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常写游戏评测的我而言,在第一次看到TapTap这次的品牌广告的时候,竟然让我有了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能让我燃起从血压升高、拳头梆硬,再到现在奋笔疾书,想要大声呼喊的冲动的东西,除了当年足协杯国安踢鲁能的比赛以外,这还真是头一遭。
即便是小时候老写什么电影观后感,但实在是多年不写,突然要让我整上这么一篇,实在是有点儿困难。但掏心窝子说,看完这短短不到两分半的短片后,我的情感最后还是狠狠地把理智按在墙上来了一顿胖揍。除了让我发自肺腑地觉得这片“有点意思”以外,我的内心更多的则是“不吐不快”。
为啥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这片子对受过社会毒打的我来说实在是太过于真实了,真实的让我都产生出了一种想要逃避现实的错觉。
之前在为了备考大学的美术班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为了提升我们的创作水平,总是会拉着全班同学观摩《世界优秀广告精选100个》之类的资料。广告这东西,寸金难买寸光阴,就给你几十秒甚至十几秒的间隙,要想把立意主旨说的明明白白,再带上能够易于传播的引子,这么加吧加吧,就变成了一件大难事儿。
来到了网络时代,没有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告这东西就像是蹦出了如来佛祖五行山的孙悟空,变着法儿的吸引你先点进去——无论是抖音上变花样还是快手上整烂活,大抵都是通过矛盾冲突先先挑起你内心的怒火,再见缝插针地做上一个广告。然而这有效吗?其实没啥效果,因为那些个矛盾冲突都是剧本编出来的,一眼看过去,忒假了。
但TapTap这次丢出来的品牌宣传片,却真让我有点儿“火冒三丈”。
这视频也不给你废话,一上来就给你丢了一大堆现实生活中你没有100%也有99%会遇上的“破事儿”:领导打来的六十秒的长语音、嘲笑你肥胖的身材标签、被迫要带上工作电脑的KTV休假、猝不及防的剧透、逢年过节的僵尸短信轰炸、根本不想参加却又不得不参加的团建、一边按着你的头欺负你一边还嘲笑你的外挂……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短片中就像是上了膛的加特林子弹,突突突给我打成了筛子。你说这些东西他威力大吗?有些东西确实会影响你的光明前途,但不至于让你死去活来;然而无论威力大小,这些“破事儿”都像围绕在你床头边上的蚊子,在不经意间就能让你气的捶墙却又让你没什么办法。
我突然想起了在之前某家公司上班时候的亲身经历:领导把我和另外一个策划叫到办公室里,语重心长(在我看来那是阴阳怪气)地说道:“你们看啊,公司正在创业期,大家都在努力地工作,你们一到6点就回家,就算工作做完了,但是这合适吗?blablabla……”言尽于此,这话说的也着实够明白了。
你说这些“破事儿”吧,就算是拒绝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冷静下来又转念一想,自己都三十的人了,不妥协也没地儿去。所以就权当是被社会毒打了一通,纵使内心有千万个不同意,最后还是不得不低头说道“领导您说得对”。
然后我发现,公司里的所有人在6点以后其实都没有一个正儿八经在干活的。
我们总是标榜着现在的年轻人要活的个性活的出彩,但在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却又不得不面对各式各样的状况:这些状况中掺杂了太多的不合理、不正确的东西,你跟他较劲,他会弄得你心情不好又消耗掉你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拖着拖着,自己最后不得不妥协,久而久之,最终被社会和生活的现实磨平了棱角。
一般来说,我们把这种事儿叫做“挨了顿社会的毒打”。
但“拒绝”这两个字,写起来简单,才十六画而已,但要从嘴上发出这只有五个字节的声音,却又是宛如登天的难——随便打开浏览器搜索“不敢拒绝”,就会出来几百页的“教你如何拒绝”的搜索结果。
一个人不敢说出“拒绝”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是太过于在乎周围人的感受,又或许是太过于放大拒绝带来的后果。就这样长此以往,自己就觉得拒绝或者不拒绝也就变得无所谓了。
