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今年年初开始大幅更换我的听音设备,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也终于让我利用“大人的力量”,完成了设备从“夏利”到“宾利”的升级(其实只是从9.9到接近4k),考虑到我目前近乎不可能完成设备到万元级的升级,也几乎没有再换设备的刚需(除了再买一副低频澎湃的耳机),所以我觉得大可以为自己的听音史做点阶段性的小总结,而我走上玩HIFI的本源,是源自我对听CD的需求,那要听CD,自然就离不开能播放CD的设备——
而这就是这期卿本HIFI的主题,聊聊我手里的这四台CD设备,以及它们陪我走过的六年时光。如果您最近正好有购入CD机来听CD的需求,那么本期专栏或多或少能对您的选购产生一些思路上的建议。第一次在机核投稿,还请多多包涵。
我这台移动光驱是我在大一入读后没多久买的,那时候我意识到我可以利用省下来的生活费狂暴买碟(其实这种事高中就在干了,但高中和大学能省下了的钱显然不是一个量级),不同于高中能靠着家里老笔电的光驱和社团部室里的台式电脑光驱听CD,到大学了新买的笔电怎么可能还自带光驱,所以顺着高中的思维,就自然而然地给自己买了个移动光驱,通过USB接口就能插上笔电用。
那时候我根本没想过去搞台便宜CD机的事情(也不懂),实际上在100-200这个价位,不管是买移动光驱还是买便宜的CD机,都可以挑花眼,我现在也想不起为什么那时我会在京东买到一个既不大品牌,也不便宜的移动光驱,就让这么一台玩意小小地折磨了我好些年。
因为我这台移动光驱从买回来到现在,都存在一个很影响体验的问题,就是会时不时和电脑断联,导致CD播一半就退出去了,也会读碟半天读不明白的问题,特别是在连续几次断联之后。
当然移动光驱的优势是没话说的,实际上在预算实在有限的情况下,我是十分推荐就拿移动光驱先“凑合过”的,毕竟只要你的电脑接口不是特别吃紧,那对于一个即插即用的设备,方便程度肯定是“遥遥领先”的,在不是很追求所谓音质和音染效果的情况下,移动光驱接笔电接9.9原道的组合又有什么错呢?
而就是这样的组合,也能享受到一点只有移动光驱才能体会到的快乐——那就是读取设备的信息量优势。
在我用移动光驱接笔电听CD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CD里其实内置了相当多除了歌曲意外的内容,有访谈有花絮有MV,而最好玩的就是内置了播放程序的,有些是一整个程序,像个小游戏一样有菜单界面,可以选择是看MV还是直接访问等等;
有些是内置了一个播放器界面,也有基本的播放器功能(比如随机播放和单曲循环什么的),就和以前用千千静听听歌似的。
我后来也盘算了一下,会出现这些设计的CD,它们的发行时间大多集中在00-10年代,也就是电脑光盘发展已经很成熟的时候,加上那时候有家中电脑也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数字音乐的发展还没有像如今如此成熟,那时候主流的便携性听歌设备还是MP3、MP4啥的,手机听歌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当时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那段时期的CD设计有如此小心思。
而这些内容是用CD机很难享受到的,也正是用光驱接电脑听歌的独特魅力与浪漫。也许这些东西如今看来有些过时,也不是很难还原,但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无人在意的前人设计思路,颇有种赛博考古的趣味。
所以在预算不是很充足,对追求音质等也没有强烈需求与欲望的话,一台一两百,尽量选笔电大厂贴牌的移动光驱,不失为一种听CD的选择,甚至可以加些钱买台能读BD的移动光驱,那使用场景又大大增强了(买日碟有些特典碟会给DVD或者BD,便宜的移动光驱是可以读DVD,但BD就要加钱了)。
在我买这台被朋友戏称为“电饼铛”/“扫地机器人”的便携式CD机之前,哪怕我拿着万六工资的时期,我都没想过要换设备(不管是耳机还是CD设备),尽管我那移动光驱中概率会断联的毛病依然会搞我心态,但那时我也就是想着多买碟,不管一手二手统统买,开始主要以买二手碟为主。
