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归》通关了!老登的第一款剧本杀了…因为游戏介绍说自己是单人剧本杀推凶游戏嘛,所以我作为剧本杀小白,能提供的体验感受,就是基于剧本杀模式所带来的新奇感,以及单机化后体验的好坏与否。
1、游戏一开始有一个选择自己剧本的演出,这让我误以为游戏的多周目玩法是否能选择其他角色的剧本,甚至是凶手的剧本。然而很明显是我想多了,这纯粹就是一段过场演出,玩家只能选择侦探位,并以此来体验游戏。而且从游戏的体量来看,也确实不允许设计这样复杂的多周目,可以理解。
2、前排必须盛赞游戏的跳吓演出!其实作为恐怖片爱好者,我是特别讨厌那些低质的、无意义的、为吓而吓的跳吓安排。而《子归》因为在游玩流程中设计了非常多的跳吓点,甚至可以用密集来形容,所以不可能都保持高质量。但它的演出实在是太棒了,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我的厌恶感。
3、以我浅薄的桌游经验理解,剧本杀应该是重表演而轻推理的,那从表演的角度看,每个拿到剧本的角色,即使属性比较路人,应该也有充分演绎自己角色的机会。但放到游戏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故事节奏的,动机强的人可能过早被排除,而动机弱的人可能始终被神隐,但有剧本的就那么几个人,推理的空间似乎就缩小了。
4、而从推理游戏的角度,我会更注重公平性,也就是我能站在收集齐所有线索的立场上开展推理。游戏是设计有大量隐藏线索的,有些线索的获取还蛮有趣的,例如我很喜欢在开灯或关灯状态才能获取某个线索的设计。然而有些线索的获取就比较不讨喜了,例如同一个物品上能获取两个线索,但需要两次调查才能获取齐全。这就让我有点感到不公平了,为什么不能一次拿齐线索?同时这也造成了我患得患失的心态,生怕自己错过了线索,所以总是多次调查同一件物品,有点损害了体验。
5、有一个比较新奇的点是,游戏会安排较多的检查点,例如在游玩过程中帮助梳理剧情,以及在每个章节的最后尝试推理真凶。虽然我没有试过全部推理错误会不会引向坏结局,但其中的几处错误也没有过分遭受惩罚,甚至这个惩罚具象化得还有点意思,让我对故事的走向浮想联翩。
6、剧情方面,我还是觉得是受限于游戏的体量和制作组的经验,虽然故事是讲圆了,但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很多妙笔得不到展开,例如我会特别想知道弟弟这个角色的后续,但看样子只能期待续作了。
总结一下,《子归》作为一款单人剧本杀推理游戏,其足够扎实的游玩体验,让我得以窥探到这一新品类的可能性,即使存在不足的地方,制作组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还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能找到和你一起讨论(吐槽)游戏的小伙伴,那《子归》也能成为开启鬼月的良品~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11105052461621
©2024 GAMECORES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