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做的字幕比较多的是:动画片、各类创作者访谈、电影幕后视频,有时候会自己一个人从头到尾做完一个视频,有时候也跟组里的伙伴们一起合作,所以啥的都会搞一点。就按照我做的这几个工种结合字幕制作流程中的顺序来说:
首先是片源获取,这个分情况,大家都知道做字幕这个灰色地带,如果影视剧的话,第一时间肯定是到各大论坛、种子站或者DC++源之类的地方找资源,也有一些字幕组的片源帝是直接自购(流媒体or碟)然后扒出来的,总之这是个各显神通的环节。扒下来的片源往往被称作“生肉”,相对于做好字幕的片子“熟肉”,字幕组就是一个厨房团队。
接下来工作到了这里就有分别,最重要的一点是,片源有没有自带字幕,带的是什么语。
如果没有自带字幕,就需要听写+翻译或者听译了(看组里翻译的能力水准,需要听写+翻译合作,还是一个人可以完成听译),我以前一个人翻那些YouTube上面扒下来的访谈视频就是靠硬听硬翻的,有时候一句没听懂,翻来覆去听,为了翻译一句话能搞一天。主要还是需求听的人对这个片源的常用语言、文化环境里的各类梗、说话人的口音等等有很详细的了解。
不过现在听译的需求越来越少了,有各类AI语音识别软件,连时间轴都帮你打好了,原片的语言如果没有特别重的口音,基本上AI都能识别出来,像YouTube甚至有自带的语音识别转字幕功能,轴都帮你打好了,虽然有时候打轴的断句有点奇怪。
如果片源有自带字幕,那就轻松很多,不用听写,而且轴打得都比较标准,可以直接进到翻译阶段。
上面说的“打轴”,啥意思呢,就是给这个字幕做上时间轴,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先用最基础的字母格式:srt格式的文件(听写软件和YouTube自动生成的字幕一般也会导出这种格式)。srt不含任何字幕格式(字体大小、颜色、位置甚至更高级的特效等等),只有单纯的两个信息:1、某一段字幕在视频哪个时间点出现,又在哪个时间点消失;2、这段字幕的文字内容。
打轴是一个挺枯燥的活儿,你需要精确到毫秒,保证字幕和语音能完全对上。早年的软件不大好用,后来我发现了大家都在用的神器aegisub,这个软件能把音频波形、视频画面和字幕放在同一个窗口下,同步播放,并且可以用可视化的UI直接划取某一段音频波形打轴,工作效率高了很多。
翻译这个阶段,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阶段,得分几个小点讲讲。
1.弄懂原文当然还是基础,视频翻译中可能更会容易出现俚语、俗语、典故、时代性表达等等,翻译虽然也是再创作,但是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才能进行自己的发挥,这点对于所有类型的翻译都是一样的要求。
2.字幕翻译和书面翻译不同,其实更接近口译一点,字幕展示时间是被片中人说话的速度所固定的,观众并不像书的读者那样有反复回读的时间,所以对于译文更会要求短、准确、易于理解。一行中文字幕一般来说在15个字是观众能够兼顾看画面+读字幕的极限了,如果能在10个字以内更好了——当然这和这句话出现在屏幕上的时间也有关系,如果说得慢、时间长,那也可以适当放宽。这就反过来涉及到和上面打轴流程之间的冲突,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量不同,一句话长短可能区别很大,所以翻译的时候再次调整断句和时间轴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3.还有和其他翻译形式共通的一个点,就是说话人的语气、用词等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多琢磨,如何用中文更好地把原文中特殊格式、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 这些东西我有详细在经验总结:美漫汉化时要注意什么?这里说过。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点,正式影视引进的字幕里,按照工作标准,是没有注释的,有带注释的都是我们这类民间字幕组。特别是我们翻译美漫采访、动画这类,典故、梗比较多的东西,有些东西就会想注释下,方便刚入坑的萌新更好理解,也是一个去对接多元宇宙里其他作品的跳板。在其他情况下也会有注释的情况,比如历史类、科技类、文化类等等纪录片、传记片之类的,很可能要出现注释一些背景知识的情况。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注释时候不要过于自我陶醉了,克制一点,简短一点,观众是来看这个片子本身的~