我这个人搞兴趣爱好有个特点,就很喜欢到处“晒”,不管我的朋友或者纯网友群聊到底有没有和我“臭味相投”的,哎,我就发,久而久之总能有几个被我忽悠到开始一起玩的。也正是这样,有个也开始染上买CD的朋友,跟我说,他花两百多在海鲜市场买了台二手便携式CD机,这也瞬间激起了我的兴趣,垃圾佬之魂熊熊燃烧了。
加上我那台移动光驱确实用很久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换掉它,碍于当时我工作收入的变化(而且最开始几个月都没给我发工资),这个计划一直搁置,这时朋友的一句你可以跟我一样“捡个垃圾”玩,确实如同久旱逢甘雨般点醒了我。我于是花一百多买了这台松下的SL-SX470。
作为一台便携式CD机,轻便肯定是必须的,我这机子即便装上两节五号电池也不会重到哪里去——是的,你也就发现了这些老式便携性CD机的第一个特点,它们需要电池驱动,当然它们也可以直接靠电源插进插座直接供电使用(但不是什么型号的都有,我这台就不能电源供电口)。功能方面,我这台机子除开最基本的,以及调整播放顺序之外,还内置了几种EQ调整方案(可以理解为音乐APP里那些音效),确实能带来一些听感上的改变。不过毕竟是“老古董”,我这台机子只有一个3.5接口拿来接耳机,而且大部分上世纪的便携式CD机也就是只有一个3.5接口。
当然你可以会听到很多说法,说现在市面上很多大几百乃至小一千的CD机,都不如以前这些个便携式CD机音质好,说什么“光头”质量差太远了巴拉巴拉……固然淘这些电子古董,有它在性价比上的优势,但我更想说的是,买老古董“捡垃圾”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首先,这些便携式CD机的年限,起码都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四十年的历史,说是早已超出使用年限了也不过分,所以哪怕卖家跟你说它打理得有多好,成色看上去有多新,也很难说这玩意到底还能用多久。
其次,市面上在一两百价位很难找到成色特别好的老式便携式CD机,而且这玩意要是坏了还很难找到地方维护。
就算是买到了,如果你买到的是只能依靠电池驱动的,那就我的使用体验,电池的消耗速度还是蛮快的,续航最多也就是七八张全曲专辑的时长,不过电池本身的开销倒也不大,但我还是推荐最好购入能电源驱动的。
如果上述缺点都不能阻挡你加入“捡垃圾”的步伐,那最后要提醒的就是,不管线上线下的选购(有些地方的二手交易市场或者老电器城确实还能淘到这些东西),最好是能让对方给你试一试能不能正常播放,线下就可能需要你自带电池和碟片,线上就先看对方的商品介绍页面是否自带视频给你看播放情况,如果没有就问问对面可不可以录一段发过来(播放声音是否正常只要插上耳机,让手机靠近耳机边都能录到),对方不给的话,那就更要再三斟酌买不买了。
总之,淘这些老古董,留再多心眼也不为过。所以我也不是很推荐对上世纪工艺没什么兴趣,或是不想折腾的朋友,以及小白朋友去购入这些。
我自己也没有用这台松下的机子太久,就换掉了,对我来说,电池的使用情况从长久打算上也很麻烦。当然更重要的是,我遇上了对我来说,堪称梦中情机的存在,也就是我的下一台CD机——
松下的SL-XP5,一代机皇旗舰级便携式CD机SL-XP7的“弱化版”,两者在外观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据说在性能差距上也没有太多(当然我也没办法求证这个说法),这台机子是我在终于拿到拖了我大半个学期工资后,和我的Lyric诗(上一期介绍过的入耳式耳机)同时期购入的。
唉唉,我当然想买XP7“一步到位”,但我的预算也确实有限,而且XP7的市场价上下差距也太夸张了,根本不敢买,而XP5的倒是比较稳定,我一开始是想买个银色款的,但看上的都遇到了我上述说的一个问题,卖家在我提出想看一下播放情况的视频录像,就没搭理我了,最后买的是一款从成色上不能算顶好,但卖家愿意提供播放情况录像的黑色款(因为交易爽快后面卖家直接返了我一百块,真是好人了)。
能让我对松下这个XP系列一见钟情,陷入爱河的最关键原因,自然是它的外观设计,完美满足了我对上世纪工业审美的想象,全金属框架构成,小小一块小盒子极具分量,正面有透明的亚克力材质天窗,尽管不是全天窗设计,只能看到半截CD转动的画面,但这玩意谁看谁知道,性感至极,不夸张地说,我能盯着看CD转动的画面一整天。而logo的设计主打一个简约直观,如今看来有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感。
