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想要制作一本文集,理由大概有这些:1.这是自己头次尝试写一个较长的故事,具有某种阶段性的纪念意义。2.《爪子与尾巴》的内容中与之前的投稿(荒蛮英伦史)存在诸多联系,将它们集结成册无疑是个符合逻辑的考量。并且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对之前文稿内容中的诸多错误进行一并修订。3.在这个系列(姑且这么说)中,个人在内容中尝试模仿特里·普拉切特爵士式的“在脚注里进行插科打诨”叙事风格,而脚注写作的魅力,在实体书上呈现出效果是最好的。 既然是要制作一本文集,那么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确定收录哪些文章。初步定下的文集的内容包含1个中篇(《爪子和尾巴》,长度在5W字左右)+6个独篇(之前的投稿,每篇长度在2000字到1.7万字不等)。
这样,基本确定了文集总字数在10万字上下,先将决定收录的文章整合到一个文档文件里面,为在后面的排版做好准备。
大体上来看,与文集比较接近的印刷品形式或许是作品集和同人本一类的东西,遂在小红书上上搜索有关同人本和作品集的制作心得,发现A5(或者说32开的大开本)是一个常见的入门的选择,虽然在客制化方面可能会存在个性不足,但大多印厂都能做,而且有很多现成的的排版和设计案例可以进行参考。
在确定了收录内容和基础尺寸后,便可以开始琢磨排版的事情了。
尽管有听闻也有使用Word或者Photoshop排版的案例,但从功能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上考虑,学习如何使用Indesign似乎是必要的步骤,继续在网上寻找教程,能找到不少Indesign入门指南,随便选一个人比较多的看一下,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逻辑。
在学习软件操作上的一个想法:因为目的性(亦或者说是征对性)明确,自认为一个好的办法便是采取边做边学的形式,即具体遇到什么问题就搜什么问题。
跟着新手指南,制作完成了基础的母版,先把正文部分放到页面里面去,按照看到的说法,A5的尺寸下,中文内容排版通常选择10.5磅字体,1.5倍行距。对比了一下手头的32开本书籍,感觉字体有一些小,遂放大了一些,改成了12.5磅,行距维持1.5倍不变。完成了正文和脚注部分(版心)内容的粗排,总页数在180P(面)左右,对后续有成品有了个初步概念。
下一步是完善内容逐步完善,添加页面的其他元素。先将大章节区分出来(做好章节标题重排),接着添加页码和页眉、页脚。过程中依然比较手头的实体出版物,注意到现在流行的版式是页码上标、书名和章节名对页呈现,于是沿用了这种排法,把页码和章节标题、书名全放在页眉处。考虑到上方内容较多,于是天头(版心上方留白)比通常要多留一点。
接下来是添加插图,结合到文集的选题(由95%的虚构和5%的似似组成的荒诞英伦史),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尽量采用真实历史上进入公共领域的绘画作品和图像作为插图,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亦或者说荒诞感)。
发现了Oldbookillustrations这个网站。 如其名,这是一个收录了大量已进入公共领域的老插图的网站,并且在搜索过程中支持按照作者、题材、时间、材质等方式进行筛选,以及多种格式选择。
找到了19世纪法国插画家Grandville, J.-J.作品,与《爪子与尾巴》的“动物秘密组织”主题就比较搭,拿来作为正文插图十分合适。(顺道一提,Grandville, J.-J的动物拟人插图也曾被用于《飞禽律师》,这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逆转裁判》戏仿游戏,备受好评)
在排插图时注意的一点:考虑到将来印刷时可能使用的无线胶装,靠近书脊一侧(通常称为”订口“)内容可能有遮挡,除了订口距离多留一些外,对于非满印(即一页只放一张图片)的插图,最好都尽量靠近当前页外侧(俗称”切口“)。
陆陆续续的排好插图,接着制作目录,发现添加页码页造成之前页码变动后,插图位置也有影响,看来还是要先做号目录页再加入插图或许比较好(虽然也有搜到能够图像相对位置进行绑定的方法)。接着再给文集再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差不多正文就这样排好了。
现在,正文内容基本排好了,下一步便是制作封面了,因为在一开始就决定制作外封(也被称作护封),相当于是做两个封面。根据公式(纸张厚度×页数/2 +1mm)算出外封书脊的厚度,加上出血尺寸,完成初版的封面制作。
在交付前感觉用真实动物照片有些违和感,便改成了剪影和对角线形式,完成第二稿设计。
在与印厂沟通打样相关事宜,确定了外封、内封、正文使用的纸质以及其他制作规格,并在在交付PDF文件时,放置了一份单独的说明文本作为备注。为了让结果具有比较性,找了两家不同的印厂进行初打样。
第一次拿到成品还是有点激动,到手后发现颜色比预想的要深很多(虽然并没有忘记把色彩模式转成CMYK),与印厂进行沟通,得到反馈是铜版纸在覆膜后颜色会变深,将来计划把这点也加入到考虑范畴(虽然这次最后换成了特种纸作为外封)。
收到了另一家初样,第二家不但发货速度慢了很多,并且尺寸不对、插图颜色过深、内页还存在污渍,除了打样价格比第一家便宜2块钱外,实在找不出什么其他优点了,果断pass。
根据第一次打样的结果发现的种种问题,开始进行调整。大部分经历花在了对书的内容校对上,改正掉书里诸多错误(错字、标点符号、语句不通、排版问题等各千奇百怪的情况),同时调整插图,重做新的封面设计,为二次打样进行准备。这个过程中最花精力和时间的就是校对过程了。
继续结合选题考虑,新的封面想要文集跟接近社科类读物的感觉,随戏仿实际出版物的封面设计风格,重做了一版新的外封。 在知晓可以双面印刷这点后,想到可以做成正反封的形式,于是顺带的也做了一个英文版封面内页。
既然都做了新的设计了,感觉精装本(锁线装)也可以安排上,咨询了印场方面,精致程度和打样价格都翻了一倍。同时,因为采取硬壳封面形式,整体封面设计也要进行调整(书脊增加5mm左右)
收到了第二次打样结果,精装本果然美轮美奂。纸质方面基本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了,不过还是发现外封依然存在一定的色偏问题。再次咨询印厂,得到反馈说打印色准程度,其实也和打印时段以及参样使用有关,增加了新的豆知识。
接下来的工作是机型第二次校对,因为自己盯着看时间太久了,即便有问题也很容易被忽略掉,于是找了在出版行业的编辑朋友帮忙,在朋友支持下,陆续发现了更多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文本问题:一段话里多次出现一样的词、语句不通、半句拼接、标点符号全角和半角混用、长破折号打成了短的等,逐一修改过来。
二校进行期间,进一步对封面进行进一步的微调,与印厂进行确认批次印本数和价格等(就这次的小批量来看,批次价格为打样价格的一半),完成最终印本的交付,接着就是等到货了。
从确定要制作文集,学习软件,到收到二次打样,整个过程花去了两周的时间,随着流程推进,着文集一步步逐渐定型,并且中学习到了有关于装帧、排版等方面的新技能,虽然也踩了一些坑,还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你对荒蛮英伦史内容感兴趣,这里是文集的PDF版本:点击下载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