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的一次对话》
我有一个小众爱好,逛看着高档的线下品牌店,但是不买东西。这是一个对脸皮厚度要求较高的爱好,但也是一个充满“未知奖励”的爱好。昨天我获得的奖励,是位“姐姐朋友”。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下午,在商场闲逛的时候,看到一家卖包的店MOYNAT. 平时我自称不喜欢奢侈品,但抱着了解一下也无妨的心态走了进去。接待我的是为热情的姐姐,她想所有从前遇到的销售一样,问了我:想给谁买包,预算多少,有没有喜欢的款式。我回答:给我妈或者我自己买,预算3-5万,这个蓝色的宝宝真好看。出乎我意料的是,她不但非常耐心地给我介绍了符合我预算的单品,还特意从柜子里拿出未被展出的经典款,详细地和我介绍起品牌的历史和使命:它隶属LVMH旗下,由法国女士Pauline创立,旨在为当时的女性(主要还是家庭主妇的角色)打造“实用且精致”的包包。
姐姐叫Ivy, 店里人流量很小,她说自己本人很喜欢这个牌子,我完全相信,因为她的眼神和语气不急不躁,甚至你说她来这个品牌的销售完全是兴趣使然。果然,他和我提到,自己的父亲从事奢侈品行业,自己本科读的金融但硕士转了管培,从前只是喜欢奢侈品的视觉艺术性和高昂的价格,但自己深入了解历史以后,从心里爱上了,因此选择入职了LVMH旗下这个十分低调但极其高端的(做工和历史韵味)包包品牌。她很贴心地让我放下书包,给我递了水,从头到尾除了一开始问了我有关预算的事情,后面一直都在和我充满热情地聊她和品牌的故事。可以说在我踏入店内的3分钟开始,我们间的对话就从销售和潜在消费者的身份,转变为两个相互好奇,但乐于分享的陌生人了。
对比我今天去的另一家衣服店,我也单纯抱着尝试一些新品牌的目的,销售很热情,很耐心,但她从最开始也没问我预算,果然,一小时过去了,她还是说出了那句“抱怨”:女士,我觉得你还是今天先把这个外套带回去(5000米),毕竟你也看到我和你讲了几个小时了(不超过1个半小时),我也没照顾到其他顾客。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能理解她要赚钱,但她出于赚钱的极致热情对比昨日出于分享品牌故事的真诚和你能感觉出的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不是尴尬,我已经不会尴尬了,去线下店试衣服但不买完全不值得尴尬或者羞耻,更何况是第一次了解,我没有义务花大价钱。就这样,我走出了那家点,写下了这些。
阶级啊,还是阶级造就的不同,她们的身份是相同的,但是身份背后的行为指导方针是不同的,这真值得深思。但我感觉深思下去有关整个经济,阶级,和其他很多因素,因此就先止步于此吧。
读到这篇的大家,拥有幸福的一天!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