XP5的功能按键设计也很直观,而且这种按键反馈也是上世纪工业设计审美的一大体现,比起如今的触屏反馈,其实我更喜欢这种实打实的按键反馈。
XP5的功能实际上也就主打一个够用,跟如今的CD机比肯定是不够花里胡哨的:电子屏反映CD读取基本内容,有记忆播放和调整播放顺序功能,调整音量由滚动齿轮完成,读碟速度算得上快,耳机接口只有一个3.5的,line out也仅支持3.5输出。XP5支持电池驱动也支持电源驱动,不过你要是想买到还能给你电池盒的XP5,那就还得再加钱,而且它需要八节五号电池驱动,加上那个电池盒以及本身的金属材质重量,已经完全脱离“便携”的定义了吧。想搞到XP5的原装电源也是要加钱,不过卖家提供的国产电源也能用就是了。
XP5还内置一个叫做“high filter”的功能,这个功能就和XP5的声音表现有关系了——
尽管对于现在来说,XP5已经是一款三四十年前的老机子了,但它的解析力放到现在也是非常够用的,耳机口的增益设计非常高,对于中高频的增幅非常得劲,所以XP5在人声以及古典器乐的表现是很优秀的,感情充沛且饱满的人声,不插电器乐的原生质感,都对得起它“次旗舰机”的美称。
在推力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本身需要的电压驱动就很高,总之这一款便携式CD机在驱动一些中高阻抗的头戴耳机都毫不费力,我的HD600(300阻抗)在它目前也仅仅需要不到五档的音量就能有足够的响度。但强大的推力并非完全的好事,在驱动一些现代低阻抗的入耳耳机,可能会有一些电流声底噪,不过我自己的Lyric诗没有遇到这种问题。
而且过强的中高频增幅可能会让人觉得高频过多从而很伤耳朵,这个时候XP5的“high filter”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开启它可以有效降低声音刺激度,不过我觉得它这个功能属实过于暴力了,能直接把声音压成“HUFI”,而且这个功能也不稳定,当然也可能是机子本身的年龄摆在这里,总之在我对fall out boy的专辑开启这个功能进行播放时,总会有些压不住的情况。
XP5有一个优点是我四台设备里独占的,就是它对CD固定方式,并不是一般的,就是要我们放下去后还要按一下,拿出去也要用点力提出那种,而是拿放都无需用力的设计,这个相当棒了。
尽管现在XP系列确实被一些营销号吹得天花乱坠,价格炒得水涨船高,但它机子本身的素质确实是高的,我这半年的使用体验也算得上十分满意,我觉得如果能在海鲜市场以两千以内的价位收到一台XP5(外加电源),其实是值得考虑的,尤其是如果有对上世纪的工业审美以及做工质感有留念的话。
当然,XP5毕竟是一台上世纪80年代的老机子,不管如今能看见外表上成色多“光鲜亮丽”的存货,它都很难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转轴问题,转轴内部弹簧的作用力会导致上盖缓慢形变,最终导致尾部出现裂痕,会到机器的运行稳定性产生一些影响,市面上也几乎找不到不存在尾部裂痕的机子,找得到的也是爆炸贵价格,不过我自己的体验来说,这方面的影响似乎不怎么明显,不过在按“open”的CD上盖弹仓键,弹力已经相当微弱了,推动上盖的阻尼近乎没有,也会偶尔造成它自己掉下来很响一声合上的情况。
二是发热问题,XP5在运行时不管是机子本身还是电源都会很烫,这就对平时存放的温度有要求了,在南方地区也尽量小心潮湿天气吧。
我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是XP5的通用问题大概就是这两个,我自己这台子还存在部分按键失灵的小问题,我也有查到网上资料说XP5存在在极低音量下的偏音问题,不过我没实际遇到过。
也是考虑到XP5的年龄,以及我使用场景需要在家与办公工位切换(尽管频率不高),我产生了“还是再买一台CD机”的想法,而且这次必须是现代新型CD机,当然也最好是便携式。
如果我没用过XP5,我也能也就随便几百块买个含糊一下得了,但这个时候我也算设备第一轮全升级完成的HIFI新人了,也就是说,我对CD机的要求也来到了起码得是入门级旗舰机的程度。
当我陷入新的挑选困难与纠结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机遇,让我的下一台设备终于敲定——
(四)我的第四台设备:2025年了竟然还有低产能?
