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些德云社小故事:
在2000年初的这个时间点,观众们对电视上千篇一律,脱离群众的电视相声愈发不满,郭德纲与德云社将相声从大雅之堂重新拖回市井小巷,说大众的生活,讲传统的故事,一段《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振聋发聩,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然而德云社自成立之初起就面临着既要还要的困境,既想讲究师徒传承,自立一派,又想要快速扩大规模与影响力,走现代艺人模式,内部利益分配极度不均,加之外界的口诛笔伐,最终在一众创始人,大弟子相继出走后,彻底转变为了迅速扩张的商业模式,一方面继续举办培训营,训练一批批云鹤九霄弟子,另外在全国铺开分社,迅速打响德云招牌
然而这一套扩张方法是有其硬伤的,相声说到底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与练习加上足够合格的基本功,才能让一个演员达到比一比天赋能不能成角的位置,而全国铺开的德云社自然没有这个时间,郭德纲一个人自然也没有这个精力,那么就必定要选择更省事,更便捷的路线:庸俗化,粗俗化,流量为王
笔者自己小时候在某少年宫学习相声时就已经见到过许多小学生,在明白骰子是什么东西之前先懂了“幺翻过来是个六”,在明白性为何物之前先背下来了“偷人铃”的小段,而步入新时代后德云社更是瞄上了粉圈路线,开始做粉丝经济,如果最开始走红的岳云鹏,张云雷尚且有一技傍身,那天天带着秦霄贤上电视,确实是让人说不出口了,这条路走下来,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有得必有失,舍弃作品,拥抱流量也自然有其后果。
一方面,粉丝内部迅速分化,老钢丝,粉郭于的,粉岳云鹏的,粉张云雷的,磕各类CP的各占山头争夺话语权,为了自家明星在社内的番位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当你的作品长期以来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伦理哏,屎尿屁,段子拼接来讨好观众时,那么听众对作品深度,韵味的追求自然也就被忽视了,而演员与观众是双向选择的,一部分人就此远离德云社,一部分人结晶提纯,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德云社这里听一乐,满足最基本的娱乐需求,而这种需求不单有相声能做到。所以近几年随着脱口秀的崛起,小品的回潮,空有搞笑没有深度的相声自然被时代的浪潮冲的七荤八素,郭德纲本人也从德云班主变成现在“因为他善”,“附庸风雅”的笑料。
在这其中我们不是没有见过零星的希望,比如德云废太子郭麒麟自登台起便在规规矩矩,本本分分说传统相声,然而现在跑去演电视剧了;实力强劲的天津青年演员张攀,刘铨淼带艺投师,被认为能够给德云社带来一股清流,后来证明还是强大的德云基因起了作用,两位进入德云社后照样也是满嘴的下三路;总教习高峰虽然一板一眼的说着老段子,但拥挤的厕所表明了观众们的答案。倒是前后几位出走的弟子各地开枝散叶,虽说不上大红大紫,但也留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地的相声社团谈不起人丁兴旺,但也是在稳步经营。
如果德云社以后重新开始重视作品质量,起到更多价值导向与教化作用,那我觉得绝不是他们痛定思痛,拨乱反正,而是市场的发展,观众的需求所导致,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现有地位,至于我个人的愿望,我则是真诚地祝愿某社尽早崩塌,为后来者让出空间,如果相声随着某社的倒塌也随之死去的话,那只能说明这门艺术形式命里该绝。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