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翻译这个文本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宋继杰的《海伦是祸水吗》的论文所讨论的文本——高尔吉亚的《海伦颂》没有中文译本,而这篇自译也更多只是自己没事情做的一种闲事罢了,上传机核也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云盘一样地存放着供自己有空看看。参考的翻译原文是剑桥的The Text of Early Greek Philosophy,因为不是希腊原文直译所以对于我自己之外的读者来说几乎没有阅读的价值。总之,这次开坑充其量只是我个人的一次练习。读者可自行考虑抽空看看。接下来就是翻译的文章。 (考虑到本书作者自身的评价和介绍水平一般,接下来的文章只翻译涉及哲学家本人的部分,不翻译本书作者的理论)
1.阿那克西米尼,米利都人,尤里斯特拉图的儿子,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有些人还说阿那克西米尼是巴门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世界的源头和无限是气;因为这个原因,天体并不在地球之下漂泊(我们在地球观看星体必须抬头),而是围绕着地球移动。
他的理论带着直白的、质朴的爱奥尼亚风格。如阿波罗多鲁斯所说,他生活在萨第斯(王国)被征服的年代(公元前546),死于第63届奥林匹克(公元前548/5)。
2.阿那克西米尼和(阿波罗尼亚的)戴奥真尼斯把气设想为主要的本原,相对于水来说,更单纯的部分更可能是本原。
3.阿那克西米尼,米利都人,尤里斯特拉图的儿子,阿那克西曼德的助手。阿那克西米尼(像他的老师一样)认为:自然的根基是单纯且无限的。但是不同于阿那克西曼德的说法,阿那克西米尼认为这根基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他把这个根基称为气。气与其他根基(例如水)的区别在于气的稀薄和稠密的和谐。当气变薄弱时它就变成了火焰,当气浓缩时它就变成了风,如果更进一步浓缩,就产生了水,之后是泥土,然后是石头。一切事物都来自于气,气自己也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这运动便是改变发生的原因。
4.有些人说:世界只有一个,并且有它的限制...就像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有些人则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但是没有限制...就像阿那克西米尼,他认为本原是无限制的气;还有些人却觉得:世界在数量上就是无限的...就像阿那克西曼德。
6.不得不承认,一些促使别的事物生长的物质,(物质自己)是被(变)稀薄和(变)浓缩所引起的。就像阿那克西米尼所说的:“气变稀薄就成为火焰,气得到凝聚就变成风,之后是云层,接着,(当凝聚的程度仍在提高)就变成了水,再后面就是陆地,然后是石头。从以上这些东西里诞生了所有事物。”在他(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研究》中泰奥弗拉斯托斯把(变)稀薄和(变)浓缩/凝聚的转变过程(方法)归于阿那克西米尼一个人。但是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就是这个群体(应该是爱奥尼亚学派)里的其他人也使用过这种方法。比如说,当亚里士多德在普遍的意义上指称这整个群体时他说到:“他们通过凝聚和(变)稀薄的方法来使其他存在的东西诞生,为的是带来多元性。”
7.或者,就像阿那克西米尼这样的老思想家一样,让我们不要忽略实体里面的冷或热,让我们把(冷与热)看作是附加在变化(change)上的事物的特性。因为他(阿那克西米尼)说过,已经成形的、浓缩的东西是冷的。稀薄的、散漫的(特别的表达方式)东西是热的。因此,说一个人的嘴巴可以吹出热和冷的气,这是不合理的。当呼吸被嘴唇压缩并凝聚时,气息就是冷的。但当嘴唇处于放松状态时,逸出的气息就是热的,因为这气是散漫的(我们可以实验一下,当我们用牙齿抵住出气口时发出类似“嘶”的声音,气就是冷的,而向外散漫的吹气时气就是热的)。