拒绝是必要的吗?确实是必要的。拒绝就像是一个边界,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接受什么,我们不能接受什么,不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也不期待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拒绝其实是一个明确自我的行为,不被绑架和裹挟,这才是真正的活出自我。
感想说完了,让我们说回宣传片的主人公,TapTap。
作为一个品牌宣传片而言,这次的“拒绝”给了我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我很少看到游戏公司通过这样的选题和方式和玩家沟通,从成本和效率上来说,更多厂商会想着多投点买量广告,搞新用户进来,岂不美哉。
我对TapTap这个平台也一直有着不错的好感,他们与众不同的做事风格和传达出来的内容经常能使我感到一股清流。
最早接触到TapTap,也恰好我做游戏运营的那个时候。TapTap在那时候确实有种理想主义者的感觉,而在那时候我的眼中,TapTap也就算是一个大点儿的渠道罢了。但这一晃四五年过去了,现在点开首页,我却还是能同时看到9.6分的高分评价和6.8分的差评并列其间。
商业推广就是商业推广,优秀游戏就是优秀游戏,这两个概念在TapTap眼中拎得特别清。在这个强调“推荐高品质”社区里,似乎游戏们被剥去了大IP、名厂出品的外衣,只剩下了简简单单的“游戏”本身。
实在点说,TapTap所处的位置非常容易受到“两头气”,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变质”的差评,对于TapTap而言,维系玩家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如履薄冰。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敢做,而且能一直做到现在也没遇到什么大翻车的情况,实在是神奇。
巧合的是,在TapTap上线了品牌宣传片的同时,他们还丢出了一个名叫《执着的笨蛋》的小动画。比起宣传片所带来的“不适”,这个轻松而可爱的小短片给我带来更多的却是一种“忍俊不禁”。
小短片以TapTap的看板娘视角开始,将她她所遇到的各种困境、不解和委屈一股脑儿的编成了一首小歌。杀不尽的水军、清不完的盗版游戏、删不完的假好评……吐槽了半天,看板娘就干脆直接就自嘲自己是个“大笨蛋”。
可不是么?忙活半天又遭到不理解的玩家们的质疑,换做谁能高兴啊?然而自嘲归自嘲,看板娘却依然特别执拗的告诉了所有看视频的玩家们:就算大家再不理解,为了心中的好游戏,我还是会继续当一个执着的大笨蛋。
对于这种能舍得放下身段调侃自己的TapTap,我是觉得既心疼又好笑。
忘记从哪篇报道上看到过,说TapTap的目的不是让用户下载游戏,而是“让用户不会下载自己不感兴趣的游戏。”仔细想想,从始至终TapTap所着眼的地方,仍然是“游戏”本身。从社区的建立,玩家的讨论,打分的机制,这一切的沟通桥梁都是建立在寻找“玩家喜欢的游戏”这一基础上。
喜欢或者不喜欢,在这里的玩家们似乎都能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为了自己的观点挣个面红耳赤种事情是免不了的。不过在TapTap上,那些无非对错,只尽量能够保证讨论与思考的玩家们的声音,相较于“不给XX就差评”的“二极管式”发言,倒是能让人感到有些欣慰。
将一款游戏的生命线“口碑”交到了玩家的手中,同时又要为了“口碑”的公正而付出不小的维护上的努力。TapTap就这么一口气坚持维护这样的社区氛围好几年,想想还挺不容易的。
虽说新的一年要有新的展望,我倒是觉得TapTap能继续坚持着这样的初心,对于玩家而言,这就足够了。
我一直认为TapTap是个眼光不错的平台——最近几个月也着实写了不少关于TapTap平台发行的游戏,虽说游戏有大有小,有原创有移植,但意外的是目前还没有遇到任何一个让我感到“不好玩”的游戏。
随便点开游戏的评价,都可以看到玩家们洋洋洒洒写下的数百字评论——有逻辑缜密,言之确凿的文章,也有天花乱坠、缺乏论点的短评。在TapTap这个平台里面,每个玩家似乎都能够把自己内心里对游戏的批评、赞美、失望、鼓励一股脑儿的倾泻出来。就算是或多或少都带点儿主观色彩,但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这帮子玩家是真的把热情倾注在了这小小的一方屏幕上。
如果你还没有习惯“拒绝”的话,我觉得倒不妨先在TapTap上对那些烂游戏们,试着大声喊出你的“No”吧,总之这里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站在游戏面前,指着厂商鼻子说“No”的国内平台了。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