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预警:由于要讨论作品内涵,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对某些上世纪的动画作品做出剧透!!
2025年5月20日凌晨3点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头戴兜帽、面容模糊不清的女孩手握麦克风对我说:“新曲desu”,于是随着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歌名的念出及阵阵强有力的吉他声,主唱开始了长达27秒连绵不绝的念诗,最后随着歌声响起,我醒了,睁开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天花板,就像《阿基拉(AKIRA 1988)》副导演佐藤博晖所监督的实验性OVA 《非常偶像KEY(Key: The Metal Idol キィ・ザ・メタル・アイドル 1994-1997)》第13话中 巳真兔季子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歌喉摧毁在场所有机器人那样,我的意识也从睡梦中被唤醒了,而随后要进入的便是那漫长且看似像念大纲的倒数第二话……
科幻,是《非常偶像KEY》这部OVA动画所具备的类型属性之一。从女主角巳真身为机器人这一点,以及那个试图通过机器偶像汲取人们意志力量的社会设定中,不难看出其科幻的色彩底蕴。然而,在这层科幻外衣之下,我个人认为,KEY真正想要探讨的是“如何摆脱他人的束缚,从而在台下的听众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
作为机械造物,KEY终究无法承载血肉之躯与灵魂所蕴含的人性深度。因此,她将选择权重新交还给了人类——这或许也反映了创作者在泡沫经济时代的余波中,依然对创作自主性抱有坚定信念。而“个体意识”这一主题,作为KEY所表现的核心之一,也在日后的作品中不断地传承与探讨着……
1998年,实验性动画《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同样在意识层面上探讨了人性,只不过这次将主题更多地转向了当时仍在快速发展的网络世界。
《玲音》的编剧小中千昭(Konaka Chiaki)也在同年参与了高桥良辅监督的真实系机战动画《饿沙罗鬼(ガサラキ)》。在这部作品中,他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个体意识自由”的重要性。
而同年推出的特摄剧《盖亚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ガイア)》,则借助经典的科幻奥特曼范式,深入探讨了人类、地球怪兽、奥特曼与地球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这部作品还提出了一个关于面对被称为“根源性灭亡体(Radical Destruction Bringer)”的未知威胁,地球及其造物应当如何应对的问题。编剧通过将这一威胁设定为来源始终成谜的“未知”,成功传达了人类自我抗争意识的重要性。
同样在这一年,传奇漫画家兼动画导演今敏(Kon Satoshi)推出了他的长篇电影处女作《未麻的部屋(PERFECT BLUE)》。
这部作品以偶像题材为切入点,似乎对《非常偶像KEY》所传递的理念做出了回应。然而,《未麻的部屋》中的女主角雾越未麻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类偶像。她最终突破了偶像身份的束缚,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解放。
还是98年,游戏领域中的经典JRPG作品《异度装甲(Xenogears 1998)》也通过大篇幅笔墨书写了一个包含个体意识觉醒的史诗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负责《非常偶像KEY》人物原案的田中久仁彦老师也参与了该游戏的人物设计工作。
1945年,日本动画之父政冈宪三(Kenzô Masaoka)的弟子瀬尾光世(Mitsuyo Seo)导演了《桃太郎的海鹰(Momotaro no umiwashi 1943)》与被誉为日本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的《桃太郎 海的神兵(Momotarô: Umi no shinpei 1945)》。然而,这些作品虽凝聚了创作者们的心血,却笼罩在侵华战争的阴影下,成为军国主义用于号召参军的战争宣传工具。
1941年,中国万氏兄弟创作的《铁扇公主》作为全亚洲首部动画长篇,作品表达着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而《铁扇公主》这部动画所表达的内涵,则深深影响了“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Osamu Tezuka)。
在1963年,他创作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长篇TV动画《铁臂阿童木(鉄腕アトム 1963)》后,又在1964年阿童木的番外短篇《地上最大机器人(鉄腕アトム 地上最大のロボット 1964)》中通过阿童木之口提出了疑问:
无冤无仇的机器人要彼此战斗呢?