8.阿那克西米尼,米利都人,尤里斯特拉图的儿子,宣称气是存在的源头。因为从气中诞生了所有事物,又是从气中所有事物逝去。就像我们的灵魂,也就是气,控制着我们。气也是这样控制整个世界秩序的(阿那克西米尼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气”和“呼吸”)。阿那克西米尼犯下了(同前人)一样的错误:把现存的事物设想为由气或呼吸组成。(气)仅仅是一个简单、(和水)同性质的东西。因为要让一个简单的本原去演变为现存事物的所有质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本原必须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东西。比如说,银不能直接变成一个现存的杯子,如果没有一个制造者,也就是银匠。青铜、木头或者其他类型的物质也是同样的道理。
9.每个抱着这个说法的人说:总有一个世界秩序,但它并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阶段的变化而改变。这个说法使得世界秩序看起来是可以被生产和消亡的。抱着这样说法的人有: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戴奥真尼斯,以及之后的斯多葛学派。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他们对运动抱着相同的观点:只要世界保持存在,运动就必须进行下去。
10.首先,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称作水,我们注意到(就像我们相信的那样):当(水)凝聚时就改变为石头和泥土。但是当它溶解、散开,这相同的东西(水)又变成风和气。当它被点燃时,气又变成了火。当(火)被压缩和扑灭时,它又解散、变回了气的形态。再一次从气开始,当气聚集在一起并开始凝聚,它就变成云层和雾气。从(云层和雾气)中进一步粘结,它就变成了流动的水,从水里又再一次产生泥土和石头。于是,这些生成的链条变形成了一个闭环,当这链条开始转动,就代代相传。
12.他们说,阿那克西米尼把本原的整体归于气,这(气)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是在特性上是有限的。一切事物都诞生于一定程度上的凝聚和稀释。运动一直都持续着(存在着)。当气粘连在一起时,(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最初产生了泥土,泥土是完全平坦的。因此,泥土漂浮在气之上的理论看起来就是很合理的了。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诞生于泥土。至少,阿那克西米尼宣称太阳就是泥土,由于太阳自身的快速运动,使得太阳获得了巨量的热量。
13.阿那克西米尼,同样是一位米利都人,尤里斯特拉图的儿子,认为本原是无穷的气。从气体中诞生了现存的事物、过去的事物以及将来的事物,诞生了诸神、神性(将要到来的),其他的事物都是上述事物的子孙。(2)这是气的特性:当气统一时,要肉眼看到气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加热、潮湿、冷凝、运动的方法可以辨别出气的存在。气总是在运动,因为气无法忍受一切事物的变化(如果没有运动)。(3)当气凝聚或稀释时,它的显现就发生了变化。当气被驱散从而变得更加稀薄时,气就成了火。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气凝聚起来时,气就变成了风。云层产生自气的粘连。凝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气就变成了水,还要更进一步,就产生了泥土,凝聚到了不能再凝聚的地步时,就成了石头。主要的对立还是热和冷的对立。(4)泥土像(人骑马)一样漂浮在气之上,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也是如此。(这些天体)都是火性的,漂浮在气之上是因为它们的平坦性(flatness)。(5)天体从泥土中诞生,因为潮湿从泥土中上升,这(一上升)带来了(气的)稀释,也就是火焰。在高处漂浮的星星因为火焰而沉降。这些(漂浮的)星星自身同样携带着一些泥土的本质。(6)其他人认为,天体在地球下方运动,但是阿那克西米尼否认了这一说法,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天体围绕着地球(运动),就像毡帽围绕着我们的头顶一样。