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叽里咕噜了一串比喻,标题里的Midnight Special到底是什么?
如果在搜索引擎输入“Midnight Special”,你可能会看到近期大热的韩国女团同名单曲,“你想要的这份midnight special……愿这份感情从早到晚充满你的心”,歌词与许多女团歌曲一样被填满青春暧昧的工业糖精;或是一部2016年的科幻电影,电影里一位父亲带着他拥有超能力的儿子,在深色调的背景下陷入无止尽的逃亡;搜索结果还可以回溯到一档70年代开播的美国深夜音乐秀电视节目,曾经的登场表演者不乏Aerosmith、David Bowie、Marvin Gaye等名列摇滚名人堂的时代巨星,这档节目的主题曲也叫“Midnight Special”。
如果你的好奇心还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继续寻找更古老的幽灵。上世纪初甚至更早以前,一首同名的民谣在美国南方的监狱囚犯之间传唱——那时一班午夜特快列车会从芝加哥一路向南驶向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狱中的囚犯在夜里看到列车上闪烁的灯光,吟唱道“让午夜特快的不息之光照耀我……”;这首囚犯之歌在60年代之后迎来了它的流行文化光辉时刻,一度在Billboard榜单而登上16位,并且被至今大家仍然熟知的Bob Dylan、ABBA和Paul McCartney翻唱过。
曾经贯穿美国南北的午夜特快在80年代停运了,名为Midnight Special的深夜音乐秀也在80年代暂时停播,永远地成为了时间里的幽灵。但80年代的幽灵从未死去,他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更何况当前世代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热衷于名为“复古”的招魂仪式,任何戴上“复古”魂环的流行文化产物都会变得时髦几分,哪怕人们从未真的经历过那个年代、只是在怀念一种未曾经历过的“旧”,在难以预见未来的当下,仍然选择被过去的幽灵所缠绕。
在这场名为Midnight Special的互联网考古历险中,你可能会发现一款不起眼的新游戏在为曾经的列车和乐曲招魂,加入了旧时午夜特快行进路线上的百鬼夜行;你也可能并不会注意到它,毕竟它的名字就这样淹没在浩如烟海的80年代浪潮关键词中,而它发售也还不过两个月,并没有获得太多知名游戏媒体的背书——我是怎么发现它的呢?
不是午夜特快,不是午夜特辑,也不是午夜逃亡——这款游戏的中文名叫 《夜不能魅》 ,独立游戏中文名爱玩成语谐音梗的成员又多了一个。命名者显然不是想给游戏赋予近乎于恶俗的“一股魅劲”(绿色青蛙大叫.jpg),而是给这款游戏带来了一种近似于鬼魅的神秘氛围——16位元像素,复古,80年代,指向点击。“活在过去里出不来的人,就是丧尸”,按照《昭和米国物语》中的这个隐喻,我已经是一具标准的丧尸了,丧尸被自称来自80年代的鬼魅一眼迷住也是情有可原。
要进入这个温柔的良夜吗?我被这款鬼魅般的游戏,彻底拉入1987年的一个雨夜。
Now Rosie said she loved me, but I believe that was a lie,
'Cause she ain't been to see me since away last July.
She brought me a little coffee, she brought me a little tea,
She brought me just 'bout everything but that jailhouse key.
Let the Midnight Special...
—— 美国民谣 Midnight Special 歌词
打开《夜不能魅》后就注意到了这款游戏有开关CRT扫描线的选项,既然在游玩一款复古16bit像素游戏,那当然是选择在4K显示器上打开模拟扫描线了!