故事随后便在阿童木对“机器人大同”的期待中落下了帷幕。
1999年,曾在宫崎骏(Hayao Miyazaki)所监督的《未来少年柯南(未来少年コナン 1978)》中所担任摄影监督的大地丙太郎( Daichi Akitarō)与编剧仓田英之(Kurata Hideyuki)合作推出了世纪末科幻穿越动画《此时此刻的我(今、そこにいる僕 1999)》。生活在现代的男主松谷修造穿越到了50亿年以后,那个每集开场所提“脆弱而又遥远的,有着百亿年岁月,所以令人爱的如此悲哀”的地球。
这部作品延续了宫崎骏监督的《未来少年柯南》风格,但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末世景象:与当年那个充满海水的柯南世界不同,《此时此刻的我》中,陆地占比远超海洋,水资源成为稀缺资源。给予人类水源的女主拉拉·露因资源的耗竭而逐渐虚弱,人类为争夺资源大动干戈,军国主义再度抬头,仿佛又重现了二战时期的那种残酷场景。
主角虽说像当年的柯南那般有着超人的身躯,但编剧仓田英之却赋予了他一个特殊的身份:观察者。
修造并没有对剧情产生任何重大影响,他只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因此当这群‘未来人“的故事结束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时代,过着他本就拥有的平凡生活,而那个50亿年后的地球,最终也变成了类似于柯南的世界:充满水源,仿佛一切都是一场梦。
同年,由日升(SUNRISE)担任动画制作的科幻年霸《无限的未知(无限的利维亚斯 無限のリヴァイアス 1999)》诞生。
这部作品由谷口悟朗(Taniguchi Gorou)监督(他在98年《饿沙罗鬼》中担任了副监督),黑田洋介(Kuroda Yousuke)担任系列构成、平井久司(Hirai Hisashi)负责角色设计。
故事将400多名实习生孩子置于宇宙潜舰利维亚斯(Ryvius)之中生存,那里没有外援、没有成年人,面对孤立无援的环境,孩子们的社会秩序从和谐走向分裂,最终在外敌压迫下崩溃并选择投降妥协。
《无限的未知》的故事内容其实很像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所著的长篇小说《蝇王(Lord of the Flies)》,同样是一群孩子,同样是一个没有长辈的环境,都是起初和睦,而后党争不断,最后发生内讧与纷争。但《无限的未知》却又在其中加入了“外敌”的存在,通过他们的不断对内施压,最终,孩子们崩溃了,他们选择向“外部势力”投降,并达成和解,发生这一桥段的章节标题为“为了让我是我(おれであるために)”。
于是乎,便有了《无限的未知》的最后一话“明天(あした)”,一切都像《此时此刻的我》的结局一样那么平常,甚至最后他们又一次登上了利维亚斯,孩子们眼中依旧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无限的未知》男主相叶昴治与《此时此刻的我》中的松谷修造相似,都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无力改变命运,而唯一的不同可能是相叶昴治更加的无力,他甚至无法反抗自己的弟弟对自己的侮辱。
《此时此刻的我》与《无限的未知》似乎都想通过它们所讲的故事来讲述与总结20世纪日本的起起伏伏,在“上升、崩溃、上升、再崩溃”之中度过。并均以一个“充满希望且平凡如初”的结局来向即将结束的20世纪告别,这或许正是当时历史背景下日本创作者们的“集体潜意识”所驱动的结果。
为什么我如此深陷于上世纪末日本动画所传达的内容?或者更广泛地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那个时代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此着迷?或许,这正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某种“集体潜意识”在起作用。它驱使我们不断追寻那些已被反复讲述无数次的主题——关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反思”。尽管时代的外衣可能改变,但身为人类的我们却依然在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追求这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可能通过动画来实现,也可能借助游戏、小说、电影或音乐等形式来实现……
于是我终于看清了梦里的画面,那是2023年的2月6日,BangDream的新企划——MyGO!!!!! 新曲 《潜在表明(senzaihyoumei)》第一次live的开场画面。而《BanG Dream! It's MyGO!!!!!(2023)》这部动画,似乎又在套着少女乐队的外衣,诉说着属于新时代偶像的故事。
当然《BanG Dream! Ave Mujica(2025)》我一直没有看,我在此仅对MyGO做出这样的评价,剩下的交给大家体会吧_(:з」∠)_!
因此我将《潜在表明》的最后两句歌词作为本文的结尾:
我永远不会活成他人心中的自己 因此,我会千千万万次爬出深渊 与这道声音一同 在这世间走一遭。(誰かが望む理想(いろ)には 僕は変われない だから,何度だって 這い出した 声抱えて 生きる)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