人们看不见太阳不是因为太阳运行于地球的下方,而是因为被更大的星体覆盖,或者距离地球太远。星体并没有使我们感到炎热(例如太阳并没有烧毁地球)是因为两者之间遥远的距离。(7)当气凝聚时,风从气里产生。气进一步收集风,进一步凝聚,就产生云层,又转变为水。冰雹的产生,是因为云层向下运动,云层里的水冻结。当更多的潮湿颗粒(雨点)凝固时,就产生了雪。(8)当云层被风的力量冲击时,就产生了闪电。因为(阿那克西米尼)看到当冲击发生时产生的闪光是明朗、炽热的。彩虹的诞生,是因为太阳的射线照射到了变厚的气。地球的震动是因为地球更频繁地被冷与热影响。(9)这些是阿那克西米尼的观点,他在第58届奥林匹克的第一年风声四起。
13.阿那克西米尼,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里特都认为:平坦性是地球保持(位置)不变的原因。地球并不是像斧头一样劈入,而是像盖子一样罩在气的上方,就像我们观察这些天体都有平坦的形状。因为(平坦的形状)是很难被移动的(尤其是对抗风)。因此,他们才说地球(由于平坦性)表现出(同其他天体)相同的(和基地的气)的关系。一方面因为地球(在气上)根本没有空位可以移动,地球被下方的气包含,就像漏壶中的水一样,保持不动。
15.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因为平坦性地球)漂浮在气上。
16.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星体的本质是火性的,这些星体还携带着一定数量的不可见的泥土体(earthy bodies)。
17.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星体像钉子一样被固定在冰面一样的表面上,为的是方便形成图案(就像土星的表面一样)。
18.许多的古代宇宙论者相信:太阳并不在地球下方运行,而是围绕着地球以及地球的周遭范围运行。太阳消失并带来夜晚是因为地球高高地朝向北方。
19.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星体的旋转并不是在地球下方,而是围绕着地球的。
20.(一个争论者反驳先前的理论):他们建造了(假想出)一个包围地球的墙壁以便于从(争论的)漩涡中保护我们(他们自己)。当这个东西在地球之外高速旋转,以及一切把天体放在前方的旋转圆圈的人。(这段文落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大概是一个争论者通过黑话来讽刺阿那克西米尼这类人的天体观,讽刺太阳等天体不在地球之下运行的错误)。
23.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天体有它们自己的旋转(自转),因为它们会受到凝聚的气的压力(这气是对抗天体或者说冲击天体的)而产生偏离。
24.阿那克西米尼、巴门尼德以及赫拉克利特,都认为月亮是由火焰单独构成的。
25.一些人认为(太阳的日蚀是这起事件的结果),这起事件是:云层的聚集以不可见的形式穿过太阳的圆盘(云层遮挡了太阳的光线导致日蚀)。
26.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当气变得更加浓厚时,就形成云层。当这浓厚的气进一步聚集时,雨水就被释放出来了。当雨水随着云层的下降而冻结时,就产生雪。而当气态的物体(gaseous stuff)混入潮湿当中时,就产生冰雹。
27.阿那克西米尼对相同事物(例如雷电等)的观点和阿那克西曼德一样。但阿那克西米尼增添了一条关于大海的陈述,这陈述是:当大海被船桨分开时,就发出闪光。
28.一些人相信:火性的风在穿越潮湿的区域时会发出声响。因为,甚至滚烫的铁在潮湿面前都不能保持安静。而如果将一块炽热的矿物浸泡在水中,矿物的冷却过程会伴随着巨大的嘶嘶声。出于上述这些原因,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一阵风冲击云层时会发出闪电,当这风不断冲击着要撕开云层而开辟向前的道路,不断对抗着与它相对的物质(云层),这阵风快速的移动会点燃火焰。
29.阿那克西米尼主张风从水和气中产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神秘的飞跃,风像飞行的鸟儿一样强有力地奔行。
