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闲暇之余,在 steam 里淘起了游戏,也许是缘分使然,鬼使神差的让我看到了《百曲》,也许是底下评论一句“这和传统的 galgame 不同”,也许是别的元素,总之向来对 galgame 不太感冒的我和这款游戏对上了眼。
打开游戏后,扑面而来的都是槽点——为什么这些大姐姐都画得像不穿bra一样,为什么群众配音都那么作,为什么节奏这么拖。
然而从第六章开始,故事开始进入最后阶段。由于对套路的不熟悉,我是通过强制选项开启的终章,这意味着如果想全结局,我必须要把游戏从头再来一遍,向来懒惰的我,鬼使神差地又把游戏玩了几遍,终于把所有的结局都玩了出来。
三线合一,我才明白这个 galgame 确实有点不同
《百曲》以魏楸梧取回女主李佳蕴的日记本为引,在一开始就点明这是一个悲剧。我一直认为悲剧倒叙会极大的削弱冲击力,但相比于结局,这个游戏的过程更感染人。
游戏的第一章就指明女主李佳蕴体弱多病,典型只剩下几个月生命的悲剧型人设,由于序章的“剧透”,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陪伴故事。等玩到第八章,告诉我女主选择了安乐死时,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很复杂。这是一个很少触及的题材,无论在电视剧、电影里,更遑论在游戏中。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极其重视伦理、实用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人往往都忌讳谈论死亡,更不用提关于安乐死这种近乎自杀的行为。
如果《百曲》仅仅是题材比较新颖,那它在我心里可能也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剧情游戏,绝不会引起我那么长久的思考。传统 galgame 往往是通过不同的选项达成攻略不同女性角色的结局,《百曲》则利用不同选项达成的不同结局,带玩家从不同视角体会一个生命离去的影响。
这是制作组着墨最多的一条故事线。作为第一女主角,故事都是围绕着李佳蕴展开的,连最终章的三个结局也是围绕着“选择安乐死”这一个大前提开始的。在第八章,李佳蕴的选择被揭露时,我的情感倾向一开始其实是反对的,也许是作为生命刻在骨子里对死亡的畏惧,这种放弃生命的行为就像逃避一样,显得懦夫。
然而医院争执的那场戏证明了,我其实才是那个把别人的痛苦悲剧当成激励自己的懦夫
相比我以别人的悲剧激励自己的软弱,李佳蕴才是坚强的。从“开刀后发现情况不对就又给缝上了”这句就开始挑明顽疾难去,在别人看来和病魔对抗充满激励意味的日子,对李佳蕴而言无疑是痛苦难耐的,可是李佳蕴却一直在尽自己所能的过最后的日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很难想象要鼓足多大的勇气,李佳蕴才能做出和朋友们一一告别的运气,表面的平静下究竟隐藏着如何的波澜壮阔。她一直在积极地活着,对于生命的意义,她显然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懂,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非难她的选择呢?
与第一女主李佳蕴不同的是,贺佳积极乐观、充满活力,但在这些外表下掩藏着的其实是一颗敏感的心,所以在察觉到坏消息的时候,贺佳的第一选择是逃避。从这里开始,这条故事线的主旨——无奈,开始慢慢铺开。
她的朋友身份矛盾又尴尬的,一方面她不希望李佳蕴离开,但又无法阻止,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像亲人一样劝阻李佳蕴的选择,唯有默默接受,所以在紫金轩得知真相后,语气开始越发小心翼翼
医院前魏楸梧的止步,既是在说男主自己,也是在说贺佳线所代表的朋友,有时候无知才是一种幸福,知道的越多就越是胆怯,越是充满顾忌
这种陪伴对于贺佳来说是无奈的,对于李佳蕴来说却是珍贵的。正如结尾所说的,每个生命都有离开的时候,人往往会刻意地去忽略这个问题,陪伴却令离开变得从容,让人能直面这种思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贺佳的这最后一笔,让离开变得从容的,让故事从无奈变为温馨
杨琴线是我最先通关的结局,起初我觉得这条故事线十分平淡,但通关所有结局,三条故事线结合后,却让我感触更深了。
从角色身份来说,杨琴除了是亲人之外,还是依赖者。由于从小在亲情上的缺少,李佳蕴一家人在杨琴心里就是家一样的存在,正如制作组借魏楸梧的口所说的,失去了李佳蕴,杨琴就等于失去了那个能为之做饭的人,李佳蕴是让她和这个家产生直接联系的纽带。
而且作为亲人,承受的精神压力是远超他人的。终章的哭喊以及李佳蕴的担忧不无道理。
然而在杨琴线中,哀伤只是故事线表层所展现的。正所谓逝者故去,生者承志。生命的消逝是无法阻止的,而留下来的人也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那些离开的人活着。有活着的人,才证明离开的人曾经存在。整个故事线的实际上是在向玩家传达逝者与生者、亲人间的传承,没有佳蕴线的沉重,没有贺佳线的奇幻,却同样值得回味。
《百曲》在galgame中无疑是一股清流,没有痴男怨女的纠缠,也没有广为 galgame 玩家乐道的 ntr、白学元素,可以说是有点反 galgame 套路的。然而三条故事线交织,却给人一种多元视角的感觉,引领玩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带给玩家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而非攻略女生的成就感。
评论区
共 1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