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埃内斯特·曼德尔(Ernest Mandel)[1] 笔下资本主义扩张的“第三阶段”,以及在这一阶段中发展起来的政治与社会经济体系,或许最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性的内涵(Mandel, 1975)[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市场资本主义(market capitalism)”与“垄断/帝国资本主义(monopoly or imperialist capitalism)”这两个阶段,并最终被“后工业(postindustrial)”或“晚期(late)”资本主义所取代。资本主义的积累逻辑(accumulative logic)逐渐蔓延到全社会乃至全球的各个领域,将“前资本主义(precapitalism)”的飞地蚕食殆尽。晚期资本主义由此诞生。媒体、艺术、教育……这些先前社会中未受市场逻辑侵染的领域如今屈服于资本主义的法则与全球消费主义的扩张,将增长、盈利和商业模式视为头等要事。文化折衷主义(cultural eclecticism)[3] 随之而来,就像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的名句所说的那样:“人们听雷鬼乐,看西部片,中午吃麦当劳,晚上吃地方菜,在东京喷巴黎香水,在香港穿复古衣服”(Lyotard, 1984, 76)[4] 。
正如拉里·麦卡弗里(Larry McCaffrey)[5] 所言,这种扩张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技术的崛起。随着跨国组织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可用于市场营销、研究和生产的信息变成了最为重要的资源,其价值甚至超越了实体材料或产品本身。麦卡弗里认为,信息收集与分析手段(means of gathering and analysing information)的精密化标志着后现代社会正在走向“高科技化”,并将充斥着各类高科技产品:包括医疗用品、武器装备、为跨国公司利益服务的监控技术,以及手机、电脑、等离子电视、高端轿车消费品。
麦卡弗里称,比那些“高科技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另一些‘产品’的骤增——这些产品本质上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复制品(reproductions)或抽象物(abstractions),如图像、广告、信息、记忆、风格、模拟体验等(McCaffrey, 1991b, 4)[6]”。这些产品依赖于电脑、电视、数字音乐等技术工程产物(technologically engineered products)的包装,并最终传输到消费者那里。与那些更具实体性的产品相比,此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更为低廉——这正是广告、信息以及媒体/文化产业的专长所在。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生活在一个后工业的、由信息驱动的、充斥着媒体/文化(media/culture-saturated)的世界里,将会让人们与之前生活中那些被视为本真或真实(real)的事物相疏离。诚然,我们需要工作,需要支付各类账单,但这种生活远不如务农或造船那样具有“真实”性。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坐在办公桌前,处理电脑屏幕上的各类“信息”;与我们打交道的是更多是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s),而非真实、有形的物体。而我们的闲暇时光也大多耗费在了模拟体验或或更多的信息消费之中。时至今日,生存(existence)已然从真实滑向了“虚拟(virtual)”。
[1] 埃内斯特·埃兹拉·曼德尔(Ernest Ezra Mandel,1923年4月5日-1995年7月20日),比利时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托洛茨基主义活动家与理论家,以及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他曾使用过多个化名,如埃内斯特·热尔曼(Ernest Germain)、皮埃尔·古塞(Pierre Gousset)、亨利·瓦林(Henri Vallin)、沃尔特(Walter)等。在纳粹占领比利时期间,他曾投身于地下抵抗运动。
[2] Mandel, Ernest (1975) Late Capitalism. London: New Left Books.
[3] 在哲学与神学中,折衷主义(eclecticism,源自希腊语 eklektikos,意为“选择性的”),是指从不同思想体系中挑选核心主张(doctrines),而不全盘采纳其所属体系的做法。折衷主义并不致力于解决不同体系中的矛盾,有别于融合主义(syncretism)——后者试图对不同体系进行调和或融合。在抽象思维领域,折衷主义常受到如下诘难:鉴于每个体系都被视为一个整体,其各种学说皆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不同体系的学说进行任意并置,可能会带来根本性的不连贯。然而,在实际事务中,折衷精神则颇有可取之处。
[4] Lyotard, Jean-Franc¸ois (1984)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Postmodernism?’ Trans. Regis Durand. In ´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Trans. Geoff Bennington and Brian Massumi.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71–82.
[5] 劳伦斯·F·麦卡弗里(Lawrence F. McCaffery Jr.,1946年5月13日生),美国文学评论家、编辑,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英语文学与比较文学荣休教授。其学术研究与教学聚焦于后现代文学、当代小说以及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Bruce Springsteen.)。此外,他还为推动科幻小说成为主流文学体裁做出了贡献。
[6] (1991b) Introduction. Storming the Reality Studio: A Casebook of Cyberpunk and Postmodern Science Fiction.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