30.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当太阳独自在场(sun alone)时,气候就发生变化(大概是指对地球有影响的天体中只有太阳在发挥作用时)。
31.阿那克西米尼说:我赞扬、荣耀气—为的是支持阿那克西曼德的演讲—通过(阿那克西曼德的演讲),点金术的工作得到发展,人们知道了浓缩和稀释,加热和降温。当太阳的射线撤离时,它的稠度就变高。它的稀释度变高,事实上,是气变暖了,主要原因还是太阳位居于天空的高处(照射)。当春天到来时,它就变得统一,因为春天是著名的不冷又不热的季节。不同季节会对(炼金)条件造成不同的变化,冬天就标记了一种变化。因此,(在冬天)气浓缩了,当太阳的射线撤离,冷气就抵达了我们人类身边。但是,当气稀释时,太阳又离我们很近。也就是说,伴随着太阳的贴近气变得稀释,热气就被我们感受到了。
32.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当太阳的射线照到浓厚的、密集的、黑暗的云层时,就产生彩虹。因为这射线,并不能穿透云层到另一边,于是就聚集到一起(形成彩虹)。
33.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当太阳的射线照到浓厚的、密集的气时,就产生彩虹。因此,气的领先优势,也就是它的发光的深红色,被来自太阳的光线自己点燃。这光线的一部分是黑的,这黑的部分是因为潮湿的征服。阿那克西米尼补充到,彩虹同样可以在夜晚由月亮的光线形成。但是夜晚的彩虹并不常见,因为满月并不经常出现。月亮的光亮也比太阳更弱。
34.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当地球变得潮湿,然后干旱时,就产生裂隙。当裂开的岩壁掉落时,又产生震动。这就是为什么地震发生在干旱和充足的雨季的时期。比如说,在干旱的时期,就像阿那克西米尼曾经说过的那样,当地面干旱时,它就裂开。(裂开的地面)经过雨水的浸泡(在长时间的充足的雨水下)变成碎屑。
35.一些人说,灵魂是气性的。就像阿那克西米尼和一些斯多葛派学者一样。
36.这之后,阿那克西米尼将气视为神,气产生了一切将要到来的东西,气是巨大、无穷的,气永无止息地运动,好像没有任何形式的气就可以成为神。(这理论听起来很荒诞)虽然我们可以确信,神不应该只有一切形式。但是那最美好的,或者凡人的终有一死没有参与到将要存在的事物中(时我们才可以说气是神)。
37.阿那克西曼德视阿那克西米尼为他的学生和继承人。阿那克西米尼把一切事物的原因归于无穷的气,阿那克西米尼同样没有否认诸神的存在,也没有(在他的体系中)让诸神沉寂。然而,他并不相信诸神创造了气,而是认为诸神从气中形成。
38.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就是神(有必要理解这样的评论:他们指称神这样的力量为遍及元素或者主体之间的原因)。
39.自每一存在的事物都不一致以来,什么东西可以不变地维持限定事物的存在,不是什么别的东西,也不会让人感到为难?答案是:没有(这个)东西,但是目前为止,最安全的去陈述这个令人担忧的(关于万事的)原因的方法是这样的:无论我们观察什么,它总是会从这个东西转变为另一个东西,比如说火。我们应该在每一个例子中放弃“这个东西”的称呼,而应该称呼为“这一类东西”,永远不要称呼其他类型的东西为“这个东西”,哪怕它确实具有一些不变的性质。就我们所指称的所有东西来说,使用像“这个”或者“那个”的术语,(使用这些术语)是因为要从一些东西中挑选出这个特别的东西。对于这样一种对象逃逸(object flees),(对象)再也忍受不了去接受“这个”或者“那个”的指称,或者任何一种指称它们为特殊的对象的指称(因为我们指称的对象同其他对象来说并没有区分出不变的性质,我们只是看中了它的某个特性从而把它从大类中挑选出来,对于对象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我们必须不再使用这些特性,而是应该把对象称呼为变化的循环中的特定的阶段,每一个和所有,“这一类东西”,特别是火焰,我们应该称之为“完全的这个(东西)”(the completely such as this),对于忍受世代的每一个事物来说同样如此。(全文大致是对指称的一种区分,是对语言的使用的一种纠正,语言的重要性可以参看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的诗的阐释》)。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