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与基调能混为一谈么?——论在Galgame下的运用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故事创作的题材更是千变万化。面对纷繁庞杂的素材(人物、事件、价值观念、情绪体验),创作者必须决定强调什么、舍弃什么。经过长期的发展,人们逐渐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故事归纳出若干类型。类型是一种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默契:当观众反复从某种类型故事中获得特定乐趣时,他们会对这种体验形成预期;而创作者在运用该类型时,则希望满足这种预期并带来新的惊喜。从内容角度看,常见的主要类型(Principal Genres)决定了故事“讲什么”——它设定了核心事件、人物关系和价值冲突,例如犯罪、爱情、家庭、冒险等不同题材各有典型的角色阵容和剧情走向。而从呈现角度看,表现类型(Presentational Genres)决定了故事“怎么讲”——也就是作品的风格调性,是走喜剧路线还是正剧路线,是写实朴素还是诗意梦幻,是严肃纪实还是充满幻想。表现类型赋予作品基调(Tone),涵盖了从音乐剧到黑色幽默、从滑稽闹剧到悲剧正剧等各种风格选项。简单来说,题材决定了故事内容的“所讲之事”,而基调决定了叙事呈现的“讲述方式”。两者结合,才能真正界定作品的类型。相似题材在不同基调包装下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类型风格;反之,题材与基调只有有机融合,作品才能在某一类型中脱颖而出并被清晰定位。
每一种主要类型通常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它们共同塑造该类型独特的叙事模式:
一旦某部作品在价值观、角色、事件和情绪上都符合某类型的典型范式,受众便能迅速感知其类型属性并产生相应的期待。需要强调的是,类型并非一成不变。文化语境和观众心理在不断变化,类型故事也会与时俱进。优秀的创作者会根据社会思潮对主要类型的内容要素进行调整,并通过新媒介和新技法对表现类型的形式要素进行创新。掌握类型的内在结构并不是为了束缚创意,恰恰相反,而是为了更自由地创新。一旦深谙某类型的经典套路,创作者就可以有意识地遵循、变奏甚至颠覆这些规则,让故事既满足类型受众的渴求又耳目一新。
在Galgame中,根据故事侧重点和风格基调,大致形成了几种业界主流类型。下面结合核心价值观、核心角色阵容、核心事件、核心情绪四要素,对各类型进行简要剖析,并举例其代表作品:
“脚踏两条船”是情感作品中极具张力的经典题材。面对这种不被主流道德所容忍的关系,创作者选择以喜剧还是悲剧的基调来呈现,将直接决定作品的风格与观众的体验。漫画《女友成双》与Galgame《恋爱成双》便是绝佳的对照组。
题材,是故事的骨架与蓝图,它规定了“讲什么事”;而基调,则是注入骨架的血肉与灵魂,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感受这件事”。对于创作者而言,清晰地辨别并纯熟地运用这对概念,是挣脱类型束缚、实现真正创新的关键。这意味著任何题材——哪怕是看似最俗套的王道设定,或是最敏感的禁忌话题——都拥有了被重新演绎、赋予新意的可能性。对于玩家和鉴赏者而言,理解题材与基调的分野,则让我们得以进行更深邃的批评与共鸣。我们能超越“这又是一个XX题材”的标签化判断,转而精准地捕捉并探讨“这部作品为何让我感到快乐/悲伤/焦虑/震撼”。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