN Dota是没有未来的赛事,《Dota2》的游戏在线人数不断下滑,赛事也多年没有新鲜血液注入,舞台上的几个熟悉面孔不断排列组合,试图有新的突破,在开赛前没人能料到XG能够走进决赛,还能与Falcon鏖战五局。
在这个CN Dota的“末法时代”,还是已经在赛场上坚守到29岁的AME在支撑着,想要去弥补曾经的遗憾,我也能感受到他的不甘,但失败总是贯彻着人生的始终,这次也没能如愿。
我只是非常为AME感到难过,三次决赛,三次2:3,三次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早上起床后,我跟一位不玩刀塔但看电竞的朋友说起再次失去不朽盾的事儿。他的表现得非常平静:“没关系,下次再打回来就好。”
但只有各位《Dota2》的玩家们知道,有些东西是没有“下次”的了。天道酬勤,却没能给AME一个应有的结局,也没能给这段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或许对于AME来说,职业生涯注定要以无冕之王作为结尾?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