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45小时的送送送,《死亡搁浅1》的旅程在山姆的大手与洛的小手交叠的画面来到了暂时的终点。回想自己三年多前被小岛秀夫的大名所吸引,第一次打开游戏时玩得一头雾水的时候,再到长时间的弃坑之后重新捡起来细细地品味送货的快乐,我发现这款游戏的独特所在。不仅是让不同玩家之间的感受大相径庭,即便是同一个玩家,在不同的时间体验死亡搁浅,都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来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吧!
最开始让我弃坑的原因是:当我没有解锁载具,只靠双脚在送货的时候,游戏的慢节奏让我产生了不适应。同时,缺少应对bt的武器,只能小心躲避四面八方的bt,游戏的恐怖氛围让我有些害怕,特别是前往风电厂的任务,同理面对米尔人也是如此。加之自身对于科幻故事没有那么感兴趣,所以虽然我明白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但我无法顺畅的游玩下去。
借着《死亡搁浅2》发售在即,我又重新捡起了《死亡搁浅1》。中间隔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期间我体验了众多不同的游戏,也慢慢明白了自己喜欢哪些类型的游戏,于是再玩起来的时候我就能清楚地知道游戏中的哪些玩法是支撑自己能够玩下去的。由于我之前玩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欧卡,因此对于送货的玩法我应该会慢慢适应。结果很顺利,在熬过前期的徒步送货之后,接连解锁的倒三轮摩托车和卡车让整个送货的节奏加快,我也逐渐能够体会到送货的乐趣了。
接着送货的话题延伸下去,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之后,我渐渐发现了死亡搁浅让玩家在有限的结点之间反复送货却不会枯燥的方法,分为了三个环节:首先是主线任务推进,玩家需要在完全不依靠设施的情况下独自探索出一条道路,这个环节是大多数冒险游戏都会有的。在解锁结点之后会开放附近的设施,这时候玩家接下相同路线的任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更快地将货物送到,是原路返回?还是修建道路?路上车没电了要不要修个充电桩?在玩家成为了这个区域的老手时,游戏还提供了玩家之间互动的方式,老手们就可以继续思考怎么帮助新手玩家高效送货,这也是我目前要研究的部分,提供了通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游玩内容。
送货的路并非一直是平坦的,不时会遇到bt出现的区域和米尔人的营地。可以制造血液手榴弹之后我就不再害怕bt了,反而会主动被bt抓住迎战大bt,因为我需要它身上富含的开罗尔物质。当然米尔人营地里的各种材料我也不会放过,波拉枪是我最喜欢的武器,开着空卡车来米尔人的营地每次都能装得满满当当地回去,真是幸福感拉满了。
收集那么多材料要干嘛呢?当然是修路啊!这是我送货之外开发出的另一大乐趣,基建之魂崛起了属于是。最上头的时候会拿纸笔记下每个修路机需要的素材量,然后一个一个结点城跑过去取对应的材料,然后沿途一个一个把材料填进修路机,最后开着卡车在自己跟其他玩家共同修建的道路上的感觉太满足了吧。
这时候就会有疑问了:为什么后期升级了那么多武器不用呢?一方面我觉得在普通难度下血液手榴弹和波拉枪已然无敌,另一方面是用手柄射击实在是令我无法掌握,到最后都用手柄+鼠标的组合来应付大boss了。不过在目前的难度下这些战斗我完全能够适应,并且很好地提升了送货时的乐趣。
在送货之余还会看下每个结点主人的身份,从一开始与玩家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人物:提供武器的、提供工具的;到后来很多特殊职业:废品商、角色扮演家;最后是一些与剧情紧密关联的研究者:古生物学家之类的。给他们送货的过程中不仅是在推进主线剧情:要把整个国家用开罗尔网络连接起来,也会了解到每一个微小个体发生的故事,比如:废品商与开罗尔艺术家女儿之间的爱情,拯救了结点城中一个人的生命,方方面面之中都能感受到游戏想要传达给玩家的那种“链接”的意义。
然而“链接”的结局还是会灭亡的不是吗?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的,看似美好至极的“链接”也不例外。无论如何都会发生“最后的搁浅”,你也会想要继续“链接”吗?
在一个既定结局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过好每一天,留下一个难忘的故事而已。这不仅是从游戏中知道的,更是在这三年,甚至是在活过的这些年岁里理解到的事情。山姆要明白这件事情,有克里夫(悬崖)和硬汉的遗憾,布里吉特和亚美莉(灵魂)的错误,有亡人、心人、玛玛、洛克妮和芙拉吉尔(脆弱却没那么脆弱)的众志成城,最后山姆带走了洛,学着克里夫的样子,勇敢地做好一个父亲,然后故事会继续下去。由于我本身第一遍玩并不会像岛学家一样一字一句地去斟酌人物的对话,背景材料什么的,所以在这里就不过多聊剧情了。
我今年去bw的一大理由就是周六场中午有《死亡搁浅:冥滩之上》的制作人见面会,不过对于当时只玩了一代一半流程的我来说,过去也最多是凑个热闹而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展台附近一直保持着热情又有些急切的氛围。大家有些举起相机手机想要记录,有些举起游戏相关的物品想要互动。
其实比起见到岛哥哥而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旁边的一个老哥,带来了全新合金装备限定PS3,感叹这位老哥才是真正的英雄,而令我更加感动的是我似乎在这个空间中真实遇见了在游戏中互相帮助的无数个“山姆”们。游戏中“链接”的意义在此刻有了具象化,希望我们在《死亡搁浅2》中也能再次相遇。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