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补票,体验了 2077dlc 往日之影,体感不错
1.游玩
笔者21 年通关本体后就一直没再打开,这次回来发现好多变化(虽然看更新日志也了解了不少),首先是义体这边,当时根本就没怎么装义体,直接技术黑客打充能狙,属于是还没开战,战区的敌人就能被清光。这次一开始走刀剑流,但是有点太无脑后面又改玩飞刀了(也无脑但是更有体验感),构筑也不用太费脑,暴击什么的也都足够,主打一个来无影去无踪(斯安威斯坦+光学迷彩,再把 relic 的潜行一点,你当面带走敌人后都能脱战)
以下涉及剧透
。
。
。
2.故事(涉及剧透)
这次时间紧,玩的仓促,很多支线都没清,芯片里的资料也没好好看,因此只针对主线阐发感受(如果支线和资料都看过那想必人物会更饱满)。政治手腕,多方拉扯这方面的作品笔者还真没过多接触,就这么玩着还确实有沉浸感,尔虞我诈,到最后发现:算了,还是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吧。在权力的明争暗斗中没人能全身而退,通过对于既定计划的一次次的破坏,故事在张力关系的迷宫中试探,进而带出复杂的意图问题,即走到最后这究竟还是不是行动发出者的意志,可能就像布朗肖所说的那样,“争议(contestation) 就是将一切带至它们的极限......去争议就是继续前进,直到抵达作为存在者之极限的那个空虚的核心,在这里,存在由极限得到定义”。并且,如果单纯高歌“忘掉过去向前看”,那么这个结局的体验就大打折扣,但这里你不管如何抉择,都不会认同抉择自身,这种体验着实值得说道说道。但是笔者最终还是打了一个窝囊废结局并且拿了一个总统奖章,可以说是非常难绷(现实和事佬人格投射进游戏了)。
3.其他(涉及剧透)
21 世纪初,斯特林便在《状物》中提出了“虚实体”(spime)这一概念,“虚实体首先而且经常是一组关系,偶尔才是物体” ,虚拟和物体的边界被不断穿越,其中物体常常让位于虚拟,数据在物质中流动,人们可以设计、获取、管理它。但是,在李德线最后深入小北斗基地时,失控的数据(对于我们来说是失控的)唤醒并覆写着肉身的记忆。同时,在时空交织的蒙太奇中,玩家得到了全新的关于数据化的体验(就如《世纪末暴潮》和《黑客帝国》等作品革新了传统的精神分析观看体验),尽管此时数据还是选择了经典的宿主—机器人,但是混杂着百灵鸟记忆和人格以及黑墙的杀人机器所构成的恐怖体验还是使得最后的潜行体验变得紧张且扎实(尤其是当你破解终端时耳边传来那机械复合体的语音),你只知道它是敌人,但你无法轻易地去“认识”它,往大了讲,小北斗基地—百灵鸟记忆的时空都和数据紧紧缠绕和融合,展现了人类和 AI 关系的一个侧面。这一段算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也是整个李德线的高潮。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