童年时期家中笨重的CRT显像管电视在2015年后走向停产,但如今在reddit板块/crtgaming中,还聚集着近14万执着于用CRT电视玩游戏的成员;其中一位用户分享了自己用索尼特丽珑(Trinitron)系列CRT电视游玩《魂斗罗》的照片,扫描线的分隔视觉效果让像素画面显得更加清晰鲜明。
作为一位不那么硬核的附庸风雅型复古爱好者,仅仅是在现代显示器上打开CRT扫描线,也足以让我的时间感知向着过去的方向后退一些。虽然我注意到《夜不能魅》的评论区中有玩家在抱怨CRT线让画面不那么清晰了,但我想,这种不清晰的视觉体验本身才是复古游戏游玩的一部分——“超实在(hyperreal)环境中,媒介与现实相互湮没,无法区分”,越来越清晰的显示器、超越人类视觉处理速度的刷新率,已经让我们习惯于沉浸在鲍德里亚所说的超实在之中,而模仿旧式媒介的CRT扫描线形成的有缺陷的视觉呈现,更直接地让80年代侵入我们的现实,甚至将媒介的进化史赤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旧日还魂。
除了16bit像素画面和扫描线的视觉呈现,《夜不能魅》在音效与音乐上也让人听到了类似于世嘉Mega Drive上16bit游戏配乐的风味——听起来有些迟钝、短促的打击音,与精度有限但节奏令人紧张的旋律,只是如今的配乐显然是使用VST插件对曾今的芯片音乐进行的采样模拟——FM合成芯片硬件输出的是一种真正的连续信号,含有自然的失真,而 VST 则是在数字域额外制造失真来模仿这种效果。我们在《夜不能魅》以及其他复古游戏中听到的,正是使用数字仿真重构的幽灵。
这款游戏中另一处对旧式媒介的重现也让我会心一笑。女主角莎拉是一位半工半读的兼职保姆,她负责在夜间照顾博伊德家族的两个孩子。其中,在叫做乔恩的小男孩的房间里。有一款名为“Admiral 128”的电脑,意为“海军上将 128”,而八十年代最畅销的家用电脑“Commodore 64”(中文译为康懋达64)的第二代“Commodore 128”,也是康懋达发售的最后一款8位电脑,意为“上将 128”,在军衔上还被游戏中的这台压了一筹。
康懋达国际在1994年以破产倒闭告终,C64、C128所搭载的8位GEOS系统开发商Berkeley Softworks也在2003年解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但好消息是,你仍然在《夜不能魅》中玩到“捏他”8位GEOS系统GUI设计的海军上将128。
P.S.在海军上将128上,你还可以玩到游戏中乔恩最喜欢的游戏,茉薇(Mawie),它基本上是一个长着牙齿的吃豆人
灵感来源于…
意大利恐怖电影的血腥刺激、杀人狂电影的悬疑气氛,以及70年代和80年代科幻作品的神秘魅力。
在《夜不能魅》的Steam商店页上,游戏的灵感来源被放在介绍的最开头,可以感受到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些来自过去的灵感对他而言也许是最重要的东西:恐怖电影,尤其是意大利铅黄电影与其影响下诞生的slasher电影,还有科幻电影。当然别忘了游戏的名字本身,也许开发者也看过那档深夜音乐秀、受到了美国摇滚黄金年代的影响。也许他也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丧尸,在通过这款游戏呈现80年代的美好残像与他的自我演绎。
而在发行商对开发者的访谈中,我看到他直言游戏女主的设计灵感来源是电影《惊变》(Phenomena,中文另译《神话》)中的女主角Jennifer Corvino(珍妮弗·康奈利 饰),不禁大声哔哔——这不也是《钟楼》女主角珍妮弗的灵感来源吗啊喂!(是致敬啊,那没事了。)
游戏对《钟楼》系列的致敬是相当直接的,第一眼能看到两位女主角的服装、黑长直发型和整体配色就非常之相似,只是莎拉的肤色看起来比珍妮弗更深一些,也没有那么纤细;随之而来的UI呈现与整体氛围也可以说是“楼里楼气”。《钟楼》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一栋挪威的大宅“巴罗斯公馆”中,剧情的展开与巴罗斯家族继承者的黑深残往事息息相关,而《夜不能魅》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博伊德庄园中博伊德家族继承者的过往。(还有更多有趣的对照,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夜不能魅》的开发者似乎对电影《惊变》做出了进一步致敬:影片中,珍妮弗深夜梦游、不慎跌入一片树林;而在游戏中,女主角莎拉亦真亦幻的遭遇也是从一场睡梦开始——从梦中醒来,莎拉发现自己置身树林之中,这究竟是恐怖的现实,是梦境,还是她在梦游中产生的幻觉?除此以外,《惊变》中的关键元素昆虫,也在游戏中多次出现(或许是因为有太多尸体了……),虽然莎拉并没有操纵这些昆虫的能力。