其实在最开始挑选新CD机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台机子真的要卖了——我确实在b站刷到过它的概念公布视频,但它首批上市开卖的时候我并不知情。
而且我最开始的预算其实是两千以内的国产机,那时候我盯上的是水月雨家的CD机(贵的那个),有全景天窗,外观也是相当精美,功能也够我用,但迟迟没动手还是担心水月雨的品控问题。
当我得知达音科的CONCEPT R有卖的时候,已经首批卖完的时候了,再说这个3980的价格在那时也让我有点望而却步,不是买不起,而是我也不确定需不需要给自己上到这个级别的CD机。当然最要命的还是,官方每次放货的数量都太少了,根本打消了我抢官方货的念头(实际上我试着抢了一次,完全没机会),二级市场放货的基本上是抢到官方货开倒的,溢价有多有少,但不管怎么说,买个2025年的CD机还要遇到产能低和只能去二级市场接受导购价,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在这个时候,我的目光被另一款新发售的CD机所吸引,就是山灵家的EC Zero T便携性CD机,比CONCEPT R更小的尺寸,更低的价格(这玩意二级市场价格还蛮跳水的),更充足的货源,我当时都想直接下单了。
不过在观察一段时间评测之后,劝退我的主要原因还是山灵家这台CD机的操作系统,有点太繁琐了,学习成本也高。
在我有点心灰意冷,打算再等等有没有国产品牌再出些旗舰级的便携式CD机时,我在海鲜市场上看到有人以3920的价格出CONCEPT R(他应该是当时买的时候用淘金币还抹了点钱),能遇到原价出的都已经是难得的机会,我也没再犹豫,直接就拍了。这位老哥也是相当热情的那种,再三和我确认了机器状态,还给我分享了很多高品质的数字音源,以及这机器已经有人开发出来的一些不错搭配等等。
我是在一个朋友家开箱的,因为他那里有很多可以拿来做测试和对比的设备,加上我那时刚买HD600没多久,可以顺带一起测试HD600的表现,而且多一些人可以多一些观点和想法的碰撞。
这回终于可以说说开箱体验了,这一大箱子拿到手还是挺沉的,而且达音科在给买家开箱满足感的设计上还是有点用心的,一打开就是一段设计师们的寄语(就是为什么非得用英文呢?),配件不多,但有单独的包装装好,我最意外的是用来装CD机的绒布收纳袋还专门拿一个小收纳袋装好的。绒布收纳袋的质感非常不错(我最后没选择山灵家那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配件给的太少,连个收纳袋也不愿意给,后面出个皮质收纳套件卖五百更是逆天),其他配件就是一个6.35mm-3.5mm转接头,一条typeC线,以及说明书与保修卡。
CONCEPT R的外观由铝合金全CNC打造,极具分量感(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怎么“便携”),表面的触感确实相当细腻,加上方形有棱有角的外形,拿在手里确实有一种精雕细琢过后的工艺品感。工业灰的基调相当耐看,极具复古感。同时各按键以及开仓开机推杆的反馈感也相当扎实,只有推杆推动调节音量的感觉稍显敏感,CD上盖仓门推动时的阻尼感相当足,一只手推的话真得要点力的。钢化玻璃开窗尽管不是全景天窗,但凝视碟片转动的感觉依然充满魔力。
功能方面,CONCEPT R作为现代款式的CD机,还是比老式的便携式CD机丰富不少——前面板两个耳机端输出口分别是6.35和4.4的,中间是开仓键,OLED显示屏可以显示当前曲目信息和当前音效及电量信息。
后面板有一个4.4平衡线路输出(拿来连音响前级什么的),一个光纤输出口(接光纤输入的解码器或一体机),一个用来连接外部数字音源将CONCEPT R本身作为解码耳放使用的c口,一个c口充电口(说是支持PD18W快充),以及一个复位孔。
顶部面板的按键,常规的播放暂停等设计得一目了然,我最喜欢的是它的1-9数字选曲键,相当方便(选两位数的曲目,只要先长按十位数的数字键就行了)。CONCEPT R的读碟速度也相当快,运行噪音也很低,发热状况相当温和。不过它并没有记忆播放功能,这个算是个小缺憾。固定CD的方式是最基础的,其实到这个价位了,我觉得它固定CD的方式是可以给到一些升级体验的。CONCEPT R也不提供CD抓轨功能,不过我自己倒是不需要这个功能,无所谓了。