校对不一定每个字幕组的流程里都有,但是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最基本是检查翻译好的字幕里有没有错别字等等低级错误,然后就是有没有翻译错误,例如对原文理解失误、中文表达不顺畅、或者有没有更好的表达等等之类的。校对需要比较熟练、对背景有深度了解、比较有责任心的人来做,一般都是字幕组里的老人。
这时候,格式一般就从srt转成ass了(不是屁股),ass格式中不光包括了时间轴信息和字幕内容,还有字幕的字体、位置、字号、颜色,甚至淡入淡出、在屏幕上移动、变大变小、卡拉OK特效等等。
1.如果你要做中英双语字幕,英文的字号要比中文小一点,和中文一样大的英文字母会显得非常臃肿。
2.中文字幕上的标点,可以有感叹号、问号、逗号等等,但是省略句号会比较美观,因为放了句号会显得原本居中的字幕向左偏了。
3.尽量用易读清晰的字体,适中的大小,颜色我喜欢选最常规的白色或者稍微低饱和度一点的黄色。高饱和度的颜色会让字幕显得非常廉价——当然如果你要突出复古迪斯科舞厅的感觉,某些特定的偶尔也能用个五彩斑斓的颜色点缀点缀,就是别从头到尾都闪瞎人眼就行。
4.为了增强字幕的易读性,描边、阴影、半透明背景、阴刻/阳刻效果等等这些做法至少要选择一项,否则字幕常常会出现和视频背景颜色混杂导致看不清的情况。同样也是为了易读,不要选择太细的字体。
5. 字幕的位置不要太高太低,更要注意不要挡住视频的重要部分,调节位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一点。
有些特效能手还会在ass的基础上用AE等等其他软件字幕做更进一步的特效,这就是更加各显神通的地方,也看各组的审美了。
完成格式特效之后,又有两条路可走:直接发布外挂字幕,让观众自己把外挂字幕加载到生肉里面观看。或者直接把字幕压制到生肉中,做成熟肉。
以前的视频编码、格式比较混乱,有人用rmvb,有人用avi,还有人直接用mkv封装的,近些年来大家似乎慢慢都比较统一压成mp4了。压制也比以前简单了很多,不用再写代码,有许多傻瓜式的软件,把生肉和字幕拖进去,不到一会儿它就压好了。
发布也有区别,可以线上平台直接让人观看,如果有版权因素容易被和谐,不过是当下懒人观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线上还是最容易能被人看到的方式。还有还是发资源链接给人下载,以前大家搞BT、磁力、电驴,后来各类网盘野蛮生长的时候下载最方便,不过随着版权净网的增强和网盘限速越来越多,也稍难了一点,不过这两年貌似又有一些新的网盘开始野蛮生长了,不知道这些新的网盘还能野蛮多久。
还有一种比较尴尬的“发布”,就是字幕组做好的字幕,被某些盗版在线网站拿去,压进一些什么澳门赌场之类的诈骗广告,再发到自己的网站上让人在线看,很多字幕组对于这种事情都很无奈,但是本身又是个灰色地带,很少有维权的办法。
-----------------------------
其实到了这个时代,字幕组越来越少了,有一点是因为中文市场越来越大,很多影视剧上流媒体的时候,都会自带翻译好的中文字幕,这时候只需要压制一下就成了熟肉了。当然某个内容的深度爱好者还是会觉得官方字幕不够精确,会自己再出精校版、注释版等等。还有一点是AI越来越发达了,许多比较简单口语的内容AI能够完成听译一条龙,不过目前对于语言类的AI还是英语方面做得最好,到翻译成中文还是经常有那么些纰漏和不像人话的地方,碰到英语之外的语言就更孱弱了。等到AI进化成完全体的那一天,也许字幕组才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吧。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