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失踪七年后,分散各地的三姐弟在母亲葬礼前重聚首,整理遗物时,意外在家庭录像带上看到多年前父母处理邻居女孩尸体的画面……
悬疑小说《葬身之地即为家/Home Is Where the Bodies Are》出版于今年四月底,作者吉妮瓦·罗丝是美国畅销书作家。这本书的名字和封面设计都很吸引人,故事简介看着也不错,可没等我读完就意识到,这本书最好的部分恐怕也只有名字和封面设计了……
就难看到我都懒得花时间细说,只想吐槽,泄底预警了啊——
小说中,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同时推进,三姐弟和母亲四名角色轮番以第一人称讲述。
然而,几乎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是经由母亲的日记披露,也就是说,想要解谜的话,不用看其他角色的部分,单把母亲视角的章节拎出来就行了。
大姐:自怨自艾;嫉恨名利双收的企业家弟弟;怨恨作天作地的瘾君子妹妹;回忆当年失踪的邻居女孩;在弟弟和妹妹面前当谜语人,却对失踪女孩的哥哥兼自己初恋对象开诚布公;
二姐: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对弟弟爱恨交织;怨恨姐姐不管自己;回忆当年失踪的邻居女孩,在姐姐和弟弟面前当谜语人;
小弟:自命不凡;看不上所有人;一心想要买下大姐继承的老宅;自曝母亲不让他回家。
整本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这些家长里短的破事儿,三姐弟的性格都很讨人嫌,作者的文笔又不怎么样……我同时在读斯蒂芬·金巨巨的新书,相较之下更显得这本书文风矫揉造作。尤其是母亲的视角章节,就请问谁家写日记写得跟小说一模一样啊?场景、外貌、心理活动、动作细节,对话……啥都不带落的。好么,这一天啥都别干了,就写日记吧。
中途几度想要弃书,寻思直接翻结尾得了,但最终还是靠强迫症支撑下来。结果勉强读到最后,发现还真就不如直接翻结尾了。
首先,害死邻家女孩的凶手大概率不是三姐弟的父母,那这对心地善良的夫妻为什么不报警,而是私自处理尸体把这事儿掩盖过去呢?他们想保护谁?
两个姐姐都在各自视角的章节里数次讲到过失踪女孩,只有弟弟对此只字不提,还被母亲勒令不许返家,七年来弟弟寄回的家用母亲分文未动,全部存起来捐献了。
再说失踪七年的父亲。还是按套路推,大概率失踪是假,人死是真。
大姐给“失踪”的父亲发过无数电子邮件,都没收到回复,但三姐弟团聚后,大姐通知母亲去世的电邮却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他们追踪IP地址,只找到一处废弃的空屋——“父亲”修改了IP地址。
但是在大姐的回忆中,父亲连用键盘打字都不太顺溜,又怎么可能具备这种技术?
整本书里,只有早早表现出电脑方面的天赋,并成为科技行业新贵的弟弟有这个能力。
而老宅周边一大片都是他家的私人土地,母亲还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洒在这片地上,作者甚至提到有一片区域是专门给他家宠物准备的坟地……
综上得出结论,弟弟杀了邻居女孩和父亲,尸体就埋在宠物坟地里。
没有转折,没有悬念,无需调查,无需探索,只要捱过所有三姐弟吵架的枯燥章节,最后母亲的遗书会公布一切——就跟上面按照套路猜出来的结果一般不二。
以及,我怀疑自己“小说看了开头就一定要坚持看到结尾”强迫症被治好了。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