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时很喜欢的一位英雄联盟电竞选手uzi,最近入选了这个游戏官方搞的名人堂。因为他从没得到过这个游戏最高级别赛事s赛的冠军,理所当然地,对于他入选名人堂的事,网上的嘲讽铺天盖地。
这里我不想谈这件事本身,而是想聊聊由这个现象引发的一些想法。英雄联盟在中国的玩家基数极其庞大,因此十几年来,这个游戏相关的社区从来都鱼龙混杂,素质较差。但这次集中看了些名人堂事件的评论,让我感到当下这个游戏的社区,还是和我大学时非常不同了。
倒不是说玩家们素质更差了。相反,因为审核一年比一年严格,大家说话的脏字其实变少了。但几年前那时,玩家们互相争吵,更多还是因为对某个选手的爱。因爱生恨,因为爱某个选手、某个队或某个主播,而将另外的某人或某队视为对家,甚至仇人,两方粉丝因此长年骂战不休。这是我曾熟悉的关于这个游戏的互联网战争。
可如今呢?看到那些说uzi不配的评论,我好奇在他们心里谁配呢?可看了大量评论和讨论后,结合我最近几年看比赛时接触到的许多玩家的想法,我发现在如今许多人心里,或许没有人真正配这个位置。现在最厉害的那批一线选手,在这些玩家嘴里,都是区(蛆的谐音)和路边(路边野狗的意思)。每个人都很垃圾,每个人都是笑话。
这和我大学时的社区氛围实在不同。几年前,我们爱看这个游戏的比赛,因此也爱某些选手。那时候中国赛区还从未得过s赛冠军,但即便如此,玩家们还是会有发自内心喜欢的选手,崇拜他们,维护他们,甚至将他们的id也取作自己的id,好似这样一来玩游戏时就如有神助。而这种行为,在当下新一批玩家看来,或许已经是俗不可耐的,是饭圈的,不独立思考的,是老掉牙和应该唾弃的。在许多新玩家看来,“爱”是虚伪的,“恨”才是真实的。或许也谈不上恨,更多的只是轻蔑、嘲讽、解构。
这又何止是这一款游戏的现象呢?这几年网上冲浪,这好像变成了整个互联网的新常态。而从我有限的冲浪经历来看,我觉得这种思维的重灾区是男大学生。年轻女生们似乎还有很多人像过去一样,有喜欢的明星或事物,而许多男大学生却沉溺在轻蔑和解构的深渊。“喜欢”似乎是危险的。喜欢某个选手或明星,他有可能落败,有可能塌房,因此作为他的粉丝,我也有可能被人嘲讽。甚至喜欢某个现实中的人也是危险的,我可能被拒绝,被嘲笑,甚至可能被出轨。因此我先一步否定了、辱骂了、解构了喜欢本身。这在感情上是安全的,智识上又似乎是高人一等的。
这似乎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就好像在这个越来越不安定、越来越疲惫和失去希望的时代,年轻人变得更加脆弱了。而这在男生身上更加严重,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男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的文艺作品里,男人是更不可以轻易表露自己感情的,坦诚表达喜欢是很不男子气概的事情。可原因当然不止如此。更多的我还没想明白。
但人总是有喜欢的本能。人需要将感情寄托在某些身外之物上,尤其是还无法充分自我肯定的年轻人。而结合规避风险来看,如今比起喜欢某个还年轻的小明星,许多人会更倾向于追捧那些其地位已经被盖棺定论的大明星,比如当下许多男大学生谈及流行音乐言必提及的“周王陶林”。而比起喜欢这些明星,觉悟“更高”的人则更进一步,说自己的偶像是某些伟人,以此从精神层面上碾压凡夫俗子。他们喜欢的人是不容置疑、永远正确的,因此他们自己也立于不败之地。
而说到两性之间的喜欢,可以想象,当然有更多人一头扎进二次元。我想这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当下许多人热衷在二次元里“鉴婊”“鉴茶”,甚至有强烈的绿帽恐惧。他们认为二次元是世间最后的安全堡垒,因此当他们发现一丁点这些二次元角色背叛自己的可能,也会像现实里遇到出轨一般怒不可遏,甚至更加愤怒。
我不想对此作出什么严厉的评判。或许大家真的都不容易,才会在网络上表现得越来越扭曲。但作为一个每天冲浪的人来说,我还是觉得在这样的时代,冲浪也变得越来越无趣。真诚的喜欢越来越少,嘲讽和解构更加常见,阴阳怪气不再是高压之下动人的灵光一现,而是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让不堪情感得以肆意发泄。最后当一切散场,似乎什么都不会剩下了,除了一地狼藉。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