CONCEPT R的推力相当猛,平常使用无需一直接通电源,都能轻易驱动一些高阻抗的头戴大耳。以我300阻抗的hd600为例,平时使用的音量在50-60,就能获得一个相当够用的响度。而我的小塞子只需要20左右的音量就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CONCEPT R作为解码耳放使用时,驱动一些低阻抗小塞子就会产生底噪,所以能电脑直推的低阻抗小塞子是没必要在搭配一个CONCEPT R的,我要用hd600接电脑听歌的时候才会考虑CONCEPT R的解码耳放功能。
续航方面,如果是听CD,听不够十张全曲CD就需要充电了,作为解码耳放等输出端的时候,续航可以达到十小时左右。
在最重要的音色表现方面,它确实是对得上一句 “复古与现代”结合。解析力方面是很现代的高素质,同时对三频的增幅也主要集中在中高频,人声情感充沛,在听偏古典器乐的时候相当舒服,我用CONCEPT R接hd600听一些古典碟或是乡村民谣的时候,体验是相当惊艳的(尤其是听《紫罗兰永恒花园》OST的时候,那打字机咔咔声的清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看我这段描述,可能你也猜到我想说什么了,官方宣传语里那个“复古”我觉得是“诚不欺我”的,和我手里的XP5声音表现可太像了。不过硬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CONCEPT R对于一些渣录制曲目的包容性要比XP5强一些?至于官方介绍里的内置两种针对耳机输出的耳放放大类型,我反正是听不出区别,纯属噱头了。
简单总结就是,如果达音科后续能保证CONCEPT R的供应充足,那预算充足的情况下确实值得尝试,否则不建议。
虽然说到底我也不是什么超级CD机设备玩家,我自然很难发表什么相当专业的建设性意见,但说到底,CD机现在也只是个不符合时代主流的边缘机器,也不需要觉得这玩意有多复杂,俗话说的好,穷有穷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
如果只是拿来给自己听,那最方便最便宜的肯定是移动光驱;如果需要一点仪式感,有摆拍需求或是送人需求,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市面上小几百的网红款(就是那些销量高的)也够用(它们有些还内置蓝牙或是自带音响外放呢);如果对“捡垃圾”感兴趣也愿意折腾,那淘一些老式便携式CD机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预算来到了接近一千,那就可以有些追求了,这个价位有什么老碟机很不错的我不太敢打包票,实际上来到这个价位了,我还是更推荐一些现在还在产的CD机,水月雨和飞傲两家在接近一千这个价位都有选择,当然他们都有一些相当明显的缺点,就要看如何取舍了。
基本上往四位数上走,就愈发偏离“便携式”的选择可能了,很多在产CD机都已经是纯家用级别的了,对搭配组合的需求就更复杂了。我自己还没有朝这方面进发的打算,只能推荐去找更专业的玩家。
当然最近因为山灵和达音科在倒腾旗舰级便携式CD机上的成功,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内厂商开始在这条赛道上试水,也许未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有意思的机子。
就像我文章最开头说的,不只是买车,玩什么东西都有个从“夏利”到“宾利”的过程,这种一步一步堆叠的体感提升是相当有意思的,这不只是选择的乐趣,更有一种扎实的满足感。实际上我最开始对CD机的需求也就是,能让我播放CD就行,我对声音质感的追求也是六年来随着经济实力改变而顺势改变的,而我对这一切的追求,又到底是出于对旧日时光里那些流淌在老MP3老电脑播放器里的声音的怀念,还是所谓对更真实更多细节更高质感的“发烧”需求?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之所以对CD如此痴迷,是因为我知道当我手里真真切切地握着这张CD时,我不用担心它像音乐APP里的歌一样有随时下架的风险,我可以像近似永恒一般珍藏一段旋律,一段由音符书写的故事。
所以CD机对我来说,就是开启我与这些音符与旋律的创作者,一段“神交”体验的钥匙,是我在日常里填满空虚的神奇妙妙工具,是我满溢幸福感的源泉之一。
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中,流行歌曲最自然,最如影随形地唱进他心坎的年代,是他最幸福的时光。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