《惊变》是意大利导演达里奥·阿基多(Dario Argento)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铅黄(giallo)恐怖电影作品。阿基多超过70%的电影作品都以女性为主角,《惊变》中的珍妮弗自然也不例外,另一部《阴风阵阵》(Suspiria)中的芭蕾舞女学生苏西也成为了影史经典形象。他曾经公开表示:“ 我喜欢女性,尤其漂亮的。我更喜欢看美丽的女性被杀,而不是难看的女孩或男人。 ”
这番发言放在今天的语境下看,透露着让人难以原谅的男性凝视与剥削倾向。
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并不总是受害者,他成功塑造了许多强大的女性杀手形象(如《深红》(Rosso Profondo)中的玛尔塔)与具有超凡能力的女性角色。只是,这些能力往往是女性通过精神异常(如通灵、心电感应)或者神秘巫术(如仪式、女巫团体)获得的,这在他的母亲三部曲(《阴风阵阵》、《地狱》、《木乃伊博物馆》)中演绎得尤为明显,作品中神秘女性集体构成一种母系结构,有着强大的异教巫术力量,成为了三部曲中令人畏惧的幕后大反派,映射出被压抑、边缘化、“女巫化”的女性群体爆发出的强大破坏性。
当代互联网弗洛伊德也许会评论道,这些都是压抑导致的(峰哥.jpg)。 但阿基多电影中透露出的这种既凝视女性的青春与肉体,又将女性力量的爆发化为恐惧来源的塑造,也许算得上是意大利铅黄电影的某种传统了 。
“铅黄”电影之所以在名字中被赋予了黄色的色调,最初起源于文学而非电影——giallo原本是一种小说类型,涉及到犯罪、神秘、凶杀案的惊悚小说都可以归在这个门类下;它来源于意大利著名的蒙达多利(Mondadori)出版社自1929年起出版的一系列犯罪悬疑通俗小说,名为《蒙达多利黄》( Il Giallo Mondadori )系列,因其标志性的黄色封面背景而得名。该系列几乎全部由英美作家的悬疑小说意大利语译本组成,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德加·爱伦·坡和雷蒙德·钱德勒等知名作家作品。
以廉价平装本形式出版的giallo小说大获成功,很快便吸引了其他意大利出版社的注意。他们纷纷出版自己的版本,并模仿黄色封面,这些系列小说的流行最终使“ giall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成为悬疑小说的同义词,并随后延伸到电影类型上。铅黄电影保留了铅黄小说的悬疑和犯罪小说元素,但更接近心理惊悚片或心理恐怖片,主角通常是女性,甚至电影海报上也往往是尖叫着、被迫害着的女性,鲜血淋漓的女性被害镜头也时常成为卖点。
也难怪作家加里·尼德汉姆(Gary Needham)将铅黄电影中对女性的塑造评论为“ 固有的对女性气质的病态化,以及对'病态'女性的迷恋 ”,我想这样的批评一点也不为过。而《夜不能魅》作为一部2025年深受铅黄电影影响的游戏作品,却完完全全地摆脱了这种病态迷恋——好吧,虽然在游戏的主视觉海报上,你也可以看见尖叫着的女主角,但在游戏过程中,莎拉却并不是一个鲜血横流的女性受害者。
莎拉是一位强大的女性主角, 她的能力并不像铅黄电影中往往演绎的那样来源于魔法巫术或精神异常,而是非常纯粹直接的火力压制——太好了,这位女主角有把霰弹枪 !游戏中从未试图展现莎拉的“传统女性特质”:她并不是一个青春单纯、纤细柔弱的,在面对杀人狂出场时被给惊恐面部特写以满足某种观看恋物癖的女性角色,也并不是只有疯狂逃跑的选项,而是可以不断地解谜、战斗。这真是太棒了。
至此,作为一部致敬铅黄电影的游戏,《夜不能魅》并不是在纯粹地复现80年代甚至更早前的文化碎片,而是做出了更加猛烈的现代演绎。游戏中的杀手形象更像是对slasher电影中经典杀手的嘲讽与解构——他只是在莫名其妙地大笑,看上去非常的蠢,仿佛只是为了推进某种刻板叙事结构而存在的存在—— 而女主角可以选择生气地拿霰弹枪爆打他的头部,以近乎meta的形式挖苦了传统叙事结构本身 。
此时,复古的幽灵似乎也要消解不见——马克·费舍(Mark Fisher)和他的幽灵学(hauntology)理论热衷于强调,复古怀旧的热潮表面上是“回到过去”,实则是对未来感枯竭的回应:我们复活旧媒介的颗粒、噪点与机械缺陷,只是因为无法想象未来的媒介是怎样的。
《夜不能魅》作为近年来披着复古魂环的众多复古游戏中的一个,有着迷人的美学外壳,而它的内核却用简单的故事与游戏玩法捉弄了沉湎于过去的幽灵们:是的,80年代很美,也可以很糟糕,我们无法想象下一代生存恐怖游戏应该怎样所以致敬了《钟楼》和经典恐怖电影,但那又怎么样? 我已经累了,很生气,度过了一个屎一样糟糕的夜晚,现在我们该一枪打碎复古幽灵的幻象了,从这个夜晚里醒来吧,故事仍然要继续 。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